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驻车制动计算 完整过程

合集下载

轻卡驻车制动系统性能计算及校核

轻卡驻车制动系统性能计算及校核

轻卡驻车制动系统性能计算及校核吴耀斌;唐庆伟;郭志强;潘兴旺;高华发【摘要】文章以我司H01轻卡中央鼓式驻车制动器开发为例,介绍轻卡驻车制动系统国家法规相关要求,影响驻车制动性能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驻车制动系统性能的计算与校核.【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3页(P159-161)【关键词】驻车制动器;驻车手柄行程【作者】吴耀斌;唐庆伟;郭志强;潘兴旺;高华发【作者单位】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河南开封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CLC NO.:U46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8-159-03汽车驻车制动系统作为制动系统一个单元,对汽车行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汽车驻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在规定驻车操纵力下产生的制动力矩,一个是操纵驻车制动装置下工作行程。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通过计算分析驻车制动性能。

根据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对于轻卡(N1、N2类)驻车制动系统要求如下:a、驻车制动系统必须使满载车辆停在18%的坡道上(上坡或者下坡);b、驻车制动是手控制的,控制力不得超过600N、是脚控制的,控制力不得超过700N;c、当驻车制动与应急制动共用同一装置时,其满载制动平均及停车前瞬时减速度不得小于1.5m/s2,对于驻车与行车不共用同一衬片的N1车辆,其平平均减速度不得小于2.0m/s2,停车前瞬间不得小于1.5m/s2。

应急制动是手控制的,控制力不得超过600N、是脚控制的,控制力不得超过700N。

d、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其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储备行程,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牵引车满载时驻车制动计算(单用驱动桥驻车时)-2020408

牵引车满载时驻车制动计算(单用驱动桥驻车时)-2020408

牵引车满载时驻车制动计算(单用驱动桥驻车时)
法规要求满载时,单牵引车的驱动桥驻车制动力矩作用时,要能够保证牵引头+半挂车一起能够驻停在12%的坡度上。

实际上直接按整车在12%坡度上沿斜坡面平行的分力,和驻车制动器能够提供的制动力矩所对应的地面制动力,进行比较大小即可判断出是否满足法规。

本计算是我闲来无事,折算下载12%坡度上对应的地面支撑反力具体多少,然后用它能够产生的地面附着力来和真实需求的驻车力进行比较。

同时用制动器驻车能够产生的驻车力矩和需求的驻车力矩进行比较。

计算的目的是方便知道真实的数据情况(了解下其变化趋势)。

本身意义比较小。

另,注意,一般6x4车型的驻车力都是满足需求的,但是当采用4x2车型时,驻车力矩不一定满足要求,所以4x2的一般都必须校核,以确认选择的制动器规格及制动气室规格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受力参考图如下:
第一步需要将满载时,牵引车和鞍座上的力起来,当做上图的前轮,然后折算上坡及下坡时的对应F1值。

第二部在将对应角度下得到的F1值,再带入牵引头中,此时忽略半挂,然后折算上坡及下坡对应的驱动桥与地面法向力(即相当于上图F2)。

然后就可以做比较计算了。

牵引车驻车能力计算-20200406.xlsx。

卡车的驻车制动力的计算

卡车的驻车制动力的计算

卡车的驻车制动力的计算姜帆【摘要】文章对4x2、4x4民用、军用卡车的驻车制动力进行了讨论,并依据GB 12676对民用卡车要在18%坡道停驻的要求和GJB1473对军用卡车要在40%坡道停驻的要求,运用Matlab/Siumlink软件编写了计算程序对车辆的驻车制动力进行了校核.【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74-75,119)【关键词】驻车制动力;坡道;Matlab【作者】姜帆【作者单位】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2.110.16638/ki.1671-7988.2015.10.028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5)10-74-03 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5.2.7.1中,要求民用卡车的驻车制动系统必须使满载车辆停在18%坡道上(约10.2°上坡或下坡)。

GJB1473(军用汽车安全性标准)5.1.15中,要求军用越野汽车在额定装载质量和不带挂车的条件下,使用驻车制动应能在40%的纵坡上(约21.8°),使汽车在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均能可靠停住。

本文对后桥装配有驻车制动器的4x2、4x4的民用、军用卡车此方面性能进行了理论推演,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编写了计算程序,在已知车辆满载重量、轴距、重心位置、地面附着系数等参数,运行该程序可求得车辆驻车制动力所能停驻的坡度的坡道角度和所需驻车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

对于在后桥装配有驻车制动器的4x4、4x2卡车,其坡道驻车制动能力取决于后桥上的驻车制动器的制动力和后桥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条件。

校核时预设地面附着系数为0.7,再比较车辆后桥驻车制动器的制动力与车辆所能提供的后桥轮胎附着力大小。

当车辆驻车制动器制动力大于车辆后桥轮胎附着力时,选用车辆后桥附着力来计算车辆驻坡能力;当车辆驻车制动器制动力小于车辆后桥附着力时,选用车辆驻车制动器制动力来计算车辆驻坡能力,可知无论驻车制动器制动力有多大,坡道上车辆所能利用的最大有效驻车制动力为车辆后桥附着力。

制动计算公式范文

制动计算公式范文

制动计算公式范文1.紧急制动距离公式:紧急制动距离是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根据经验公式,紧急制动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V²/254f)×g其中,V为车速,单位是km/h;f是车辆的质量分配比例,通常取前轮:后轮=7:3;g为重力加速度(g≈9.81)2.刹车力计算公式:刹车力是指制动器对车轮的制动力。

根据摩擦制动理论,刹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μ×m其中,F为刹车力,单位是牛顿(N);μ是制动系数,取决于制动器和路面的摩擦系数;m为车辆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

3.制动鼓温升公式:制动过程中,刹车器会因摩擦而产生热量,造成刹车鼓的温度升高。

根据经验公式,刹车鼓的温升(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T=F×r×α其中,ΔT为温升,单位是摄氏度(℃);F是刹车力;r为刹车鼓的半径,单位是米(m);α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4.制动盘厚度的计算公式:制动盘是刹车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厚度与制动性能密切相关。

根据经验公式,制动盘的最小厚度(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K×Q×V)/(μ×d)其中,t为制动盘的最小厚度,单位是毫米(mm);K是经验系数(一般取2);Q为总的制动热量,单位是焦耳(J);V为行驶速度,单位是米/秒(m/s);μ是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摩擦系数;d为制动盘的直径,单位是米(m)。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制动计算公式,它们在车辆设计和制动系统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设计师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以确保设计的制动系统满足要求。

制动计算公式

制动计算公式

平板台制动计算公式一、前轴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0.98】×100%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二、后轴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0.98】×100%2、两种情况算法(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动态)轮荷之和×0.98】×100%滚筒制动台计算公式一、前轴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0.98】×100%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二、后轴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0.98】×100%2、两种情况算法(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轮荷之和×0.98】×100% 注:(1)机动车纵向中心线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2)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3)用平板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整车制动率整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整车轮荷×0.98)×100%驻车制动率驻车制动率=驻车制动力÷(整车轮荷×0.98)×100%台式检验制动率要求(空载)台式检验制动力要求(加载)台式检验制动力不平衡率要求(空载和加载)。

关于制动系统的算法

关于制动系统的算法
在图示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Ga:给定载荷状态下的整车重量 G1’:前轴动载荷 G2’:后轴动载荷 L:轴距 ★ a:重心到前轴的距离 hg:车辆重心的高度 τ1:前轴制动力 τ2:后轴制动力 τ:车辆的总制动力 τ=τ1+τ2=(δ*Z-sinθ)* Ga; θ: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α:减速度,车辆的负加速度,惯性力与减速度的方向相同 ψ: ψ=a/L (静后轴荷比,车辆静止状态下后轴荷与整车重量的比,反映了后轴质量大小) χ: χ=hg/L(重心高度比,反映了在制动过程中车辆轴荷转移的大小情况) Z:Z=α/g(制动强度、减速度比;反映了在制动过程中减速度的大小情况) G1’+ G2’= Ga*cosθ;
精确地确定β的值对制动性的分析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车轴临界抱死的条件 车轴处于临界抱死的状态:τi=φi* Gi’; τ1= τ2= 对于给定的φ1=φ2=φ的情况下有:τμ1、τμ2、φ1、φ2 所组成的曲线如下所示, 得到τ1 和τ2 的方τ2 的关系的程如下: τ2*τ2+τ1*τ1+(1-ψ)*τ2* Ga*cosθ-ψ*τ1* Ga*cosθ/χ+2*τ1*τ2=0 配方成完全开方,得到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方程: τ2= 假设: 、、、 、、、、 、、、 、、、 对于 I 曲线的准确理解;事实上 I 曲线表明同值φ1、φ2 线的交点即同步临界抱死点必在 I 点上,最能充分发挥附着力的潜力,而对稳定性或方向操纵性而言,并非最佳的。控制前后 车轮的制动力分配:就是控制后轴的制动力,将其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防止后轮提前 抱死,给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带来麻烦。所有控制的策略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的。
制动理论
制动系统是车辆重要的系统,保证车辆在行使的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意志停车; 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是相当复杂的系统,主要考虑制动力和前后两轴制动力的分配;制动力 通过调节制动总泵和分泵的尺寸可以进行调整,最关键的是进行前后制动力的分配;使前后 制动力在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否则可能造成后轴甩尾或侧偏现象;出现严重的事故。 下面针对两轴汽车直线行使条件下的情况进行分析

驻车制动器驻车效能计算和试验方法

驻车制动器驻车效能计算和试验方法

驻车制动器驻车效能计算和试验方法探讨[摘要]驻车制动是制动系统设计时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即应能使车辆即使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放在上、下坡道上。

驻车制动器设计时,如何保证制动器的驻车效能满足法规要求,以及如何进行驻车效能验证,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驻车制动器、驻车效能、制动法规、效能因数试验方法、制动输入力、驻车制动力力矩1 驻车制动器的功能要求驻车制动器通常具有以下功能:1.1 静态驻车:通过对驻车制动器输入一定的输入量,驻车制动器能使车辆可靠地在原地停驻,即使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放在法规规定的最大上、下坡道上。

1.2 应急制动:当车辆丧失行车制动能力的情况下(制动系统管路失效等原因),通过手或脚(操纵)输入输入量,使车辆产生制动力,达到停车的目的。

2 驻车制动器的分类驻车制动器的分类驻车制动器以其型式分类备注: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组合式A类驻车制动器的驻车效能和验证方法进行阐述。

3 车辆的驻车效能要求3.1法规要求GB12676-2004《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对于M1类(属于组合式A类范畴),在手操纵杆输入力不大于400N,保证车辆满载时能在20%的坡度上驻车。

3.2 车辆所需驻车制动力矩计算以铃木某YS8为例,进行计算 2%20⨯⨯⨯=R G W M ————————— (1)M :单轮驻车制动力矩N.m W :车辆满载质量1310kg G : 9.8m/s2R :车轮滚动半径0.267m %20:指20%坡度按公式(1)得出 YS8 车为满足法规所需的驻车力矩:M =2%20267.08.91310⨯⨯⨯= 343 N.m4驻车制动器的效能计算为验证驻车制动器的驻车制动效能能否满足车辆驻车的要求,需对驻车制动器驻车效能进行计算。

4.1 驻车制动器结构确定对于YS8等经济型轿车,后轴行车制动器和驻车制动器通常采用领从蹄鼓式制动器,驻车制动器为组合式A 类,结构如图1:4.2 驻车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驻车时,制动鼓按图示方向旋转(或具有该方向旋转趋势),由于在驻车制动拉臂挂钩A 处施加输入力F ,推杆机械促动下对两蹄产生力1F 、2F ,在2F 作用下,对于右制动蹄来说,是领蹄,产生力图示方向的摩擦力l F ;1F 推动左制动蹄,对于左制动蹄来说,是从蹄, 产生力图示方向的摩擦力Ft ,两摩擦力产生摩擦力矩就是驻车制动力矩,使得车辆能在坡度上停驻。

制动计算公式

制动计算公式

制动计算公式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平板台制动计算公式一、前轴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100%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二、后轴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100%2、两种情况算法(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动态)轮荷之和×】×100%滚筒制动台计算公式一、前轴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100%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二、后轴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100%2、两种情况算法(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轮荷之和×】×100%注:(1)机动车纵向中心线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2)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3)用平板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整车制动率整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整车轮荷×)×100%驻车制动率驻车制动率=驻车制动力÷(整车轮荷×)×100%台式检验制动率要求(空载)台式检验制动力要求(加载)台式检验制动力不平衡率要求(空载和加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器参数
制动器制动输入量(N) 600
600
制动输出力矩(N·M) 400
400
手刹杠杆比i 6
6
法规规定最大手控制力(N) 600
600
按最大手控制力要求计算得驻车制动最大力矩Mfz(N·M) 2400 2400
车辆参数
空载 满载
汽车总质量ma(kg) 前轴载质量m1(kg) 后轴载质量m2(kg) 重力加速度g(m/s2)
驻车制动器制动力的驻车下坡坡度角α'2(°) 26.51292 36.52659 附着允许的下坡驻车极限坡度角α'2max(°) 18.68324 24.59239 下坡驻车坡度角αmax’(°) 18.68324 24.59239 下坡驻车坡度imax’(%) 33.81553 45.7675 所需操纵力(N) 408.1041 1190.873
1300 645 655 9.8
2920 855 2065 9.8
车轮滚动半径Rs(m) 0.4
0.4
质心距前轴距离a(mm) 1259.615 1767.979
质心离地高度hg(mm) 600 汽车轴距L(mm) 2500
738 2500
路面滑移附着系数φ′ 0.8
0角α1(°) 28.09648 12.10318 附着允许的上坡驻车极限坡度角α1max(°) 26.51292 36.52659 上坡驻车坡度角αmax(°) 26.51292 12.10318 上坡驻车坡度imax(%) 49.88631 21.44396 所需操纵力(N) 568.708 599.99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