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材

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材
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材备课

一、全册教材分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阅读教材共26课,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1.态度: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是他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满脑子想着玩。对待学习任务一味地应付,没有把智慧用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大力地表扬他们,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迫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成功,获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其次,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乐。

2.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是听课习惯,听课习惯又包括边听边想的习惯和自制力两方面。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看似专心致志,但实则一无所获,其原因就是他没有边听边思考,大脑没有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几乎为零。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心神不宁、抓耳挠腮,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怎么对付这种没有良好听课习惯的学生呢?我认为,一定要让他们自己的大脑和手动起来,主动地学习,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比如说,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读不准的字音自己查字典,自己动手划住优美的和有启发的句子,自己动手写写对某一部分的理解和感悟,哪里不懂,就写出你的问题来等等,最好是给学生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要检查和反馈,否则将流于形式。有句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么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学习一定要比只听老师讲记得牢,而且能一点点地促进他们的思维,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帮助他们注意力的长久保持。

3.能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能力。能力差的学生,一般而言,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对于这类型学生,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该给以关爱、教给方法。首先,要知道能力差的学生也是有感情的,他们能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冷与暖。所以我们要格外地耐心地不急不躁地对待他,哪怕是发现他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用心地表扬,使他能够满腔热情地对待学习。其次,耐心地教给简单的方法。越是能力差的学生越缺乏方法,教师要单独再为他讲解一遍,深入浅出地让他掌握做每类题的方法。他就会如获至宝,感到学习原来没那么难,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对学习就越来越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学各方面计划采取的措施:

1.书写习惯:教方法、严把关、树榜样。

2.字词掌握:定目标、常听写、重运用。

3.阅读教学:先学后教,张扬自主。多读多说,写练并举。

4.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制定计划、讲查结合、读思并行,定期评比。

5.作文教学:明确内容、教给方法、伙伴合作、重视修改。

6.日记:多元内容、提醒写法、对症下“法”、定期交流。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 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

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50%左右的篇目背诵全文或片断,安排“读读背背”、“成语积累”)

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作文、写字“三合一”)

五、教学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可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

阅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每课1课时;精读课文短篇的可安排2课时,稍长的可安排3课时。

习作课文,每篇可安排2课时。

综合练习,每个可安排3课时。

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2.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3.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揣摩感受其深入内在的意思及感情。

四、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体会感情。

五、课时划分: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2课时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一》: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套)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套) A 卷 勇闯基础关 一、拼读世界(10分) 1.根据拼音写词语,相信自己一定行。(6分) ǒu ěr dàng yàng jùlǒng zhàn shǎng yīn fú jùn qiào 2.请为加点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吧!(4分) 蓑衣(suō shuāi)粗犷(kuàng guǎng)诡秘(guǐ wēi)匿名(nì mì) 二、词语天地(21分) 1.比一比,组词,你可要仔细区分呀!(6分) 沾( ) 添( ) 倦( ) 塞( ) 漂( ) 笼( ) 站( ) 填( ) 卷( ) 寒( ) 飘( ) 茏( ) 2.你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吗?(4分) 冰()雪()风()日()惊()骇()山()水() 光()夺()鸟()花()世()桃()安()落() 3.动动脑筋,让合适的词语朋友拉起手来!(5分) 精妙的春天默默地畅游 蓝色的空气欢快地移动

多彩的山水画轻轻地呼吸 朦胧的云雾深深地掠过 甜润的湖水缓慢地伫立 4.照样子,写词语,比比看谁写得多。(6分) 金灿灿蓝晶晶()()() 自由自在时远时近()()() 朦朦胧胧影影绰绰()()() 三、句子沙龙(18分) 按要求试着把句子改一改。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2分)缩句: 2.春天很美丽。(2分) 改成感叹句: 3.小燕子落在电线上。(2分) 改成比喻句: 4.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我。(2分)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5.你能为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吗?(6分)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忆江南渔歌子这两首词(2)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听力部分(5分) 1、听读录音填空。 (1)本段话介绍了玻璃,它的作用是。 (2)被人们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3)这段话分别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二、笔试部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zhǎo zé biàn zī nuò yán wēi xié dǎ dǔ ()()()()() méi kuàng shuāi jiāo zhú kuāng jiān bǐng wāi xié ( ) ( ) ( ) ( )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挨.(āi ái)饿撒.种(sā sǎ)瘦.小(sòu shòu)秋.浦(pú pǔ) 担.心(dān dàn)空.白(kòng kōng)挑.煤(tiāo tiào)牲畜.(xiù chù)3、比一比,再组词。(6分) 矿()绑()赌()炉()郎()辫()旷()梆()堵()护()朗()辩()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浑浊——()杂乱——()美丽——()欺侮——()出现——()清楚——()炫耀——()商量——()5、按要求写句子。(9分) (1)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2)看到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不动,母亲怎能不心疼?(改为陈述句) (3)星星在厚厚的云层里。(改为拟人句) (4)这间屋子很小。(改为夸张句) (5)小明说:“我不喜欢吃糖”。(改为转述句) (6)骆驼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缩句)

(7)我们都信任她。(改为反问句) (8)星期天天气好,星期天我们去野游。(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9)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改为双重否定句) 6、翻译下面的句了。(4分) (1)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2)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7、填空。(5分) (1),歌曲动寒川。这首诗的题是,作者是唐朝诗人。 诗中赞美了。 (2)《蜂》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的、 赞颂了,并讽刺了。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23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8分) 十年以后,他们又回到那里。现在他们已成了三个刚强、健康的小伙了。他们相互看看,心里充满了喜悦。泉井和从前一样,静静地冒着晶莹的凉水。周围的树木茂盛起来了,向大地投下浓荫。这里增加了许多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荫小路,这都是人们来这里取水或者来这里解渴踩出来的。潮湿的沙土上布满鸟爪的痕迹,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脚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刚强——()茂盛——()潮湿——()(2)从这段话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发挥了作用?用“——”画出。(1分) (3)小伙子们为什么心里充满了喜悦?(2分) (4)你怎样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句话?(2分) 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15分) 半吨煤 我上初二时,每月的零用钱是5块,即使在物价便(pián bià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找民工去了。我问一旁的母亲搬运需要多少钱母亲说是15块我立刻说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yīng y ìng)我们俩人一块干,15块钱全归我。“这桩生意好极了!”当时我就想,和父亲拉了勾,生怕他反悔。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10%) yi huo ji feng qing mei bu ji qi shu ( ) ( ) ( ) ( ) shun xu shuai ling ji ce diao bing qian jiang ( ) ( ) ( ) ( ) 二、组词,换偏旁再组词。3+9% 瞪()____()____()____() 眺()____()____()____() 瑜()____()____()____() 三、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造句。5% ()危不惧光明()落惊心动()刻不容() ()不改色力挽()澜仰不愧()化险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照样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4% 例: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骄傲。 虽然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是我不骄傲。 1、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病句。4% 1.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 2.“六一节”那天,我穿上了洁净的新衣服,脱下了脏衣服。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1%) 1.默写《赤壁之战》一课中,你背诵的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最新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479

最新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

读训练项目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2、4、6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2017年人教版一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积累运用(77分) 一、我w ǒ 会hu ì 连li án 。(6分) 五朵花 八个人 四头牛 七只蝴蝶 六个苹果 三只鸡 二、照zh ào 样y àn ɡ 子z ǐ 看k àn 图t ú 猜c āi 字z ì,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9分)

三、照zh ào 样y àn ɡ 子z ǐ,说shu ō 一yi 说shu ō。(6分) 例: 四、下xi à 面mi àn 的de 汉h àn 字z ì 你n ǐ 认r èn 识sh í 吗m ɑ?用y òn ɡ 线xi àn 把b ǎ 字z ì 和h é 图t ú 连li án 起q ǐ 来l ái 。(8分)

五、哪n ǎ 两li ǎn ɡ 个ɡè 生sh ēn ɡ 字z ì 是sh ì 好h ǎo 朋p én ɡ 友you ?连li án 一yi 连li án 。(10分) 六、读d ú 一yi 读d ú,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15分) 1.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画,组词( )。 2.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画,组词( )。 3.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画,组词( )。 4.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画是_____,组词( )。

5. 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画是_____,组词( )。 七、分f ēn 一yi 分f ēn ,写xi ě 一yi 写xi ě。(4分) 1.从上到下: 2.先横后竖: 八、比b ǐ 一yi 比b ǐ,选xu ǎn 择z é 正zh èn ɡ 确qu è 生sh ēn ɡ 字z ì 的de 序x ù 号h ào 填ti án 空k òn ɡ。(5分) 1.( )空是那么高,那么蓝。 2.这里的( )十分热情。 3.我家里有四( )人。 4.爷爷在乡下种了许多( )地。 九、日r ì 积j ī 月yu è 累l ěi ,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14分) 1.( )片两片( )四片,五片六片七( )片。九片( )片 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2.一( )( )四五,金木水( )土。 3.《鹅》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骆宾王 4.( )对雨,雪对( )。花对( ),鸟对( )。( )对水 秀,柳绿对(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全册教案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课文解读: 全诗感情充沛,真挚热烈,从祖国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景色入手,展现了四幅形象鲜明的美丽画卷——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风雪、南国春色,让读者从四幅画面中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神奇。 接着,作者选择奇山秀水——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黄河,用简练传神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富有变化的山水画卷。 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大草原、戈壁滩……丰富的物产、各具风情的建筑、各具特色的风光,让读者心中升腾起一种自豪之情。 最后作者由祖国悠久的历史,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用饱蘸激情的笔大声歌唱——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过程: 谈话切入: 1、幻灯打出中华民族的版图,老师介绍中国国土面积、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地理风貌。 2、播放《配套光盘》中配乐朗诵,导入新课。 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小组练读,交流问题,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

3、各小组汇报朗读情况,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 4、全班自由练读全诗。 5、指名读、齐读全诗。 品读体味: 1、“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 2、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炙热情怀,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自由交流。 3、再次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4、进行朗读比赛。 5、老师做总结评价。 拓展探究: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收集祖国之最。(如最长的河、最高的山、最长的铁路线等。 2、收集有关赞美祖国的古代、现代诗文,进行朗诵比赛。 2、暖流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对话理解“暖流”的含义,感受江泽民主席的平易近人、知识丰富、关心教育的领导风范。 课文解读: 课文记叙了1994年年底,江泽民主席在天津视察期间,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使南开大学涌动着暖流。全文通过对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的刻画,表现主席的平易近人、关心同学、知识丰富。

【强烈推荐】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神鸟》一文以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大故事为主线索,分别讲述了3个动物被错杀的小故事,为学习者刻画了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教育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格萨尔王的故事》一文,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 《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

敢的品质。 综上所述,这几篇课文正是通过优美的语句,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让学习者感受到作者对我国各族人民勇敢、纯朴、善良美德的赞美之情;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怎样落实这几个注重呢?首先要突出重点,长文短讲。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几篇课文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如《神鸟》一文中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大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从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先概括介绍这个人,略写他为商人做的好事,详写他为岭部落做的好事。尤其是文中唱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在读中感悟。《冬不拉》一文中先讲述冬不拉王子除掉瞎熊光荣牺牲的故事,再通过阿肯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牺牲的经过,写出了冬不拉这种乐器的来历。《火把节》一文四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句话。这种句式反复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文章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层次清晰,让学习者感受到火把节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心情的愉悦。《刘三姐》一文按总—分—总结构成篇,即:先概括其人品特色再举例描述,最后总结,使得文章层次清楚。 第三,要加大朗读力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人:王新勇 一、单元学习主题:深刻的童年记忆 二、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往事”是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材所选的四篇课文写了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童年往事,抒发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古诗三首》中,我们会体会到童年的乐趣;《祖父的园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祖父的深刻怀念;《月是故乡明》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梅花魂》抒发了身处异国的外祖父的思乡和爱国之情。 课文写了“别人”的童年往事,口语交际则安排了学生去了解自己的亲人(祖父母、父母)或邻居的童年,与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从中获得的感受。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是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记录自己感觉长大的某一个瞬间。“课文”“口语交际”“习作”是按照读“别人”的童年---了解“亲人或邻居”的童年----写“自己”的童年思路来编排的,由“读”到“说”再到“写”,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得以逐步落实。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词句段运用”重点训练“用夸张说情景”和“用对比写句子”;“日积月累”中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感受到了慈母对临行游子的爱。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也是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之一,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也有所涉及:如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感情”;五上第六单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样编排,体现了“初步了解”到“具体感受”再到“整体感受”的设计思路,是对学段阅读目标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逐步落实。 我们设计了“自主学习单”,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目标。 附表:单元内容要点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一、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 二、“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如,已、己等。(3)多笔少画:酒、洒;(2)多竖少竖,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应写前一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三、《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四、《“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 五、谐音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六七八九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六、造字法: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 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下——下加一横,指下。 会意字: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采——表示手在树上摘。 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七、汉字的演化: 1.甲骨文 2.金文 3.篆书

4.隶书 语文学习并不难,只要大家合理使用复习资料,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学好!希望我们提供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重点知识,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语文成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近义词 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允诺(承诺)隆重(庄重)抵御(抵挡) 削弱(减弱)才干(才智)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 疑惑(怀疑)吩咐(叮嘱)吓唬(恐吓)诡计(阴谋) 反义词 进攻(撤退)胆怯(勇敢)削弱(增强)惩罚(奖励)光滑(粗糙) 宽阔(狭窄)齐全(短缺) 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顽玩 (顽)抗(玩)弄(顽)皮(顽)强(顽)疾(玩)笑 (2)涌俑勇踊 (勇)武陶(俑)(涌)现(踊)跃(勇)猛(勇)敢 (3)胜盛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小学五年级:第十册语文教案《新月集》(二首)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十册语文教案《新月集》(二首)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tenth volum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lan "New Moon Collection" (two)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十册语文教案《新月集》(二首) 教材分析: 这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两首散文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来,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孩子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对岸》中诗人通过“我”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职业》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3、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思路:

一、学习《对岸》。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书,思考: (1)散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孩子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孩子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朗读,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散文? 二、学习《职业》。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学生自由读书,思考: (1)“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第5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嘎”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监”,规范书写“跤、仗”等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选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某个方面的细节,用几句话写出他的个性。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动作描写性格特点 蹦机灵、敏捷 小嘎子信心十足 钩争强好胜 推随机应变 胖墩儿力大(憨厚) 塌、合、鼓沉着、冷静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像树一样的祥子) 衣着:“杀进他的腰”“裤脚系住”——挺拔、威武 相貌:“一块不小的疤”“不甚注意”——洒脱、坚韧 神情:“天真淘气”“傻子似的笑了”——纯朴、热爱生活 两茎灯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吝啬鬼(爱财如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非常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经过查找资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不足之处]整节课下来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比如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没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我说得较多,学生发挥得有点少,没有做到“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为辅”。 14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袱、蘸”等生字,规范书写“浆、傅”等生字。 (2)能正确认读“刷浆、包袱、露馅儿、发怔”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的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相关句子,学习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 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相关句子,学习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神鸟》一文以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大故事为主线索,分别讲述了3个动物被错杀的小故事,为学习者刻画了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教育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格萨尔王的故事》一文,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

《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综上所述,这几篇课文正是通过优美的语句,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让学习者感受到作者对我国各族人民勇敢、纯朴、善良美德的赞美之情;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怎样落实这几个注重呢?首先要突出重点,长文短讲。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几篇课文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如《神鸟》一文中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大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从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先概括介绍这个人,略写他为商人做的好事,详写他为岭部落做的好事。尤其是文中唱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在读中感悟。《冬不拉》一文中先讲述冬不拉王子除掉瞎熊光荣牺牲的故事,再通过阿肯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牺牲的经过,写出了冬不拉这种乐器的来历。《火把节》一文四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句话。这种句式反复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文章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层次清晰,让学习者感受到火把节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心情的愉悦。《刘三姐》一文按总—分—总结构成篇,即:先概括其人品特色再举例描述,最后总结,使得文章层次清楚。

第十一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精编WORD版

第十一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第五单元测试题(三) 一、形近字组词。 迪()版()歧()祸() 笛()板()枝()锅() 恋()澄()防()驮() 峦()橙()仿()驼() 二、多音字组词。 三、划去每组词中不属于同类的,在后面的括号里补上一个同类的。 1.桃花杏花雪花梅花梨花() 2.汽油花生油酱油豆油麻油() 3.工人农民老师青年学生() 4.韭菜芹菜西红柿蔬菜青椒() 5.打球游泳写字跑步做操() 四、修改下面的病句。 1.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地说出来。

3.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黄瓜、茄子、青菜和西瓜。 五、下面的一段话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分别用线划出来。 六月初,小麦黄了。看不到边的绿色的庄稼地,有了好些黄灿灿的小块,这是麦地。村东边的小池子里,菱角开着小小的金黄色的花朵,星星点点的,漂在水面上,夹在青青的蒲草中间,老远看去,连成一片。燕子唧唧地叫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寻找吃的东西,吃完了又停在房檐下,刷洗它们的羽毛。 六、照样子,写上适当的词语。 例:寒冷对冬天正如炎热对夏天。 1.黑暗对夜晚正如光明对()。 2.宽阔对马路正如狭窄对()。 3.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 4.坚硬对岩石正如松软对()。 5.喧闹对城市正如寂静对()。 6.高大对楼房正如矮小对()。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参观灯展 ①“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夜晚,我们来到灯的“王国”——何园,参观扬州市灯展。一进何园的大门,只见远处檐下挂着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灯笼,把四周照得如同b2i zh^u

苏教版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 习作1 练习1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和答案

小学语文第十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三、选字组词。 辨、辩、辫奏、凑彩、采接、结 演()拼()神()()论 分()色()连()()果 四、先完整词语,再写出几个有关“龙”的成语。 云()霞()()暗()明 心()神()()涛()浪 风()雨()()峦()嶂 五、先按原文境空,再按要求答题。 “才下过几阵()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的柳丝。()的草,()叶,()的花,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一段主要写()。作者主要抓住()、()、()、()、()、()和()这几种景物来写的。 六、默写白居易的词《忆江南》。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任何一艘横渡太平洋的船舶经常会一连好几天有那种较小的信天翁伴航。这些信天翁能陪伴着船飞行一小时之久而看不出翅膀有什么动作,或者只是偶尔挥动一下。信天翁在滑翔飞行的鸟类中首屈一指。这类鸟能够驾驭空气,使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在空气的阻力面前又不得不屈服。野鸭、鸽子、鹧鸪等则是以另一种方式飞行的鸟类。它们具有坚强如钢的肌肉,以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劲扇动短小的翅膀,在精疲力尽之前可以在迎面吹来的大风中顶风飞行很长的距离;但是,一旦精力耗尽了,它们也就飞不动了。如果海面上的风迫使它们作了长途旅行,你可以从地上拾起那些再也飞不动的野鸭、鸽子。燕子充分把这两大类鸟的飞行优点兼而有之。它不会疲倦,也不会夸耀自己的力量。它是天生的空中之物,从这里飞往北方营建家园,又从那里飞回来,一路上可能飞行几千公里,并且沿途喂着它们已经会飞的雏燕。 1.结合句子,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夸耀()首屈一指()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这篇短文按内容可分成几个自然段来叙述,请用“‖”标明。 (二) 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多想找一块富饶美丽的土地,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啊! 一天,突然从天上传来一阵叫声:“到橄榄坝去吧,那里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绿孔雀。绿孔雀说完,就展翅向远处飞去。人们欢欢喜喜地跟着绿孔雀向前跑。 跑啊,跑啊,历尽了艰难困苦,终于到了一个大坝子。但是,那里到处都是沼泽,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来飞去,毒蛇缠在树上吐着芯子。有的人看了,说:“绿孔雀不是骗大家吗?” 但是一些坚强的人留下来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橄榄坝。 一年年过去了,橄榄坝变了样。一片片整齐的竹楼;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有芒果、木瓜、荔枝、椰子、柚子、芭蕉……一树树、一枝枝挂满了累累果实;远处是葱郁的树林、成群的牲畜、金黄的稻田……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绿孔雀没有骗人。 后来这个寨子就起名叫绿孔雀寨。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2.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