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合集下载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剂量】1、桂枝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麻黄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白术五两(15克),知母四两(12克),防风四两(12克),附子二枚(炮)(12克)2、桂枝用四,芍药用三,桂枝稍微重一点,目的是要让药走到四肢3、白术、知母、防风等量大剂的用,甘草、麻黄、附子按照经方的比例等量用,但是稍微少一些4、要重用生姜,平常我们生姜两片就好,但是在这个处方中生姜要加重到五片,因为生姜到了胃里面去以后,生姜产生的热是散开的,不像干姜是温中。

【组成】甘草白术防风桂枝姜麻黄芍药知母附子【时机】1、湿进入到血脉以后,血管就会变得很大,就变成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解】1、桂枝芍药是健脾的;2、麻黄跟着桂枝,是因为桂枝可把麻黄的药力拖到皮肤表面上;3、白术是去湿用的;4、防风能袪风去痛;5、附子在此的目的是去寒。

【应用】1、专门治疗膝盖的风湿痛(手肘关节的风湿痛一样有效);2、桂枝芍药知母汤呢里面包含了甘草附子汤;3、风湿者如果有便秘,不要攻下!!但如果便秘不是风湿造成的,而是吃西药止痛造成的,可以加大黄。

如果寒实,可以加麻黄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4、病人的表症看到关节炎,里症可能有红斑性狼疮,红斑性狼疮的标准症状就是关节痛。

倪师在治疗红斑性狼疮的时候,处方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加减;5、糖尿病的一种情况是病人越来越消瘦,脚肿大。

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效果非常好;6、劳证。

【应用集锦】1、(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

【经方发挥】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发挥】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发挥】桂枝芍药知母汤【经方发挥】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关节痛,疗效较为满意,具有祛湿、驱风、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的作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匾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原方为:桂枝120克,附子60克,甘草60克,麻黄60克,芍药90克,白术150克,知母120 克,防风120克。

方中原有生姜,因服散剂不便,另煎姜汤送下。

加减法:掣痛难以伸屈、得热则减者,倍加附子、麻黄;身体滞重、关节沉着肿胀、天阴增剧者,倍加白术、知母、甘草,日轻夜重者倍加知母、芍药(白芍易赤芍)。

服法:上药共为细末,生姜汤送下,日服二次,早晚各一次。

一般成人量日服10克。

如服二周后毫不见效,即可停服,改用其它疗法。

病例一:杨XX,女,40 岁。

三年前患者手足麻木,喜热怕寒,每着风寒后两手足关节即疼痛,同时局部皮肤呈现青紫色,经数日后,色渐消失,疼痛也随之缓解。

二年来,虽经治疗,但未见显效。

于1962 年秋季发展为上下肢关节连续性剧痛。

初诊:四肢大小关节剧烈疼痛,颈强疼痛,日轻夜重,阴雨天尤甚,局部肿胀灼热,汗出,两手足皮肤呈现青紫色,步行艰难,手指不能弯屈,经常头晕,恶心欲吐,胃纳不佳,二便正常,有时耳鸣、心悸、日晡潮热,脉短细而数。

处方:桂枝、芍药各 15 克,甘草、麻黄、淡附子各 10 克,白术、知母各 24 克,防风 10 克。

上药共研为细末,姜汤送服,分十日服完。

二诊:服药后疼痛肿胀减轻十之五、六,手指伸屈较前灵活,灼热、汗出皆止,头眩、恶心未发作,耳鸣、心悸、潮热减轻,手足部皮色仍呈青紫,胃纳仍不佳,原方再进(日服量稍加)。

三诊:关节疼痛已减去十之八、九,其它证状完全消失,胃纳佳,手足部皮肤色好转,但和其它部位比较仍有别,行走以及缝衣、做饭灵活自如。

仍予前方,再服一个月。

共服药治疗两个月,已将近一年未发。

病例二:任 xx,男,54 岁。

六、七年来,两膝关节疼痛,初起轻微,逐渐加重,伸屈不便,虽扶杖行走,也是颠跛蹒跚,遇冷则其,盛夏也需穿棉裤,继发两踝关节痠痛。

医案治疗寒痹的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医案治疗寒痹的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医案治疗寒痹的经典名⽅——桂枝芍药知母汤北京的初雪,虽然来得⽐往年晚⼀些,不过还是那么地美。

作为⼀个南⽅⼈,也渐渐地喜欢上了雪,洁⽩⽆瑕,晶莹剔透!今天也是繁忙的⼀天,回来打开微信,收到来⾃⼀条来⾃微信公众平台的邀请,说邀请我使⽤原创保护功能,开通后,朋友们就可以留⾔了。

之前不少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留⾔?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总算明⽩了,毫不犹豫,就申请开通了!这条微信推送算是正式开始留⾔功能的吧!细数了⼀下,这是第20篇⽂章了,当初开通微信公众号,其实就是想给⾃⼰⼀个港湾,⼀个属于⾃⼰中医梦想的港湾,空闲的时候,就随便写写;如果忙了,就算了,没想到,居然都有20篇了。

莫⾮是我很闲?肯定不是,其实就是⼀个喜欢⽽已,喜欢中医,热爱中医,仅此⽽已。

今天给⼤家分享我治疗痹症最常使⽤的⽅⼦——桂芍知母汤。

我们还是先来看个病例:时间要回到六七年前吧,这是我的⼀个表姐,⼥,40多。

双⼿臂⿇⽊疼痛10年余,不能做任何重活,包括做饭洗⾐等。

⼀般冬季发作,遇冷明显,尤其是接触冷⽔后。

晨僵明显,每天早上需要活动半⼩时才能缓解。

肘关节肿胀感。

其疼痛与天⽓关系密切,⾃诉⽐天⽓预报还准。

余⽆明显不适。

⾆淡红苔薄⽩,脉沉细。

处⽅如下:桂枝16 ⾚芍12 知母16 防风16⽩术20 ⿇黄8 ⽢草8 制附⼦30茯苓15 ⽣姜3⽚羌活15 细⾟10说实在的,当时开药⽅的时候,战战兢兢,外表看似平静淡定,其实⼼⾥可紧张了,不知道其他⼤夫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开完⽅⼦,也没多做停留,就回家了,后来也没问效果如何,当然也没敢问。

直到⼀⽉后的⼀天,在街上碰到了,表姐才给我说,服药5副后,疼痛⼗去其七,效果⾮常的好。

当时我都惊呆了,这么好的效果?不仅表姐感觉诧异,我⾃⼰都觉得,⾮常诧异。

表姐这个病都⼗多年了,五副药就效果这么好?实在是难以相信。

随着,我就给表姐调⽅,变化不⼤,继续吃了⼀个⽉,基本就没有任何症状了。

后来我改⽤独活寄⽣汤泡酒,让表姐早晚各喝⼀勺,症状⼀直都没发;即使因为冬天冻着了,有些许症状,我马上换⽤桂芍知母汤⼝服,两三次就能解决,真是神奇。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第7条原文“诸肢节痛疼,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胡老对条文的解释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脚肿如脱我们临床见到都是关节肿胀,或者是关节有红肿热痛的感觉。

一般以下肢为主,但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包括上肢小关节肿胀,有时也是比较多见。

这个方子如果按时方解释,是一个风湿热的方子。

假如从胡老和冯老学习的方子,我们从六经辩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的一个方剂。

我最近的一个病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数十年,一诊时小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合并上面有口干唇干,夜间为重,下肢凉比较明显,这个病人还有糖尿病,一诊时头晕短气比较明显,处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和黄芪汤。

这个病案根据六经辩证,有口干唇干夜间比较明显,辩为热证。

下肢凉,辩为寒。

关节肿胀,一般多湿,湿辩为太阴。

一诊过后头晕,关节疼痛,肢体肿胀都明显减轻了,三诊时关节疼痛也减轻,但还有活动不利。

我在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时,关节疼痛比较明显时把附子改成川乌,关节游走性疼痛加秦艽,关节热痛口干比较明显加石膏,舌苔厚腻时加薏仁米,临床上关节疼痛,还是要加减应用。

还有二加龙牡汤,也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第一次到北京跟诊,看到冯老用二加龙牡汤治疗关节疼痛,当时觉得非常好奇,后来在临床上,特别是男性的患者合并有性功能障碍的,二加龙牡汤效果比较好。

如果是单纯的关节肿胀积液,西医讲滑膜炎,膝关节滑膜炎比较多见,如果合并有口干,或自汗出,汗出不恶风,越婢加术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有积液时效果也是比较好。

治疗痹症的方子比较多,身寒无热的,用乌头煎。

单纯的汗出恶风,用桂枝汤。

合并口干口苦肢节疼痛,迟脉不沉细,没有少阴证时,柴胡桂枝汤用的比较多。

一般的风湿性关节炎大部分都合并有太阴证,也就是我们讲的湿,胡老常常用柴胡桂枝汤加苍术,效果非常好。

强直性脊柱炎,腰背活动不利的,下肢不凉,葛根汤效果很好。

胡老最常用的方子是桂枝汤加苓术附,辩证也应为少阴太阴,没有热象。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桂枝芍药知母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桂枝芍药知母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桂枝芍药知母汤黄煌经方一百首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用法]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

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1.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2.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3.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现代应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痛风、骨质增生症等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

2.其他方面如马尾神经炎、下肢静脉血栓、结节性红斑、关节型银屑病、内耳眩晕症、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经验参考]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关节肿痛,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唐祖宣用本方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黄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痊愈。

如一男性患者两手关节对称性肿胀、强直、疼痛已四年余。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处求治无效,病情日渐加重。

面色青黑,痛苦病容,舌质淡,苔白腻,四肢关节强直,肿胀疼痛,两手尤甚,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天阴疼痛更剧,脉沉细。

方用:桂枝、白芍、知母各18g,防风、苍术、黄柏、炮附子各15g,麻黄、甘草各9g,白术、生姜各12g,薏仁、黄芪各30g。

服4剂后疼痛减轻,守方38剂,疼痛消失,关节屈伸自如,肿胀消除,临床治愈出院,五年来随访术复发(唐祖宣,云南中医杂志,1984;5:49)。

岳美中治一人,因去河中洗澡捉伍受凉,数日后左股关节肿痛,渐及两膝关节发红,肿大疼痛,左侧尤甚,不能行走,两膝屈伸不利,经常发烧,体温38左右,多方医治无效。

经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数剂而愈。

五年后,囚雨淋受冷,又发生肌肉疼痛,午后发烧剧痛,无汗,二便如常,舌苔薄白。

……与麻杏苡甘汤16剂而愈,但左腿仍不灵活。

再次就诊,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时常心跳头晕气短,……走路时左腿发自,稍呈蹒跚状.两下腿皮肤干燥,肌肉消瘦,风湿急症虽解,余邪末尽,久郁复化为热,而现热久灼津,经脉失养,久犯于下……投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药】 桂枝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 甘草二两(6克) 麻黄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 白术五两(15克) 知母四两(12克)防风四两(12克)附子二枚(炮)(12克)【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八)【解说】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晕气短为特征。

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

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实为治风湿历节反复发作之良方。

【运用】一、风湿热痹岳美中医案: 陈某,女,50岁,1960年11月为风寒所袭,发热,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左拇指第一指节红肿热痛,两膝关节不可屈伸,至1961年3月来诊已难自己行走,当时上午体温38℃,脉象细弱而数,92次/分,据自述午后每发寒热。

投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后,热通,3剂后自己能行动,继服10余剂,诸症皆除。

(《岳美中医案集》1 978:84)按语: 本案关节红肿热痛、发热,风寒湿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兼清里热。

岳老常将此方用于热痹初起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仲不利之治疗,每获良效。

二、寒痹赵明锐医案: 任某,男,54岁。

六、七年来,两膝关节疼痛,初起轻微,逐渐加重,伸屈不便,虽扶杖行走,也是颠跛蹒跚,遇冷则甚。

盛夏也需穿棉裤,继发两踝关节疼痛,局部不红肿,两腿脚冰凉,脉迟缓,舌淡苔白。

曾服乌头汤5剂,证状毫无改善,改服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3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麻黄30克,淡附子30克,白术15克。

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你知道吗。

我们经常说的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在中医上都属于痹症。

风、湿、寒三种邪气长年入侵从而导致关节、膝盖处出现麻木、酸痛、沉重、不灵活的症状。

接下来就跟大家解读一个名方,叫桂枝芍药知母汤,此方是东汉张仲景的名方。

张仲景是这么描述此方的:“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wāngléi)......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这个诸肢节疼痛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小到手指关节、大到膝盖关节,有疼痛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风湿关节炎等。

身体羸尪是变形的含义。

羸指的是弱的意思,是说肿大、身体虚弱。

现在我们来看看此方的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这张方子,也可以看作是桂枝汤变化而来。

以一种好理解的方式来说明,方子中的麻黄、桂枝、附子、生姜四味药相当于组成了一个强大、强力的先遣队。

对骨缝、关节深处的寒邪发起进攻,全部搜刮出来。

而附子和桂枝除了搜刮的任务以外,还有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去壮肾阳,修复关节因常年的寒邪入侵,而造成的损伤。

二者配合就像两个大网,调动身体的阳气,对寒气发起进攻。

而麻黄则是可以打开身体的毛孔,清理被搜刮出来的寒邪的“尸体”。

生姜也更像是在战后检查战场的士兵,“装死”的寒邪,都逃不过生姜的双眼。

解决了寒邪,还有风、湿二邪的存在,这里桂枝和附子就需要白术的帮忙。

白术能够提高桂枝、附子的温、热性,这样就能够在湿邪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消灭它。

而防风有个称号叫“能除诸风”,不但可以抵御体外的风邪来犯,还能把体内的风邪赶出去。

这个风药的精妙在于还能除湿,就像在通风的地方吹干的衣服。

而白芍则是收敛的作用,不让麻黄桂枝的药性用太快,太猛,免得伤到身体。

知母则是清热、化热。

甘草是个老好人,用来调和各个药材之间的矛盾,不让药方起内讧。

所有药配伍,先搜刮寒邪,顺带收拾湿邪,最后清理风邪,再对身体进行进补。

【经方习读】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习读】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习读】桂枝芍药知母汤转载2019-07-31 11:46:09标签:关节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肿大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1],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2]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金匮历节:8)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释:[1]魁羸:魁,大也;羸,《说文解字》谓:“瘦也。

”魁羸即指关节肿大,身体消瘦。

沈明宗、尤在泾将魁羸作“尫羸”,尫(wng,音汪),《说文解字》谓:“尫,跛也,曲胫人也。

”故尫羸指身体消瘦、下肢变形、屈伸不利、行动障碍的疾患。

[2]温温:作蕴蕴解,谓心中郁闷不舒。

方剂歌诀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功效配伍】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方中麻黄开发腠理,透邪风,散寒湿;桂枝祛风散寒,通阳气,行血脉;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胜湿,止骨节疼痛,缓筋脉挛急;炮附子温经散寒,除湿解痛;白术健运脾土,运化肌腠水湿;芍药养血和血,缓急止痛;知母养阴清热,并能防辛温药燥化太过;生姜、甘草和胃降逆止呕。

另外,芍药与白术又可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使其方成微汗除湿之剂。

本方将汗、温、清、利、补之法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可达祛风除湿不伤阴、温经散寒不助热、滋阴养血不恋邪之效。

上九味药,水煮,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方证论治辨析】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历节。

症见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关节肿大,脚肿如脱,头眩短气,蕴蕴欲吐。

此历节病,为风湿侵袭肌肉关节渐次化热伤阴。

风湿流注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利,故诸肢节疼痛;病久不解,阴液亏耗,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故身体消瘦,关节肿大;湿无出路,流注下肢,故脚肿如脱;风邪上犯,则头目眩晕;湿阻中焦,气机不畅,则短气;胃气上逆,则心中郁闷不舒而欲吐。

本证关节局部可伴轻度发热发红,脉细略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

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止痛之用。

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

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力,精神差,
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

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

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

用药:
麻黄6克,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20克,苍术30克,川附子60克(先煎),生黄芪15克,生石膏45克,茯苓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上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有悲伤欲哭等现象出现。

冯老以八纲为纲,执六经辨证之牛耳,
随证加减,遣方用药,力挽狂澜。

终使病人在停激素后,关节痛疼减轻甚多,手足肿已,风湿结节缩小(头部另一结节已消),手关节肿处色暗变浅,悲伤欲哭已(曾合甘麦大枣汤),乏力已,精神好转,有舌苔长出。

此乃多赖桂枝芍药知母汤之功,患者由绝望、悲伤、萎靡,到高兴、欣喜、自信,个中种种滋味,不身临现场见证全程难以言诉!
案例二:凌先生,男,49岁2014月5月23日。

痛风,趾热痛稍肿(痛时红),纳可,畏寒,饮后腹胀,口中和,尿酸高,乏力,夜尿2--3,舌脉未见(患者为一同门师兄亲属,代述)。

证解:乏力畏寒属少阴,趾热痛稍肿为阳明,饮后腹胀及夜尿2为里虚寒属太阴也。

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生石膏大枣汤证。

用药:
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18克,苍术15克,川附子18克,生石膏45克,生姜3片,大枣4枚。

七剂。

后师兄反馈,患者食药后痛已,饮水适。

此乃桂枝芍药知母汤之阴阳二法之运用,都乃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却一偏阴一偏阳,何以一方之二用而都见效显著?
可由用药之加减药量之多少从中比较:案例一病人病程久,患者年老,虚寒证显,老师加大附子用量以强壮温经散寒,
加黄芪益气固表,加茯苓以利水湿之功,加大知母量以清热消肿散结,加生石膏加强清阳明热。

案例二患者病短、体壮,热像显,老师加生石膏且大量,附子仅18克以强壮散寒。

冯老遣方用药收发自如,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冯老常说:遣方用药,不在多而在准,即辨六经准,辨方证准,用药量准。

往往病情复杂辨不清时,越要用药简单,以点而撬面,用药多反而互相牵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