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苏联时期,从1928-1975年,苏联经历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据西方估计,1928-1940年,苏联年均增长5.8%,这在当时是非常快的速度。1950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国的发展速度快,这期间苏联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8%,而美国只有3.3%,同期,东欧也比西欧快。1975年后,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术进步放慢了,这时的增长率比美国低,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增长,不能叫做经济崩溃。但即使是鼎盛时期苏联的经济也只相当于美国的70%,按1975年的数据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为8653亿美元,而美国为15163亿,人均苏联为3400美元,美国为7089美元。而到了1985年,苏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500美元,排在世界38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到了1989年,只有美国的30%了。这时的消费水平比生产增长还快。这时叶利钦就使计划经济解体。因此,从1990年开始就出现了经济绝对下降。1991年计划经济不再起作用。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崩溃,而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改革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法令,实行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叶利钦提出的激进改革纲领即'休克疗法“获得通过,1992年1月2日,正是实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这一医学术语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经济领域。休克疗法的最早提出,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俄罗斯的领导者希望借鉴这个方法来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俄罗斯经济,但是一切事与愿违。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1992年俄

罗斯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外贸额锐减。1991年和1992年外贸总额与上年同比分别减少了33.5%和20.7%,进出口额的锐减是国内经济危机的重要信号,是经济转轨后国有外贸机构机制失灵而私营外贸机构尚未得到发育的必然结果。91---94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12.9%、18%、12.5%和16%。实行休克疗法后,俄罗斯经济陷入瘫痪和混乱,国有经济资产被私人占有,通货膨胀严重,社会腐败,民众抗议游行不断,国内动荡,不断爆发流血事件。到1994年被迫放弃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从1994年开始,俄罗斯开始加强宏观调控,切尔诺梅尔金政府采取比较缓和的经济政策,反对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国内生产的降幅减小,通货膨胀速度减缓,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部门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到1997年,经济止跌趋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出现增长,商业部门比较活跃,金融市场比较稳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从1993年起,对外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8.6%,1994年接近锐减期开始的1991年,1997年达到1619.39亿美元,超过了1991年锐减前的水平,提升到外贸总额的最高点。1998年基里延科主掌经济,又开始实行激进的改革策略,刚刚稍微恢复的俄罗斯陷入危机,1998年和1999年俄罗斯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7.6%和13.3%。主要原因一是“8.17”卢布大幅度贬值出现金融危机,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锐减,企业投资能力下降,进口大幅度减少(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7月俄进口增长6%,危机发生后的9~12月俄进口下降56%);二是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俄发起92起反倾销案,使俄每年因此蒙受损失约15~20亿美元。三是1998年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使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当年俄出口商品价格平均下跌17.6%,出口收入损失约150亿美元。总体来说苏联解体后的十年,俄罗斯的经济政策被证明是失败的。

2000年普京总统执政,普京总结了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教训,并认识到俄罗斯的现状:一俄罗斯现在不属于经济与发展高水平的领先国,二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畸形,三产业部门生产率过低,结构性失衡严重。并总结出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策略----即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的现实。主张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加强国家行政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环境。普京实行了务实有针对性的经济策略,提出了俄罗斯面向新世纪社会经济改革计划和富国强民战略。以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立良好的经营和投资环境,推进积极的新工业政策,以高科技带动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建立经济安全预警机制。主张加强思想

政治建设,统一政治力量,倡导民族文化建设,从而复兴和重建俄罗斯。普京采取了重制度轻经方针,打造强力政府,强化行政改革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打击危害国家的经济利益团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刺激宏观经济增长,着力打击外贸走私集团,使俄罗斯较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改变发展模式与经济的出口结构的政策2000年以来,经济逐渐复苏。2000年到2008年的GDP增长分别为8.3%、5.7%、4.2%、6.5%、6.4%、7.7%、8.1%、5.6%,这段时期经济保持了较长较快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同时普京着手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工资福利,提高政府效率,严厉打击腐败,提升民众的民族感和自豪感,使俄罗斯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家经济稳健,社会安定,提升了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度,让俄罗斯人民再一次看到俄罗斯复兴的曙光。。。。。。



参考书 艰难的历程 关雪凌

俄罗斯经济转型 冯绍雷

大国关系 以及其他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