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王明春基础二班方剂学20152041

摘要:产后抑郁症( Post partum Depression PPD)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主要表现为悲观、抑郁、沮丧的精神紊乱。它严重地威胁着产妇的心理健康。本文系统介绍了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并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为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转归与其影响因素,本文还设计了研究方案。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病因;综述;发病率;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PPD ) 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典型的产后抑郁是产后6周内发生, 可持续整个产褥期。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诊断、护理等方面已有诸多报道[1,2],但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多局限于案例分析或统计调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进行阐述,并对其病因进行较为全面分析,介绍常用产后抑郁症常用评价量表,提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策,旨在为产妇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女性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分娩是一个自然事件,也是女性一生中面对的一个应激性事件。产褥期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压力性时期,产妇情感和情绪易发生改变,甚至有发生严重精神障碍的风险。最新数据显示,约有50%~80%的产妇产后会经历短暂轻微的忧郁,表现为哭泣、情绪波动、焦虑、悲伤、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易激惹等;另有约0.1%~0.2%的产妇会发展成为严重的产后精神病,出现幻觉、妄想,严重者有自杀企图,甚至会伤害新生儿[3];此外将近15%的女性在产后3个月发生产后抑郁症,其症状虽不如产后精神病严重,却比产后忧郁症状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发展中国家的PPD 发病率高达15%~28%[4]。

二、产后抑郁的病因

1.遗传因素

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目前对精神障碍的遗传传递方式仍有争议。对PPD 患者家族史的调查研究发现,有家族抑郁症遗传史的产妇PPD 发病率要高[5]。故认为PPD 的发生和遗传因素具有相关性。

2. 社会因素

2.1社会支持匮乏潘晓放等[6]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不足是产后精神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处于产后抑郁状态的产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是匮乏的,特别是信息支持和评价支

持。

2.2经济因素齐静[7]研究分析认为低收入者较高收入者发生产后抑郁、焦虑的可能性大,新生儿的到来无疑是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3. 心理因素

最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沈灯霞发现[8]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就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的妇女易于发生产后抑郁。胡宝华调查发现[9]在产后妇女未进入母亲角色,担心孩子缺乏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关心,担心分娩后体形的改变,身体臃肿,若再心理调适不当,可能产生忧郁情绪。

4. 文化因素

中国特有的“坐月子”习俗要求产妇在产后1 个月内必须待在家里,不能洗头、洗澡、刷牙,不能开门开窗通风,除了喂养孩子外,其他的家务都由家人来做,传统观念认为这样会使产妇更快、更好的恢复到产前状态。

5. 生理因素

[9]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分娩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雌激素(E)、孕激素(P)含量急剧下降,催乳素的高分泌状态,情绪调节系统(如多巴胺)使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

姚梦凌研究表明[10]有流产史的产妇产前抑郁水平更高。

李德城[11]经研究表明,剖宫产的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是阴道分娩的6.82倍。

三、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1 .心理治疗

发生PPD的产妇大部分都伴有焦虑症状。因此,同时治疗焦虑和抑郁对改善精神健康十分重要。研究认为,心理干预作为最基础的预防方法能有效减少PPD的发生。人际关系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围产期轻、中、重度抑郁症,尤其适用于妊娠和母乳喂养的女性。目前推荐使用心理治疗作为轻度、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对部分中度抑郁症和重度围产期抑郁症采取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

2. 发挥产妇自身主观能动性

鼓励产妇采取主动行为积极应对PPD,包括阅读自己喜欢的正向书籍;拜访朋友;如没有独自照顾孩子的能力,可寻求和家人共同照顾孩子;学会在孩子睡觉的时候保持有效的休息;根据医生的安排和指导进行散步等锻炼保证躯体健康。

3.发挥配偶在产后的积极作用

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男性配偶在整个围生期的积极主动作用,男性参与整个围产期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照顾能维持自身身心健康,同时也能促进婴身心健康。建议男性配偶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给产妇予以关心和支持,包括耐心倾听配偶的诉说,信任对方,帮助配偶意识到保持坚强和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促进产妇维持心理健康的主观能动性。

4.药物治疗

4.1 激素治疗雌激素治疗PPD 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补充PPD 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降低产妇抑郁量表的评分,临床效果较好。孕激素治疗PPD 的观点一直存有争议,所以未在临床推荐。对PPD 采用激素疗法应权衡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关注其对母亲行为的影响。

4.2抗抑郁药物治疗目前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及临

床上新出现的应用较广泛的选择性5- HT 再摄取抑制药。

四、小结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婴儿的生长发育,智力的行为发育,家庭及社会均造成巨大的危害,迄今为止,其发病因素及防治仍是产科研究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 1]吴文清, 忻剑云, 刘利华等. 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J]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 4( 6) : 421-424.

[2]冯文, 卢晶梅, 刘旭红. 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7) : 48-50.

[3]贺晶.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11) : 660-663. [4]黄丽, 李卢新, 梁素珍等.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 1) : 29-30 .

[5]姜越娟, 姜群群.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542- 543

[6]刘巧昙,朱晓珍.产后访视工作在预防产后精神障碍中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3):37 -38.

[7]齐静.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10(10):30 -31.

[8]沈灯霞.产后抑郁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09,5(10):173 -174.

[9]胡宝华.产后心理障碍的分析和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32 -233.

[10]李榕,朱启英,邵红.产后心境不良患者贝克抑郁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1):54 -55.

[11]周训平,周厚秀.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395 -396.

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患病率可高达10%左右。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抑郁症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而女性的围产期是抑郁症的发病高峰,除了既往有抑郁症史的患者容易再次复发外,许多女性在产后出现了首次抑郁发作。妇女在经历了妊娠、分娩后,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发生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产妇最为常见的心理异常,不仅影响产妇的自身健康及婚姻和家庭,而且还影响哺乳及母婴关系,对婴儿的情绪行为和生长发育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更甚者还会引起杀婴和自杀的行为,危害极大。此外,在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背景下,第一代独生子女们目前已经到了结婚生育年龄,而独生子女群体的特殊心理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及特殊的社会

人口环境,产后抑郁在我国已构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秉承“上医治未病”

的理念,开展产后抑郁预防干预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早期评估与诊断是实施产后抑郁干预的第一步,然而目前的筛查技术在筛查内容、形式、时机方面均存在缺陷,筛查技术也没能通过有机整合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研究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防治策略。

2. 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2. 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6~12月在黑龙江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既往无精神病史、性格障碍及无孕期并发症/合并症的产妇,于产后42天及6个月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经本人同意, 产妇分别于产后42天及6个月后,填写EPDS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

2.3 研究工具

①根据文献及设计假说, 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心理功能部分条目自行设计编制的产后42天和6个月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经济及居住情况、与丈夫及家人关系情况等。

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 : 采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修订版。此修订版本用EPDS≥13分为诊断标准时,灵敏度41%,特异度为95%。该研究中将EPDS≥13分者定为产后抑郁。

3.统计分析方法

全部数据应用Foxfro数据库进行录入及逻辑检错,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4.研究人员的组成、培训安排

本人、在医院规培的同学及学弟学妹。

培训安排:事先假定突出的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了解部分产妇的各自的生活经历及其背景。

5.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

5.1.准备阶段(第1~3星期)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统计数据;向负责人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的;

5.2.调查阶段(第4~12星期)挑选必要的、典型的产妇;在与患者互动的过程中加以进行实地观察;让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产后抑郁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并择时随访;

5.3.分析阶段(第12~14个星期)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审核,进行归类;将原始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加以比较;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评价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

5.4.总结阶段(第14~16个星期)与老师探讨研究的成果;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

河北北方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学生姓名:张亚平 学生学号:142120186 指导老师:胡伟 专业年级:2014级 完稿时间:2016年4月17日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误区

目录 一、病因1 二、临床表现2 1.1核心症状 2 1.2心理症状群 2 1.3躯体症状群 3 三、护理3 2.1一般护理 3 2.2心理护理 4 四、产后抑郁症误区5结论 6 参考文献6致谢7

引言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一、病因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24T15:33:56.1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李亚芳欧利芳 [导读]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内科一区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情况。结果:通过产前的健康教育及产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重视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逐渐的加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 75%[1]。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可以直接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乳汁的分泌及授乳;还可以受症状影响情绪低落,焦虑,精力体力下降,伴随各方面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可能影响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影响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导致家庭的破裂。因此,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恢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做好孕婴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 月—2016年11月我院分娩产妇962例,发生产后抑郁症 15例,发生率为 1.55%,年龄 20 岁 ~38 岁。其中经阴道分娩 13例,剖宫产 7 例,前置胎盘 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 例。 1.2方法 护理人员采取心理疗法,关心体贴、帮助孕产妇,运用语言、表情、行为、变孕产妇不正确的认知、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起的身体症状,达到预防改善、控制产后抑郁发生的目的。 2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 2.1产妇的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担心产后伤口愈合不良,或者担心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会担心产后怎样适应母亲角色,有了孩子怎样与家庭其他成员更好的相处,怎样处理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 2.2产妇的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优越、生活环境良好的产妇,心境愉悦,思路开阔,适应能力强,能较好的接受新生儿,适应母亲角色;而经济条件窘迫的产妇,产后由于自身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加上新生儿喂养,又不能及时工作等一系列矛盾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心情不畅,造成抑郁。 2.3社会支持系统 产前夫妻关系紧张,产后得不到丈夫的理解,父母、公婆不能给予家务、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会让产妇感到孤独无助。另外,假如家人都期望男孩传宗接代或盼望生育女孩,而新生儿性别事与愿违,产妇会认为周围亲属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因而情绪沮丧,心情压抑,不愿说话,严重时产生沟通障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2.4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受产程的痛苦煎熬会阴部侧切或撕裂,剖宫产腹部伤口疼痛,产后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等均给产妇带来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活动受限,产妇也会产生情绪不佳,烦躁易怒。 2.5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的态度 产妇临产后,由于每个人的产程进展不同,耐受力强弱不同,表现亦不相同,有些医护人员没有耐心,态度不好,产妇有时会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委屈,有些产妇感到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变得抑郁,易怒暴躁。 2.6产妇自身的生理因素 研究者认为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诱发产后抑郁症[2]。 3 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状不易被发现,如何早期识别产后抑郁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这是医护人员在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3]。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妇出院之后发生,由于家庭访视制度不完善,医护人员往往难于及时发现,故难以给予早期综合治疗。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大部分因素集中在产前和产时。因此孕期及分娩期做好预防尤为重要[3]。产后抑郁不确切的病因和多种危险因子使得单一的预防措施不能作用于所有阶段,因此鼓励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3.1 产前评估、咨询和教育 加强围产期宣教,全面准确评估孕妇情况[4]: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评估孕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孕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广泛宣传有关妊娠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特别是对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改变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对有内科并发症者需把握妊娠指证,使孕妇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妊娠期的不良心态;同时帮助孕妇克服早孕反应造成的不适,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她们制订可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王廷玉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产后抑郁是如何造成的?产后抑郁与性格、心理、社会、生理因素等相关。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4.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5.躯体疾病成为促发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得了产后抑郁症?其核心症状有三个: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感增加。“产后抑郁障碍患者会感觉心情压抑,甚至无缘无故的长时间哭泣;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体验不到照顾婴儿的乐趣;活动困难,精力下降。”此外,有的还伴随焦虑、注意力困难、悲观等情绪;以及睡眠下降、食欲下降、性欲下降等症状。 部分产后抑郁障碍患者会产生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有时这些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即在杀死别人后再自杀。所杀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婴儿,导致极严重的后果。此外,伤婴的想法及惩罚婴儿行为更常见。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产妇及其家人如发现有可疑症状,都需要及时就诊。如果症状轻微,医师通常会通过心理疏导调理情绪和推荐定期复查。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了,心理医师会通过专业心理治疗来缓解症状,严重的则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必要时可行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电休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心得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心得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自身健康、婚姻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婴儿发育的影响,对社会及下一代培养均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全社会应该对产后抑郁症予以高度重视。 1产后抑郁症的概念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既包括发生在产后7 d内轻度的产后情绪低落或产后忧郁,也包括产后2~6 w出现的程度较重的产后抑郁症。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 w发病,4~6 w症状明显,产后抑郁会在产后较长的时间影响一部分妇女的精神状况。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加以预防。 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 2.1生物学因素分娩结束后,雌激素撤退,并且长期处于低性激素状态,导致多巴胺受体的超敏,增加了多巴胺转运体在脑部的表达。这些性激素撤退带来的神经递质改变,可能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

2.2产前因素"十月怀胎",产前病假时间长、产前门诊次数增多,并发症所致的病理性改变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因而出现情绪不稳定。 2.3产科因素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4医护因素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姿态可影响和改变产妇的情绪和状态,这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医德医风等密切相关。 2.5产妇自身因素产妇对自身形象的剧变没有心理准备,若对自身的心理调试不良,就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及无法适应自己角色的真正转换。生育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角色的变化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把握的;孩子的哭闹、丈夫的忽视、家人对护理孩子的不同观念,以及许许多多因孩子的出现而出现的矛盾,都会无形中增加产妇的精神负荷,从而造成身心的疲惫和痛苦。 2.6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小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的亲属极为有限,家庭支持系统不够,产妇对孩子由谁来看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新妈妈面临着照看孩子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紧张的生活压力也可能造成产后的抑郁。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 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1)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怀胎十月走过种种艰难终于生下了宝宝,本来是件可喜的事,但我居然抑郁了,对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致,活着对我来说就是噩梦,在这条恢复的路上,我认识了全新的自己,因此也对产后抑郁有了更多的了解,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呢,具体表现有:爱哭、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情绪转变迅速;不能集中注意力;生活、饮食习惯出现混乱;恐惧、失望,甚至绝望。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呢,新妈妈产后因为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极容易患上抑郁症,有必要采用积极的方法进行缓解。并不是所有的产后抑郁都必须采用药物,对于轻度的产后抑郁,是完全可以通过补充RSHWHO渡氧脑神经舒缓因子来来解决的~~~ 产后抑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产后抑郁是一定要引起家人的足够重视的,因为产妇生完孩子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这是因为产后雌激素的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再加上妈妈们一时还难以转变妈妈的身份,如果这时候家里人围绕着孩子嘻嘻哈哈,忽略了产妇,就很可能引起抑郁,它的危害真的特别大,如果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干预,对于产妇自身、孩子、社会和家庭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收入国家的女性中,大约10%曾受到产后抑郁的困扰;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更高。研究者指出,持续性重度产后抑郁不仅将在分娩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患者,还可升高子女发生多种长期不良转归的风险。一旦发现患者在产后一年内持续满足抑郁诊断标准,尤其是程度较重时,需充分警惕,并提供适宜的治疗。 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脑神经舒缓因子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睡眠修复营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简介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至1年内。它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①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②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 ③创造性思维受损;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2.1 生物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而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1.2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2.2 心理因素 2.2.1 妊娠期因素 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2.2 分娩期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04T14:52:55.8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作者:刘豫军[导读] 观察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北唐山 063000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孤独、失眠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等为特征,其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用心理疗法则可取得较好疗效。因此,观察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1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因素[1] 1.1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尤其是性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化,如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作用下降,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改变;由于分娩造成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 1.2产科因素分娩方式、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产钳、胎头吸引等助产的产妇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过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组,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3社会、家庭因素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此时的产妇非常在乎家人特别是丈夫的关心和帮助,若产后家属冷漠,家庭不和睦或家庭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及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等都是导致产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同时有关资料显示:单亲家庭,低收入高龄产妇等也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1.4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担心分娩时的疼痛、能否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1.5个性特征孕产妇的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会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向性格等个性的人群中。 2产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孕妇:一些情况较复杂如患有妊娠期并发症孕妇需要长期卧床静养,或进行多次遗传基因测试的怀孕(如双胞胎或多胞胎)。通过药物等手段怀孕的孕妇:原有不孕倾向通过服用药物怀孕的;有过流产经历的孕妇;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孕妇;性格内向的孕产妇;孕产妇平时感情脆弱。 3心理护理 3.1积极开展围生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前,在门诊做产前检查时,应告知孕妇怀孕期间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孕妇紧张、恐惧的心理,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准备。 3.2正确全面的评估心理问题,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评测结果,对可疑或有孕期焦虑者应做好心理咨询和护理,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建立孕期心理档案,护理人员与孕妇接触时要和蔼可亲,动作轻柔,耐心倾听,关心同情她们,避免敏感性问题。 3.3 入院指导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的形象、语言、住院环境、诊疗条件直接影响着孕妇的心理状态。因此,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接待安置孕妇,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和护士,本科的技术力量和监测母婴安全的各种先进仪器,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进行分娩过程中基本知识的宣教。 3.4创造舒适环境,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不仅保障孕妇的身体健康与安全,而且对她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注和满足。 3.5情感支持,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产前对产妇的丈夫、公婆、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宣教,做好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关心产妇的心理感受,对刺激产妇情绪的敏感问题应尽量避免[2]。 3.6安全护理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因多种因素的刺激,患者都有悲观、消极情绪,甚至自杀想死念头,因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非常必要。(1)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对患者应给与高度的理解和同情,对患者的诉说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密切观察有无自杀的先兆症状,避免意外发生。(2)患者房间设施安全易观察,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房间内放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3)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维修,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应反复向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和帮助,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 3.7重视产褥期心理护理产褥期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加之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睡眠差、乳汁不足、照顾婴儿无经验、尿潴留、便秘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孕妇,详细了解症结所在,诱导产妇疏泄情绪,给予关心,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活护理,尽一切努力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心理状况,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帮助,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生殖器官恢复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处理,产后母儿检查的特点,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对策等等,尽可能地减轻照顾婴儿的负担,避免诱发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 3.8心理治疗[3] 3.8.1婚姻咨询告诉丈夫产后抑郁症的基本知识,以及妻子这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向丈夫明确提出妻子非常需要实际的感情支持;妥善处理夫妻关系方面的具体问题。 3.8.2认知治疗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并安排活动计划,打破过去那种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最坏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现实,既看到优点,又找到不足。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如果女性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就可以学以自用,及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焦点转移: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象《飘》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对困境时所说“明天再想”,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 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主动求助: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地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放松充电法: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行为调整法: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食物治疗法: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 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 -435??妇产科专栏? 徐岚1,刘念稚1,董同娟2(1.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21)[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病因;综述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激惹、恐惧、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产后抑郁症的概念由Pitt于1968年首次提出,当时研究的发病率为10.8%.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2003年的研究报道的发病率为10%一15%…。进入新世纪,我国有关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为7.3%一37.14%【2。1。产后抑郁症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尤其是男孩的影响更加严重,将持续至4—5岁”-s]。同时,产后抑郁症可能在产后较长时间内影响一部分妇女的精神状况【6J。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病冈复杂,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索、社会心理因索均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较大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本文仅从遗传因索、神经内分泌因素、社会心理因索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RobertsonE等的研究发现,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比无家族史的产妇的发病率要高一J,说明家族遗传可影响到产妇对抑郁症的易感性。我国对遗传因素研究的报道较少。 2神经内分泌因素 2.15一羟色胺(5一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索(NA)的影响:1965年Coppen等首次提出抑郁症的5一HT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中5一HT释放减少,突触间隙的含量下降所致。以后有大量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5一HT功能异常在抑郁症中所起的作用。胡电等在有关产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产后抑郁患者中,血浆5一HT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1。说明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也与5一HT功能低下有关。并且,在对抑郁症的治疗中,使用5一HT再吸收抑制剂,临床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此观点。有学者提出抑郁症的DA能低下假说。侯钢等一1的研究认为,抑郁症的一些症状可能与DA能改变有关,DA能可能通过与5一HT能、NE能以及SS(肽类神经递质生长抑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发挥作用。并且Diego¨刚的研究显示,产后抑郁患者血中DA水平降低,同样提示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DA缺乏有关。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儿茶酚胺学说风行于20世纪60年代,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内儿茶酚胺。尤其是NA的缺乏或相对不足所致,并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的药理作用——增高突触间隙的NA含量以消除抑郁症状加以证实。Hamner等的研究发现,NA能低下可引起精神运动性阻滞【I¨,这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相符。 2.2雌激素(E)、孕激素(P)、催乳素(PRL)的影响:妊娠时雌激素逐渐升高,孕晚期达到最高值(较非孕时高几百倍),雌激素具有多种神经调节功能,包括直接作用和递质调节,雌激素可增强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调节血清素及其一些信息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王祖承等研究发现雌二醇产后的变化幅度越小,产后第3天行为障碍指数BDI量表分以及产后第42天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分分值越高,提示产后雌二醇的延迟下跌有可能导致产后抑郁¨“。孕酮的变化幅度仅与产后第42天一般健康问卷(GHQ)相关,而与产后第3天的量表评分无关;陆亚文等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与雌激素浓度关系不明显u川。Douma等的研究表明,雌激素的突然撤退、雌激素的波动及持续的雌激素缺乏与心绪不良显著相关【l“。湛小卫等的研究表明,产后催乳索水平的急剧升高,可能与抑郁有关¨“。 2.3其他因素:古航等研究发现抑郁症组患者血浆孤啡肽水平高于正常产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引。常姣娥等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组产妇产前血清中(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浓度高于对照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前产后浓度差值抑郁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抑郁症组产妇血清中HCG在分娩后下降速率过快,同样使产妇难以适应;Troisi等对47名初产妇的调查发现,产后胆固醇的下降与产后焦虑、抑郁症状相关¨引。另外,有学者推测,22碳六烯酸(DHA)的缺乏与产后抑郁症有一定关系【l…。Lom-matzsch等的研究发现,血浆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低表达与抑郁相关Ⅲ】。不论是在产前还是产后,BDNF显著降低。此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围产期心绪紊乱发生的一种高危因索。 3社会心理因素 3.1婴儿因素:在我国,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意识依然存在。李欣对326例产妇的调查和随访发现,分娩男婴168例,抑郁症发生率23.21%,分娩女婴158例,抑郁症发生率44.3%,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新生儿性别与产妇抑郁的发生有明显关系B“。而苗汝娟在对370例产妇产后1—2个月内产后抑郁的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新生儿性别不相关陋】。产生此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城乡及地域的差异有关。谢日华等的研究表明,新生儿畸形与产 万方数据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综述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综述 【摘要】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方法参考近十几年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总结进行归纳。结果产后抑郁症越来越成为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极大的影响了母婴健康,对家庭社会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对产妇进行及时全面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护理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产后抑郁症以来,为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生命质量,不少学者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现综诉如下: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发生于产后2周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的患者可持续至产后6个月甚至更长.通常有失眠,烦躁,焦虑,情绪低落,不明原因的哭泣、易怒,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评价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的表现,还可伴有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烧灼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自杀或杀害婴儿。 2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2.1 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分娩时的疼痛,是否能顺利分娩,分娩过程中母儿是否安全,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担忧。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要从头学起,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2.2 身体因素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再者因生产后,产妇身体臃肿,体形发生改变,若心理调适不当,也会产生忧郁情绪。另外,产后由于孩子的出生,产妇的睡眠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干扰。如果在产后人为的干扰或剥夺正常产妇的睡眠,那么他们会出现失眠、认知障碍、倦怠、易怒等与抑郁症相似的症状。 2.3 社会因素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 2.4 家庭因素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

分析产后抑郁症的5大表现

分析产后抑郁症的5大表现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很多女性都担心自己会患上产后抑郁症,对于产后抑郁症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接下来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您分析一下产后抑郁症的5大表现 1、产后抑郁症患者胃口不佳 专家表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人,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他的食欲。体重明显下降。 2、无法正常生活 产后抑郁症患者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参照原来的生活习惯和模式,包括饮食、睡眠和工作,那么就是主要看饮食和睡眠,看是否无法正常进行。许多患病的产妇会容易感到疲乏,或者易怒。 3、每天忧心忡忡 对于自己第一次接触小婴儿,第一次当妈妈,产妇常会对育儿生活缺乏信心,整日忧心忡忡。有些会表现出精神涣散、思维缓慢的症状。 4、不明确的焦虑 产后抑郁症患者总是不明确的焦虑,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痛苦与无助感。会有失眠等表现。 5、消极悲观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一旦有挫折发生,抑郁症患者就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她们自己。有些甚至会反复地想到自杀。 二、为什么会患产后抑郁症? 1、身体变化:女性在生产之后,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间接影响到女性的心情和行为。女性分娩后几个小时,她们体内的雌性激素和孕酮会呈下降趋势,若女性对这一变化过于敏感,就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同时,甲状腺产生的激素出现变化,甲状腺素水平一旦过于低下,就会使女性出现情绪无法调控的症状,容易陷入疲劳、紧张和神经质中。 2、情感变化:婴儿的孕育和降生对女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许多女性从怀孕刚开始时已经过于紧张和疲惫,婴儿出生时,带给女性更大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女性的情感濒临崩溃。有的女性担心婴儿到来之后自己失去自由,内心产生被束缚的感觉;有的女性担心婴儿诞生后丈夫和家人的爱发生转移,内心产生孤独感;还有的女性早年也许有不愉快的家庭经历,内心会产生恐惧感。总之,生产之后女性的情绪变得十分脆弱,容易患上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评估及预防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也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妊娠、分娩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生理的巨大变化会使她们产生各种心理改变,甚至发生心理疾患。研究表明,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患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其中前3个月发生率比后9个月要高[1]。其中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异常,它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2],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的一致重视与关注。 1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燥、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3]。1968年由Pitt[4]首次提出,80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认为其发病率约在3.5%-33%之间[1]。90年代初国内开始研究,一般认为发病率约在3.8%-18.48%[5、6]。发病率报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与标准以及样本的大小、研究时间的不同所致。产后抑郁症在发病时间上一般为:产后前3天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一时期称为潜伏期,多在产后2周发病,4周-6周症状明显,亦有8%-15%的患者在产后2月-3个月内发病,自然病程一般在分娩后6个月开始逐渐改善缓解,但也有些病例持续数月或数年,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7]。 2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不仅与内分泌、遗传等生物学因素有关,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发病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开展预防和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1 生物学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妊娠后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277088.html,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指导 作者:高丽艳朱静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症心理障碍的指导。方法:加强孕期的保健、广泛展开相关 知识健康教育、消除产妇的紧张不安心理、减轻产妇的恐惧焦虑心理、消除悲观失望心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结论:主动关心产妇、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及母体生理变化、对自己充满信心。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64-02 1 产后抑郁症的概念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变化,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生产后出现忧郁、焦虑、烦闷、失落、空虚、悲观失望等一系列症状的心理障碍,导致产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5%。 2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2.1 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婚姻不幸福,夫妻关系不融洽,经济上的问题等都与产后抑郁症有关,加上受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生女婴者受到男方家庭责怪,家人对产妇表现冷漠及不体贴,有报道生女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8.48%,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不是产妇本人的问题,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问题。 2.2 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妊娠期的孕妇其生理、心理变化与非妊娠期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伴有产科并发症时,忧郁和不安更明显,产妇常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陈起燕等认为,孕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系。 2.3 分娩方式的影响 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忐忑不安的体验,会影响分娩方式,不同的分娩方式,不同的分娩方式反过来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剖宫产对产妇的心理会造成更多不良影响,剖宫产者心理压力大,有产时并发症的产妇,产后抑郁症明显高于正常分娩者。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与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9-07-16T11:26:00.1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作者:张红[导读] 产后抑郁一般会持续整个产褥期或者会更长的时间,对宝妈的身心健康和宝宝的成长发育以及家人的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 喜德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16750 产后抑郁症是指宝妈在生完孩子后,在坐月子期间,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一般在生完孩子一星期左右发病,刚开始有头痛,健忘,情绪低落,饮食减少,悲伤哭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严重的会有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快乐,丧失社会交际能力,绝望,离家出走,自杀以及伤害孩子的极端想法和行为。产后抑郁一般会持续整个产褥期或者会更长的时间,对宝妈的身心健康和宝宝的成长发育以及家人的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 一、产后抑郁的诱因有哪些呢? (一)性格因素一般来讲,平常性格外向比较爱说,开朗的宝妈患产后抑郁的机率较小或抑郁程度比较轻微且时间较短。而性格内向平常不爱言语的宝妈遇到一些刺激比较容易发生抑郁的症状,由于新手宝妈对生过孩子后当母亲的期望有点高以至于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因此可能会无法适应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加上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宝妈缺少丈夫在精神上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很大的压力,就会发生脾气暴躁,易怒的症状。 (二)遗传因素有家族精神病史的宝妈发病率也会高些,家族遗传可能会影响到宝妈对抑郁症的易感性。以前患过抑郁症的宝妈在治愈后,有三分之一的人群会在产后复发。 (三)身体因素在宝妈怀孕期间,身体内的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比未怀孕期间增长10倍,生过孩子后,荷尔蒙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到以前的水平。有研究显示,产后荷尔蒙水平的迅速降低和产后抑郁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所带来的疼痛,以及过度的害怕和恐慌,生产过后的虚弱乏力,都容易导致宝妈换上产后抑郁症。 (四)心理因素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宝宝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和兴奋,没有哪个妈妈可以同时兼顾繁重的工作和照顾宝宝。宝宝出生后一段时间,宝妈经常很兴奋,但接下照顾的过程中可能会很失望,经常无法安睡导致睡眠不足,照顾宝宝太过疲劳,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法胜任作为母亲所面临的挑战。 二、针对这些诱因,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大多数产后抑郁的妈妈来说,一般症状经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恢复正常,大多数妈妈在一年内可以自愈,但是如果在这期间妊娠还有一半的复发率,虽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会有所改善,但是会影响妈妈的身心健康以及宝宝的生长发育,为了预防产后抑郁及抑郁后的护理,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前准备生产前可以多学习些关于生产方面的知识,避免紧张,害怕的情绪,生产前进行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妈妈的心理素质,并且缓解生产时因紧张带来的疼痛。怀孕期间多听一些关于育儿的讲座,对育儿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至于生产以后照顾孩子手忙脚乱,导致心情烦躁。 (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充满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于那些产程较长的妈妈们,要适当缓解她们的精神压力,耐心的解释生产过程,使她们心情放松,避免恐惧害怕生产带来的产后抑郁症。对于有不良生产史的妈妈,应该耐心的向她们说明原因,用友善,温和的语言,给与她们关心,并鼓励她们要有信心。 (三)生产过后生产过后对于妈妈的护理是最重要的,刚经历过生产带来的疼痛,身体虚弱乏力,要让妈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作为丈夫及家人要及时给予关心和照顾,不要只为了照顾宝宝而忽略妈妈。妈妈要时刻保持平静的情绪,深呼吸、泡澡都有助于缓解压力,让你成为一个脾气更好的妈妈,增进亲子关系。产后要经常与丈夫或朋友谈心,让情绪有一个出口,可以说说自己的各种担忧,也能及时的解决问题。要多带宝宝出去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心情也可以放松放松,跟朋友或丈夫一起,心情不好的时候,多想一些好的事情让自己开心起来,不要强求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安全的度过心理危机,及时释放坏情绪。 生孩子家里添了新成员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积极应对产后容易出现的不稳定情绪。生产过后丈夫要多关心和照顾妻子和宝宝,避免妻子太过劳累,使其保持平静的情绪。产后抑郁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自我调节,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如意,照顾宝宝有多累都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适当的宣泄一下坏情绪,为了宝宝的身心健康,也为了家庭生活的和睦,更为了自己,一定要学会放宽心,调整好自己,为了宝宝,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产后抑郁症产生原因及影响

核心提示:产后出现的以抑郁为主的短暂情感紊乱。表现为从短暂的心境低落到伴有焦虑和恐惧的严重抑郁,对婴儿及其丈夫的漠不关心、敌意,以及睡眠紊乱等。 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因素 激素增减。产后期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和抑郁症状出现有关。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增长了10倍。分娩后的3~5天内其水平逐渐降至基础水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心理压力。产后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由于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家庭环境。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同时,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 产后抑郁症还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关。 产后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 母亲产后的心理状况对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大影响,母亲若长期抑郁,会在无形中使孩子精神紧张或郁闷,从而使智力不能得到充分开发。 心情低落,睡眠紊乱,会使得产妇奶水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产后抑郁症无疑会导致母婴间缺乏交流。而母婴交流是母亲和婴儿的连接纽带,它是通过母婴间的亲密接触来实现的。这一时期,母亲的照顾、抚触甚至笑容,都可以对宝宝产生良好的刺激;如果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往往对孩子关心、爱抚较少,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宝宝感受不到来自母亲的温暖,容易使孩子产生情感上的饥饿和性格上的不完善,对他们情感、认知能力的发育会很不利。 家人一旦发现产妇的抑郁症状超过一个月不能消除,最好及时带她就医。避免母亲病情加重甚至向产后精神病发展,也可使婴儿尽早地感受到妈妈的慈爱和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稿件为女娲网提供给新浪之专稿,未经女娲网和新浪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追究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