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系列图(非常重要)
五运六气|如何理解河图数、九宫图、月相纳甲图和五气经天图?

五运六⽓|如何理解河图数、九宫图、⽉相纳甲图和五⽓经天图?导读: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王东明⽼师对《六元正纪⼤论篇》中的⼀段原⽂进⾏分析讲解,这⼀段极其简化的⽂字,把五运六⽓与河图洛书、阴阳五⾏、四⽓五味、⽣化胜复、⽅位数理完整地结合起来了,他讲到,河图为先天数,洛书为后天数,太过之年⽓化运⾏先天,不及之年⽓化运⾏后天。
接着讲到⽉相纳甲图和五⽓经天图的联系,⽉相纳甲图也可以⽤来反映五运合化的规律。
有同学对于“甲”在不同框架下不同的表达感到困惑,在正五⾏⾥,甲在东⽅,东⽅主⽊;在⽉相纳甲图⾥⾯,甲纳到了乾卦,在南⽅;在河图⾥⾯,只有数字和⽅位,没有配属天⼲;五运⾥,甲是⼀,⼰是六,隔五合化。
王东明⽼师指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并强调,这是不同的体系,⽅位代表空间,跟时间结合起来代表了宇宙时空,这是复杂的⽴体模型,要综合理解,思维不能混在⼀起。
带领我们窥探到了五运六⽓术数系统的纵深和⼴袤!1、同学:《六元正纪⼤论篇》中讲到,“甲⼦甲午岁,上少阴⽕,中太宫⼟运,下阳明⾦,热化⼆,⾬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也。
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宜也。
”能否请⽼师详细解释⼀下这段,特别是“热化⼆、⾬化五、燥化四”和“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的意思?王东明⽼师:我们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个上古⽂化的理论体系,古⼈学起来就很简单。
古⼈从⼩就开始学这些东西,河图洛书,河出图、洛出书,上古阴阳五⾏术数系统,学天⼈合⼀的理念,所以他们很好理解。
⽽我们现在的⼈学医就很难,那些字都看不懂,像这⼀段看下来就懵了。
这⼀段⽂字看起来极其简化,却把五运六⽓与河图洛书、阴阳五⾏、四⽓五味、⽣化胜复、⽅位数理完整结合起来,如果把注解、释义、渊源背景都讲清楚的话,就是⼀篇传统⽂化的论⽂了。
简单来说,甲⼦甲午,其中“⼦午”就是少阴君⽕司天,“甲”就是⼟运太过,所以“上少阴⽕”就是指“少阴君⽕司天”的意思,“下阳明⾦”就是指“阳明燥⾦在泉”的意思。
五运六气(一):五运的模型推算

五运六气(一):五运的模型推算上个月连续写了几篇五运六气的文章,可是都没有具体的涉及五运六气理论本身,今天,就来具体写写“五运六气”理论模型。
五运六气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高明的中医可以凭借“五运六气”提前预警气候的异常。
一,五运六气理论背景。
查具体的五运六气很简单,任何懂点易的人,都可以查出来,可是,一直以来,我都有个疑问:为什么每年的气候变化能应验?这里首先第一步,必须先搞清楚了五运六气的出身背景。
五运六气理论能够提前预测,它背后必然有个系统在支持它,这个系统就是我们的传世农历——太阴阳历。
它还有个名字叫六十甲子历。
把《六十甲子历》学完,才能明白传世农历究竟有多厉害。
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配对,六十年一循环,从颛顼帝时代正式应用,期间,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名字不一样,也只是定“正月”不同,即一年的开始时间有差异。
直到汉武帝建元一年,正式应用夏历建正,定每年的“寅月”立春日为一年起点,寅月定为“正月”,并上推历史,才正式确立《六十甲子历》的历元开始时间:黄帝登基那一年为甲子年。
并把每年的为“寅月朔日”定为正月初一。
从那时到现在,农历的建正时间,再也没变过。
学易的人,天天说“天道”,“天道”究竟是什么?很简单,天道就是我们用了几千年的六十甲子历。
可能有人不以为然,打个比喻吧,手机大家应该都熟悉,一个手机,所谓的性能,硬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它的运行系统,一切软件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就是它是基于这个手机系统的源代码写的。
传世农历就是我们这块土地的“运行系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就是它的源代码。
可能有人不以为意,可是,想想吧,从人出生那一刻,你的出生日期,生肖,年岁,一年里,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婚丧嫁娶,哪个不查查农历,时不时算个黄道吉日啥的。
特别是在以农业立国的时代,何时耕作,何时浇水,施肥,何时收获,何时农闲伏藏,记录的清清楚楚。
我们已经习惯了按照历法来生活,根本不会去考虑,六十甲子历为何如此准确。
辛丑年的五运六气

⾟丑年的五运六⽓⾟丑年的五运六⽓——岁⽔不及太阴司天0312已发2021年是⾟丑年,按照《黄帝内经》运⽓七篇有关五运六⽓的理论可以推算当年的运⽓。
天⼲⾟为阴⼲,丙⾟化⽔,今年的⼤运是⽔运不及,这是贯穿全年的运是主要的。
⼀年五个阶段的客运为少⽻、少⾓、太徵、少宫和太商,对应的主运是⽊⽕⼟⾦⽔。
地⽀丑为阴⽀,五⾏属⼟,对应的客⽓为太阴湿⼟司天,太阳寒⽔在泉,这是影响全年主要的⽓。
按照时间顺序,⼀年的主⽓客⽓分别为,⼀之⽓(2021年1⽉20⽇-3⽉20⽇),厥阴风⽊和厥阴风⽊;⼆之⽓(3⽉20⽇-5⽉21⽇),少阴君⽕和少阴君⽕;三之⽓(5⽉21⽇-7⽉22⽇),少阳相⽕和太阴湿⼟(司天);四之⽓(7⽉22⽇-9⽉23⽇),太阴湿⼟和少阳相⽕;五之⽓(9⽉23⽇-11⽉22⽇),阳明燥⾦和阳明燥⾦;终之⽓(11⽉22⽇-2022年1⽉20⽇)太阳寒⽔和太阳寒⽔(在泉)。
上述的主运和主⽓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的影响是变化的客运和客⽓。
天⼲为⽔,在泉也是⽔,则为“同岁会”;司天为⼟,⼟克⽔为⽓克运,这是“天刑”,也称为“兼化”。
天刑之年的⽓候变化剧烈。
运⽓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年初岁⽓交接时的⽓候状况,但没有搜到具体的⽓温等⽓候数据,只能根据感觉了。
最近⼀阶段,北京少风,有雾霾,(清明前有⼤风见沙尘暴)。
其他,有报道:2⽉5⽇报“浙江多个地市遭遇“50年⼀遇”⼲旱,宁波⽔库见底等。
这可能对马上要到的⼆之⽓,有重要影响。
⼆之⽓的客⽓主⽓都是少阴君⽕,两⽕叠加,《黄帝内经》六元正⽓⼤论篇云:“⼆之⽓,⼤⽕正,物承化,民乃和。
其病温厉⼤⾏,远近咸若,湿蒸相薄,⾬乃时降。
”请注意“其病温厉⼤⾏”,这是提⽰我们3⽉20⽇(春分)到5⽉21⽇(⼩满),有可能有“温厉”,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排除疫情反复的可能性。
到三之⽓太阴湿⼟司天,“三之⽓,天政布,湿⽓降,地⽓腾,⾬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重、腑肿、胸腹满。
”虽有湿邪,对应脾胃的疾病,明显不同于“肝和肺”的疾病,有利于疫情的消退。
阴阳五行之五运六气

阴阳五⾏之五运六⽓五运五运,就是五⾏去御五个⽅位,⽊、⽕、⼟、⾦、⽔;然后五个⽅位就是东、南、中、西、北。
那么这五个呢,是⼟居到中央,然后它们各司其职。
对应不同季节,它会显⽰出不同的⽓象。
1运象⽐如说运象,⽊运,⽊显⽰出是东⽅⽊运,然后,是春令。
打⽐⽅说咱们到了春天,那么就是⽊运当令。
⽊运当令的话,那么它具体表现就是⼀切都是跟⽊有关的,是属于⽣长、梳理,然后就是阳性的这样⼀个⼒量。
那么到了⽊⽕,⽕呢,就是南⽅的暑⽓。
然后⽕当令,就是夏令了。
夏令的话,它就是属于是第⼆个运了,然后就会感觉⾮常的热。
夏令它对应的,是⼼,就是⼼脏啊,包括整个的新陈代谢都会加快,⼀个阳⽓的向外释放的过程。
那么这个时候,它是属于是⽕,⽕运,⽕来主运。
那么⼟呢?它是放到这五运当中的中央。
它起的作⽤,是统治四周的湿⽓,起到⼀个燥湿的这样⼀个作⽤。
接下来,⾦令,寓的是西⽅的这个燥⽓了,它布⾏的是这个秋令了,也就是说,⾦运起的话就是秋天到了。
然后⽔,⽔运就是北⽅的寒⽓。
这个就是基本的五运。
但是那个......这⾥⾯还有涉及到中医的“合”还有“逆”,这些咱们先都不讲了。
运来讲呢,是天来主运。
每到⼀定季节,然后地球运转到某⼀个部位,然后就会⾏这样的运出来。
那么对于我们本⾝的⼈⽽⾔呢,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这个⽓——五运六⽓当中的⽓。
2六⽓六⽓者,你⽐如说,它就是在五运当中所⽣就的:“风、寒、暑、湿、燥、⽕”这六⽓。
这六⽓,第⼀主⽓是春天。
春天的⽓,是属于厥阴风⽊的,是春初之⽓。
它这股春初之⽓,在⼈体上属于是厥阴风⽊的,属于这样⼀个⽓。
这是第⼀主⽓。
这夏⼆⽓,到了夏天,它就是变成是少阴君⽕了。
我们现在重新看⼀下,第⼀,是厥阴风⽊;第⼆是少阴君⽕;第三是少阳相⽕;第四是太阴湿⼟;第五是阳明燥⾦;第六是太阳寒⽔。
这是这六⽓。
这六⽓对⼈的作⽤是⾮常⾮常的明显。
我们⼈如果是⽣病的话,对应某⼀个季节,⽐如说是春天的话,那么肯定就是厥阴风⽊。
通过这个来⼊⼿,来治疗春天的⼀些病症。
人体脏腑气血运行图(很强大)

人体脏腑气血运行图(很强大)人体脏腑气血运行图导读: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可以做为很多疾病的分析图。
与太极一样,春夏秋冬为一个圆运动,生老病死也为一个圆运动,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等也都是一个圆运动,同样在人体也存在这么一个与自然相应的圆运动图,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维持着我们的健康。
这个圆运动以脾与胃为中心点,脾与胃,一个主升一个主降。
肝胆相随之,共同来运行水火,阴阳。
以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行。
而疾病的发生,则是因此圆运动的某一处失常,而使整个圆动发生障碍。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饮食进入胃,其中营养精微物质通过肾阳的温醺,在脾的运化升清作用下,与肝的疏泄作用上归到肺,在肺中与清气结合化为赤血传到心,再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调水道功能传到肾,而糟魄入膀胱。
胃主受纳,主降,糟魄物质则走肠而排出。
这是机休整个对食物的新城代谢过程。
也就是圆运动过程。
而糖尿病的异常与这个圆运动的那些方面有关呢?第一,糖尿病消瘦快。
肌肉,脂肪组织委缩。
脾主四肢肌肉,所以与脾关系大。
脾的功能是吸收运化升清精微物质,脾功能失常后,精微物质无法运化,无法给机体利用,所以消瘦。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的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所以根本原因是胰腺的问题。
而在中医里面,《难经·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
《中医大辞典》谓:“散膏,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又说:“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
”清·叶霖在《难经正义·四十二难》中说“散膏”,“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3]叶氏明确提出“散膏”即“胰腺”。
张山雷先生亦认可叶氏之说,其在《难经汇注笺正·卷中·四十二难》说:“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
最新第一讲 五运六气学说系列讲座教学讲义PPT课件

❖ 四.运气理论与王冰 (一大论”与运气理论 五.运气学说的发展沿革 运气学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
为六个阶段 :
(一)运气理论发端于秦汉 (二) 唐代王冰发掘并传承运气学说 (三)两宋金元时期,发挥运气学说, 用以指导临证用药 (四)明清时期,运气理论系统化 (五)清末民国年间,是运气学说的 “冰河时期” (六)近几十年来,运气学说的研究趋
第一节 新颖性
一、新颖性(Novelty)的概念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 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 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外公开使用过或 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 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 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 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第一节 新颖性
第一节 新颖性
公开既可以以一种形式出现,也可 以三种形式同时构成。既可由发明 创造人本人公开,也可由其以外的 人公开。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 导致发明创造脱离了秘密状态,处 于一般公众可能得知的状况,就可 认定其丧失了新颖性。法律规定的 特殊情况除外。
第一节 新颖性
目前世界各国有三种时间标准:
❖ (1)发明日标准。 ❖ (2)申请时标准。 ❖ (3)申请日标准。
❖ 3、 运气学说运用阴阳理论总结气候变化规 律,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有序的循环,气象变化 和人体、万物一样,都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 同样,运气学说把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用五 行来表示 。
❖ (三)天干地支的应用,使运气理论的确 立成为事实
干支甲子纪年方法的使用,是运气理论发生 的基础,也是其形成的标志 。
书面形式指将发明创造的具体内容用文字、 符号、数字、图形、影像、声音等方式,以 印刷或其他机械、化学的方法大量公开复制 发行的信息载体。如书籍、报刊、杂志、录 音录像制品、微缩胶卷,计算机磁盘等。其 中最典型的是专利文献、科学技术杂志和书 籍等。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

五运六⽓·基础知识详解(1)中医经典系列:五运六⽓,运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照射的作⽤,其年规律⽤天⼲表⽰,天⼲即是天的主⼲带动作⽤。
⽓是地球本⾝的吸收辐射能源的作⽤,六种⽓候的推移;⽓的年规律⽤地⽀表⽰,地球物理本⾝的⽀撑作⽤。
1(⼀)⼗⼆⽀化⽓寒、暑、燥、湿、风、⽕,临御之化也。
”主制为临,从侍为御。
——《素问·六元正纪⼤论》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变由⽣也。
——《天元纪⼤论》主制为临,从侍为御。
即是说:寒⽔、君⽕、相⽕、湿⼟、燥⾦、风⽊六⽓,总是由于阴阳两个⽅⾯⼀主⼀从,两相激动⽽发⽣的。
王冰在《素问六⽓⽞珠密语》中,把临御主从解释为“正对之化”,他说:“正化者,即天令正化其令,正⽆邪化,—天⽓实故也。
对化者,即对位冲化也。
对化即天令虚,易其正数,乃从成也。
”逢⼦、午年,则为少阴君⽕之⽓所主;逢丑、未年,则为太阴湿⼟之⽓所主;逢寅、申年,则为少阳相⽕之⽓所主;逢卯、⾣年,则为阳明燥⾦之⽓所主;逢⾠、戌年,则为太阳寒⽔之⽓所主;逢巳、亥年,则为厥阴风⽊之⽓所主。
刘温舒在《素问⼊式运⽓论奥·论客⽓》⾥,有明⽩的解释,他说:六⽓分上下左右⽽⾏天令,⼗⼆⽀分节令时⽇⽽司地化。
上下相召,⽽寒、暑(热)、燥、湿、风、⽕与四时之⽓不同者,盖相临不⼀⽽使然也。
六⽓司于⼗⼆⽀者,有正对之化也。
如⼦与午均为君⽕,但午之⽅位在南,在⽉建为五⽉,南⽅与五⽉仲夏均属⽕,所以午为正化;⼦为⼗⼀⽉⽉建,居正北⽅,与正南⽅的午遥遥相对,故⼦为对化。
未与丑均为湿⼟,未为六⽉⽉建,六⽉为长夏,正当湿⼟旺季,所以未为正化;丑为⼗⼆⽉⽉建,未在西南⽅,丑在东北⽅,东北⽅⼗⼆⽉的丑,与在西南⽅六⽉的未遥遥相对,故丑为对化。
寅与申均为相⽕,正⽉建寅,在时令为孟春,正当⽊⽓旺时,⽊能⽣⽕,为⽕之母,所以寅为正化;申为七⽉⽉建,七⽉初秋属燥⾦,是下半年的第⼀⽉,与上半年的第⼀⽉正⽉遥遥相对,故申为对化。
五运六气学说系列

五运六气的异常可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 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气滞、血瘀等。
3
脏腑经络与五运六气的相互作用
脏腑经络的病变也可影响五运六气的正常运行, 形成恶性循环。
与病因病机联系
01
五运六气与外感病 因
外感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异常 密切相关,如时行感冒、瘟疫等 。
02
五运六气与内伤病 因
历代医家论述
整理和研究历代医家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发挥,如张仲景、孙 思邈等。
研究现状概述
概述当前国内外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现状,包括文献研究、临床 研究等方面。
现代科研进展及成果展示
基础理论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理论 ,如气化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临床研究与应用
春季的主气,其性开泄,易袭阳 位。
热(暑)
夏季的主气,其性炎热,易耗气 伤津。
湿
长夏的主气,其性重浊,易阻遏 气机。
火(热)
为阳盛所生,有内外之分,属六 淫和五志化火。
寒
冬季的主气,其性寒冷,易伤阳 气。
燥
秋季的主气,其性干燥,易伤津 液。
运气相合
天干地支相配
通过天干地支的相配关系,推算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
五运六气的失调也可导致内伤杂 病的发,如情志失调、饮食不 节等。
03
五运六气与疾病传 变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可影响疾病 的传变过程,如病邪的入里、外 出等。
与诊断治疗联系
五运六气与四诊合参
在诊断疾病时,应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五运六气的变化相结合 ,综合分析。
五运六气与辨证论治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则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