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

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巩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等。其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A.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B.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C.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 D.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复习回顾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
第 一
一、什么是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文化的特点: 5、文化的载体: (1)含义:
文 化
(2)功能: (3)形式:

1、引领风尚功能

2、教育人民功能:
② 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中华 文化的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p92中间-2
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
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
讲仁自爱强、不重息民本、 敬业乐群
守诚扶信危、济崇困正义、 见义勇为
②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 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内涵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 华与糟粕。
本课小结
正确认识中 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承文化精髓
定期举办非遗展演、工艺制作等活动,生动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文化精髓,增强公众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创新思维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完美融合。
文化整合
整合传统与现代文化要素,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绽放和发展。
丰富多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众多流派,内容丰富多彩,影响广泛深远。
延续至今
这些传统文化在中国人世代传承中,至今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加强民族认同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源和灵魂,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的根。如何在时代发展中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探讨这个重要的主题,为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by w k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根基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塑造中国人心智和行为模式的精神支撑。
近年来,各地相继建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文化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浙江西湖博物馆、广东岭南文化博物馆等,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
挖掘历史文化
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复原古建筑、园林景观,恢复历史文化脉络,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创新互动体验
融合现代科技手段,设计沉浸式体验式游乐项目,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形式展现,激发游客的文化兴趣。
政府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鼓励和扶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制定保护措施。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讲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考点一
考向一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状元金榜
(2021·河北卷)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杆上标志起算点(重量为零)的
星叫做定盘星,是确定其他刻度的基础。定准定盘星是做好杆秤的关键,相当于“扣
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秤杆上的绳纽叫做秤毫。之所以称其为秤毫,是提醒人们:在
“红船精神”、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抗洪精 神、载人航天精神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抗疫 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时期
知识讲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什么
知识点九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伟大的抗疫精神:
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同中华 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以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交融 外来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
中华中民优特族文革化社
中华秀传传精统统神
文化 文文化化
外来文化
作用
怎么办
要求
为什么
地位 意义
分别记忆每个关键词的内容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矫正训练] 考点一
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与文明
状元金榜
在学习“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内容时, 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
事。下列观点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久的影响
的一页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 地位 基本形式之 一
展现中国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灿烂文化
已经成为中华文 化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
人 教 版 政 治
的重要标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元宵节看花 灯吃汤圆, 典例 端午节赛龙 舟、吃粽子 等 北京菊儿 胡司、四 合院等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华,又有糟
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去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剔除糟粕吸收精华。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第2单元
②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
知识 目标 族性。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③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 用的正确态度。
人 教 版 政 治
能力
目标
①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能力。
②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 继承性 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 → → → 的含义 的表现 的特点 的正确态度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继承传统文化_弘扬中华美德_PPT课件

继承传统文化_弘扬中华美德_PPT课件
?一曰能养?二曰能悦?三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三孝的延伸意义提问?除了孝顺父母外孝还有什么含义
• 三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如何做到孝顺父母?
•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 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 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的妈
• 让生命充满爱
百善孝为先。

提问
“你听说过古代哪些关于孝的故事?”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点拨: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祭拜“公祖”,
举行“过火山”等仪式,集中表达民族情感,体现了传统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①入选;现在,人们利用这一传统民俗 节日,移风易俗,建设和谐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定性,即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特征,但具 体内涵会因时而变,故②入选;③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才是民
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
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就不是传统文 化。
【典例1】 (2011·天津文综)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
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 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 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 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
【典例2】 (2011·海南政治)“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
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
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 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 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 ②是传统
化,它或表现于物质载体,或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或储 存。
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 侧重 之间 区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8
5.正确对待(继承)传统文化
①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
具 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体 要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求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1
2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习目标【理解识记】
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点、作用、态度
3
高效8分钟 P39-43
【自主、合作、质疑、归纳、记忆】 1.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哪些方面? 2.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继承)?
4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1.含义:是 具在有长相期对历稳史 定发性展的中文形化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如果能 顺应社会生活的 变迁,就能对社 会和人的发展起 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 的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一 成不变,就会阻 碍社会进步,妨 碍人的发展
20
知识拓展 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江南 内蒙古
14
15
16
传统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 体中约定俗成或
建筑被称为
世代相传的风尚、 凝固的艺术
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 在世界建筑史
影响 活和精神生活产 上写下了光辉
生持久影响
的一页
地位
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元宵节看花灯、
吃汤圆,端午节
例子 吃粽子、赛龙舟,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 (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展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表现
知 识 概 览
特点 影响
文 传统 化 文化 继

前提 要求
文 化 影响 发 因素

态度
社会制度更替 科技进步
思想运动 教育
18
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特征
1.继承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性。 2.相对稳定性:基具本体特内征涵的因时稳而定变性的,时代性。 3.民族性: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4.两重性:辩证的分析和正确对待其精华和糟粕。
19
文化的作用的两面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

社会的发展
的继承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特点
传统文化 作用
正确对待态度
10
4.1 导学案
1—14:BADBD ACDBC BDCD
15.【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自己独特的魅力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和鲜明的民族性。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 会生活的变迁,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 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3.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保留,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4.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和继承性。
区分:①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②传统文化、文化传统; ③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12
13
福建 陕北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 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2.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内 容)
(没有继承就没有积累、发展)
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有继承性
3.特点: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4.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
展起积极作用;
古为今用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反对:国粹派(全盘肯定,不允许人们对之有任何怀疑与批判) 西化派(采取虚无主义或取消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
②意义
对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对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
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9
本框小结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 表现 传统建筑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 动力。
11
把握传统文化的含义需要注意:
1.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 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17
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 刻与书法;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 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 喜庆、热烈与祥和。 会徽从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
中秋节赏月吃月 饼等
展示中国 传统文化的
重要标志
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胡同 城市建筑
传统文艺
文学艺术, 称为民族精 神的火炬
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了丰富的 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重要 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诗赋、散文、
书法等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
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 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 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 能为的举动。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提倡;但“二十 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 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 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 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 取的。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