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

黄庚才 广 东省 云安县 富林镇卫 生院(2 5 6 572)
关键 词 :消化 性溃 疡 ;中医 药疗 法 : 中成 药疗 法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d : 1 . 9 9 j s n 1 7 7 9 2 0 0 . 7 oi 0 3 6 / .i s . 6 2 2 7 . 01 . 3 0 1
胶体铋 10 g4 d用药 4 , 四环素 ( 2 ,/ , m 周 加 或阿莫西林) 0 50
m ,4 d g / ,用 药 2周 ,加 甲硝 唑 4 0 g / ,用 药 2 。 0 ,4 d m 周
H 清 除率可达 9 % P 0 。由于副作用较多,患者不易耐受, 现 已改成低剂量三 联疗法 ,即将上述两种抗生素剂量减
~
般认 为, : H受体拮抗剂可作为胃、 十二指肠溃疡的
首选 药物 。 。 H受体拈抗剂也可用黏膜保护剂替代, 但黏膜 保护剂在溃疡活动期疗效不及 H受体拮抗剂。 。 PI P 可作为备用药 物,用 于治疗 其他药物治疗 失败 的顽 固性溃疡 ;H P阳性病例 ,应采用二联或三联疗法清
除H P感染 。
5 中 医药 治 疗
常用 中药有 :香砂养 胃丸、温 胃舒、养 胃舒 、健脾 丸、人参健脾 丸、附子理中丸等。 6 复发的防治
目前防治溃疡复发 的措 施丰要有:①避免危险L素, 大 ] 如吸烟, 精神应激, 时使用致溃疡的药物: 及 ②提高患者对
消化性溃疡 的发病和复发密切相关。 消除 H P不仅可 以使 溃疡容易愈合, 而且 可以大大降低 溃疡 的复发率, 使火多 数消化性溃疡得到 了彻底根治疗 效。 研究证实, 仟何 种 抗生素均小能满意地消除 H , P 因此必须联合用药。理想 的联合用药方案应该是 H P消除率在 9% 0 以上 , 同时考虑 患者服药 的顺从性、耐受性 以及 患者 的经济承受能力。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研究共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接受上述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愈合速度明显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但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艾司奥美拉唑、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脾虚、血瘀、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治疗方法、不良反应、数据统计分析、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局限性、改进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是溃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病因主要是脾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进而引起溃疡形成。
目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者难以根治的情况。
艾司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抗溃疡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
而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是一种中草药方剂,具有温脾健胃、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
本研究旨在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脾虚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探讨消化性溃疡脾虚血瘀型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深入理解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6例临床观察

[] 1王净净等主编. 中医J 床病订渗断疗效标准. 沙: l 每 长 湖南科技 出版
社 ,9 32 19 ,5
1 治疗方 法 根据临床症 状结合体 征进行辨 证分型 : . 2 ① 脾 胃气虚证 主症 : 胃院隐痛 , 喜温喜按 , 空腹痛甚 , 得食痛 减 , 吐清 水 , 差 , 疲乏 力 , 塘 , 淡 苔 白 , 细弱 。治 泛 纳 神 便 舌 脉 法: 温中健脾 , 益气和 胃。 方药 : 黄芪建 中汤合香砂六君 子汤 加减 。 ②脾 胃阴虚证 主症 : 胃院隐痛有烧 灼感 , 似饥而不欲 食, 口干舌燥 , 大便干结 , 舌红苔少 , 脉细数 。治法 : 阴益 养 胃 。方 药 : 贯 煎 合 芍 药 甘 草 汤 加减 。③ 肝 气 犯 胃证 主 症 : 一 胃院胀痛 , 及 两胁 , 气 , 连 暖 口干 口苦 , 食 或 矢 气 则 痛 可 得 减 。食 欲 不振 , 差食 少 , 疲 乏力 , 便 或 干 或烯 , 淡 苔 纳 神 大 舌 薄 , 小 弦 。 法 : 肝 健 脾 , 气 和 血 。 药 : 肝 健 胃汤 。 脉 治 疏 益 方 疏 治 疗 六 周 为一 个 疗 程 , 复 查 胃镜 。 并 1 疗效标 准【】治 愈: _ 3 1 症状体征 消失 , 胃镜 复查 溃疡完全 消失 ; 效: 状体征有明显改善 , 显 症 胃镜 下 溃 疡 基 本 消失 , 仍 有 明显 炎 症 ; 效 : 状 体 征 均 有 改 善 , 有 症 胃镜 下 溃 疡 部 分 愈 合, 溃疡缩小 >5 %, 0 有炎症 ; 无效 : 状体 征无改善 , 症 胃镜下 溃 疡 病 灶 无变 化 。
复 发 。现代 药理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 类 方 剂 能够 提 高 机 体 的 免 本 疫 功 能 , 护 胃肠 黏 膜 屏 障 。 配 合 活 血解 毒 之 剂 , 以改 善 保 再 可 胃肠 黏 膜 的 血 液 循 环 , 制 幽 门 螺 杆 菌 的 生存 , 除黏 膜 的 抑 解 炎 症 刺 激 , 强 黏 膜 的 屏 障 作 用 , 于 治 疗 和 预 防 溃 疡 的 复 加 对 发 有 着 重 要 的意 义 。 ( 养 阴益 胃: 2 ) 胃病 日久 , 热 伤 阴, 郁 胃失 濡养, 故见 胃痛隐隐。阴虚津少, 以上 承, 口燥 咽干, 无 则 阴虚 液 耗 , 以 下 溉 , 肠 道 失 润 而 大 便 干 结 。舌 红 少 津 , 阴 虚 无 则 为 Nhomakorabea2 结 果
中医辩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指肠发生病变所引发, 常伴有周期性 、 有节律的上腹痛, 中 属 医“ 胃脘 痛” 范畴。近些年来, 笔者采用 中医辨证论 治的方法
治疗 消化性 溃疡疾病 1 6例, 4 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现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患有消化性 溃疡 的 16例为我院门诊治疗确诊 ,经过 4 胃镜检查和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均确定均受幽 门螺杆菌 感染 。其 中胃溃疡 6 6例 , 十二指肠 溃疡 8 ; 0例 年龄 1— 9 5 6 岁, 均4 平 3岁 ; 病程 8 月至 1 年 ; 个 8 胃溃疡 6 6例 中男 性
主治 : 理气 、 疏肝 止痛
药方 : 主方选 用柴胡
疏肝散加减 : 柴胡 1g 白芍 1g 川芍 9 , 附 1 , 2, 2, g香 摊 积壳 1 摊, 炙甘草 6 , g郁金 1 , 摊 延胡索 1 。 摊 虚 寒 型 主 治 : 中健 脾 、 胃止 痛 药 方 : 方选 用 温 和 主 黄茂建 中汤加减 : 黄茂 2摊 , 白芍 1g 桂枝 9 , 5, g 炙甘草 9 , g 白术 1 g大枣 1g延胡索 1g郁 金 1g生姜 1 2, 2, 2, 2, 摊。 胃阴虚型 主治 : 阴益 胃、 养 止痛 药方 : 主方选用 一 贯煎合 芍药甘草 汤: 沙参 1g 麦 冬 1 , 地黄 1 g构 祀 2, 摊 生 2,
3 6例 , 女性 3 0例 ; 十二指肠溃 疡 8 中男性 4 0例 6例 , 性 女 3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 4例 3例 , 男性 5 例 , 1 女性 2 2 例; 对照组 7 例 , 3 男性 5 , 3例 女性 2 例 。 0 两组年龄 、 性别及 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 > . )具有可比性 。 P O0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分析

・
中 医 中药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消 化 性 溃 疡 3 分 析 8例
要 建 超 杨 洋
【 摘要】 目的
观 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消化性 溃疡 的疗效 。方法 选择 消化性 溃疡 患者 7 O例 , 随机 分为
2组 , 疗 组 3 治 8例 , 予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法 , 照 组 3 给 对 2例 , 予 西 医 治 疗 。 结 果 治 疗 组 治 愈 2 只 2例 , 效 1 显 4
例, 无效 2例 , 总有效 率为 9 . ; 照组 治愈 1 例 , 48 对 1 显效 1 3例 , 无效 8 , 例 总有效 率为 7 . , 5 0 两组 总有效
1 g 蒲公英 1 g 炙 甘草 9 。 胃脘胀 满 、 0, 5, g 食欲 不振者
异( . 3 , Y 一4 0 2 P<O 0 ) 治 疗 组 疗 效 明显 优 于 对 .5 ,
照组 。
2 2 幽门螺旋 杆 菌 转 阴率 比较 治 疗 组 阳性 . 者3 2例 , 阴 3 转 0例 , 阴率 为 9 . ; 照组 阳性 转 37 对 者2 7例 , 阴 1 转 9例 , 阴率 为 7 . 。两组 转 阴 转 04 率经统 计学 处 理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4 , Y 一4 16 9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螺旋杆 菌感染 及 治疗 情 况 。根 据 复查 结 果 , 比较 两 组溃 疡愈合 率及 幽门螺旋 杆菌 转阴率 的差异 。
1 4 疗 效标 准 . 按 照 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 医 中 病症 疗效诊 断 标 准 》 ] [ 。痊 愈 : 2 症状 全 部 消失 , 胃镜 探查 溃疡消 失 ; 转 : 状 部分 消 失 , 好 症 胃镜 探 查 部分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气, 久病人血 ” 易出现气滞血瘀之证 候 , 最 临床常见舌紫 暗 , 痛而拒按 , 复 出血 , 反 舌底 青筋 暴 露等 血瘀 之 象u 。现 代 医学研 究也表 明, 消化性 溃疡普遍 存在微循 环障碍 , 其溃疡
维普资讯
第l 第3 9 卷 期
20 0 2年 9月
—
河 北 职 工 医 学 院 学 报
o n M a Co e J u a fHe e e i l l g o C n i u n u a in o r lo b i dc l ef r o tn i g Ed c t
消化 性溃 疡 , 气滞 血瘀者 , 溃疡部 位长期 伴发慢 性 、 属 其 反
复不 愈性炎症活 动是其主要病理机 制 J 。溃疡病瘀 血形成 后, 瘀血部位 阴气被遏 , 不得舒展 , 温煦作用失 司 , 形成 瘀寒 症, 不同 于脾 胃虚寒证 , 临床应 加 以区别 。张伟 等认 为 , 消 化性 溃疡以病程久延 , 反复发 作为 特点 , 中医认 为“ 初病 在
阴气 抑遏 , 劳倦体虚则气 耗血伤 ; 暴饮 暴食则 既损脾 阴又伤 胃气 , 故其病 理损伤 总以气 虚 阴郁 为 主。从疾 病发展 趋 势 看, 本病 大多 易转为慢 性 , 迁延难 愈 , 具有 正虚邪 恋的典 型 特点 。从疾病发作 特点看 , 本病 复发 多在秋冬 季节 , 疼痛 且 多在饥 饿状 态下 发生 , 以夜 间为 突 出 , 有 虚症 发 于虚 而 具 实, 阴邪 旺于阴分 , 以虚为多的典型 特点… 。对 于老年 性消 化性 溃疡 的发病机 制亦属本虚标 实之 证。 由于大 多患者溃 疡反 复发作数 年或 数十不愈 , 故以脾气虚弱 为本 , 但从 胃镜 下观察 , 可视 为气血瘀 滞所 成 J 。贺 俭根 据临 床观察 认 为 消化性 溃疡 的临床辩 证 以虚实 夹杂 为主 , 主要 病机 为脾 胃 虚弱, 湿毒 内浸 , 坏 胃壁 l 破 。 12 病位在 脾 胃, . 与肝肺有关 消化性溃疡虽病 位在 胃, 而肝与 胃土木相 关 , 与 胃 然 脾 燥湿相 济 , 其发病与 肝脾最 为相 关。肝 失疏 泄首先 雍 胃 故 碍脾 ; 脾失 健运 土纳失 常 , 胃病 及脾 则碍运 , 胃病及肝 则气 郁 。程 晓峰认为 : 消化性溃疡 主要 由于忧思恼 怒 , 木横 肝 逆犯 胃 , 或长期饮食 不节 , 劳倦 内伤 , 进而导致脾 胃虚弱 , 气 血失调所致 。从辩证 来看 , 由肝 到 胃互 为因果早 期 多见 实证 , 晚期多见虚证 。陈磐 华则 强调 了情志 与消 化性 溃疡 的关系 , 为人 的生命 活 动与 内脏 气血 、 神情 志 密切 相 认 精
英芪和胃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分析

卫敏等:英罠和胃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分析133 *中医药应用研究*英"和胃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分析卫敏1,刘仁岭2,解乐业3!.威海市中医院脾5科,山东威海264200)2.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山东威海264200)3.威海市中医院解乐业名中医工作室,山东威海264200摘要目的分析英英和胃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
方法入组该院科室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0例,入组时间2018 "月一2019年10月,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用药是艾司奥美拉哩肠溶片20mg,bid,观察组则在组的基础上增加英英和胃丸。
比较两组上腹痛、溃疡愈合时间、整体疗效、不良反应$组上腹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时间(5.21±1.13)d&(4.12±0.12)周短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7.56±2.23)d、(5.25±1.1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46&7.266,#<0.05).组消化性溃疡疗效94.29%高于对照组74.299,有统(x2=5.855,P=0.021<0.05)。
两组出现不良反应#英英和胃丸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确切,溃疡痊愈,改善症状,安全有效#英英和胃;消化性溃疡;应用效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0.06.11.44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Yingqi Hewei Pills on Peptic UlcerWEI Min1,LIU Ren-ling2,XIE Le-ye3l.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Weih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ihai,Shandong Province,264200China;2.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eih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ihai,Shandong Province,264200 China; 3.Wei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eleye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io,Weihai,Shandong Province,2642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Yingqi Hewei Pills on peptic ulcer.Methods A total of70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The enrollment time was from January2018to October2019.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rescription for the control group was esome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ts20mg,bid,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Yingqi Hewei Pill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upper abdominal pain relief time,ulcer healing time,overal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upper abdominal pain relief time,ulcer healing time (5.21±1.13)d,(4.12±0.12)week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7.56±2.23)d, (5.25±1.10)week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8.346,7.266,%<0.05).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ptic ulcer was94.29%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4.2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5.855,%=0.021< 0.05).There were no sid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Yingqi Hewei Pill has a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on peptic ulcer, can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ulcer,improve symptoms,and is safe and effective.Key words Yingqi Hewei Pills;Peptic ulcer;Application effect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胃粘膜和消化道组织表现为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溃疡等症状,是一种发病率非常显著的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上腹痛和腹胀,严重者会出现呕血和黑便现象叫中医药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英便和胃是在胃上的,究旨在既往胃安散抗幽门杆菌有效的上英便和胃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性。
观察中药参芪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势, 最重要的是 中药能够从 改善人 机体 的各 项机 上对糖 尿
病起到 防治作 用 , 治 疗效 果虽 然较 为缓 慢但 是 更为 根本 ;
中药能更好 的起 到糖 尿病防治 作用 已经毋庸 置疑 , 但是 由 于 中药种类繁 多 、 中药 药性 较 为复 杂 , 如何 选择 合适 的中
实验组患者 幽门螺杆 菌清除率以及溃疡愈合率更 高, 组 间差异具有 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结论
溃疡 患者 而言, 在西 药治疗的基础上联 用参 芪养 胃汤可收到满 意的临床 治疗效果 , 值得 临床推 广使 用。 [ 关键词 ] 消化性溃疡 ; 西药 ; 参 芪养 胃汤 ;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 R 5 7 3 . 1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4 . 1 1 . 0 6 4 月~ 9 . 4年 , 平均病程 ( 4 . 6±1 . 2 ) 年 。随机将其 均分 为对 照组与实验组各 4 0例 , 两组 患者 一般资料 无显著 差异 , 因
[ 3 ] 秦 昆明, 方前波 , 蔡 宝昌. 中药饮 片规 范化 炮制过程 中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 世 界 中医药, 2 0 0 9 , ( 4 ) : 1 8 3—1 8 5 .
[ 4 ] 李 濠深.中药饮 片小 包装使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 策 [ J ] .现代 医院 , 2 0 1 1 , ( 8 ) : 1 0 8—1 0 9 .
对 于消化性
溃 疡 患 者 为 本 次研 究对 象 , 随 机 将 其 均 分 为 对 照 组 与 实验 组 各 4 o例 , 对 照 组 患者 接 受 西 药 联 合 用 药 治 疗 , 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发表时间:
2012-11-15T13:54:21.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 作者: 李仁堂
[导读] 探讨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研究要点。
李仁堂(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医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研究要点。方法 归纳总结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学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 临床采用中
医药治疗的同时若重视病因病机分析
,因人因地施治;整体辨证与局部用药相结合,注重长期治疗;结合组织学微观变化,加强机制研究;实施健康
教育
,可有效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中医药治疗 综述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
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本方加减、验方效
方、单味药物治疗等方面综述众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
1
病因病机
1.1
本虚标实,正虚邪恋 各种原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或素体脾胃不足者,易受饮食不节、劳倦、情志失调以及气候变化等外来
不良因素的影响,引起或加重脾胃功能失调,酿成溃疡病的发生或复发
[1]。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属中医邪气的
范畴,脾胃虚弱是
HP 侵袭的前提之一,而HP又可损伤脾胃,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最终使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总之,脾胃虚弱是
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邪之所凑,加剧其本虚,表现为虚实杂夹。
1.2
情志失调,木郁乘土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2]。情志失调则伤肝,肝木乘土,横逆犯胃; 饮食不节直接损
伤脾胃功能。王幼立结合中医
“天人相应”理论,认为在春气升发之时,若木郁而不达,疏泄失常,乘及土位,则令中焦气机壅塞不通,脾胃
升降失和,日久气血瘀阻,损伤胃络,终发为溃疡
[3]。
1.3
痰湿蕴结,气滞瘀阻 长夏之际,气候炎热且多雨,水气升腾,潮湿充斥,加之近年全球性气温升高,致外界湿热邪气复加,起居
调摄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湿热从外而入,加之人们为了享受,山珍海味,辛辣滋腻叠进
; 又由于各方面原因,饥饱失常,餐饮无规律,进餐
过快等皆能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困中州,聚而成痰,痰湿热中阻,湿热内生,损伤胃膜而病发溃疡
[4]。
2
临证施治
2.1
辨证分型 用溃疡煎剂( 白及、薏苡仁、白蒺藜、甘草、海螵蛸为基础方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据脾胃湿热、肝郁乘脾胃、脾胃
虚寒、肝胃郁热型不同进行辨证加减。结果总有效率为
92.8%[5]。罗秀珍将124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 组: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
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 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 气滞血瘀型予以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肝郁气滞型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寒
型予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胃阴亏虚型予以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肝胃湿热型予以化肝煎加减。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且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胃镜下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6]。
2.2
基本方加减 用愈疡汤加减( 木香、砂仁、吴茱萸、黄连、大黄、白及、槟榔、厚朴、黄芪、白术等)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偏热
者重用黄连
: 偏寒者重用吴茱萸、加干姜; 气虚甚者加党参、升麻、柴胡; 胃阴虚者加石斛; 兼血瘀者加三七粉。治疗效果显著[7]。
3
单味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
3.1
大黄 大黄粉能够直接粘附于溃疡部位,促进血液凝固,保护消化道粘膜,从而起到较好的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出血等作用。
3.2
黄连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连可能具有独特的抗PU作用,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和黄连碱。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分泌、提高
胃粘膜屏障功能、改善胃粘膜血流供应、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抑制敛炎因子的产生、抗
Hp和抗脂质过氧化等有关。黄连及其生物碱被
认为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慢性胃炎的一种极有潜力的药物
[8]。
3.3
海螵蛸 王劲松研究发现海螵蛸可降低胃液总酸度,还能增进胃粘膜PGE 的合成及增加正常和应激大鼠胃组织cAMP 的含量,说
明该药物能有效地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形成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9]。
3.4
两面针 庞辉等[10]研究结果证实两面针碱对实验性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两面针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动物模型的
胃黏膜损伤,并初步证实,两面针碱的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有关。民间常取其两面针根与金豆根、石仙桃适
量,水煎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11]。
3.5
川芎 丹参治疗PU可能存在如下机制: (1)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使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免受损害而促进溃疡愈合。(2)
降低血浆
ET( 内皮素)水平,改善微循环,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流量。近年研究发现,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可产生ET,ET 致溃疡的机
制与其导致的胃、十二指肠血管收缩使黏膜缺血、缺,氧和酸中毒等有关,而缺血、缺氧及内皮细胞损伤又可刺激
ET 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12].
3.6
黄芪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甘微温,健脾补中、以其补气之功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补气生血,
扶助正气,托毒外出。《神农本草经》
“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黄芪能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生肌力强。此外,还具有提高
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保护肝肾等作用
[13]。
4.
问题与展望
目前西医对PU治疗研究并未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因此大量研究方向转向中医药领域寻找突破口,目前针对中医药治疗PU的研究已取
得显著进展。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尤其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难治性
PU及预防PU复发方面前景广阔,患者追求相对
安全的治疗途径也促进中医药研究快速发展。但是临床上中医药在
PU的辩证分型、具体用药方面个人主观因素过多,难以形成统一的行业
标准,后学者难以掌握,前人经验难以大规模继承,此外,中药质量、制作方法等因素也限制了中医药应有疗效的发挥。今后应该充分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不同角度着手,综合研究得出更全面、可靠、重复性强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王静,李佃贵,米会平.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 3): 58 -60.
[2]
胡荣.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 5): 43-44.
[3]
王幼立.自拟疏肝消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58 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 6): 1026.
[4]
王洪京,赵明.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J].中医研究,2008,21( 4): 6 -9.
[5]
孙立杨,郭娜.溃疡煎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2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 5): 622.
[6]
罗秀珍.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8): 1242.
[7]
詹农高.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4 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2005,2( 1): 22 -23.
[8]
李备,周岐新.黄连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 14): 1107 -1108.
[9]
王劲松.海螵蛸的研究概况[J].北京水产,2006,3: 56 -57.
[10]
庞辉,何惠,贾晓栋,等.两面针总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防御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l8( 3): 533.
[11]
刘华钢,黄秋洁,赖茂祥.中药两面针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7,l8( 1): 223.
[12]
杨卫文,黎莉,杨景林,等.丹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 7): 438.
[13]
刘汉丹,瞿佐发.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 18): 1861 -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