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合集下载

详解鲁迅先生的背景

详解鲁迅先生的背景

详解鲁迅先生的背景
一、早年经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
化思想家。

他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家庭环境使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二、留学经历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中国
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弊端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
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文学创作
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想深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
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多以小说和散文形式呈现,探讨了社会现象和
人性的种种弊端。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四、思想影响
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批判
封建主义和统治,呼吁民主和科学精神,提倡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五、鲁迅精神的传承
鲁迅先生的精神被后来的一代代人所传承和弘扬。

他的思想和
创作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追求真理
和进步。

六、总结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
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对他早年经历、留学经历、文学创作、思想影响和鲁迅精神传承的详细解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
这位伟大作家的背景。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一简介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一简介

(一)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8)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 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 祖父周介孚,进士出身,当过知县和内阁 中书,父亲周凤仪是个秀才,没有官职。 母亲鲁瑞,娘家住在乡下,但通过自修达 到看书的能力。
• 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 欢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历史、文 化和文学的基础。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探省, 得以和农民及其孩子亲近,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并对 他们产生好感和热爱之情。(《故乡》、《社戏》),这 对鲁迅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 • 1893年以后,因祖父周福清犯科场案监押于杭州狱中多 年,父周凤仪又长期患病,家境衰落,鲁迅经常出入于当 铺、药店,深切体味到社会的势利、冷酷,从而萌生了背 叛封建阶级,寻求新的思想和道路的想法,终于成了他出 身阶级的逆子。
•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 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 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 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 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 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 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二、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

1、进化论思想与鲁迅: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 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 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 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 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鲁迅这样回忆起早 期所受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对我还是有帮助的, 究竟指示了一条路,明白自然淘汰,相信生存斗 争,相信进步,总比不明白、不相信好些。"

鲁迅小传 范文200字

鲁迅小传 范文200字

鲁迅小传范文200字
1881年,鲁迅生于绍兴,本是生活无忧无虑,但因祖父入狱,父亲去世,让鲁迅内心里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使鲁迅对家乡既热爱怀念,也很憎恶诅咒。

1898年五月,鲁迅离开了家乡,走上了求学的道路。

1902年到日本留学,想当一名医生来救治相当父亲似的病人,在日本,鲁迅也是遇到了一位让他感激的老师——藤野先生,一位一视同仁、致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好老师。

在日本,有很多同股轩一样的留学生,但他们却不努力学习,整天就是吃喝玩乐,还将自己的辫子绑起来,这些麻木不仁、不思进取、缺乏民族自尊心的留学生,让鲁迅先生厌恶不已。

有一次在课上看几片时事的片子,其中有被日本军捕获的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要枪毙了,同鲁迅先生一起观看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拍掌欢呼。

从那时起,鲁迅先生也开始了弃医从文的转变。

回国之后,鲁迅先生便开始写文章,《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出版后,阐述了礼教吃人,鲁迅也被誉为“五四启蒙者”。

之后也写过很多文章,鲁迅先生将笔作为武器,他笔下的文字像刀枪一样直刺敌人的胸膛。

鲁迅一生写了300万字,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藤野先生-lcjdup

藤野先生-lcjdup

制片:林春江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真诚关怀
求实精神
思考3:通过以上四件事,你 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教学认真负责、富有 求实精神,为人正直无私, 毫无民族偏见的人。
思考4: 其他事件与藤
野先生有什么间接关系?
“清国留学生” 的生活情况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 离开,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 埋下伏笔。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阿张、周 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 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 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 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 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 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 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 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 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 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 “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 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第二部分第三层:弃医从文的原因 极震看 大动电 伤,影 害民 族思 自想 尊受 心到 受极 到大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 的 “ 中 被枪毙 围观 的中国人、 国人” 的中国人、 国人”指: 的中国人和 ” 。 “我
日本“ 日本 爱国青年” “难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是 “爱国青年” 。 难怪他们疑惑” 他们” 日本“爱国青年” “ 他 们 拍 掌 欢 呼 起 来 ”日本“ 爱国青年” 的 “他 们 ” 是 。
整体理解课文
《藤野先生》选自 朝花夕拾》 体裁是 散文 。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在 的厌恶; 的厌恶; (1—3) ) 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4—35) 在 的交往; ) 怀念 。 3.在 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在
“我的意见”指 我的意见” 学医救国 “变化”指 变化” 弃医从文 “变化”的原因是: 变化”的原因是: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认 识到医学不能救国, 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 变国民的精神, 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 靠文艺 。 。
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妄自尊大 、 盲目忠君 的思想和对 “中国人”的 中国人” 鄙视 生 爱国主义 强烈的 ,又表现了鲁迅先
1904年4月 年 月 东京弘文书院 毕业照
雕塑: 雕塑: 鲁迅与藤野先生
(绍兴鲁迅博物馆) 绍兴鲁迅博物馆)
读课文,注音 读课文,注音: 樱(yīng)花 芦荟( 芦荟( huì ) 芋梗( 芋梗(yù gěng)汤 不逊( 不逊(xùn ) 诘责( jié ) 诘责( 烂熳(màn 烂熳( ) 驿( yì )站 绯( fēi )红 畸( jī )形 解剖( 解剖(pōu ) 匿( nì )名 瞥(piē)见 杳(yǎo)无音信 油光可鉴( 油光可鉴(jiàn)

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简要说明

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简要说明

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简要说明鲁迅,这个名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

他可是咱们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要聊他的作品,而是要聊聊他那条波澜壮阔的求学之路。

说起来,这条路可是曲折得很,真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呢。

1. 早期的求学经历1.1 小学生活鲁迅,原名周树人,生在1881年的一个小镇上。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太好,但他还是被送到了私塾。

那时的私塾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地方,老师常常是个严厉的角色,动不动就打骂学生。

想想当时的情景,鲁迅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生怕被罚站。

不过,这段经历也锻炼了他的意志。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坚定。

1.2 求学的转折点到了青少年时期,鲁迅的家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决定送他去更好的学校。

他考上了杭州的求是书院,这里可是个不错的地方,环境优雅,书香气扑鼻。

在这里,鲁迅接触到了各种新思想,像什么科学、文学、哲学之类的,简直是眼前一亮!他开始意识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

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呀。

2. 日本留学的历程2.1 出国留学的决心求是书院毕业后,鲁迅决定去日本留学。

哇,这可不是个小决定哦!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出国留学可是要花不少银子。

他也不想给家里添麻烦,于是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自己在外面打工,省下钱来继续学习。

这种拼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2.2 留学生活的挑战在日本,鲁迅学习医学,但他的兴趣却逐渐转向了文学。

想象一下,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年轻人,面对各种文化冲击,内心肯定是五味杂陈。

他开始写一些小文章,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尽管有时候会因为语言不通、生活琐事而感到困扰,但他从不放弃。

可以说,这段留学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犹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他却是越挫越勇。

3. 回国后的继续探索3.1 投身社会的决心回国后,鲁迅并没有急着投入文坛,而是先在学校里当了一段时间的教师。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校园故事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校园故事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校园故事
鲁迅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成绩优异,尤其国文成绩突出。

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进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名为杭州师范学校)学习。

虽然他的成绩依然很好,但因为反感这个学校的严格管理,他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他的国文老师对他很失望,认为他恃才傲物,不尊重师长。

然而,鲁迅并没有放弃。

他开始自学英语和日语,并阅读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努力最终使他在1909年离开了杭州师范学校,前往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的学习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和挫折中,鲁迅也没有放弃学习和自我提升。

他的努力和坚持最终使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鲁迅在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曾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在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他最初在东京求学,因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作为,于是转到仙台。

在仙台期间,他因是中国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后来在看电影时,影片中是日本战胜而过的情形,却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砍头时,围看的中国人却叫好。

他在呐喊自序里说:“从那一会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广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


于是弃医从文,回国后遂成一代大家。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鲁迅在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曾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在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他最初在东京求学,因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作为,于是转到仙台。

在仙台期间,他因是中国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后来在看电影时,影片中是日本战胜而过的情形,却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砍头时,围看的中国人却叫好。

他在呐喊自序里说:“从那一会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广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


于是弃医从文,回国后遂成一代大家。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