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合集下载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
guizhishaoyaozhimutang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
桂枝
9克
芍药
9克
知母
9克
麻黄
9克
生姜
3克
白术
9克
甘草
6克
防风
9克
附子
9克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
风寒湿痹,邪有化热之象,肢节疼痛,身体羸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舌偏红苔白,脉濡数。

桂枝芍药知母汤用量用法
水煎服。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解
方中麻黄、桂枝祛风通阳,白术、防风祛风除湿,芍药、知母养阴清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全方合用有通阳行痹,散风化湿之效。

桂枝芍药知母汤按语
本方以关节疼痛肿胀灼热、风寒湿痹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麻疹并发肺炎、腰腿痛、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深部组织炎等。

若见风偏胜者,加秦艽、独活;关节疼痛灼热,加忍冬藤、海桐皮、桑枝;寒偏胜者,加车前了、苡仁、泽泻;湿热下注者,加防己、海桐皮、萆薢;胸胁烦闷者,加柴胡、黄莘;□渴急饮者,加天花粉、石斛。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源
《金匮要略》。

医案治疗寒痹的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医案治疗寒痹的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医案治疗寒痹的经典名⽅——桂枝芍药知母汤北京的初雪,虽然来得⽐往年晚⼀些,不过还是那么地美。

作为⼀个南⽅⼈,也渐渐地喜欢上了雪,洁⽩⽆瑕,晶莹剔透!今天也是繁忙的⼀天,回来打开微信,收到来⾃⼀条来⾃微信公众平台的邀请,说邀请我使⽤原创保护功能,开通后,朋友们就可以留⾔了。

之前不少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留⾔?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总算明⽩了,毫不犹豫,就申请开通了!这条微信推送算是正式开始留⾔功能的吧!细数了⼀下,这是第20篇⽂章了,当初开通微信公众号,其实就是想给⾃⼰⼀个港湾,⼀个属于⾃⼰中医梦想的港湾,空闲的时候,就随便写写;如果忙了,就算了,没想到,居然都有20篇了。

莫⾮是我很闲?肯定不是,其实就是⼀个喜欢⽽已,喜欢中医,热爱中医,仅此⽽已。

今天给⼤家分享我治疗痹症最常使⽤的⽅⼦——桂芍知母汤。

我们还是先来看个病例:时间要回到六七年前吧,这是我的⼀个表姐,⼥,40多。

双⼿臂⿇⽊疼痛10年余,不能做任何重活,包括做饭洗⾐等。

⼀般冬季发作,遇冷明显,尤其是接触冷⽔后。

晨僵明显,每天早上需要活动半⼩时才能缓解。

肘关节肿胀感。

其疼痛与天⽓关系密切,⾃诉⽐天⽓预报还准。

余⽆明显不适。

⾆淡红苔薄⽩,脉沉细。

处⽅如下:桂枝16 ⾚芍12 知母16 防风16⽩术20 ⿇黄8 ⽢草8 制附⼦30茯苓15 ⽣姜3⽚羌活15 细⾟10说实在的,当时开药⽅的时候,战战兢兢,外表看似平静淡定,其实⼼⾥可紧张了,不知道其他⼤夫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开完⽅⼦,也没多做停留,就回家了,后来也没问效果如何,当然也没敢问。

直到⼀⽉后的⼀天,在街上碰到了,表姐才给我说,服药5副后,疼痛⼗去其七,效果⾮常的好。

当时我都惊呆了,这么好的效果?不仅表姐感觉诧异,我⾃⼰都觉得,⾮常诧异。

表姐这个病都⼗多年了,五副药就效果这么好?实在是难以相信。

随着,我就给表姐调⽅,变化不⼤,继续吃了⼀个⽉,基本就没有任何症状了。

后来我改⽤独活寄⽣汤泡酒,让表姐早晚各喝⼀勺,症状⼀直都没发;即使因为冬天冻着了,有些许症状,我马上换⽤桂芍知母汤⼝服,两三次就能解决,真是神奇。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第7条原文“诸肢节痛疼,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胡老对条文的解释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脚肿如脱我们临床见到都是关节肿胀,或者是关节有红肿热痛的感觉。

一般以下肢为主,但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包括上肢小关节肿胀,有时也是比较多见。

这个方子如果按时方解释,是一个风湿热的方子。

假如从胡老和冯老学习的方子,我们从六经辩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的一个方剂。

我最近的一个病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数十年,一诊时小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合并上面有口干唇干,夜间为重,下肢凉比较明显,这个病人还有糖尿病,一诊时头晕短气比较明显,处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和黄芪汤。

这个病案根据六经辩证,有口干唇干夜间比较明显,辩为热证。

下肢凉,辩为寒。

关节肿胀,一般多湿,湿辩为太阴。

一诊过后头晕,关节疼痛,肢体肿胀都明显减轻了,三诊时关节疼痛也减轻,但还有活动不利。

我在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时,关节疼痛比较明显时把附子改成川乌,关节游走性疼痛加秦艽,关节热痛口干比较明显加石膏,舌苔厚腻时加薏仁米,临床上关节疼痛,还是要加减应用。

还有二加龙牡汤,也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第一次到北京跟诊,看到冯老用二加龙牡汤治疗关节疼痛,当时觉得非常好奇,后来在临床上,特别是男性的患者合并有性功能障碍的,二加龙牡汤效果比较好。

如果是单纯的关节肿胀积液,西医讲滑膜炎,膝关节滑膜炎比较多见,如果合并有口干,或自汗出,汗出不恶风,越婢加术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有积液时效果也是比较好。

治疗痹症的方子比较多,身寒无热的,用乌头煎。

单纯的汗出恶风,用桂枝汤。

合并口干口苦肢节疼痛,迟脉不沉细,没有少阴证时,柴胡桂枝汤用的比较多。

一般的风湿性关节炎大部分都合并有太阴证,也就是我们讲的湿,胡老常常用柴胡桂枝汤加苍术,效果非常好。

强直性脊柱炎,腰背活动不利的,下肢不凉,葛根汤效果很好。

胡老最常用的方子是桂枝汤加苓术附,辩证也应为少阴太阴,没有热象。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组成】桂枝12g芍药9g知母12g防风12g附子6g麻黄6g白术15g甘草6g生姜15g 【用法】水煎服【主治】风湿痹痛。

【方义体会】风湿日久,正气日衰,身体尫羸,肢节疼痛,阳气久虚,湿邪上乘,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此类风寒湿邪痹阻为阳气不达,湿气不运,营卫不和。

故以温阳驱寒,化湿祛风,健脾和营为治。

方中附子、白术温阳健脾,驱寒除湿;麻黄、防风解表驱风;桂枝、芍药、生姜、甘草调和营卫,温运胃气;知母养阴佐燥。

诸药配伍,温中有补,燥中有制,散而有和,通而有助,是治疗风寒湿痹日久,气血阻滞的好方剂。

【临床应用】一、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病”。

若为“行痹”,肢体关节疼痛,腕、肘、膝、踝关节痛无定处,伸屈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常以防风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二方交替服用治之;若为“痛痹”,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掣痛不得屈伸,舌嫩苔白,脉弦紧,常以乌头汤与乌头桂枝汤或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治之;若为“着痹”,肢节疼痛沉重,皮肤麻木,局部肿胀,舌苔白腻,脉濡缓,常以防己黄芪汤、麻杏薏甘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交替服用洽之;若为“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关节不利,重者身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而燥,脉象滑大而数,常先以白虎桂枝汤、《千金》三黄汤清热通痹,然后再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若风寒湿热相杂为“痹”,肢节疼痛不利,头晕短气,两足发肿,遇寒则痛,遇热不减,多与风寒、阴雨气候有关,局部时冷时热,舌苔黄,脉滑,当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

上述证例很多,不胜枚举。

二、荨麻疹久治不愈荨麻疹,多以寒湿内生,风邪骚扰,蕴积肌肤,营卫不和为病机。

余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蝉退9克,治之即效。

例:王××,男,30岁。

78年9月初诊。

患者每遇风寒,皮病突起,身体各部皮肤可见小如麻子,大似豆瓣,呈紫红色瘾疹。

有时发痒,有时无痒无痛,常服“朴尔敏”之类,一二日渐愈。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一个经典方,原文是“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

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

倪海厦医师在讲《金匮要略》的时候,重点说到了他使用此方的临床经验:①专门治疗膝盖的风湿痛,基本上是一剂知。

倪海厦医师治疗膝盖风湿痛,就是膝五针扎下去,扎完针以后,开桂枝芍药知母汤;②治疗膝盖的痛风,红肿热痛,应该用甘草附子汤,而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就包含了甘草附子汤,其中桂枝祛风,白术祛湿,附子祛寒;③风湿病人因节气改变导致的关节酸痛,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倪海厦医师讲到他在临床上很好笑的一个病例:有一个病人来,做水的生意的,经常给诊所送水,来的时候,两个膝盖、脚踝关节、环跳关节非常的酸痛,右边的膝盖红肿,整个肿得很大,右脚的解溪穴的地方也肿得很大,也就是说他风湿和痛风同时都有,偏偏要做提水的生意,他要扛重啊,外面很热,他就没法扛,因为痛,呼吸很短气,全身一直不断地冒汗,我就开桂枝芍药知母汤给他,同时帮他针灸。

然后让他隔天礼拜三再来做针灸。

结果这个家伙就不见了,一个礼拜找不到人啦。

过了两个礼拜他来送水,我说你怎么搞的不来了?他说好了,我说你怎么好了,他说你扎完一次针我当天晚上吃完药,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就好了,还要看什么。

这就是经方!速度就那么快!原方完全没有改变!桂枝芍药知母汤在临床用的非常多。

看完倪海厦医师的解读和医案,我也在临床上体会到了这个经方的神奇疗效。

微博曾经记录的病案有:中医看病讲缘分:爱人的膝盖间断疼了两年多,我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方子来治疗,这段时间在学习《倪海厦注解金匮要略》,才明白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膝关节的疼痛效果很好,想给爱人开此方试试,一问爱人已经不疼了!谁知第二天爱人办公室的同事膝关节滑膜炎犯了,疼痛难忍,过来找我,用原方6付解决问题。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桂枝芍药知母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桂枝芍药知母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桂枝芍药知母汤黄煌经方一百首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用法]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

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1.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2.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3.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现代应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痛风、骨质增生症等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

2.其他方面如马尾神经炎、下肢静脉血栓、结节性红斑、关节型银屑病、内耳眩晕症、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经验参考]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关节肿痛,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唐祖宣用本方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黄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痊愈。

如一男性患者两手关节对称性肿胀、强直、疼痛已四年余。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处求治无效,病情日渐加重。

面色青黑,痛苦病容,舌质淡,苔白腻,四肢关节强直,肿胀疼痛,两手尤甚,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天阴疼痛更剧,脉沉细。

方用:桂枝、白芍、知母各18g,防风、苍术、黄柏、炮附子各15g,麻黄、甘草各9g,白术、生姜各12g,薏仁、黄芪各30g。

服4剂后疼痛减轻,守方38剂,疼痛消失,关节屈伸自如,肿胀消除,临床治愈出院,五年来随访术复发(唐祖宣,云南中医杂志,1984;5:49)。

岳美中治一人,因去河中洗澡捉伍受凉,数日后左股关节肿痛,渐及两膝关节发红,肿大疼痛,左侧尤甚,不能行走,两膝屈伸不利,经常发烧,体温38左右,多方医治无效。

经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数剂而愈。

五年后,囚雨淋受冷,又发生肌肉疼痛,午后发烧剧痛,无汗,二便如常,舌苔薄白。

……与麻杏苡甘汤16剂而愈,但左腿仍不灵活。

再次就诊,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时常心跳头晕气短,……走路时左腿发自,稍呈蹒跚状.两下腿皮肤干燥,肌肉消瘦,风湿急症虽解,余邪末尽,久郁复化为热,而现热久灼津,经脉失养,久犯于下……投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们治疗历节第一个处方,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大家现在都该知道,桂枝芍药是健脾的,但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用四,芍药用三,桂枝稍微重一点,目的是要让药走到四肢。

甘草、麻黄、附子,用麻黄跟着桂枝,是因为桂枝可把麻黄的药力推到皮肤表面上。

白术是去湿用的,防风能祛风去痛,附子在此的目的是去寒。

所以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白术、知母、防风等量大剂的用,甘草、麻黄、附子按照经方的比例等量用,但是稍微少一些,然后再重用生姜。

开立桂枝芍药知母汤处方时要记得,要重用生姜,平常我们生姜两片就好,但是在这个处方中生姜要加重到五片,因为生姜到了胃里面去以后生姜产生的热是散开的,不像干姜是温中。

这里是要把胃里面的胃阳散到三焦网膜上面,所以需要重用生姜。

临床上这个药方我时常在用,什么样状况的病人用到最多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呢?就是糖尿病的病人,中医讲的是症状。

西医说糖尿病的病人有一种是得到了就会很胖越吃越胖。

有一种呢,越来越瘦,体重直线下降,瘦的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到最后阶段西药无法继续控制血糖后,病人到后来身体很瘦,但是脚却变成肥大。

中医认为「男怕脚肿,女怕头肿,就是男人身体一直瘦,唯独脚肿起来,这是很危险的症状,此时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这种汤剂喝下去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在治疗历节风,同时又兼治病人气血两虚的身体,我们用补虚去寒去湿的药,还有固表的药同时一起来。

这个处方因为桂枝的加重,比芍药加重个比例,所以能够走表。

这个药吃下去以后,病人关节痛就会减轻,然后血糖降得很快,时常可见血糖从三百多降到一百多,过去我用过很多次,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所谓不通则痛也。

不通的原因是因为里虚掉了,所以说【身体尪羸者,统血之藏久虚。

」统血之脏就是脾脏,久虛掉就是脾脏没有办法统血,这个时候因为血没有办法充分供应到四肢肌肉上面,才造成全身关节都会痛。

脚肿如脱者,寒湿下注』所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常被经方家用来补虚治湿于同时的处方诸位看看案例。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下颌关节疼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下颌关节疼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下颌关节疼
方为:桂枝12克白芍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片10克(先煎)每日一剂,日服三次。

三天后疼痛明显好转,心里特别高兴,真没有想到经方的效验如此神速,接着又连用6剂而痊愈。

以前给病人开方,都会加减,而这次是在自己身上原方照用,并且真是效如桴鼓。

暗叹我辈对经方的体会太少,以后一定要加强学习。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其条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方中桂枝、麻黄、防风温散寒湿于表,白芍、知母和阴行痹于里,白术、附子助阳除湿,生姜、甘草和胃调中。

同时麻、桂得术能兼除表里之湿,合以附子可温经复阳;生姜既助麻黄散寒,又助白术、甘草和中。

全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的功效,并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

桂枝芍药知母汤在中医临床中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颞下颌关节炎古人无明确的提法,应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刘炳厚先生自述40年来临证常用此方,效与不效各半,此方治此症,值得观察研究。

因是本人亲身体验,撰述于此,供大家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
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
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得两
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与借鉴这一点。在此感谢邵医
生得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
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
主之。”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
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
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
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
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
止痛之用、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辨
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
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
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饮水则汗出,
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力,精神差,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
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
无舌苔。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
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
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
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
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故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
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用
药:
麻黄6克,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
20克,苍术30克,川附子60克(先煎),生黄芪15克,生石膏45
克,茯苓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上
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有悲伤欲
哭等现象出现、冯老以八纲为纲,执六经辨证之牛耳,随证加
减,遣方用药,力挽狂澜、终使病人在停激素后,关节痛疼减轻
甚多,手足肿已,风湿结节缩小(头部另一结节已消),手关节肿
处色暗变浅,悲伤欲哭已(曾合甘麦大枣汤),乏力已,精神好转,
有舌苔长出、此乃多赖桂枝芍药知母汤之功,患者由绝望、悲
伤、萎靡,到高兴、欣喜、自信,个中种种滋味,不身临现场见
证全程难以言诉!
案例二:凌先生,男,49岁 2014月5月23日。
痛风,趾热痛稍肿(痛时红),纳可,畏寒,饮后腹胀,口中与,尿酸
高,乏力,夜尿2-—3,舌脉未见(患者为一同门师兄亲属,代
述)。
证解:乏力畏寒属少阴,趾热痛稍肿为阳明,饮后腹胀及夜尿2
为里虚寒属太阴也。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
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生石膏大枣汤证。用药:
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
母18克,苍术15克,川附子18克,生石膏45克,生姜3片,大
枣4枚、七剂。
后师兄反馈,患者食药后痛已,饮水适。此乃桂枝芍药知母汤
之阴阳二法之运用,都乃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却一偏阴一偏阳,
何以一方之二用而都见效显著?
可由用药之加减药量之多少从中比较:案例一病人病程久,患
者年老,虚寒证显,老师加大附子用量以强壮温经散寒,加黄芪
益气固表,加茯苓以利水湿之功,加大知母量以清热消肿散结,
加生石膏加强清阳明热。案例二患者病短、体壮,热像显,老
师加生石膏且大量,附子仅18克以强壮散寒。
冯老遣方用药收发自如,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冯老
常说:遣方用药,不在多而在准,即辨六经准,辨方证准,用药量
准。往往病情复杂辨不清时,越要用药简单,以点而撬面,用药
多反而互相牵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