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心理护理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新进展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新进展【摘要】耐多药肺结核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费用高、传染性等特征,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伴有多种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意义重大,同时采取相关的心理护理指导,利于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心理护理;进展;耐多药肺结核结核病(TB)是一类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且目前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指的是结核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等多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结核患者,主要发生对象为督导短程化疗等患者,该类疾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给予结核药物,使得体内具有具有的耐药性,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延长了治疗周期,患者承受的经济、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伴有焦虑、自闭、抑郁、疑惑等多种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1]。
近些年来,随着多种护理模式的发展进步,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地位显现,目前国内外关于心理因素对慢性疾病的研究论文较多,许多学者认为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干预效果较为显著。
为此,本文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等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
1 心理健康状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某些患者恐惧、疑惑感较显著,主要是由于疾病治疗长时间未见效,对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导致引发疑惑、恐惧等心理状态。
某些患者较为焦虑、抑郁,主要存在于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加之长时间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对身心的影响,降低了患者心理承受力,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2 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2.1 生理机能耐多药肺结核属于一类慢性传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引发,伴有咳嗽、地热、胸闷、喘憋等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长时间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伴有头晕、恶心、食欲降低、皮肤瘙痒、肝功能降低等不良情况,身心负担加重,容易引发不良情绪。
2.2 社会因素若患者为工人、农民、无业者等情况,心理状态较差,其中农民、工人主要是由于患病后减少了劳动强度,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无业者主要是由于自身家庭条件不好,需要多方面的生活补助维持日常开销。
谈谈对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谈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及心理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不良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彻底铲除了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彻底消除了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提高了对肺结核的治疗信心、治疗效果,提高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21-02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
中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者数占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彻底而反复发作的特点,于是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坚持治疗和丧失治疗的信心。
在肺结核患者的心理上产生了各种不良心态反应。
因此,对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及心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心态反应1.1 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态反应初患初治肺结核患者,由于对肺结核缺乏了解和认识,误认为肺结核最难治,是不治之症,继而在思想上产生悲观失望,不安心治疗、不坚持治疗的心态。
针对此情况,我们医护人员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讲解患了肺结核不要恐惧和悲观,只要耐心坚持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使患者的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安慰。
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讲解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方案、治疗时间、注意事项及治疗过程。
这样使肺结核患者了解掌握了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程序。
解除了患者对肺结核的思想顾虑,提高了患者对结核愈后的认识,从而树立了战胜肺结核的坚定信心。
1.2 肺结核患者怕工作和婚姻受阻的不良心理反应患者患了肺结核身体健康有很大改变,全身乏力、消瘦、干不了重活。
在思想上表现顾虑重重,精神不振。
对生活失去信心,怕周围人们冷落自己,别人不敢接近自己,工作不好找,婚姻受阻等等。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继而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只进行简单的护理措施。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患者的情绪好转,不安、焦虑情绪逐渐消退,促进治疗效果,复发率低。
两组患者有效咳痰、心理状态、知识了解以及康复情况对比,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度的满意度要高,治疗组未96%,对照组为72%,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肺结核康复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干预;心理特点肺结核属于传染性疾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
最近几年,我国肺结核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目前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在肺结核发病早期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可有效治愈该病。
但是,因为其具有传染性,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时情绪会低落,自卑,担心受到社会人群的歧视,从而造成患者负面情绪较大,抑郁、焦虑等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即使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若患者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治疗效果也不会特别显著。
所以,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进一步研究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病人,观察其行为变化,进行心理干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26±7.5岁。
浅析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析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赵平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2年第06期【摘要】为提高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特别是探讨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对策,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治疗效果良好以及取得较好的预期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病;心理护理肺结核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患者特别是农民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
结核病曾经长期在我国流行过,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呈逐渐下降趋势,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流动人口增加,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饮食等方面的影响,结核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甚至出现年轻化。
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此,作者对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结核病患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青年和老年期结核病患者,均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8岁。
男32例(68%),女28例(32%),50岁以下45人,50岁以上15人。
婚姻状况:未婚10例,在婚5O例。
有家庭传染5例,夫妻之间有2例,在校学生5例,长期在外就餐20例,意外感染38例。
针对上述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明确病情及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专项护理评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护理,以期达到满意效果。
二、护理对策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针对病人性格特点及其工作性质,注意言语技巧,理解患者心态,护理中和患者积极沟通,做到主动、热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
鼓励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对疾病的困惑。
2.2病情解释。
为消除患者自卑和无能、无助的心理状态,化解内心矛盾,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同时需要及时告知病情,让患者认识到结核病的特点和可治疗性。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措施

1 心 理 反 应
1 3 自尊 心增强 、 . 易怒 每个 人都有 自尊 的需 要 , 年肺 结核病 人 患病 后 由于其 他 需 要 的满 足 出 老 现障 碍 , 而使 自尊心 比平时 更 加强 烈 。如果 医务 从 人员疏 忽 、 落 、 冷 照顾 与关 心 不 够 , 说话 的语气 过 重
抑郁 心理 。
1 5 渴 望生存 心 理 当病 人知 道 自己患 癌 的 .
真相 , 到 自己即将 离 开 人世 , 想 子女 尚未 成 人 , 老人 无 人瞻 养 , 于是 , 一种强 烈的求 生欲望 由然而 生 。
2 晚 期 癌 症 病 人 的 心 身 护 理
2 6 晚期癌症 病 人 的 临终 过 程是 个 十分 复 杂 . 的治 疗 护理过 程 , 临终 护 理 的效 果 与 家属 的积 极 配 合是 分不 开 的。因 此 , 做好 家 属 的 工作 也是 护 士 的 重要 职责 , 由于病 人 临 终前 常 给 家庭 带 来许 多 新 的 困扰 和问题 , 如经 济 条 件 的改 变 、 静生 活 的失 衡 、 平 精 神 支柱 的倒坍等 , 家 属 的精 神 痛 苦并 不 亚 于晚 其 癌 患者 的 肉体 痛 苦 。所 以 , 做 好 晚期 癌 症病 人 临 在 床 护理 的同 时 , 对其 家属应 如实交 待病情 , 让其做好 各种 精神 和物 质准 备 , 能使 家 属从 悲 痛 中解 脱 出 并 来 , 快恢 复正 常工作 和生活 尽
不安 心理 。
陪住 , 靠与 亲人 间 的交谈 , 到转 移 注 意力 , 轻 依 达 减 肉体不适 , 除孤独 抑郁心理 。 消 2 4 针对 有渴望 生存 欲望者 , 励病人 树立 战 . 鼓 胜癌症 的信心 , 向患 者介 绍 某 些癌 症 患 者 的抗癌 动 人事迹 。并 避免 在患 者 面 前流 露 悲观 失 望情 绪 , 以 免引起 患者 感情上 的共 鸣 。 2 5 对 晚癌患 者仍应 执行保 护性 医疗原则 , . 对 患 者不全 盘托 出 病情 。但 对 文 化素 质 较 高的 患 者 , 隐 瞒是不 能 持 久 的 , 志 坚 强 的患 者 , 意 采用 逐 步透
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
方法等。
使患者了解结核病的危害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心理教育: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
建议多吃高
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等。
4.运动教育: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建议患者在身体
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5.用药教育:向患者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副作用等,并告知患者按时
服药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6.隔离教育: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
如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教育患者了解隔离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执行。
总之,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全面、细致、耐心地进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
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对于肺结核病人来说,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控制病情、提高免疫力、减轻痛苦和恢复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1.了解病情肺结核病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了解病情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控制病情、遵循医嘱、预防病情恶化和合理管理自己的生活。
2.注意个人卫生肺结核病人应该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包括经常洗手、勤换衣服、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等。
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讲话时应该遮住口鼻,减少病菌的传播。
3.合理饮食肺结核病人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病人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鱼类等。
避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
4.按时服药肺结核病人要按时服药,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治疗期间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适症状和药物副作用,避免病情反复。
5.加强锻炼肺结核病人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呼吸、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身体素质。
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劳累,以避免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1.正确认识病情肺结核病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为害怕或者焦虑而产生消极情绪。
要理解肺结核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积极治疗和合理管理生活,就可以实现完全康复。
2.保持良好心态肺结核病人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和减轻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3.与医生和亲友交流肺结核病人要和医生和亲友保持联系,随时向他们咨询和倾诉自己的病情、恢复进度和生活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通过电话、邮件、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让医生和亲友及时了解病情和提供帮助和支持。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它病较长,传播广泛,于是每年的3月24日是结核病防控日。
因此,做好结核病的防治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其中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肺结核病人的关键。
做为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观察,主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待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讲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能合理、规律用药,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能一次性根治,减少结核病的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全民的健康。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护理;结核病知识【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86-02结核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慢性传染病,俗称“痨病”。
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已经感染结核菌,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几百万例,全球目前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二千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达三十万例,而肺结核病与其他结核病相比,比它们的总和还多,占据遥遥领先的位置。
而且结核杆菌对结核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因文化差异,地域环境,经济状况导致的结核知识的欠缺,导致结核病人的数量与日俱增,病者家庭负担过重等恶性循环。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三月二十四日定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蔓延是我们结核病院医务人员重中之重的责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肺结核病人除了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心理方面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为它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此类病人远比其他疾病的病人心理脆弱,他们更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家人,朋友的关心,呵护,开导。
所以我们护士应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全面了解,分析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与最为恰当的护理方法,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1诊断初期的心理护理肺结核病人初起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缺乏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发病初期的头痛,低热,咳嗽,乏力误认为普通感冒,不去在意,逐渐症状加重,或有的病人痰中带血,才去正规的医院去就医,经检查才被诊断为肺结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患者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14T17:30:57.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苗玉莲[导读] 心理护理计划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其恢复心理健康所采取护理措施的行为过程。
苗玉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胸科医院 15005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327-02
【摘要】结核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因病程较长、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社会成员的疏远等因素,身心承受了巨大痛苦,这些问题引起部分患者体内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免疫力下降,并导致病情恶化、复发或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结核病压力心里护理
心理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与过程应紧紧围绕着整体护理而进行,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含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完整过程,是科学地确认、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
一、心理护理评估
(一)心理护理评估
护理领域的临床心理问题评估是依据护理心理学理论,排除精神疾病和严重精神异常。
人群,遵循心理评估的原理,融合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与技能,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临床患者做出心理特征的判断和鉴别。
评估是实施心理护理的首要环节,它的核心是广泛收集资料,将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和异常心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下一步进行系统分析和提出护理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对新入院的患者,评估的范围包括人院资料、患者对健康状况的感知、营养与代谢、排泄功能、活动与锻炼、睡眠与休息、感知和认知、认知自我、角色关系、承受应激能力、价值观与信仰以及医院环境。
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附录)采集患者全方位的心理信息。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自测健康评定指数等评定方法,其中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编制,此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划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疾病、其他。
此量表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心理护理评估的作用
1.筛选干预对象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失衡、心理偏差或心理危机,但其表现形式不同。
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访谈、测评等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实施综合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制定干预方案。
将患者的心理反应按轻度、中度、重度划分临床心理干预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避免盲目性。
2.提供干预依据临床心理评估不仅要把握患者的心理反应的强度,还要分析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因为同样的表现形式,其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
例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可能受到疾病认知、就医环境、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只有确定患者发生的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对策,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反应强度。
二、实施心理护理计划
心理护理计划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其恢复心理健康所采取护理措施的行为过程。
实施心理护理计划,首先要针对患者的每项护理问题确定目标,目标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短期目标是在达到长期目标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护理人员在制定计划目标时要与实际相结合,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制定措施和目标的意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向患者推荐多种有效的措施,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实施中来。
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放在重要位置,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周到、耐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合作。
三、心理护理干预
1.情感支持肺结核患者与正常人一样,渴望和他人交流、被人理解。
因此,医护人员、家属等要尊重其人格,主动与患者建立真诚、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理解患者的处境,关心他们所关心的,接受他们所体验的,鼓励他们将内心的痛苦倾诉出来。
如果患者出现伤心流泪的情况,尽量不要阻止,让其将负性情绪宣泄出来。
同时,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安慰、疏导患者,合理安排家属、朋友探视,使他们受到乐观、热情、健康生活态度的感染,消除其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的情绪,使其感到一种归属感。
2.医疗信息告诉患者现代的治疗手段能治愈绝大多数肺结核,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肺结核具有传染性、迁延性,尤其是初治失败的患者,需要了解与自身疾病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如何治疗及治疗的副作用,需要了解如何保持舒适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所以,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提供有关的疾病知识,告诉患者防止传播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防止传染的技巧。
3.心理支持对排菌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使患者产生孤独、恐惧、绝望心理,甚至拒绝治疗。
他们迫切需要家庭和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家庭对患者的影响作用,主动与家属联系,告诉他们恰当的隔离措施和预防即可预防被传染,鼓励家属多来探视患者,提供关怀和支持。
鼓励患者之间的沟通,可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4.创造轻松的康复环境包括物理和人文环境,如病房的环境、同病房患者的严重程度、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患及护患之间的关系,都要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缓解内心的苦闷与不安。
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也可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改焕.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
[2]张树森.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
[3]李荐中,刘忠立.医学心理学与现代心理护理.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出版社,1998,103-119.
[4]董虹,焦卫红,杨海英,等.外来务工人员患结核病的心理特征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3.
[5]李改焕.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