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各章节简答题整理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简答题

1.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

答:升高:病程长,②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诊断水平提高,⑦报告率提高。

降低: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2.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答: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3.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答: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

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4. 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答:(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5.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那些?

答:(1)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2)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

(3)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

(4)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6. 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1)遗传因素不同。

(2)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3)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

(4)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

(5)医疗卫生质量及水平不同。

7.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答:(1)原因: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

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

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④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2)间隔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

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

8. 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1)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

(2)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抗体免疫状况的改变。(3)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

(4)登记报告制度是否完善、诊断状况及分类的变化。

(5)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9. 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答:(1)城市:①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爆发或流行。

②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

③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害城市多见。

④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

⑤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罕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2)农村:①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入会引起爆发。

②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

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入、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1. 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

2. 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答:普查必备的条件:

(1)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

(2)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

(3)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普查的目的:

(1)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

(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3)了解健康水平

(4)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

(5)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优点:

(1)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

(2)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缺点:

(1)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

(2)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控制

(3)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

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

3. 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

答: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2)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3)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特点:(1)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

(2)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

(3)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

(4)无需对照组。

4. 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

答:常见偏倚:(1)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2)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防止措施:(1)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

(2)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

(3)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

(4)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5. 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

答:已知,患病率=2%,被查人总数=1000人

得病人总数=1000×2%=20=a+c

已知,灵敏度=95%,得出a= 20×5%=19,c=20-19=1

已知,特异度=90%,b+d=1000-20=980,得出,d=980×90%=882,b=980-882=98

故一周内可查出的阳性例数=a+b=19+98=117

其中,真阳性数=a=19

假阳性数=b=98

第四章队列研究

1. 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请计算SMR,并予以描述。答:SMR=1107/531=208% 。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2. 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的方法相同,诊断的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的部分结果如下:表4-4 1960-1970年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

年)

37.4 27.0

Framingha

m

Puerto Rico 15.5 5.2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哪种推论?为什么?

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B. Puerto Rico比Framingham高

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

答: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各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并无影响。

3. 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

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

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

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

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

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4. 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

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他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答: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第一,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看法,他又知道研究对象既往摄入糖的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用组织严谨的访视获得资料;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第二,对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期间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1. 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4)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答:(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

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3)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4)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场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引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2. 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是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计算口服避孕药的相对危险度,并回答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

答:OR=1.6,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

3. 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请问:

(1)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

(2)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

(3)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

答:(1)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2)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的情况。

(3)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

4.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

②组间差别较小。

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

5. 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唇癌皮肤癌吸烟、户外工作51 6

吸烟、户内工作24 10

不吸烟、户外工作15 8

不吸烟、户内工作 3 5

(1)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

(2)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

(3)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4)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5)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6)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7)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8)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答:(1)这是病例对照研究;

(2)选择皮肤癌病认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3)工作情况

工作情况

病例对照

户外51+15 6+8

户内24+3 10+5

OR=2.6

(4)吸烟分层后工作情况

吸烟

病例对照户外51 6 户内24 10 OR=3.5

不吸烟

病例对照户外15 8 户内 3 5 OR=3.1

(5)吸烟情况

吸烟情况

病例对照吸烟51+24 6+10 不吸烟15+3 8+5 OR=3.4

(6)工作情况分层比较吸烟

户外

病例对照吸烟51 6 不吸烟15 8 OR=4.5

户内

病例对照

吸烟24 10

不吸烟 3 5

OR=4.0

(7)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比较

病例对照户外工作吸烟者51 6

户内工作不吸烟者 3 5

OR=14.2

(8)结果4和6表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相对危险度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和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用做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

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 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1. 答:基本特点:①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②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

③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④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2. 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答: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

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

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

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

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

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

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3. 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

答: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

4.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数有哪些?

答: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①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②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保护率和效果指数;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

5. 列出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答: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如下:

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

③选择实验现场;

④估计样本含量;

⑤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

⑥设立可比对照;

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

6. 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答:流行病学实验中应注意:①伦理道德问题;②预实验。

7. 流行病学实验效果评价指标选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

①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

②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③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8. 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答: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①干预因素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②第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

③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

④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

⑤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第八章病因和病因推断

1. 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答: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2. 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答: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

3.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

①假设不成立;

②先行条件不成立;

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

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4.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答: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5. 试对常见的8条病因判定标准做理解性分析。

答:关联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和广义的关联强度(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和分布一致性),是必须具备的标准。关联强度实际上反映的是疾病结局的概率是否有升高。关联的可重复性和合理性是病因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终止效应标准论证强度较高,是比较严格的标准。关联特异性是历史局限性的遗留物,在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中应当放弃。

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1. 试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答: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古老的传染病尚未有效控制;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动脉硬化症及某些癌症等慢性病与微生物感染有关。传染病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2. 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答:“三环节”是构成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传染病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则流行过程即可中断。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受“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更重要。社会因素不仅促使流行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制止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以至消灭。

3. 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答:根据潜伏期:①可推测病人暴露(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②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

③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

④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4. 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

答: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

5. 试述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

答: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社会因素促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②社会因素也可制约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以至消灭。

6. 试述以“预防为主”的策略意义?

答:预防为主是指防治传染病要重视预防措施,要从防治疾病的发生入手,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使疾病不发生、不流行。预防为主,不是不重视治疗,而是要求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立足于防。

7.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地位?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流行病学简答题

1.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探讨疾病得病因与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与估计预后;预防与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流行病学得基本任务: 贯彻“预防为主”得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得病因、分布特征与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得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得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得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 3、流行病学得特征: 群体得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就是人群得各种分布现象 对比得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对比“差异&一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 社会医学得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得生物、心理与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得特征:着眼于疾病得预防,特别就是第一级预防 发展得特征: 4. 研究疾病分布得含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得信息 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判断地方性疾病得依据: 该病在当地居住得各类人群中得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其她地区居住得相似得人群组,该病得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得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得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6. 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得主要依据: 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得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该病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 7. 疾病得分布: 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与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 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与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得风俗习惯与政治。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得地区分布。 8.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得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得瞧后面)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就是选择患有与为患有某特定疾病得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得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就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得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 (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 ) 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临床流行病学简答题

简答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应用流行病学的群体观和定量化的观点,不断创新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创新研究并提供新成果供临床应用。(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源于医院的个体病例为基础,并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或者是从某一疾病患者的整群中去随机抽样以获得具有群体代表性的研究对象。(3)临床流行病学的精华还在于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简述选题、立题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需要性,选择疾病负担重大的疾病进行研究;(2)、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选择足够的研究对象,抉择合理的研究设计方案,干预措施和诊断方法要安全、有效。(3)、创新性,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有自主创新性,有新的见解和特色。(4)、可行性,具备一定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有执行研究课题的配套人才,研究对象能接受与依从。(5)效能和公正性,有限的资源应投入到最大多数需要解决的健康和有效防治疾病的研究项目中。 3.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包括(1)、分解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3)、选择检索途径,制定检索策略;(4)、检索并获取原始文献;(5)、文献检索过程与结果的严格评价等。 4.为什么要评价临床研究证据?证据来源复杂,证据质量良莠不齐,研究证据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5.进行文献综述的目的?四个方面: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反映学科新动态、继续教育的需要、临床医疗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6.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什么?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除了干预措施(处理因素)的作用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临床结局。如①不能预知的结局②霍桑效应③安慰剂效应④向均数回归现象及⑤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在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效应,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7.简述个体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个体随机抽样主要方法有:①入选个体的随机抽样法,当合格对象多,而需要的样本量又有限时,可以从合格的研究对象中做个体随机抽样。通常用随机数字表等做单纯随机抽样。②入选病例的随机抽样法,在回顾性研究中,常利用医院病历或病例登记册选择病例,如所研究病种的病例数量较多,而需求的样本量又有限时,也可采用单纯随机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所需的样本数。③分层随机抽样法,如在样本量不大的研究课题中,组间疾病分型、病情不同可影响研究结果,为了保证组间的可比性,可按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后,再随机抽样。另外,在多个医院协作研究中,由于医院级别不同,收治病人的病情与病程可能参差不齐,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能反映该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全貌,也可按上述特征分层后再随机抽取样本。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流行病学教案】5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教案 课程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 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在病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优缺点、偏性的种类及控制。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原理及其方法 2、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分析 难点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和提问法结合 案例教学:己烯雌酚与阴道腺癌关系研究案例;经典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案例 教具多媒体演示 新内容 新知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力和鉴别力; 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求学态度。 双语内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 匹配(matching)匹配过头(over matching)比值比(odds ratio)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队列设计(case-cohort study) 单纯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 病历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study) 病例时间对照设计(case time control study) 要求自学内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2 《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 《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 《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 复习题或要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病例对照四格表整理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

(整理)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一.疾病频率测量 1.发病指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 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新发病例: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 ?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符合2个 观察时间、观察地区的人群; 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应除外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 ?发病时间:对于急性病,如流感、肠炎、急性心梗、脑溢血容易确定;而慢性病很难确定,以最早且较客观的事件作为发病时间,如症状初发时间、就诊时间、确诊时间 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 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对于慢性病来讲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根据观察时间,分为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病程延长病程缩短 发病率升高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入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易感者迁入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 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流入量(发病率)时,则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若流 入量(发病率)时,则患病率 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应用: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 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感染率:指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用于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研究。 应用: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应用: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2.死亡指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临床流行病学-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流行病学概述教学日期2011.5.8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流行病学定义和地位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0.5学时 流行病学进展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pidemiolog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screening ecological study analytical study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流行病学学科特点 2. 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疾病分布教学日期2011.5.9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熟悉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概念。了解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疾病与健康0.5学时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1 学时 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难点: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主要外语词汇 distribution of disease;incidence rate;morbidity;attack rate;mortality rate;fatality rate;secondary attack rate;infection rate;survival rate;rapid fluctuation;seasonality;periodicity;secular change;endemic disease;sporadic;epidemic;outbreak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有何不同? 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3、简述疾病的分布形式。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流行病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 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 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现况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爆发调查 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1、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学科。 2、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定性调查:确定疾病的自然史;病因假设形成及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调查、研究、监测、建模、疾病防制 3、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4、兽医流行病学的用途(记忆) 1)确定(病因已明了)疾病的来源 2)研究(病因未知)疾病的防制对策 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 4)制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 5)估计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 第二章 ★1、什么是三间分布,其研究意义是?(记忆) 三间分布:疾病分布是疾病频率分布的简称,它指的是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况,又称三间分布。(概念) 研究意义: 1)是动物病因在动物群体中作用的外部表现,因此可以提供病因线索 2)揭示流行病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为合理的动物卫生配置提供依据 4)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描述疾病发生流行的形式(概念)

1)地方流行:其一是某种疾病一段时间内发病频率相对稳定,其二指在一个地区动物 群体中发生有一定规律和能够预测。 2)流行:发病的频率在特定的时间内明显超出了预测的频率。它与病例的绝对数无关, 仅表示出乎预期的高水平。 3)大流行:相当大范围和高比例群体动物受波及,涉及全世界的很多地区,受害动物 所占比例也很大。 4)散发流行:零星散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通常局限于部分地区。 3、什么叫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 发病率:一定时间内新出现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该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患病动物数之比×100%。 4、什么叫患病率、感染率、携带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 患病率:一定时间内存在某病的病例数(包括该时间内新老病例)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感染率:某些传染病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以通过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其他免疫学方法测定是否感染。感染率=(检出阳性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100% 携带率:携带某病原体的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 5、畜群分布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 1)年龄分布 内因: 不同年龄;生长阶段;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对疾病的敏感性不同。 外因: 1)免疫因素 2)疾病流行的时间 3)致病因子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号黑体字)

二、学时分配表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流行病学概念; 2. 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特点; 3.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熟悉: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了解: 1.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流行病学的展望; 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 1. 流行病学概念;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难点]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三 个阶段---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疾病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影响流行因 素;诊断疗效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特征。 3.一般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掌握病因的定义; 熟悉: 1.常见的病因模型 了解: 1.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重点] 1. 病因的定义。

[难点] 1. 常见的病因模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生态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模型。 2.重点讲解:病因模型 3.一般讲解:因果联系方式、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1宿主因素;2 环境因素;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二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4227.html,l准则。 熟悉: 1.假设演绎法。 了解: 1.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重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4227.html,l准则 [难点] 1.假设演绎法 1.假设演绎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2.重点讲解:Mill准则。 3.一般讲解:假设演绎法;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第三节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因果关联。 熟悉: 1.统计学关联 [重点] 1.因果关联。 [难点] 1.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因果关联:间接因果关联;直接因果关联。 2.重点讲解: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3.一般讲解:统计学关联。 第四节因果关联判断标准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预防和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 流行病学的基本任务: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 3. 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是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 对比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对比“差异&一致”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 社会医学的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一级预防 发展的特征: 4.研究疾病分布的含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的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6.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的主要依据: 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疾病的分布: 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 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的看后面)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为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