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基础心理学-认知过程PPT课件

基础心理学-认知过程PPT课件

借助的器官不同

对经验和知识的依赖不同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一、什么是 知觉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 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 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素锦和素素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上面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三、感 觉 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觉阈限:一种物理量,即人要想感觉到刺激的存在或变化, 刺激本身的强度和强度的变化需达到一个起码的量值,这个临界值 就叫感觉阈限。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三、感 觉 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思考
1.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音量越大效果越好?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应该放大音量讲课,这样效果会很好? 3. 由于婴幼儿很脆弱,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声音、颜色、陌生的人和环境 等对他(她)的剌激?
02 知觉 26
PART TWO
一、什么是 知觉
★ 知觉的定义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第二讲 认知过程
主讲:张艳萍
1
01 感知觉 02 记忆 03 思维过程与问题解决 04 注意与想象
2
01 感觉 3
PART ONE
感 觉 sensation
★“感觉”是什么吗?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
第4讲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精品课件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事物的颜色作用于眼睛——视觉 事物的气味作用于鼻子——嗅觉……
精品课件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形状、颜色


大小、滋味


气味、滋味

质量、温度
皮肤
人脑对苹果的知觉
精品课件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 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 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左、 右、前、后的知觉 。
精品课件
(1)方位知觉的发生:
l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l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l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
(2)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l3岁 辨别上下 l4岁 辨别前后 l5岁 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
精品课件
“苹果”知 觉
❖感知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
位。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 大小、声音等来感知觉认识世界的。 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知活动有 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 的意义。
精品课件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精品课件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 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 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精品课件
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自 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 没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
精品课件
❖幼儿的空间知觉有明显发展,但不 精确。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绘画、泥工、 拼版以及散步等活动提供认识空间特性 的机会促进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 19.什么情况下你才能听的最清楚: • (K)你边走边听(或别人边走讲)
(A)闭上眼睛(或不看说话的人)(V) 能清楚地看见说话的人
• 20.你最容易记住别人: • (A)说过的话 • (K)别人做过的事 • (V)别人的长相
• A代表听觉倾向,V代表视觉倾向,K 代表动觉倾向。如果三种选项的数量基本 一样(大约6/7),那么你没有很强烈的偏 向。如果某一项选了10个以上的则表明有 强烈的倾向。这将为你学习新知识和难点 提供有益的帮助。
栅格火花错觉
19世纪,有这样一种“降神会”。主持者 把室内的灯都熄灭,窗帘遮蔽得严严实实,然 后点上一支蜡烛插在烛台上,摆放在桌子中央, 大家静静地围坐在四周,盯着那一点微弱的亮 光。不一会,人们发现光点好像开始四处飘动, 似乎还有微风轻拂,于是主持人宣布,他所召 唤的“灵体”到来了。
1、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 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世上本无鬼,他只是被自己 的眼睛欺骗了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教师用红色墨水批改学生的 作业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2、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3、感知对象与背景要有一定的差别 4、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5、尽量多运用活动性的教具 6、把直观形象与言语指导结合起来 7、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你看到的是两个白发老人还是两个街头卖艺者?
选择性
你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脸?或是一对情侣在接吻呢?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 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的。知觉的这一特性称
为知觉的理解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 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 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心理现象及本质感知觉讲课文档

心理现象及本质感知觉讲课文档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错觉和幻觉
❖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 曲的知觉。
❖ 例,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顶时大 。
❖ 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 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在三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 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不同于幻觉。视知觉错觉最多 。
感 觉 剥 夺 实 验
①感觉是个体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②感觉是其他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现在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2.知觉(perception)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在人脑中的反映。
现在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二、种类:
1. 感觉 ❖ 内部感觉 :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 外部感觉 :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④相互作用:不同类型的感觉因相互影响而产生 的感受性变化。
现在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二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⑤补偿:某种感觉缺失或缺陷,可有其他感觉来补 偿。
⑥后象: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短时间内仍不 消失的现象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认知过程
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 信息加工的过程。

感觉与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认知过程
——感觉与知觉
现在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