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2.果实形成》word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2.果实形成》word教案教课12果实的形成内容知识与技术:学生认识传粉与受精,认识果实形成过程。
教课过程与方法:目标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简单过程。
感情、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课认识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要点教课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简单过程。
难点教具放大镜、刀片、桃花结构学具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教课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课时间环节企图1、讲话:想想,为何总1、学生回答。
在桃花开过以后才结出桃指导学5解说法子?这说明桃子的形成与什3、学生回答:完整花生认识么相关系?花的构102、叙述:经过以上剖析能够5、分组实验。
造。
知道,桃子的形成跟桃花有6、报告实验结果。
亲密的关系。
为此,我们应7、学生自学:果实的10该先察看一下桃花的结构。
形成先要经过传粉—3、发问:这是一朵大家熟习—雄蕊的花粉抵达雌的桃花,说一说它由哪些部蕊的柱头上,叫做传5分组成?它属于哪种花?粉。
有些花靠蜜蜂、4、解说:下边,我们来察看蝴蝶等昆虫在花间吸指导学桃花的雄蕊和雌蕊。
桃花的食花蜜时,把花粉传生认识5雄蕊散布在雌蕊的四周,数到柱头上。
桃花就是果实的量好多。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靠昆虫传粉的。
有些形成两部分组成,花药内有花粉;花靠风把花粉传到柱花粉是很细小的颗粒,数目头上,这些花的花粉好多。
雌蕊散布在雄蕊中间,都特别小,并且很轻,从外形看比雄蕊要粗一些。
能够随风漂浮。
有些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花的花粉传到本朵花部分组成,子房处比较鼓;的雌蕊柱头上就能结子房内有胚珠,胚珠有卵。
出果实,有些花的花不一样种类的花,雄蕊和雌蕊粉要传到此外一朵花的数目、长短、形成有所不雌蕊的柱头上才能结同。
此外,有些植物的花雄出果实。
传粉后,花蕊和雌蕊不生在一朵花中。
粉在雌蕊柱头上萌有的花只有雌蕊,叫做雄花;发,长出花粉管,花有的花只有雌蕊,叫做雌花。
粉管里有精子。
花粉比如丝瓜、南瓜、黄瓜、西管不停向下延长,到瓜的花就是这样。
达子房里的胚珠。
2020年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经历科学》单元内容:1科学家的工作2学做科学(一)3学做科学(二)单元目的:1态度、情感、精神和价值观1)研究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2)了解科学工作的艰辛3)尝试做一个小小科学工作者4)具有认真细致、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2能力1)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索事物2)能进行简单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归纳3)有参与研究的能力4)具有文字、图画描述、记录、实验的过程或现象3知识能力1)知道科学家研究事物的方法2)以独立研究事物的方法3)研究摆的现象4)知道温度变化就测量方法单元重点:知道科学家研究事物的方法单元难点:利用科学方法研究简单事物或现象1科学家的工作教学目的: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过程2调查研究一棵植物3具有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研究周围事物的科学态度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教学难点:学会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教学用具:资料(科学家)纸(记录)教学过程:板书:1科学家的工作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总结课后小结:2学做科学(一)教学目的:1知道摆的秘密2学习研究事物的方法3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研究事物的好奇心、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摆的的秘密教学难点:研究事物的方法教学用具:球(大小)线(长短)铁架台教学过程:板书:2学做科学(一)课后小结:3学做科学(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温度,学会测量温度2学会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3爱科学、研究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温度,测量温度教学难点:测量温度教学用具:温度计体温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水教学过程:板书:3学做科学(二)气温温度水温(物体的冷热程度)体温课后小结:第二单元《植物的叶和茎》单元教学内容:4、叶的组成5、各种各样的叶6、茎的组成7、各种各样的茎单元目标:1、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感受植物遗传与变异多样性的意义,体会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体会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发展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兴趣。
4)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良好关系。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天气、季节变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二、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1. 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物质基本性质的概念?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四、第四章: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
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操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在操作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其工作原理?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五、第五章:环境保护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介绍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反思学生是否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是否养成了学生的环保习惯?六、第六章:生物的多样性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不同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全册教案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
(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
)2.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
)3.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
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
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完整版)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生活中的空气》、《共有的家园》、《植物的花和果实》、《关爱健康》、《设计与制作》、《活动》等 6 个教学单元共 20 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氧气第三课二氧化碳第四课燃烧和灭火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激发和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兴趣。
2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爱护空气环境、珍惜良好空气环境的情感和不污染空气环境的责任感。
4 通过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它们与人类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5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
二能力1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1、空气的组成玻璃杯、蜡烛、玻璃片、火柴等图片或文字资料、配2、氧气制氧的实验器材、图片、光盘或图片或文字资料、配3、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 挂图片或文字资料、配图、录象片套学具、空气污染资4、燃烧和灭火灭火学具、挂图、照片、光盘、图片、酒精灯、配套四、单元教学课时4五、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
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14.爱护胃和肠》 教案(3)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爱护健康14.爱护胃和肠教学目的:1.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知道胃和肠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知道胃和肠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1.胃和肠及其它消化器官的图示。
2. 学生:尺子、胶条、笔、剪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如果让你在健康、美貌、金钱、智慧中选一个,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估计:生回答:健康,因为健康是基础。
2.提问: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估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挑食、坚持锻炼身体等。
3.在生活中,有些同学不注意这饮食卫生与健康,就生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的胃和肠。
板书:胃和肠二、学习新课(一)初步认识胃和肠1.提问:你们知道胃和肠在人体中的位置吗?2.讲述:我们到人体内部去看看吧!3.观察人体模型,介绍:胃在人体腹腔的中下部偏左的地方,像一个大口袋。
上端和食管1相连,下端和肠相连。
肠主要分为小肠和大肠。
大肠比较粗,约有一米五长。
小肠比较细,约有5米---6米长。
4.讲述: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活动,用桌子上的报纸撕成胃和肠的样子,摆在同组同学身体相应的位置。
比比哪些同学摆的准确。
5.生制作、汇报6.提问:你们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7.生汇报:位置、样子、作用、各种胃肠疾病。
8.提问:对于胃和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果学生的问题太偏,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
)9.分组讨论:每组同学选择一个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释。
(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把本组的想法进行归纳综合,代表本组汇报)10.谈话: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但事实是怎样的呢?看课本48页,自学了解胃和肠的知识。
11.汇报自学结构三、课堂小结: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除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挑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还要了解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知道一些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果实的结构》word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果实的构造教课目标:知道果实的构造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的,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
培育察看能力和揭破果实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归纳果实构造的能力和分类能力。
增进学生研究植物果实的兴趣和喜好,发展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课要点:知道果实的构造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的。
教课难点:划分个别肉果。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果实。
教师准备:苹果、柿子椒、花生、豆荚、马铃薯、萝卜、小刀、垫板、小盒、图片、核桃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今日,同学们带来了好多果实,谁谈谈都有什么果实?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果实?它们的构造如何?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果实的构造。
学生自由谈(二)新授一、认识果实指导学生经过解剖认识苹果和柿子椒的共同特点1)出示:苹果和柿子椒讲话:苹果和柿子椒的外形各不同样,要想认识它们的共同特点,我们仍是应当从它们的内部构造找一找。
那我们就需要把它们切开,科学上叫做解剖。
如何解剖呢?教师演示:横切、纵切的方法提出要求:1)注意安全2)切好后,认真察看,它们有什么同样点?学生横切、纵切苹果和柿子椒报告:小结:苹果和柿子椒的内部都有种子和果皮,那么,其余果实有没有这类特点呢?我们还要持续察看几种果实。
二、指导学生察看、比较干果的共同特点(方法同上)三、指导学生认识果实的构造学生沟通:果实的构造如何?报告。
小结:由此能够推想,全部的果实都有种子和果皮,这是果实的共同特点。
四、指导学生给果实分类讲话:我们二年级的时候,把果实按颜色、形状等进行了分类,今日我们再看看,果实还能够按什么分类?学生疏组议论:报告:果实有的干燥,有的水多。
小结:像苹果这样成熟后肥厚多汁的果实叫做肉果。
像花生这样枯瘠少汁的果实叫做干果。
作业察看你身旁的果实,并说出他们是什么样的果实?板书:11.果实的构造果皮干果构成分类种子肉果。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全册教学学案

2020春首师大小学科学四下全册教学学案首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第四单元关爱健康1空气的组成13饮食与健康2氧气14爱护胃和肠3二氧化碳15肺的保健4燃烧和灭火16心脏的保健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第五单元设计与制作5地球17物体的结构6昼夜交替18搭支架7四季变化19生活用具8爱护地球家园第六单元活动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20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9花的结构10各种各样的花11果实的结构12果实的形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组成,初步建立空气的组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空气的组成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空气的组成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重点:建立空气的组成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组成。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
1.课文预习。
阅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概念名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收集。
将自己针对本课所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生活中的空气》、《共有的家园》、《植物的花和果实》、《关爱健康》、《设计与制作》、《活动》等 6 个教学单元共 20 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氧气第三课二氧化碳第四课燃烧和灭火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激发和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兴趣。
2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爱护空气环境、珍惜良好空气环境的情感和不污染空气环境的责任感。
4 通过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它们与人类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5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
二能力1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1、空气的组成玻璃杯、蜡烛、玻璃片、火柴等图片或文字资料、配2、氧气制氧的实验器材、图片、光盘或图片或文字资料、配3、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 挂图片或文字资料、配图、录象片套学具、空气污染资4、燃烧和灭火灭火学具、挂图、照片、光盘、图片、酒精灯、配套四、单元教学课时4五、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1、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1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或光盘。
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用玻璃杯罩住燃1、学生猜想蜡烛会熄实验聚焦话题烧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灭引出质疑。
聚焦话题2、演示实验3、讨论为什么蜡烛熄灭了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谈话到底什么原因呢我们来3、回答氧气或空气用1、请思考两个问题各组选择一个问题把问能够对实验现1 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你题、假设和想法记录在记象进行推测的根据是什么录纸上2 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小组汇报自己的假设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进行交流3、组织实验活动验证学生的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组织学生验证法杯中有气体占据空间等。
想法引导蜡烛熄灭后瓶子里还有没有气体存在如果没有那回答、实验——剩下的气么足够灌满一个杯子的水为什么没体不支持燃烧学习新课有全进去2 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可能会回答杯中的演示实验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刚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的玻璃杯中。
4、组织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至少包含两类了什么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5、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中至少包含几种气体它们最简单的分辨标准是什么引导在空气中蜡烛永远都会燃学生阅读、回答烧吗培养资料阅读6、谈话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空气整理能力板书设计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课后小结.主要成分是氮气占了 78% 那么根据你的物理性质。
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你试着说一说出氮学生思考、回答气可能具有的性质吗教师可以提示在空板书记录学生的猜想气中占这么大比重的猜想 _ _ _ _ _ _气体它的特点是不是补充难溶于水(因为学生不容易想和空气会有相似之处到)呢推想没有颜色、5、阅读课文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同学们的猜想哪些是与氮气特征相符透明的气体。
合的学生对照书和黑板6、小结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找出氮气的特征了解氮气用途体通常无毒。
感受它给人类带7、认识氮气的作用学生书上、报告册来的好处以及1 谈话氮气广泛存在于地球上。
这有的保护气制作合造成的空气污染么丰富的资源如果合理利用是会对成氨、炸药液态氮作的危害人类生活起到很大帮助的。
冷冻剂等。
2 学生发言.汇报氮气有什么用途补充氮气还能提高轮胎行驶的稳定性有效减少轮胎的噪音。
8、讲述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观看新闻视频初步了氮气虽然能帮我们很大忙但是有些时解氮污染。
候它和其他物质产生的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伤害的。
氮和一些物质混合会形成氮污染。
9、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1 组织学生涂画空气组成格子学生涂画格子巩固空2 提问在空气中含量比较少的气体气组成的知识。
有什么通过阅读初步知道稀体会空气中的组3 讲述虽然稀有气体在空气中连 1%有气体这个概念成部分都是有用都不到。
但它们的用途也很广。
我们看处的缺一不可。
一段关于稀有气体用途的短片看谁记看短片回忆复述巩固出示学生涂画的空气组成图学生回答巩固空气是多种指着各个区域提问学生它的名字、用气体组成的混合板书氮气占空气的 78%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重要原料。
保护气体粮食。
冷冻剂2、氧气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难点木炭、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水槽等。
教学过程导入 1 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回忆上节课学到激发研究兴趣新课气。
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内容细心观察气体的仅次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引导学生积极第二高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什思考问题新授 1 认识氧气初步认识氧气活动 1 观察氧气从外表看是什么发言的性质1 指导学生样子的看大屏幕以观察实验 2 提问只用看、闻、尝的方的方法研究法是无法分辨氧气和空气的。
在氧气的性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分组讨论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观察它是否助气。
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们燃区分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3 讲述燃烧这个方法很不错但是空气中也是含有氧气的将燃培养观察实验烧的物品放进去都会继续燃烧。
能力、记录实验2 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分组实验。
现象的能力。
1木炭燃烧的实验培养分析的能将木炭烧红不要有火苗分别探观察发生的现象入两个瓶子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力什么不同。
2铁丝燃烧的实验将铁丝烧红分别探入两个瓶子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记录观察的现象.板书设计2 氧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性质能支持燃烧。
课后小结3、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培养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了解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难点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以及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作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材料。
演示实验材料自制泡沫灭火器。
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上节课学培养学生提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过的知识并回出问题的能识。
氧气有什么性质答新的问题。
力。
2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气体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学习新课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学生分组制取培养学生动1、指导学生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
手操作的能制取二氧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力增强学生碳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
人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观看视频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师生小结。
总结学生实验操作情2、指导学生 1 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分组观察二氧培养学生观研究二氧化化碳。
察、实验、记碳的性质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汇报观察结果。
录的能力。
氧化碳是什么样的记录观察结果。
小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1 指导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对将燃烧的火柴放入二氧化碳瓶中和空学生做说明二比实验的能气瓶中观察变化。
氧化碳不能支力。
烧杯中一长一短两根点着的蜡烛将持燃烧、比空气培养学生细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观重的实验。
致观察的能察蜡烛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力2 组织讨论实验。
.4、小结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看泡沫灭火器用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灭火视频道理制成的。
5、讨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比较深的菜窖里常会积存二氧化碳为什么在菜窖口的人不会晕倒但在下边的人板书设计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后小结4、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对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和解释的能力。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学具、火柴、旧铁筒。
1、演示实验材料有关灭火的方法的挂图、投影、光盘。
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过去学过的知培养学生1 氧气有什么性质识并回答新的问提出问题2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题。
的能力2、谈话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学生发言烧。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燃烧回答问题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学习新课 1 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小组看图激发学生.板书设计4、燃烧和灭火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易燃物质、空气、达到一定的温度。
课后小结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一、单元教学目标第 5 课地球第 6 课昼夜交替第 7 课四季变化*第 8 课爱护地球家园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
2、具有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责任感。
3、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