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在线作业三

北航《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在线作业三

北航《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在线作业三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局域网中以太网采用的交换。

A. 分组交换技术

B. 报文交换技术

C. 电路交换技术

D.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结合技术

-----------------选择:D

2. 下列设备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A. 主机

B. 分组交换设备

C. 路由器

D. 网间连接器

-----------------选择:C

3. 在ISO/OSI参考模型中,介于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之间。

A. 通信层

B. 网络层

C. 物理层

D. 应用层

-----------------选择:B

4. 在( )构型中,结点通过点—点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

A. 环型拓扑

B. 网状拓扑

C. 树型拓扑

D. 星型拓扑

-----------------选择:D

5. 在广域网技术中,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英文缩写是。

A. PSTN

B. PDN

C. ISDN

D. ASON

-----------------选择:C

6. 以下关于WLAN应用领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WLAN可用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互联

B. WLAN用于构建某些特殊的移动网络

C. WLAN作为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替代

-----------------选择:C

7. 以下关于差错类型和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传输差错是指接收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作业_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材料的发展历程为例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该学科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包括了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论、可持续发展论等。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得出对人类有益的方法与技术。本文通过思考分析,达到运用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进一步指导新材料研究之目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研究应用

引言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材料科学技术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还揭示出各种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规律。同时,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与基础科学相比较,材料科学技术更接近于体实践;而与工程技术相比较,它则更接近于理论研究。它是基础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具体技术中带有共同性的科学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研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材料自然科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并有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抵制和批判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自然辩证法不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的考察,还要进

论技术异化(自然辩证法)

论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意思也不尽相同。本文所述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技术反而以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异化的基本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认为: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异化可以“弱化”或部分“消除”,但彻底根除技术异化不具可能性。这可从自然的、知识的和人本的三大维面来解读和论证。 1 技术的反自然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合自然性,即合自然规律性,这是一切技术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也就是F 拉普所说的:“人类所创造的和未来要创造的一切技术都必然是与自然法则相一致的。”合自然规律性是技术的本性之一。但是,技术同时又具有反自然性,即反自然天然性(包括反自然天然因果性)。技术的反自然性表现在技术的生成、传播、应用以及应用的成果——技术产品等各个方面。 技术的反自然性对于人、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具有“对人的不友好、敌对”即反映了技术异化的倾向性。这是因为: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之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己之物”,这意味着在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中,技术必然会对自然产生“干扰”、“破坏”作用。这种“干扰”、“破坏”作用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技术正是通过对自然的“干扰”、“破坏”来“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的,但另一方面,这种作用同时也反映和体现了技术“以一种异己的和敌对的力量反作用于人本身”的倾向性,因为技术反自然性的实质也就是技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自然界的干扰性、破坏性,这种干扰性、破坏性本身无疑蕴涵了“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即技术异化的倾向和可能。 第二,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是指技术一经产生,技术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着,即使技术的这一特性展现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人们也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作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技术一旦被创造出来,其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对世界的作用具有永久性,而这种永久性将随着技术反自然性的具体效应的积累而在总体上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就像汽车技术在为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它已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车祸、污染、耗能等,但人们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永久地作用于这个世界一样。由于汽车技术大量和永久性的使用,伴随其“恶”的具体效应的积累,汽车技术也就必然成为“和平时代的战争”(指对人体自然的毁灭)、“人类健康的杀手”和“能源消耗的无底洞。也就是说,汽车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汽车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2 技术的不确定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确定性,即技术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它是技术建立在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上、在(科学)知识维面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技术赖以建立的科学知识基础本身同时又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像牛顿力学这样一种确定性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KAM定理,也揭示出了牛顿力学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至于现代科学理论,其知识的不确定性特征就更为凸显了。例如,

北航最优化方法大作业参考

北航最优化方法大作业参考

1 流量工程问题 1.1 问题重述 定义一个有向网络G=(N,E),其中N是节点集,E是弧集。令A是网络G的点弧关联矩阵,即N×E阶矩阵,且第l列与弧里(I,j)对应,仅第i行元素为1,第j行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再令b m=(b m1,…,b mN)T,f m=(f m1,…,f mE)T,则可将等式约束表示成: Af m=b m 本算例为一经典TE算例。算例网络有7个节点和13条弧,每条弧的容量是5个单位。此外有四个需求量均为4个单位的源一目的对,具体的源节点、目的节点信息如图所示。这里为了简单,省区了未用到的弧。此外,弧上的数字表示弧的编号。此时,c=((5,5…,5)1 )T, ×13 根据上述四个约束条件,分别求得四个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变量x=((x12,x13,…,x75)1× )。 13 图 1 网络拓扑和流量需求

1.2 7节点算例求解 1.2.1 算例1(b1=[4;-4;0;0;0;0;0]T) 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Minimize c T x1 Subject to Ax1=b1 x1>=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1*=[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1=20 1.2.2 算例2(b2=[4;0;-4;0;0;0;0]T) Minimize c T x2 Subject to Ax2=b2 X2>=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2*=[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2=20 1.2.3 算例3(b3=[0;-4;4;0;0;0;0]T) Minimize c T x3 Subject to Ax3=b3 X3>=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3*=[4 0 0 0 4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3=40

北航数值分析大作业一

《数值分析B》大作业一 SY1103120 朱舜杰 一.算法设计方案: 1.矩阵A的存储与检索 将带状线性矩阵A[501][501]转存为一个矩阵MatrixC[5][501] . 由于C语言中数组角标都是从0开始的,所以在数组MatrixC[5][501]中检索A的带内元素a ij的方法是: A的带内元素a ij=C中的元素c i-j+2,j 2.求解λ1,λ501,λs ①首先分别使用幂法和反幂法迭代求出矩阵按摸最大和最小的特征值λmax和λmin。λmin即为λs; 如果λmax>0,则λ501=λmax;如果λmax<0,则λ1=λmax。 ②使用带原点平移的幂法(mifa()函数),令平移量p=λmax,求 出对应的按摸最大的特征值λ,max, 如果λmax>0,则λ1=λ,max+p;如果λmax<0,则λ501=λ,max+p。 3.求解A的与数μk=λ1+k(λ501-λ1)/40的最接近的特征值λik (k=1,2,…,39)。 使用带原点平移的反幂法,令平移量p=μk,即可求出与μk最接近的特征值λik。 4.求解A的(谱范数)条件数cond(A)2和行列式d etA。 ①cond(A)2=|λ1/λn|,其中λ1和λn分别是矩阵A的模最大和 最小特征值。

②矩阵A的行列式可先对矩阵A进行LU分解后,detA等于U所有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二.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 1.0e-12 /*定义全局变量相对误差限*/ int max2(int a,int b) /*求两个整型数最大值的子程序*/ { if(a>b)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int min2(int a,int b) /*求两个整型数最小值的子程序*/ { if(a>b) return b; else return a; } int max3(int a,int b,int c) /*求三整型数最大值的子程序*/ { int t; if(a>b) t=a; else t=b; if(t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 ——从网络技术看自然辩证法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4 日

摘要 自然辩证法作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把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普遍方法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研究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1]。计算机科学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和自然辩证法有分不开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指导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证明了科技的两面性。自然辩证法对于计算机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不断追求对理论的证伪从而推进其发展。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技术,在造福人类,为人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印证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计算机科学; 两面性; 网络 一引言 哲学是世界观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体系。它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2]。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所进行的一些思考,本文所探讨了计算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网络的发展和问题。 本文结合我自己所学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对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学习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中的指导作用作了简要的说明,计算机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并且是工程化方法运用的比较多的学科,也最能体现出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特别是其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软件工程相结合,从一个侧面阐明了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学科学习的指导意义,进一步阐明哲学对一般科学的指导意义。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新时期对指导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彻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总结了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分为自然论、科学与科学方法论、技术与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1]。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 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大作业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大作业

————————————————————————————————作者:————————————————————————————————日期:

计算机控制系统 大作业 姓名:陈启航 学号: 教师:周锐 日期:2016年6月1日

综合习题1 已知: 4 4)(+= s s D , 1) 试用 Z 变换、一阶向后差分、向前差分、零极点匹配、Tus tin 变换和预修正的Tus tin (设关键频率=4)变换等方法将D (s)离散化,采样周期分别取为0.1s 和 0.4s; 2) 将 D(z )的零极点标在Z 平面图上 3) 计算D (j ω)和各个D(e j ωT )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并绘图,w由0~ 20r ad ,计算40 个点,应包括=4 点,每个T 绘一张图(Z 变换方法单画) 4) 计算 D(s)及T=0.1,T=0.4 时D (z )的单位脉冲响应,运行时间为4 秒 5) 结合所得的结果讨论分析各种离散化方法的特点 6) 写出报告,附上结果。 解: (1) Z 变换法: a.离散化: T =0.1s 时, D (z )= 4z z ?0.6703; T =0.4s 时, D (z )= 4z z ?0.2019 ; b.D (z )的零极点 c. D (jω)和D(e jωT )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连续系统: -1 -0.8-0.6-0.4-0.200.20.40.60.81 -1-0.8-0.6-0.4-0.200.20.40.60.81 零点 T=0.1s 时极点T=0.4s 时极点

T=0.1s时 T=0.4s时

北航数值分析大作业第一题幂法与反幂法

《数值分析》计算实习题目 第一题: 1. 算法设计方案 (1)1λ,501λ和s λ的值。 1)首先通过幂法求出按模最大的特征值λt1,然后根据λt1进行原点平移求出另一特征值λt2,比较两值大小,数值小的为所求最小特征值λ1,数值大的为是所求最大特征值λ501。 2)使用反幂法求λs ,其中需要解线性方程组。因为A 为带状线性方程组,此处采用LU 分解法解带状方程组。 (2)与140k λλμλ-5011=+k 最接近的特征值λik 。 通过带有原点平移的反幂法求出与数k μ最接近的特征值 λik 。 (3)2cond(A)和det A 。 1)1=n λλ2cond(A),其中1λ和n λ分别是按模最大和最小特征值。 2)利用步骤(1)中分解矩阵A 得出的LU 矩阵,L 为单位下三角阵,U 为上三角阵,其中U 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之积即为det A 。 由于A 的元素零元素较多,为节省储存量,将A 的元素存为6×501的数组中,程序中采用get_an_element()函数来从小数组中取出A 中的元素。 2.全部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init_a();//初始化A double get_an_element(int,int);//取A 中的元素函数 double powermethod(double);//原点平移的幂法 double inversepowermethod(double);//原点平移的反幂法 int presolve(double);//三角LU 分解 int solve(double [],double []);//解方程组 int max(int,int); int min(int,int); double (*u)[502]=new double[502][502];//上三角U 数组 double (*l)[502]=new double[502][502];//单位下三角L 数组 double a[6][502];//矩阵A int main() { int i,k; double lambdat1,lambdat2,lambda1,lambda501,lambdas,mu[40],det;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课程大作业 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 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 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 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独立的封面页。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感

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 注: 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著名工程师、科学家。二战末,为回应罗斯福总统的咨询,组织专家学者写作《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该报告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5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学者。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 6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美国科学社会学家,1942年撰文《论科学和民主》,提出科学的规范。

北航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大作业样本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工程大型通用软件应用》大作业 机翼结构设计与分析 组号第3组 小组成员11051090 赵雅甜 11051093 廉佳 11051100 王守财 11051108 刘哲 11051135 张雄健 11051136 姜南 6月

目录 一 CATIA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三维模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FLUENT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计算方法和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网格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气动力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翼型表面压力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翼型周围压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翼型周围x方向速度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翼型周围y方向速度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翼型周围x方向速度矢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翼型周围y方向速度矢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流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ANSYS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作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作业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机翼按第一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机翼按第二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机翼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机翼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的应力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航数值分析报告第三次大作业

数值分析第三次大作业 一、算法的设计方案: (一)、总体方案设计: x y当作已知量代入题目给定的非线性方程组,求(1)解非线性方程组。将给定的(,) i i

得与(,)i i x y 相对应的数组t[i][j],u[i][j]。 (2)分片二次代数插值。通过分片二次代数插值运算,得到与数组t[11][21],u[11][21]]对应的数组z[11][21],得到二元函数z=(,)i i f x y 。 (3)曲面拟合。利用x[i],y[j],z[11][21]建立二维函数表,再根据精度的要求选择适当k 值,并得到曲面拟合的系数矩阵C[r][s]。 (4)观察和(,)i i p x y 的逼近效果。观察逼近效果只需要重复上面(1)和(2)的过程,得到与新的插值节点(,)i i x y 对应的(,)i i f x y ,再与对应的(,)i i p x y 比较即可,这里求解 (,)i i p x y 可以直接使用(3)中的C[r][s]和k 。 (二)具体算法设计: (1)解非线性方程组 牛顿法解方程组()0F x =的解* x ,可采用如下算法: 1)在* x 附近选取(0) x D ∈,给定精度水平0ε>和最大迭代次数M 。 2)对于0,1, k M =执行 ① 计算() ()k F x 和()()k F x '。 ② 求解关于() k x ?的线性方程组 () ()()()()k k k F x x F x '?=- ③ 若() () k k x x ε∞∞ ?≤,则取*()k x x ≈,并停止计算;否则转④。 ④ 计算(1) ()()k k k x x x +=+?。 ⑤ 若k M <,则继续,否则,输出M 次迭代不成功的信息,并停止计算。 (2)分片双二次插值 给定已知数表以及需要插值的节点,进行分片二次插值的算法: 设已知数表中的点为: 00(0,1,,) (0,1,,)i j x x ih i n y y j j m τ=+=???=+=?? ,需要插值的节点为(,)x y 。 1) 根据(,)x y 选择插值节点(,)i j x y : 若12h x x ≤+ 或12 n h x x ->-,插值节点对应取1i =或1i n =-,

自然辩证法作业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20151202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无疑都是对选题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6】,提出的课题也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原则,不能随意而为。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可行的科研题目;广义上讲,凡是具有科学

自然辩证法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作者: 作者学号: 作者所在学院、专业: 论文评语: 【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教师签字: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xxxx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文在阐述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学科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做了阐述。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方法 1引言 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自动化对应的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下属有七个二级学科丹空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特征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学科,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其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与其他技术学科相比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果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因此,对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中的研究方法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控制理论以动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有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捉使控制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控制理论方面在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量子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

北航计算机控制系统大作业

计算机控制系统 大作业 姓名:陈启航 学号: 教师:周锐 日期:2016年6月1日 综合习题1 已知: 4 4 )(+= s s D , 1) 试用 Z 变换、一阶向后差分、向前差分、零极点匹配、Tustin 变换和 预修正的Tustin (设关键频率=4)变换等方法将D(s)离散化,采样周期分别取为 和 ; 2) 将 D(z)的零极点标在Z 平面图上 3) 计算D (j ω)和各个D(e j ωT )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并绘图,w 由0~ 20ra d ,计算40 个点,应包括=4 点,每个T 绘一张图(Z 变换方法单画) 4) 计算 D(s)及T=,T= 时D(z)的单位脉冲响应,运行时间为4 秒 5) 结合所得的结果讨论分析各种离散化方法的特点 6) 写出报告,附上结果。 解: (1) Z 变换法: a.离散化: T =0.1s 时, D (z )=4z z ?0.6703 ; T =0.4s 时, D (z )=4z z ?0.2019 ; b.D (z )的零极点 c. D (jω)和D(e jωT )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连续系统: T =0.1s 时 T =0.4s 时

d. D(s)和D(z)单位脉冲响应 D(s)单位脉冲响应: D(z)单位脉冲响应: T=0.1s时 T=0.4s时 (2)各种离散化方法: a.离散化后的D(z) 1、一阶向后差分: T=0.1s时 D(z)= 0.2857z z?0.7143 T=0.4s时 D(z)= 0.6154z z?0.3846 2、一阶向前差分:T=0.1s时 D(z)= 0.4 z?0.6 T=0.4s时 D(z)= 1.6 z+0.6 3、零极点匹配T=0.1s时 D(z)=0.1648(z+1) z?0.6703 T=0.4s时 D(z)=0.3991(z+1) z?0.2019 4、Tustin变换T=0.1s时 D(z)=0.1667(z+1) z?0.6667 T=0.4s时 D(z)= 0.4444(z+1) 5、预修正的Tustin变换(设关键频率=4) T=0.1s时 D(z)=0.1685(z+1) z?0.6629 T=0.4s时 D(z)=0.5073(z+1) z+0.0146 b.D(z)的零极点 1、一阶向后差分

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8090800155 姓名胡中贤 课程代码110006 课程名称哲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哲学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佛教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佛教、道教并称“三教”, 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 维中的具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A.天人相即 B.体用合一 C.自强不息 D.厚德载物 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 ABCD ) A.天道观 B.人道观 C.阴阳五行说 D.《诗》、《书》经典化 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荀子 B.韩非 C.邹衍 D.吕不韦 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此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ABC )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黄帝内经》 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 B.法 C.术 D.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北航数值分析大作业第二题精解

目标:使用带双步位移的QR 分解法求矩阵10*10[]ij A a =的全部特征值,并对其中的每一个实特征值求相应的特征向量。已知:sin(0.50.2)() 1.5cos( 1.2)(){i j i j ij i j i j a +≠+== (i,j=1,2, (10) 算法: 以上是程序运作的逻辑,其中具体的函数的算法,大部分都是数值分析课本上的逻辑,在这里特别写出矩阵A 的实特征值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的求法: ()[]()() []()[]()111111I 00000 i n n n B A I gause i n Q A I u Bu u λλ-?-?-=-?-?? ?-=????→=??????→= ?? ? 选主元的消元 检查知无重特征值 由于=0i A I λ- ,因此在经过选主元的高斯消元以后,i A I λ- 即B 的最后一行必然为零,左上方变 为n-1阶单位矩阵[]()()11I n n -?-,右上方变为n-1阶向量[]()11n Q ?-,然后令n u 1=-,则 ()1,2,,1j j u Q j n ==???-。

这样即求出所有A所有实特征值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 #define E 1.0e-12 #define MAX 10000 //以下是符号函数 double sgn(double a) { double z; if(a>E) z=1; else z=-1; return z; } //以下是矩阵的拟三角分解 void nishangsanjiaodiv(double A[N][N]) { int i,j,k; int m=0; double d,c,h,t; double u[N],p[N],q[N],w[N]; for(i=0;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