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纺织品设计概述

第一章概述 一、纺织品 纺织品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 广义上是指可以经过纺织加工或已经经过加工的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可用的原料、粗加工的纺织原料、纺织半制品、工艺流程的制品及制成品。 狭义上的纺织品一般是指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某些功能性的纺织制品,如用于服装、装饰、产业各方面的纺织品。 二、纺织品的分类及特征 纺织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用途、不同使用领域、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工序状态、不同的外观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将这些方法归纳并整理后,其分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按生产方式分类:线类纺织品、绳类纺织品、带类纺织品、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物、编结物 (二)按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 (三)按织物纤维原料组成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交织织物、混交织物、交并织物、混并织物、混并交织物、包芯、包覆、包缠纱织物等。 (四)按加工工艺分 1、棉织物: 白坯织物 练漂织物 染色布 色织物 普梳织物 精梳织物 碱缩织物(将纤维素纤维织物在无张力状态下在浓碱液中处理后的纺织物) 丝光织物(将纤维素纤维织物在强张力状态下在浓碱液中处理后的纺织物) 特整织物 2、毛织物: 精梳毛织物 半精梳毛织物 粗梳毛织物。 3、丝织物: 生织丝织物(由不经过煮练的厂丝织制而成的丝织物。厂丝是蚕丝缫出的优质丝,该丝未经加工,供后道工序使用,是生丝的一种) 熟织丝织物(丝经过漂或练漂染色后进行织造加工而成的丝织物) 半生织丝织物(经纱系统或纬纱系统的某一部分或全部为生丝织制而成的丝织物)。 4、麻织物:一般仿照棉织物按生产工艺分类的方法。 麻织物生产的长麻纺系统是按绢纺系统或精梳毛纺系统进行的;短麻纺系统是按绸丝纺或棉纺系统进行的。

防紫外线纺织品

防紫外线纺织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自我防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也易成为各种有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通道,因此是一道必须注意的防线。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加,致使人类皮肤病发病率递增。由于臭氧层厚度的减少,太阳光中辐射到地面的短波长紫外线部分增加。虽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内合成维生素并杀灭一些微生物或病毒,但紫外线量增加和短波化,对人(包括生物界)产生重大危害和影响。保护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辐射成为当今许多行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防紫外线服装及纺织品的问世,就是为了适应上述情况而产生的,有些国家已有商品出售,如女衬衫、长袜、运动服、帽子、太阳伞等。 一、防紫外线织物的作用机理 光线与物体的作用有透射、反射和吸收3种,相应的紫外线遮蔽剂有反射剂(或散射剂)及吸收剂两类。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两者混合使用。 紫外线反射剂主要是利用无机微粒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可起到防紫外线透过的效应。常用的紫外线反射剂是不具活性且在紫外光谱区透射率很低、散射率很高的金属氧化物的超细粉体或陶瓷粉末、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利用这些无机物微粒子对入射光的反射、散射作用,可起到防止紫外线透过的效果。另外可以将这些材料制成纳米级的超细粉体,再与纤维材料共混结合后,可以增强纤维材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防止和减少紫外线透过纤维材料。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利用有机物质吸收紫外光,并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形式或无害低辐射将能量消耗或释放。在纤维、纱线和织物中添加了此类紫外线遮蔽剂而制成的防紫外线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其紫外线遮蔽率一般可达90%以上,有的甚至在99%]1[以上。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有水杨酸酯类化合物、金属离子化合物、苯酮类以及苯并三唑类等。金属离子化合物,常作为螯合物使用,旨在提高染色物的耐光性;水杨酸酯类由于熔点低、易升华,且吸收波长分布在短波一侧,应用不多;苯酮类则价格偏高,所以紫外线吸收剂较多采用苯并三唑类。 防紫外线织物,可以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而照射到人体皮肤,同时还可以减轻纤维和染料所受到的紫外线作用,且织物各项服用性能如强力、透气性、刚柔性等应未受到不良影响,能满足使用要求。 二、防紫外线的方法 1 紫外线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紫外线屏蔽剂。 2 防紫外线纤维:抗紫外线纤维是指本身具有抗紫外线破坏能力的纤维或含有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纤维。 2.1 天然抗紫外线纤维::腈纶为优良的抗紫外线纤维,此外,大麻纤维、竹纤维本身也有优良的防紫外性能。 2.2 纤维的防紫外加工:不同的纤维应采用不用的加工方法:锦纶抗紫外线的能力较差,在制造锦纶的聚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如锰盐和次磷酸、硼酸锰、硅酸铝及锰盐2 铈盐混合物等),即能制得抗紫外线锦纶。抗紫外线涤纶是采用在聚酯中掺入陶瓷紫外线遮挡剂的方法制成。对棉纤维而言,可采用浸渍有机系(如水杨酸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线的吸收剂来制作]2[。 一般来说,在纺丝时掺入紫外线屏蔽剂(有机或无机物),用共混纺丝、芯鞘纺丝等方法纺丝。这种纤维织成的织物在风格、耐洗方面都比后整理法好。 3 织物后整理 防紫外线织物开发伊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原设备上进行,易于实现。整理工艺可根据用途不同有所差别,如作为夏季服装面料,对柔软性、舒适性要求高,以采用吸尽法、印花法或浸压法为好;作为装饰、家用或产业用纺织品可选用涂层法。利用后整理方法仍存在耐洗性、耐候性问题,有待提高。

防紫外线面料资料

?那要看你用的是什么伞。 现在的很多防紫外线雨伞世界上都是晴雨两用伞。就是说既可以当太阳伞用,也可以当作雨伞使用。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作雨伞使用后,一定要注意晒干后在收起来,否则就会影响到他的防紫外线效果。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所谓防晒伞其实并不防紫外线。阳伞只有达到UPF>30并且UVA的透过率 <5%的时候才能够称得上为防紫外线,这种产品的防护等级标示为 UPF30+;而当UPF>50时,表明该产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防护等级标示为UPF50+。 楼主购买的时候注意看标志哦 祝您有个清爽的夏天:>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donglinlinil | 2009-10-31 07:17:53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据专业人员介绍,伞面是遮阳伞防紫外线效果的关键。目前,防紫外线伞面多为尼龙或涤纶面料,经防紫外线加工处理后而成。伞面名称有银胶布、金胶布、珍珠胶等。从试验结果看,银胶伞面防护效果最好。 >>>>防紫外线的原理主要是减少它的透射部分,使紫外线尽量被反射掉或吸收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它反射或散射掉。 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镀金属膜,这属于镜反射、规则反射;还有一种珠光效果的面料,如某些伞面,能把紫外线向反射的方向散射开。第二种方法是在织物纤维的内部掺入吸收紫外线的材料,或是在织物完成以后做后期整理,渗入一些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如纳米级的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等。 >>>当我们在选购防紫外线伞时要注意伞面质量:⑴面料薄又稀疏的伞,防紫外线能力一般较差;⑵伞面宜大不宜小;⑶颜色越深的织物,其抗紫外线的能力越好;⑷伞面在湿的情况下,由于水的光学传导作用,紫外线的透过率增加,防护效果降低。因此,湿伞不宜作为防紫外线使用;⑸遮阳伞的紫外线防护效果与价格关系不大,价格主要决定于伞骨材料、款式等;⑹在我们活动的外部环境中,紫外线从各个角度辐射到人体上,抗紫外线遮阳伞能遮挡头部,如果你能涂上防晒霜、穿上抗紫外线服装等,可对身体起到多方位保 护。 >>>>作为消费者不可能在伞面料方面十分内行,挑选时很难保证不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中消协消费指导部的人员介绍说,最近杭州天堂伞申请使用“3•15标志”被批准,因为天堂伞的系列产品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其UVA、UVB的防护系数UPF值均达到50+,防紫外线效果最好。一旦购买天堂伞出现问题,该集团承诺,凡3000元以下的小额消费争议,其必须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解意见,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购买风险,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的保护。

织物防紫外线整理研究报告

防紫外线织物 1.概述 紫外线定义:紫外线是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电磁波,紫外线根据波长分为:近紫外线UVA,远紫外线UVB和超短紫外线UVC。 紫外线的作用机理:紫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因此具有很高的能量,当紫外线照射在皮肤上时能够激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成分,这些活性氧反过来氧化大分子,例如脂肪和DNA,这些反应的长期积累就会导致细胞死亡,对人体造成伤害。 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眼痛、流泪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肤癌。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作用于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称为光照性眼炎,还有可能诱发白内障,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 外线会使焊工患上电光性眼炎。 2.紫外线在织物表面的作用情况 紫外线作用于织物上的情况: l:紫外线直接从织物的空隙中透过; 2:紫外线垂直穿透织物; 3:紫外线穿过织物,但改变传播方向; 4:紫外线经过纤维间空隙,纤维表面反射、折射改变方向穿透织物;5:紫外线被织物纤维表面反射回到入射侧; 6:紫紫外线被织物吸收 前四部分的紫外线都穿过了织物,直接作用在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后两部分被织物发射或吸收,不会造成伤害。因此,织物对紫外线的防护,主要是要减少1、2、3、4部分, 增加5、6两部分。 织物的防紫外线机理: 根据上述紫外线在织物表面的作用情况,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来提高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即:

A 屏蔽作用:以遮挡、反射高能量紫外光为目的。主要紫外屏蔽剂有ZnO、TiO2、SiO2、Al2O3、MgO、高岭土、炭黑、碳酸钙、滑石粉、氧化铁、氧化亚铅,以及有机颜料钛菁蓝、钛菁绿、葸醌蓝等。 B 吸收作用:吸收高能量紫外光,并使之转化为荧光、磷光或热能形式释放出去。主要材料有金属离子化合物、水杨酸酯类化合物、苯酮类化合物以及三唑类化合物,无机材料还有氧化硅、氧化铁、纳米云母等。(常用紫外线吸收剂包括水杨酸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和三嗪类化合物.水杨酸类化合物熔点低,易升华,且在强光照射下有使制品变黄的倾向,应用较少;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不耐水洗,一般需与黏合剂一起使用或通过化学反应引入能够与织物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增加了生产和应用难度;目前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国内外研究较多,但应用于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点,只能用作添加型抗紫外纤维的生产,而不能用于织物的后整理、缺少水溶性或反应性基团及抗紫外效果较差等。) C 光转化作用:主要材料有稀土Eu3+有机配合物转化剂,稀土有机配合物转光剂能吸收300~360nm紫外光,发射红、黄光,起到一定得防紫外线作用,大大提高UPF值。 3.防紫外纺织品的加工 影响纺织品抗紫外性能的因素包括:纤维选择、织物结构、织物后整理等。 1.纤维选择: 常规纤维的抗紫外性能:涤纶>羊毛>蚕丝>棉>黏胶>锦纶 原因:涤纶分子中的苯环结构和羊毛蛋白质分子中的芳香族氨基酸,故防紫外线性能较好;棉、粘胶等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中含有C-C、C-H、C-O等键,防紫外线性能较差;丝绸的防紫外线性能介于两种之间。功能纤维的抗紫外性能: 传统抗紫外纤维的加工方法: (1) 共聚纺丝:在成纤聚合物聚合或熔融状态下,加入适当的紫外线吸收剂与成纤高聚物的单体一起共聚,制得防紫外 线共聚物,然后纺成防紫外线纤维。 (2) 共混纺丝:将紫外线屏蔽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的粉体在聚合物聚合时加入或直接共混纺丝,也可先制成防紫外线母粒 在进行纺丝。 纤维的细度和长度:相同条件下,细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优于粗纤维,短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优于长丝。 纤维的加捻情况:未加捻的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优于加捻纤维。 纤维的截面情况:扁平的异性截面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优于圆形截面纤

防紫外线纺织品研究现状

各国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增加导致大气层污染,臭氧层破坏。之前人们认为是健康的日光浴,如今却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无情杀手。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透过率增大,人类患皮肤病和皮肤癌机率增大。有专家预言,到本世纪中期,皮肤癌的发病率将跃居各类疾病之首,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因此人类正在大力研究紫外线辐射防护产品,如今抗紫外线化妆品、日用品销量激增,但它们防护能力和保护面积毕竟有限。因此,有必要利用保护面积更大、防护效果更好的纺织品来有效地阻挡对人体有害或过度紫外线。 1 紫外线简介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根据生物效应的不同,将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波段: 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360nm波长的UVA紫外线符合昆虫类的趋光性反应曲线,可制作诱虫灯。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UVC波段,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UVD波段,波长100~200nm,又称为真空紫外线。由此可见,防止紫外线照射给人体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是防止紫外线UVB的照射;而防止UVA 紫外线,则是为了避免皮肤晒黑。 2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加工方法 2?1纺织品抗紫外线的机理 紫外线照射到织物上后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其余透过织物,因此,反射率和吸收率大,透过率就小,也即对紫外线的防护性好。紫外线的防护原理就是采用紫外线屏蔽剂或吸收剂对纤维、纱线或织物进行处理,从而紫外线的反射率和吸收率,达到防紫外线的目的。 2?2提高纺织品抗紫外线的途径 提高纤维和纺织品的抗紫线外性能的主要途径为纺丝、织造和后整理,染色也能适当提高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2?2?1抗紫外线纤维 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掺入紫外线屏蔽剂,用共混、芯硝等方法加入纺丝液中,使纤维具有遮蔽紫外线的功能。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织物,抗紫外效果明显,耐久性强,手感好,并能满足服装面料的要求。缺点是处理技术要求高,成本大,不易应用于天然纤维, 在混纺时效果难以控制。 2?2?2抗紫外线整理 (1) 常用工艺方法 纤维或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工艺与整理剂特点和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常用的工艺方法有:高温高压吸尽法,一些不溶或难溶于水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采用类似于涤纶的高温高压染色的方法;常压吸尽法,一些水溶性的整理剂在处理羊毛、蚕丝、棉以及锦纶纺织品时只需常压下在水溶液中处理,类似水溶性染料染色;浸轧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整理后会影响织物的风格、手感、吸水性和透气性;涂层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影响耐洗牢度及手感,一般应用于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印花法, 适合于对紫外线屏蔽剂要求不高的织物。

纺织品设计概述知识交流

纺织品设计概述

第一章概述 一、纺织品 纺织品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 广义上是指可以经过纺织加工或已经经过加工的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可用的原料、粗加工的纺织原料、纺织半制品、工艺流程的制品及制成品。 狭义上的纺织品一般是指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某些功能性的纺织制品,如用于服装、装饰、产业各方面的纺织品。 二、纺织品的分类及特征 纺织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用途、不同使用领域、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工序状态、不同的外观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将这些方法归纳并整理后,其分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按生产方式分类:线类纺织品、绳类纺织品、带类纺织品、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物、编结物 (二)按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 (三)按织物纤维原料组成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交织织物、混交织物、交并织物、混并织物、混并交织物、包芯、包覆、包缠纱织物等。 (四)按加工工艺分 1、棉织物: 白坯织物

染色布 色织物 普梳织物 精梳织物 碱缩织物(将纤维素纤维织物在无张力状态下在浓碱液中处理后的纺织物) 丝光织物(将纤维素纤维织物在强张力状态下在浓碱液中处理后的纺织物) 特整织物 2、毛织物: 精梳毛织物 半精梳毛织物 粗梳毛织物。 3、丝织物: 生织丝织物(由不经过煮练的厂丝织制而成的丝织物。厂丝是蚕丝缫出的优质丝,该丝未经加工,供后道工序使用,是生丝的一种) 熟织丝织物(丝经过漂或练漂染色后进行织造加工而成的丝织物) 半生织丝织物(经纱系统或纬纱系统的某一部分或全部为生丝织制而成的丝织物)。 4、麻织物:一般仿照棉织物按生产工艺分类的方法。 麻织物生产的长麻纺系统是按绢纺系统或精梳毛纺系统进行的;短麻纺系统是按绸丝纺或棉纺系统进行的。 5、化纤织物:化纤织物总是以不同方法仿制天然纤维织物,因此化纤织物多依据其所仿制的那类纤维的生产工艺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五)按织物的商品名分类:

纺织品防紫外线整理

纺织品防紫外线整理 一.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继1982年10月南极观测到同温层臭氧层厚度减少和臭氧层空洞存在以来,臭氧层厚度的破坏而导致的紫外线辐射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简称UV)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一40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和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UV-B的作用是UV-A的1000倍,夏季酶斑主要是由于UV-B的作用,皮下血管吸收紫外线B后会引起扩张·使皮肤变红·生产红斑,严重时会发生炎症。它同样也可以影响到皮下弹性纤维,使皮肤失去弹性,形成粗糙的皱纹,UB-C作为一种更强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也对人体有害。一般地讲,紫外线C不能到达地面,但由于近年来空气中含氟量的提高,到达地面的紫外线B和C也随之增加。据研究表明,适当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益的:它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佝偻病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仅能使人体黑色素增多,使皮肤老化,严重的还会使皮肤起水泡、红斑,甚至还会引起皮肤癌。每年人们着装最少的是在夏秋季节,而同时也是使用空调量最大,氟利昂排放量最大,空气臭氧层破坏最严重,紫外辐射最严重的季节。另外,紫外线对纺织品也有不良影响,其不仅能使纺织品褪色,也可使蚕丝,尼龙和纤维素等纤维脆化,强力下降。因此对纺织品进行防紫外整理,已成为印染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防紫外整理剂及织物整理工艺试验 山东巨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防紫外整理剂SCJ-965,具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个配万,它有着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更高的紫外线吸收率,吸收范围广、耐水洗性能好、用量比例小,并且其价格更优。因此,我们认为选用SCJ-965对织物进行防紫外整理,无论是在整理效果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织物防紫外整理剂的选择 防紫外线整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类是选择对紫外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而达到屏蔽效果的无机涂料,如氧化锌、二氧化钛:另一类是紫外吸收剂,其对紫外波段的光线吸收后将高能量紫外线转化成热能或无害的低能量辐射,如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及羟基苯基三嗪类等。作为纺织品用紫外吸收剂应具备以下特点:对人体安全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具有广谱高效的吸收紫外线能力,优良的耐洗涤性,对热、光和化学品稳定性不影响或少影响纺织品的手感、透气性、色光、白度及强度等物理指标。 2、织物防紫外整理的工艺实验 关于织物防紫外整理,我们曾作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1#(单位:份) 聚丙烯500 聚乙烯蜡10 2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酮10 二氧化钛10 抗氧剂1010 0·1 硬脂酸·硬脂酸钙1 钛酸酯类1 将上述各组分共混造粒,再经过熔融纺丝,卷绕拉伸等加工,制成防紫外线功能纤维,最后织成丙棉交织布(丙60/棉40 45×45 110×76) 实验2# 有机型紫外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丙酮、2-(2'-二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乳化剂、分散剂、低温固着剂SC-939(山东巨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等复配而成,其外观为乳白色

纺织品设计(2)

纺织品设计(2)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涤棉家用床单设计 内容摘要: 床上用品是家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纺行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及行业积极倡导的科学消费、引导时尚消费观念的深化, 现代的床上用品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从过去的铺铺盖盖等实用功能, 逐渐向装饰、美化、保健等多功能方面发展, 各式各样、各种档次系列的床上用品琳琅满目, 已成为美化家居, 增加文化内涵的家居装饰品。其中床单则是居家必备品,床单的美观度和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家用纺织品(床单)功能性保健性时尚性棉涤混纺卡其结构经济实用 一、概述 1 本床单面料的原料使用情况 近年来, 床上用品中纯棉的比例逐渐攀升, 与国际市场的态势略有不同的是, 国内消费者对传统的天然纤维仍情有独钟。目前, 国内床上用品面料以纯棉类为主。由于棉纤维及其织物以吸湿透气性好、不易霉变虫蛀及染色性能好、柔软舒适无静电, 因而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衣被的首选产品, 其缺点是缩水率大, 容易起皱。涤纶、涤棉类产品的比例逐年下降。前几年床上用品市场充斥着大量的低劣高比例涤/棉产品,如涤/棉65 /35、80 /20、95 /5, 更有甚者将100% 涤纶标注涤棉产品,而此类面料易起毛起球, 吸湿透气性差, 手感僵硬, 给消费者留下了低档劣质的坏印象, 近两年在国内已基本失去市场[i]。但在出口产品中, 涤/棉类产品占据床上用品面料的半壁江山,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是床上用品的主流, 其主要原因在于涤/棉配比不同。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设计的这种产品(床单)采用涤/棉50 /50的卡其面料,这样可实现涤与棉的互相取长补短, 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但是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又因为使用面料为卡其形成的床单结构较华达呢质地更紧密,手感厚实,挺括耐用,另外其在强力、抗

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

第4期(总第144期)化纤与纺织技术 2009No .42009年12月 Che m ica l Fiber &Textile Technology D ec .2009 收稿日期:2009-09-02 作者简介:徐杰(1985-),男,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新产品与新工艺的开发。 综述与专论 文章编号:1672-500X(2009)04-0026-05 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 徐 杰 (五邑大学,广东江门529020) 摘 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一大批保健的功能性纺织品在市场上很走俏,其中包括防紫外线纺织品等。本文主要对防紫外线纺织品的防护机理、影响因素、制造方法、测试方法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防紫外线;纺织品;机理;影响因素;制造方法;测试方法;前景中图分类号:TS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大量的氟利昂等含卤素化合物的排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出现臭氧层空洞, 到达地球的紫外线量增加,致使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成倍的增长。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至1999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开发最早出现在国外,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日本。最近几年,国内的防紫外线纺织品也可谓是蓬勃发展,目前在上 海、天津等地的许多公司已开发出具有优异防紫外线功能的纤维和织物。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发展 方向是提高其质量和技术含量,使其不仅具有防紫外线作用,而且看起来要美观,穿起来要舒适 [1~3] 。 2 紫外线辐射及评定参数 紫外线约占全部光线的6%,主要由长波紫外线UV A (315~400n m )、中波紫外线UVB(280~315nm)和短波紫外线UVC(100~280nm )三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UV 射线对人类皮肤的作用 射线类型波长/n m 作 用 UVC 射线100~280含有的能量最多,但不能到达地面,因为它可以被臭氧层完全吸收。 UVB 射线280~315长时间辐射可导致皮肤变成棕褐色,引起红斑疹,严重的可灼伤皮肤,增加癌变的风险。 UVA 射线 315~400 制造维生素D ,直接导致皮肤变褐色,还可以进入到皮肤深层的真皮部分,引起皮肤过早老化。

纺织品大全

棉、印染织物类 11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 混纺织物所用经纬纱有天然纤维与天然纤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化学 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的各种纱线。用不同种类纤维进行混纺,可以发挥纤维 各自的优良性能,开拓织物品种,满足各种用途的不同要求。 混纺织物品种繁多,大多用于裁制服装,如棉臁、涤佛、涤骷、维佛、丙/棉等各类织物和涤倩骷三合一混纺的中长华达呢、平纹呢等。 (王德普) 混并织物mixture 用不同种类纤维的单纱并捻成线制织的织物。可利用各种纤维不同的染 色性能,通过染整形成仿色织效应。 品种如:涤粘/涤纶混并哔叽,经纬均用l9.7 tex(30英支)0涤粘中长纱 ^ 与16.7 tex(150旦)涤纶长丝并捻线制织,乞条49Cgltgl,经密283根/l0锄(72根馍寸),纬密220根/lo em(56根膜寸);涤粘/涤棉纱混并马裤呢,经纬均用18.5 rex(32英支)涤粘纱与l6.8 tex(35英支)涤棉纱混并线制织,变化急斜纹组织,经密417根/l0 CTCI(106根债寸),纬密251.5根/lo cm(64 根膜寸)。 混并织物视品种不同,可作男女西装、套装、制服、猎装等用。 (王德普) 交织织物mixed fabric 经纬用两种不同纤维的纱线交织成的织物。它可利用各种纤维的不同特 性,改善织物的使用性能和取得某些特殊的外观效应,满足各种不同要求。 一般常见的交织产品有棉经与涤/棉纬或棉经与维纶纬交织的闪光府绸,涤/棉经与涤纶长丝纬交织的纬长丝织物和涤/棉经与棉纬交织的牛津布等。 交织织物一般用于服装、装饰布等。 (王德普) 平布plain cloth 采用平纹组织,用线密度和密度接近或相等的经纬纱制织的织物。它具 有组织简单、结构紧密、表面平整的特征,经纬向紧度约为35%~60%,经纬向紧度比例约为1:1。 0公支制换算公式:l t既=荟1丽0夏00薮。 英支制换算公式:纯棉纱线l t戗=奠5薇83.1;其他纤维纱线1 t麒=淼;含棉混纺纱线,其换算系数应视混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作适当调整。

新型纺织材料答案

1.如何实现超细纤维?超细纤维有什么特点?? 一般将1dtex以下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 1.直接纺丝法 改进法。常规设备和工艺稍加改进。 2、复合纺丝法 (1)海岛型(2)分割裂纤型:剥离裂纤型和溶解裂纤型 3、特殊纺丝法 (1)熔喷法(2)闪纺法(3)混合纺丝法 性能:比表面积 吸附性和粘附性强 具有生体适应性 织物表面漫散射增强,染料耗用量大 绝对强度低 2.生物质纤维的主要类型? 天然生物质,人造生物质和合成生物质 天然生物质:聚乳酸纤维,海藻纤维,天然彩棉,彩色羊毛,彩色兔毛,大麻纤维(汉麻)原竹纤维,罗布麻纤维。棉杆皮纤维 人造生物质:人造蛋白质纤维:以各种蛋白质为原料生产的纤维。人造牛奶,人造酪素纤维等。人造大豆蛋白纤维等,人造玉米蛋白纤维,人造花生蛋白纤维,人造蜘蛛丝蛋白纤维,蚕蛹蛋白复合纤维 再生动物毛蛋白纤维:甲克素纤维,壳聚糖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新溶剂型纤维天丝 Lyocell Tencel Newcell再生竹纤维再生麻纤维 一、聚乳酸纤维 原料来源:淀粉及其他含有葡萄糖的化合物。 二、PTT纤维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 三、PHA纤维 是一类由各种微生物(如土壤细菌、蓝藻、转基因植物等)产生的生物相容可降解的全生物高分子。这类可熔融纺丝生产PHA纤维,工艺路线环保,污染少。目前纤维加工的难点在于PHA脆性较大、机械性能差和可加工温度范围窄。 四人造蛋白质纤维 以各种蛋白质为原料生产的纤维。 一)人造乳酪纤维 二)人造大豆蛋白纤维 三)人造玉米蛋白纤维 四)人造花生蛋白纤维 五)人造蜘蛛丝纤维 六)蚕蛹蛋白复合纤维 七)再生动物毛蛋白纤维 五、甲壳素纤维 由虾、蟹、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细胞壁中提取。 甲壳素与纤维素的结构十分相似,第二碳位上羟基被乙酰基(-NHCOCH2)脱乙酰基后被氨基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及其应用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及其应用 摘要 纺织品抗紫外辐射机理和影响因素,纺织品后整理可提高其抗紫外辐射能力。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的途径,介绍几种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的方法以及各种试剂,纺织品抗紫外性能的评价标准与测量方法,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标准和测量方法。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关键词: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应用

Abstract :Textile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xtile finishing can improve its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ability. Textile uv radiation arrangement way, introduce a few kinds of textiles anti-ultraviolet finishing methods and various reagent, textile ultraviolet resista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common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 Textile uvioresistant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Textile,Anti-ultraviolet,Finishing,Application

纺织品设计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3届) 课程名称纺织品设计学 学生姓名包玲俐 学号 0406090101 班级纺工0901 指导教师李旦 填写日期 2012.9.18

目录 1 概述 (1)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1)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1.3 课程设计的意义 (1) 2 织物分析 (2) 2.1 概述 (2) 2.2 目的 (3) 2.3 仪器 (3) 2.4 步骤 (3) 2.5 原料确定 (3) 2.6 细度计算 (3) 2.7 捻向、捻度的确定 (4) 3 织物设计 (8) 3.1 纺织CAD辅助设计 (8) 3.2 小样试织 (11) 3.3 目的 (11) 3.4 实验仪器 (11) 3.5 实验步骤 (11) 4 结论与感想 (14)

1概述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收集衬衫面料,设计用作衬衫面料的条各织物的配色,男、女各2款,并设计合理的小花纹组织与之配套。 要求我们在织物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用纺织CAD系统进行仿制设计、改进设计乃至创新设计,使其能对织物进行全面、正确地分析并组织上机,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初步具有仿制、改进设计产品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要求掌握织物测试分析和试制打样等常规实验的操作规程。 2、要求分析测试织物实样一块,按实验报告形式写出测试分析报告一份,附织物规格表和所测试织物原样,织物原样要求大小为8㎝×8㎝,大循环织物要求大小至少为一个循环。 3、将织物测试分析的结果作依据,仿制(或改进或创新)设计织物一块,制定相应的小样织物规格表,运用纺织品CAD设计系统设计打印出织物仿真模拟纸样(一个系列,三套色),选择其中一款色系,在试样机上织出织物小样一块,要求大小为10㎝×10㎝,大循环织物要求大小至少为一个循环。 4、测试分析和设计过程要求独立完成,产品打样要求相互合作完成。 1.3 课程设计的意义 使学生对《纺织材料》、《织造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等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纺织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

(完整版)[新型纤维]功能纤维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功能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功能纤维Functional fiber是指除一般纤维所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外,还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纤维。例如纤维具有卫生保健功能(抗菌、杀螨、理疗及除异味等);防护功能(防辐射、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热湿舒适功能(吸热、放热、吸湿、放湿等);医疗和环保功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现今,各种功能纤维层出不穷,功能纤维按其属性可分为四大类: 1.物理性功能纤维其中电学功能有抗静电性、导电性、电磁波屏蔽性、光电性以及信息记忆性等;热学功能有耐高温性、绝热性、阻燃性、热敏性、蓄热性以及耐低温性等;光学功能有光导性、光折射性、光干涉性、耐光耐候性、偏光性以及光吸收性等; 物理形态功能有异形截面形状、超微细和表面微细加工性等。 2.化学性功能纤维如光降解性、光交联性、消异味功能和催化活性功能等。 物质分离性功能纤维如分离性功能有中空分离性、微孔分离性和反渗透性等;吸附交换功能有离子交换性、高吸水性、选择吸附性等。 3.生物适应性功能纤维其中医疗保健功能如防护性、抗菌性、生物适应性等;生物功能如人工透析性、生物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 国外功能纤维的发展概况 日本 目前,日本的功能纺易品占全部纺织品的39%,其中差别化纤维的产量已占日本全部合50%,最近日本新开发了一种消臭功能纤维,消臭范围广,效果持久,耐洗涤,可染色加工,广泛用于棉被、运动服等生活和服装领域。该产品由于消臭剂直接渗入纤维中,赋予织物吸汗,拒水、防污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日本还实用全同立构的聚丙烯树脂,在高于结晶温度的加热条件(145℃)下,用大于10倍的拉伸比进行拉伸,开发出强度高达1.04GP、模量高达12.74 Gpa、热收缩率为4.5%的高强高模聚丙烯长丝,该纤维还具有更强的耐化学药品性。 根据东洋纺在过去22年的调查资料。日本开发服用及装饰用功能新材料,与新材料织物风格外观有关的品种以聚醋仿真丝项日比较多。其他品种,如抗苗、消臭、弹性、透湿防水、保温、抗静电、导电等健康、安全、舒适性有关的功能纤维已开发上市的共约有l 800多个品种.又根据日本帝人公司近10年来的统计,已报道了的具有透湿、防水、抗菌、防臭、吸汗、发敢、轻量、保温、消臭、抗静电、导电等与健康、安全、舒适性有关的上市功能纤维新材料约有400种。 美国 美国在功能纤维的开发方面不及日本活跃,但其产业用纤维的开发,尤其是中空分离膜纤维的开发却毫不逊色,气体分离膜纤维及液体分离膜纤维早已工业化。美国通用汽车公

纺织品设计 (2)

涤棉家用床单设计 内容摘要: 床上用品是家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纺行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及行业积极倡导的科学消费、引导时尚消费观念的深化, 现代的床上用品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从过去的铺铺盖盖等实用功能, 逐渐向装饰、美化、保健等多功能方面发展, 各式各样、各种档次系列的床上用品琳琅满目, 已成为美化家居, 增加文化内涵的家居装 饰品。其中床单则是居家必备品,床单的美观度和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家用纺织品(床单)功能性保健性时尚性棉涤混纺卡其结构经济实用 一、 1 本床单面料的原料使用情况 近年来, 床上用品中纯棉的比例逐渐攀升, 与国际市场的态势略有不同的是, 国内消费者对传统的天然纤维仍情有独钟。目前, 国内床上用品面料以纯棉类为主。由于棉纤维及其织物以吸湿透气性好、不易霉变虫蛀及染色性能好、柔软舒适无静电, 因而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衣被的首选产品, 其缺点是缩水率大, 容易 起皱。涤纶、涤棉类产品的比例逐年下降。前几年床上用品市场充斥着大量的低劣高比例涤/棉产品,如涤/棉65 /35、80 /20、95 /5, 更有甚者将100% 涤纶标注涤棉产品,而此类面料易起毛起球, 吸湿透气性差, 手感僵硬, 给消费者留下了低档劣质的坏印象, 近两年在国内已基本失去市场[i]。但在出口产品中, 涤/ 棉类产品占据床上用品面料的半壁江山,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是床上用品的主流, 其主要原因在于涤/棉配比不同。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设计的这种产品(床单)采用涤/棉50 /50的卡其面料,这样可实现涤与棉的互相取长补短, 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但是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又因为使用面料为卡其形成的床单结构较华达呢质地更紧密,手感厚实,挺括耐用,另外其在强力、抗皱性、

纺织品的防紫外线辐射

纺织品的防紫外线辐射整理 李昕天津工业大学(300160) 原载:《染整科技》2003/No.4;4-11 [摘要]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危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纺织品防紫外线辐射的机理,影响纺织品防紫外线辐射功能的因素,紫外线屏蔽剂,提高纺织品防紫外线辐射功能的途径及防紫外线辐射效果的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防紫外线辐射纺织品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紫外线机理屏蔽剂整理评价发展动态 1 前言 上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碳氟系溶剂和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使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不断增加。紫外线是波长200-40Onm电磁波,波长400-32Onm区域称UV-A;波长320-28Onm区域称UV-B;波长 280-200nm的区域称UV-C。UV-C波长较短,在空气中己被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紫外线在日光中约占6%,其中UV-A比例较大,UV-B比例较小。UV-A会透过表皮组织,使肌肉失去弹性,皮肤粗糙,形成皱纹。UV-B则和致癌物质有联系。因此要能有效地屏蔽UV-B和UV-A中短波长部分。 一般来讲,适量的紫外线辐射具有杀菌作用并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人体健康。但在烈日持续照射下,人体皮肤会失去抵御能力,易发生灼伤,出现红斑或水泡。过量的紫外线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病(如皮炎、色素干皮症),甚至皮肤癌,促进白内障的生成并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资料显示,臭氧层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强度就增大2%,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将提高3%。因此,为了保护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辐射,纺织品防紫外线辐射整理已刻不容缓。 2 国内外抗紫外线纺织品发展动态 最早开发的防紫外线商品是防紫外线化妆品。90年代后,防紫外线织物骤然兴起,其中以日本公司最为突出,他们相继推出具有防紫外线辐射功能的运动服、衬衫、长筒袜、帽子和太阳伞等制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睬。以澳大利亚为例的地处低纬度、日照较强的国家,率先开发抗紫外线纺织品对人体进行防护,并使抗紫外线纺织品进入了商品化阶段。他们通常采用添加抗紫外线整理剂和紫外线屏蔽剂的方法。另外,也有将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射剂同时应用在织物上,以使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更为优越,如尤尼卡公司的托纳多UV先将含有特殊陶瓷粉的聚酯长丝制成织物,再以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处理,所得织物的紫外线屏蔽

防紫外线织物

防紫外线织物的简单认识 1、紫外线辐射的危害 太阳光谱中紫外线(ultravioletrays,简称UV)约占6%,其波长范围在200~400nm之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将紫外线光波按波长范围分为近紫外线、远紫外线和超短紫外线。近紫外线称为A段(UVA:320~400nm),能量较小,能够穿透玻璃、某些农作物、人的表皮,占紫外线总量的95%~98%,适量的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但照射过度会损伤真皮及皮下组织,促使皮肤变黑,造成皮肤老化。A段参与光敏感反应及免疫抑制,也参与皮肤瘤的形成。远紫外线简称B段(UVB:280~320nm),占紫外线总量的2%~5%,能量大,它是引起晒伤、基因突变和肿瘤的罪魁祸首。超短紫外线简称C段(UVC:200~280nm),能量最大,但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对人类不会造成伤害。 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紫外线辐射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之一,增大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也易成为各种有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通道,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侵袭,是一道必须注意的防线。如今抗紫外线化妆品、日用品销量激增,但其防护能力、保护面积和作用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应当利用保护面积大、防护效果更好的纺织品来有效的阻挡紫外线对人体的过度伤害。 2、紫外线照射织物发生的作用 紫外线照射到织物上会发生三种作用: 一是反射, 就是在织物表面产生反射; 二是吸收, 穿透织物纤维的过程会被吸收一部分; 三是透射, 有一部分透过织物产生透射。为了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从纺织品方面来说, 必须减少紫外线透过织物的量; 也就是说照射在织物上紫外线的反射和吸收越多, 透过织物的紫外线就越少, 对紫外线的防护性能就越好, 对皮肤的伤害就越小。 3、紫外辐射的评价指标

新型纺织纤维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型纺织纤维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型纺织纤维学 英文名称:New Textile Fiber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 6 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新型纺织纤维学是一门轻化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它既传授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是后续专业课必需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为合理使用纤维和提高产品质量打好基础,同时还为轻化工程专业课的学习准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主要纺织纤维的基本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掌握主要纺织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工艺意义;掌握纤维性能的测试方法、原理和指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纺织纤维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型纺织纤维分类 第二节纺织纤维有关知识 第二章新型天然纤维 第一节新型天然纤维 第二节改性天然纤维 第三章新型再生纤维 第一节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第二节大豆蛋白质纤维 第四章新型服用纤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变形纱(丝) 第三节异形纤维 第四节复合纤维 第五节超细纤维 第六节高收缩纤维 第七节混纤丝 第八节蓬松保暖纤维 第九节易染色聚酯纤维 第十节亲水性纤维 第十一节其它纤维 第五章民用功能性纺织纤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抗静电、导电纤维 第三节远红外纤维 第四节防紫外线纤维 第五节阻燃纤维

第六节弹性纤维 第七节蓄热保暖纤维 第八节抗菌防臭纤维 第九节防透明纤维 第十节变色纤维 第十一节香味纤维 第十二节其它纤维 第六章产业用纤维 第一节耐热防火纤维 第二节粘合纤维 第三节中空纤维分离膜 第四节光纤 第五节高强高模纤维 第六节其它纤维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新型纺织纤维》,张海泉编著,讲义,2002 2 《新型纺织原料》,陈运能等编著,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一版 3 《改性纤维与特种纤维》,张树钧等编著,中国石化出版社,1995一版 4 《新合成纤维材料及其制造》,周晓沧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一版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公共基础课 2.培养目标、适用专业:轻化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轻化工程 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能从事纺织品染整技术和工艺设计、新品开发、新技术研究,以及生产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能了解皮革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