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突发急性心梗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失去生命。
急性心肌梗塞的时候要怎么应急处理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1.监护和一般治疗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
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
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
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
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
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
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
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
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1/3/25
3型: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的缺血性
心电图改变或左束支阻滞,但无心肌损伤 标志物检测结果。
2021/3/25
缩短自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时间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规范化胸痛中心是缩短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的有效手段b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在fmc后10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记录并提前电话通知或经远程无线系统将心电图传输到相关医院b内的stemi患者送至可行直接pci的医院特别是fmc后90min内能实施直接pci并尽可能绕过急诊室和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普通心脏病房直接将患者送入心导管室行直接pci对已经到达无直接pci条件医院的患者若能在fmc后120min内完成转运pci则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实施直接pci也可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设备但不能独立进行pci的医院进行直接pcistemi患者急救流程四入院后一般处理所有stemi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和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2021/3/25
(三)临床分类
1型:自发性心肌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溃疡、裂纹、糜烂或夹层, 引起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 减少或远端血小板栓塞伴 心肌坏死。患者大多有严 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少数 患者冠状动脉仅有轻度狭 窄甚至正常。
2021/3/25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病变外的其他情形引起心肌需
(经皮穿刺瓣膜成形术)手术所致的心梗、二尖瓣抓捕(Mitral clip) 术所致的心梗、心律失常射频治疗所致的心梗; 非心脏手术所致的心梗;ICU内发生的心梗;心衰相关的心肌缺血或 心梗。这些心梗都冠以了导致心梗发生的原因的名字,提醒我们在很 多情况下都可以发生心梗,在诊断和处理心梗时一定要弄清诱发心梗 的原因,才能达到正确治疗的目的。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1.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可表现出Ⅰ-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包括①轻度阻断钠通道②阻断钾通道③阻断L型钙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④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最大特点是吸收慢,半衰期长,且个体差异大。
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
2.胺碘酮在房颤中的应用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梗或心功能障碍时,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未促使心功能恶化,使之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的首选药物。
2.1胺碘酮转复房颤当房颤导致急性心衰,低血压,心绞痛恶化,或心室率难以控制,尤其是房颤经房室旁道前传引起的快速心室率时,应立即实施复律。
影响或决定房颤复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病程。
七天上下是划分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界限,无论是七天以上或以内,胺碘酮都是充分证实有效的转复药物。
在重症心血管病合并房颤,Ⅰ类及部分Ⅲ类药物相对禁忌使用,胺碘酮可作为首选复律药物。
2.2胺碘酮用于房颤后维持窦律2.2.1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效果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6-12个月时能够保持窦律者不及50%而胺碘酮仍有50%-70%可以维持。
国内临床经验表明,对房颤往往只需较小剂量即可保持窦律,如200mg 隔日1次或200mg/d,每周5天。
若是应用某个维持剂量仍有发作,可以适当短期增加剂量,以后给予新的维持量。
用药期间如果仅有偶尔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失败,可继续原剂量维持。
2.2.2控制房颤发作或控制心室率的选择AFFIRM试验明确指出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控制房颤发作并不比控制心室率更好,控制心室率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一、前言本指南中对某些治疗适应证的建议,以ACC/AHA指南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和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和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和治疗。
二、诊断与危险性评估(一)急诊科对疑诊AMI患者的诊断程序1、目标:急诊科对疑诊AMI的患者应争取在10min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 0min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2、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史和描记心电图是急诊科医生迅速筛查心肌缺血和AMI的主要方法,对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的筛查和处理程序见图1。
(1)缺血性胸痛史:AMI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
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要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2)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min内完成。
18导联心电图是急诊科诊断的关键。
缺血性胸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对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 1%,敏感性为46%。
患者初始的18导联心电图可用以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①对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应迅速评价溶栓禁忌证,开始抗缺血治疗,并尽快开始再灌注治疗( 30min内开始溶栓或90min内开始球囊扩张)。
心律失常讲稿

若考虑药物治疗时
➢ 心功能正常者试用静脉药物转复:胺 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
➢心功能受损者只能选择胺碘酮
➢目前新开发的Ⅲ类药物许多有转复房
颤的作用,如多非利特、替他沙米、伊 步利特、等
永久性Af :
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
➢控制心室率: 地高辛、β阻滞剂、地尔硫卓、 维拉帕米
➢预防栓塞并发症
预防栓塞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窦速 ❖治疗病因及去除诱因 ❖首选β受体阻滞剂, 次选钙离子拮抗剂
房早 无器质性心脏病不需治疗, 症状明显β阻滞
剂,诱发SVT、Af予以治疗 。
房速
分为自律性、折返性和紊乱性房性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病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和洋地黄中毒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1. 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2. 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 3. 发作开始时可有心率逐渐加速(温醒现象) 4. P波之间 的等电位线存在 5. 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治疗原则
➢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终止心律失常:有些心律失常本身可造成非常严
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成了首要和 立即的任务。有些心律失常没有可寻找的病因,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唯一的治疗目标就是使其终 止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 终止,但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 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房颤、房 扑。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频率在160—220次/min,节律规则 QRS波群大多保持窦性心律时形态 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常见 ,心动过速发作时P波有时无
法辨认
终止急性期发作
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 腺苷与钙通道阻滞剂 洋地黄与β阻滞剂 IA、IC、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升压药:低血压患者 药物不能终止时可考虑食管心房调搏 直流电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失常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的疾病。
它可能表现为心率过缓、心率过速、心跳不齐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1. 心悸:心律失常患者常感觉自己的心跳速度明显加快,甚至出现心悸的感觉,这是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律所导致的。
2. 疲劳乏力: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得机体供氧不足,引起乏力、疲劳等症状。
3. 晕厥:某些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晕厥症状,这是由于心脑血供不足所导致的。
4. 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时心脏的脉搏不规律,血液供应不足,导致机体组织缺氧,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5. 胸闷: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不适的感觉,这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二、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大多数轻度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心脏电传导系统,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2. 电生理治疗:对于一些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有限,此时可以考虑电生理治疗。
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插入心脏,释放电能来矫正心律失常。
3. 起搏器:对于心脏节律过缓的患者,可以植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起搏器可以发出脉冲信号,通过电刺激来促使心脏跳动。
4.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烧灼心脏组织的治疗方法,能够破坏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电路,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5.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顽固性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比如心脏射频消融术、心脏搭桥手术等,这些手术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电路或改善心脏供血来修复心律失常。
结语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加了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以便及时就医,并得到有效的治疗与帮助。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完整版)引言1 关键事项本指南由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从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病专家及方法学专家经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专家论证等规范程序而制订(指南制订工作组成立文献收集和评价组,对中医辨证,中成药,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治疗AMI的古今文献以GRADE系统进行评价和推荐。
任何一个指南都是伴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不断更新完善的,受现有文献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质量等因素影响,本指南今后尚需结合新的研究证据不断修正和完善。
2 关键建议AMI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进行再灌注治疗,本指南推荐的中药,中成药或其他中西药联合应用等疗法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对疾病辨证(症)论治的建议:AMI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
为了规范中医辨证,本指南推荐以临床常见的复合证(症)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及正虚阳脱证型进行辨证(症)论治。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是由陈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及张敏州教授牵头,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基础上,在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可冀教授的具体指导下,联合全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及方法学领域的专家制订而成。
通过全国6大相关学会和行业组织及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365心血管网联合发布,希望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方面起到进一步引领作用。
3 介绍AMI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中AMI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核心是再灌注治疗。
2022年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介绍

心动过缓 1.阿托品: 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伴低血压、缺血和室性逸搏心律) 心室停搏 房室结水平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型AVB或三度AVB伴窄QRS逸搏心律) 房室阻滞在结下水平(前壁梗塞伴宽QRS形室性逸搏)阿托品通常无效
2.氨茶碱:静脉滴注,注意室性心律失常 3.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4.起搏器: 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伴低血压(SBP<80 mm Hg)且对药物无反应。 二度II型AVB及三度AVB。 双束支阻滞(交替束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伴交 替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阻滞,不论发生时间) 新发生的或时间不定的LBBB,LBBB+左前分支阻 滞,RBBB+左后分支阻滞 RBBB或LBBB伴一度AVB。
体征
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2-5天内,10天后); 发生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心尖区可出现粗糙收缩期杂音; 发生心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下缘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出现有关的体征和血压变化。
心电图
有定性、定时、定位、估计预后的价值 特征性改变: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1) 病理性Q波 2)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3) T波倒置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ST抬高的AMI的治疗
再灌注治疗:溶栓(静脉、冠脉), PCI,CABG 抗栓:抗血小板、抗凝 硝酸甘油 β阻滞剂、ACEI、降脂
AMI的溶栓治疗
适应症: 持续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相邻两个或多个导联ST段抬高(0.1mV以上),或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 发病<6小时,6~12小时亦可 年龄75岁,更老者慎重选择 原则:早期、大量、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