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高血压PPT课件
内科学高血压

02
高血压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
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有关。
环境因素
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
继发性高血压
肾脏疾病
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 等。
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心血管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缩窄 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现象,较轻程度可不进行特殊治疗。
妊娠高血压
重视生活方式调整,根据病情选择 药物治疗,控制血压稳定。
高血压急症
迅速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选择 起效快、作用强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关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预防,选 择既能降压又能改善心肌缺血的药 物。
06
高血压预防与日常保健
高血压预防
01
02
03
04
05
保持理想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 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降 低血压。
增加富含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品摄入
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 摄入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有利于血压控制。
THANK YOU.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的情况,这 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
高血压并发症
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脑卒中,这 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或阻 塞所导致的。
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 这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肌肉功能 下降所导致的。
冠心病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冠心病,这 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所 导致的。
2023
内科学高血压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病因 • 高血压临床表现 •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 • 高血压治疗 • 高血压预防与日常保健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高血压危象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病因:
高血压危象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高血压 危象
本病的诱因主要为精神创伤、情绪变 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 分泌失调(如绝经期或经期)等。包括以下 的一些情况:
(1)高血压脑病。 (2)小动脉病变。 (3)肾损害。 (4)微血管内凝血。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诊断:
高血压脑病时症状与脑肿瘤相似,需 加以鉴别,脑肿瘤病人视神经乳头有水肿 及颅内占位性病变体征,X线检查及CT检 查可助鉴别。
(3)颅内出血 常突然发病,神志障碍、呼吸深大、 带鼾音,口角歪斜、肢体瘫痪、眼底检查 可有视乳头水肿,但眼底动脉无痉挛表现。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高血压危象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身体部位: 全身。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科室: 内分泌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简介:
高血压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型。恶性又称 急进型高血压,舒张压很高,引起肾脏坏 死性小动脉炎,氮质血症,如不治疗,大 约一年死亡。恶性高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 中发生率为1%。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预防: 稳定了很长一段日子,也应在医生的指导 下,服用适当的维持量。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危象>>>
有关症状:
舒张压上升、手足麻木、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舒张压上升、手足麻木、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血压波动大、基底节出血、 血流动力学障碍、门诊高血压、血流阻力 增加、恶心与呕吐、咳嗽。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治疗目的与原则(内科学课件)

孙思邈--《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版权申明:课件中图片、视频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 舒张压下降5-6mmHg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8.0%
50.0%
16.0%
20.0%
脑卒中
冠心病 心脑血管死亡率 心衰
PART
治疗目的与原则
(一)治疗目的
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 心血管病死亡率和致残率
4.多重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血 压 01
同型半胱氨酸
05
02 血 糖 03 血 脂 尿酸
04
病历摘要
男性,65岁,反复头晕10年,胸闷,心悸1年,加重1小时。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多次去诊所就诊,发现血压高, 最高达180/100mmHg,间断服“硝苯地平”,血压波动于150~160/80~100 mmHg。1年前开始于劳累后间断出现胸闷,伴心悸,无胸痛及呼吸困难,1小 时前与人争吵后突感呼吸困难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咯血及胸痛,尿 量少,睡眠差。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吸烟30年,每日20支,无饮酒嗜好,无遗传 病家族史。
病历摘要
查体:T 36.7℃,P 102 次/分,R 23 次/分,BP 196/98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高枕卧位,眼睑无水肿, 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大量 湿啰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102次/分,心律齐,可闻及奔马律, 心音强弱一致,心尖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无传导。腹 软,肝肋下未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肠鸣音3 次/分,双下肢无水 肿。
《内科学》高血压

《内科学》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
在未服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所得平均值高于正常,即可诊断高血压,并且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对于偶然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宜定期重复测量以确诊。
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标准,详见下表:2.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后与高血压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根据影响预后的因素(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做出危险性分层,详见下表:高血压的危险分层(1)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②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吸烟;④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⑤糖尿病;⑥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
(2)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包括:①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
②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1.2~2.0mg/dl)。
③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④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
(3)并发症:①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②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供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水平>177/μmol/L或2.0mg/d)。
④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
⑤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盘水肿。
(2)药物治疗1.高血压治疗目的:①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高血压性心肌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病因:
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肌肥厚的发生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血管紧张素Ⅱ不仅可以通过 fos癌基因的表达,促进心肌细胞的肥大 和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促进间质中成 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给正常大鼠持续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 Ⅱ(每分钟200ng),可
谢谢!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治疗:
哌唑嗪、特拉唑嗪等。 (二)预后 Framingham研究表明45岁以上男性高
血压患者心电图出现左心室肥厚表现后, 6年病死率达40%。另有报道,高血压左心 室肥厚病人发生心力衰竭及猝死危险性增 高。此外,心肌肥厚、冠状动脉储备功能 降低,冠状动脉发生脂质斑块,可增加心 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检查项目:
血管紧张素Ⅰ、心音图检查、胸部平片、 血管紧张素Ⅰ、心音图检查、胸部平片、 心电图、M型超声心动图(ME)、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相关疾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的心血管损害、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 征、结节病性心肌病、老年人高血压危象。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高血压性心肌病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身体部位: 全身 胸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科室: 心血管内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高血压性心肌病>>>
简介:
高血压性心肌病(hypertensive cardiomyopathy)是指高血压病引起的左 心室壁或左心室腔异常变化。严重者引起 左心室肥厚、左心腔扩大伴舒张性、收缩 性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肌病。高血 压性心肌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医学课件)内科学高血压

内科学高血压•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病因学•高血压病理生理学目录•高血压诊断流程•高血压治疗策略•最新高血压指南更新01高血压概述持续或反复的血压升高,通常以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为标准。
血压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大多数。
分类高血压定义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与遗传、年龄、性别、饮食、身体质量指数等有关。
继发性高血压可找到明确病因,如慢性肾脏病、肥胖、糖尿病等。
高血压类型1高血压流行病学23高血压影响全球约10亿人,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明显。
发展趋势尽管降压药物和治疗措施不断进步,但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控制率仍不容乐观。
控制现状02高血压病因学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有关。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肥胖、糖尿病等。
03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缩窄等。
01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盂肾炎等。
02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等。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无蛋白尿等其他症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等,伴有头痛、眼花、恶心等症状。
子痫子痫前期症状加重,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
03高血压病理生理学高血压对器官的影响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对心脏的影响对肾脏的影响对大脑的影响对眼睛的影响高血压会损害肾脏,影响肾脏的功能,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病变,增加脑梗塞和脑溢血的风险。
高血压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
高血压的并发症脑溢血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溢血的风险明显增加。
脑梗塞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
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的风险明显增加。
肾脏病高血压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改善生活习惯01减少盐的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第9版内科学课件高血压1014

第9版内科学课件高血压1014
概述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高血压分为 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占95%以上,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影响心、脑、肾功能。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某些疾病的血压升高,不足5%。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肥胖(BMI ≥ 28kg/m2)或腹型肥胖(腹围男性≥90cm,女性≥85cm ) 血同型半胱氨酸≥ 10umol/L(2018指南更改为15,基于国内)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 SV1+RV5 ≥3.8mm RaVL+SV3 ≥2440mms
颈动脉超声IMT ≥ 0.9mm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股动脉PWV ≥12m/s ABI<0.9 eGFR<60ml/(min.1.73m2)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男115~133μmol/L,女107~124μmol/L ) 尿微量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 30mg/g )
【精品】爱爱医资源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六章高血压

第六章高血压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压分类和定义】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6-1。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l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二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
【流行病学】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l979年,l991年)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
11%,7.73%与ll.88%,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1980年到l991年的l0年问,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54%。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
6亿。
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又上升31%.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
2%、24。
7%、6.1%,依然很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血压以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年龄 40–89岁),平均随访12年,
Lewington S et al. Lancet 2002;360:1903–13
高血压的诊断
1999年2月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 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肾素
ACE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收缩 醛固酮↑→水钠潴留 去甲肾上腺素↑
三、钠与高血压: 细胞外液容量↑→心排血量↑
钠潴留 细胞内钙离子↑→外周血管收缩
四、精神神经学说(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血管收缩
纳入30121名年龄35-64岁的受试者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CV 死亡风险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8x 8 7
6
5 4x
4
3 2x
2
1
0 115/75
135/85
155/95
SBP/DBP (mmHg)
175/105
收缩压 (mmHg)
<120 120-139 140-159 ≥160
舒张压 (mmHg)
<80 或80-89 或90-99 或≥100
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005、2010年中国指南)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
Hypertension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 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95%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5% 《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 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 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140-14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舒张压 (mmHg)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003年JNC7)
类别
正常 高血压 前期 I期高血压 II期高血压
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 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 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 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 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应在1 至数周内至少连续两次血压测定的肯定(平均 DBP≥90mmHg, 和或SBP≥140mmHg)。
首要危险因素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高血压
吸烟
高 TC 低 HDL
糖尿病
肥胖
3 7 6 20
20
CHD
5 4 4
411
3
9
54 39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424 4 13
35
CVD
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CMCS) 结果
收缩压 (mmHg)
<120 120-139
140-159 160-179 ≥180 140-149
舒张压 (mmHg)
<80 80-89
90-99 100-109
≥110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说:
1. 双亲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以后发生高血 压比例增高。
缓进型高血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一、一般表现: 头痛、眩晕、气急、耳鸣 查体:主动脉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二、并发症 (一)心脏: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 (二)脑:短暂性脑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出血、高血压
脑病。 (三)肾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1999年WHO/ISH)
类别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收缩压 (mmHg)
<120 <130 130-139
舒张压 (mmHg)
<80 <85 85-89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
收缩压
(mmHg)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亚组:临界高血压
肾素释放↑
五、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一氧化氮(NO)↓
内皮素(ET-1)↑
血管收缩反应↑
六、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
敏感性 下降
血胰岛
素水平 增高
加强AngII刺激醛固酮的产生 增加儿茶酚胺水平 增加细胞内钙 增加内皮素释放、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临床类型
一、缓进型高血压 二、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危象 四、老年人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 (%)
中国人群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
2002年
70 60 50 40 430 20
10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男性 女性 合计
(岁)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7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
所占比例(%)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血压管理任重道远
• 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1/5的成人患有高血压
• 2010年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有所提高,但血压控制管理仍任重道远
1.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 3.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动脉粥样硬化
眼底出血、失明
心室肥厚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心病
脑卒中小脑出血
肾功能不全
脑卒中
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1%-5%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发展为恶性高血压, 病理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突出特征。 1. 发病急,多见于中、青年。 2. 舒张压≥130mmHg。 3. 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乳头水肿(Ⅳ级)。 4. 肾脏损害明显,蛋白尿、血尿、肾功不全。 5. 进展迅速,可死于肾衰、脑卒中、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