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要体现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数大小的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大小,误认为小数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针对此难点,教学按下面几个层次进行活动:

第一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巩固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第二个层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观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第三个层次:找出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我是小音乐家》教案

我是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四课。在本套教材第六册第四课中,呈现了多首歌曲及欣赏的教学内容,涉及多种风格、情绪及不同乐器表现的乐曲、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从中,我选择了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及乐曲《那不勒斯舞曲》在本节课内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在音乐知识技能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初步表现节奏、强弱、速度、音高等音乐要素,所以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以学习歌曲为基础、以感受旋律线条贯穿全课,以此逐步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歌曲的难易程度,学唱并表现好歌曲约占课堂三十分钟,在此基础上欣赏并表现本单元的乐曲《那不勒斯舞曲》,从中感受旋律、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情绪、力度及声音进行处理,并能用歌表演的形式进行表现,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2、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下刮奏表现快速下楼、滑梯…..上刮奏表现上台阶、爬杆……)。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2、师: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的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那么在下面的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再上台阶。 播放音乐片断,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导言: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它的旋律也像山坡一样有着明显起伏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我是小音乐家》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第一遍听歌曲。(情绪快乐、活泼)

5.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是沪科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运动和力,第五章主要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也就是动力学的内容。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接触和了解,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由于本学期前几章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所以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能够运用分析力的知识来对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这也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了基础。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考虑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看似矛盾的两个实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进而按照历史的线索共同学习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以及得到的结论。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是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实验,进而分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得到结论,纠正错误观念。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小球在实验中不能上升到与释放位置的相同高度”,进一步思考如果斜面水平放置,小球在水平面滚动时会不会加速或减速,进而得出小球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从而证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使物体加速或者减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通过flash演示理想斜面小球的运动轨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深化对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领悟。最后通过观看现实中的冰壶在冰面的运动,来体会物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体现了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特性,也就是惯性,另一方面提出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关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状态是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会改变,而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出来就是速度发生变化,因此在这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关于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部分同

小学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三点: 一、寓学于趣的“抽数卡摆小数比大小”游戏设计,使学生在玩中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我设计的这个游戏,正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抽数卡、摆数卡的抉择中体会数字所在数位的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小数进行充分的发现、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亲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变“厌学”为“乐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丰富”,这体现出了“小游戏,大智慧” 二、巧妙暴露学生的认知误区,突破了教学难点。首先出示的整数部分位数相同,小数部分不同的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小数大,学生猜出了三种答案,充分暴露了学生认知误区,产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不能看小数部分位数的多少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而我到此并没有结束,学生们根据已有的比较整数的经验,使学生明白:看小数点的位置,实际就是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位数多,小数就大,不论小数部分位数有多少。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技巧。

寓“导”于“情”,使学生享受课堂的和谐氛围。在本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之一。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现代化,人文化的课堂。这节课中,教师寓“导”于“情”,变传统教学的“指令性”语言为合作、帮助、关爱性的语言,为课堂注入活力。 三、层次分明,本课主要按几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先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要看整数部分比. 第二个层次,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要看十分位比. 第三个层次,比较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要看百分位比,并借助观察米尺长度来验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练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数的大小,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全课贯彻边讲边练的精神,及时反馈,并选做课本的一些题目,课上加以指导,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数都带着单位名称。小数的范围不够广泛。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练习的容量应再大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再丰富和简单一些。

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教学反思

《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万”做单位的数》教学反思教学把一个大数变成“亿”或“万”做单位的数时,发现只讲算理,让学生理解,再应用,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这个知识点确实有些抽象,较难理解,出错率较多。 于是,经过思考与实践后,发现用简单的口诀让学生先记忆方法,用口诀练习较多的题目后,不易理解的知识,就在慢慢的练习中,消化理解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小窍门: 口诀:“一圈、二看、三省略” 如:把12 7627 0000变成“亿”做单位的数。 一圈:题目让我们把数变成谁做单位的,我们就把哪一位圈起来。现在让我们变成“亿”做单位的,所以我们就把亿位上的“2”圈起来; 二看:看圈后面的第一个数,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判断它需不需要向前面的数进“1”。12 7627 0000; 三省略:“12”变成“13”后,圈后面的的数字省略,加“亿”字。 整个变化过程:12 7627 0000=12 7627 0000≈13 0000 0000=13亿注:其实此类题目还要根据问题的不同,灵活处理。 1、变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可用上面的方法; 2、省略“万”或“亿”后面的为数时,最后一步,只需把圈后面的数字都变成“0”即可。 如:12 7627 0000=12 7627 0000≈13 0000 0000 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13 0000 0000”与“13亿”的异同点。他们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13 0000 0000”表示13亿个1,计数单位是“一或个”; “13亿”表示13个一亿,计数单位是“亿”; 今后学习了小数后,我们还会更进一步、更准确的把大数变成用“亿”或“万”做单位的数。如:12 7627 0000=12.7627亿

《我是小音乐家》教案设计

第十七小学第六册(下)第四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执教人:曾万浓 1、课题, 《我是小音乐家》 2. 课时, 第1课时, 3. 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提琴、吉他、法国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音色及演奏姿势。 2、技能目标:能轻快、活泼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3、情感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下)第四课。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重点:学唱歌曲并富有感情地表演。 难点: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创编歌词。 6.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在音乐知识技能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初步表现节奏、强弱、速度、音高等音乐要素,所以我设计了以学习歌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再以即兴表演贯穿全课,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7.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①进入教室前,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 ②导入环节,复习歌曲的强弱对比,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听唱教学法:

在歌唱教学部分,我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初听乐曲,获得感知。然后多次反复的聆听,使学生对歌曲有了较深的印象,从而就很容易的学会歌曲了,同时也使学生在听力训练上有了 进一步的提高。 3、合作创编教学法: 艺术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因此歌曲学习完以后,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即兴创编活动,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辅助教学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8.教与学, 师生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同学们唱的真动听,连大自然都在开音乐会,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举行一场音乐会呢?在举行前有3个可爱外国朋友也要加进来,听听他们的介绍吧? 二、聆听模仿,导入新课 出示吉他的图片 生:这是吉他! 师:那么你知道吉他是怎样演奏的吗?谁能模仿一下吉他的演奏姿势?(学生合着音乐开始有模有样地摆出吉他的演奏姿势。)出示小提琴的图片 生:这是小提琴! 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提示要左手拿琴右手拉弓) 学生合着音乐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姿势。 出示法国号的图片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最后一样乐器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由阻力对物体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三个部分组成。重点是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是否受力练习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他将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压力、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打下基础,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了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后看,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力有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学生对于其真正的含义还没有正确理解。尤其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理解不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更加到位。

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展示,让学生对理想情况有所了解,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实验过程中,通过大屏幕展示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理想情况下阻力实验,让学生通过演示理想情况下的实验,形成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得出推论。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加深对惯性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能自主发挥想象,联系生活中更多的和惯性有关的现象。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进行了较多的学生活动环节,通过生活体验、实验探究、问题思考等方式,基本实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整个课堂环节衔接较好,思路明确,但也存在较多问题。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 一、板书部分较差,主要是字体不美观,今后还要努力才行。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主要是应变能力较差,语言表达的精准性欠缺,提问方式单一乏味等。 三、课堂中教师表达的过多,语言不够简练,学生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例5。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2.经历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利用知识经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卷尺、数字卡片。 【情景导入】 1.比身高:在班级中任意找出三位同学,尝试比较他们的高矮。 提问:你会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方法一:比一比,将三位同学聚在一起比一下。 方法二:量一量,用卷尺分别量出三位同学的身高。 2.提问:比如我们量出:小军1.37米,小红:1.40米,小杨1.39米。那么他们三人究竟谁高谁矮呢?高矮顺序怎样排?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板书:小数的大小比较 【新课讲授】 知识点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教材第40页例5的跳远成绩单(课件)。

老师这儿有一张4名学生在校运动会上的跳远成绩记录单,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提问:你是怎样排出名次的?请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方法一:3.05米=305厘米 2.84米=284厘米 2.88米=288厘米 2.93米=293厘米 因为:305>293>288>284 所以:3.05米>2.93米>2.88米>2.84米 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 方法二:小明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是3,比其他人的整数部分大,所以小明排第一;其余三人的成绩的整数部分都是2,就比较十分位,小军成绩的十分位上是9,比小红和小莉成绩十分位上的8大,所以小军排第二;小红和小莉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字,8>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红排第四。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板书:3.05米>2.93米>2.88米>2.84米。 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 提问:现在同学们根据排名次的方法想一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 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依此类推。 提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联系? 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相同,都是按数位顺序表,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

新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我是小 音乐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八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3、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和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吉他、提琴、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下刮奏表现快速下楼、滑梯….. 上刮奏表现上台阶、爬杆……)。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2、师: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的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 那么在下面的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再上台阶。 播放音乐片断,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一招一式都带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不久的将 来,在你们当中肯定会产生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一首美国歌曲《我是小音乐家》送给所有心中有音乐梦想的孩子。 第一遍听歌曲。(情绪快乐、活泼) 2、第二遍听歌曲。师:“让我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小音乐家演奏了哪三件乐 器”。(吉它、提琴和圆号) 老师分别介绍三种乐器 吉他: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小提琴: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法国号又称圆号。它的音色富于诗意,表现力很丰富。 3、播放三种乐器的图片及由三种乐器演奏的旋律: 0 54| 3 3 3 43| 2 2 2 54|3 3 2 2 |1. | 学生跟随播放的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8.2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程春涛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走下讲台,听到同行们的赞扬:“好”,学生的心声:“这节课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向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今天刚学习明天可能就给忘了,总是弄不清楚。 在授课中,我以讲台上静止的书本为例,讲解二力平衡。为了避免与相互作用力的混淆,对书本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的结论,学生是理解了。但测试时,一但遇到选择题中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等选项时学生还是混淆这两个问题。为此,在进行试卷讲评时,我换学生自己为受力的研究对象,当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所受到的各种力,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将各个力进行比对,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力是二力平衡,哪些力是相互作用力; 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趣味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拔河比赛游戏,让学生在动感情趣中进入物理世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小数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大小比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小数大小比较》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同时也是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总结,因为在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也学过大小比较,这次教学安排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也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小数有个完整的认识。课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我感觉在这次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高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注重迁移,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对整数进行比较,回想整数比较的方法: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

大;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通过整数的比较法则,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在教学问题设计上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提问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别是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回答某一档次的问题,这样能使其享受成功的愉悦。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同学之间相互启发;也可将问题设置梯度,分档提问。这样会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总之,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亿以上的数读法和整亿数的改写

亿以上的数读法和整亿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 (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

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师: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 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 (2)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0┊0000┊0000=10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3)5305┊0000┊0000=5305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4.小结:怎样把整亿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换成“亿”字)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是小音乐家》教案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是小音乐家》教案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3、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和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吉他、提琴、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教学难点: 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下刮奏表现快速下楼、滑梯……上刮奏表现上台阶、爬杆……)。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2、师: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的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那么在下面的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再上台阶。 播放音乐片断,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一招一式都带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你们当中肯定会产生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一首美国歌曲《我是小音乐家》送给所有心中有音乐梦想的孩子。 第一遍听歌曲。(情绪快乐、活泼) 2、第二遍听歌曲。师:“让我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小音乐家演奏了哪三件乐器”。(吉它、提琴和圆号) 师分别介绍三种乐器

吉他: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圆号又称法国号:它发源于欧洲,三千多年以前,人们在采野果、打猎时,用牛、羊等兽角做成可以发出声音的号角,用来传递信息,从最初只能发出一、两个声音的号角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圆号,也就是法国号。它的音色富于诗意,表现力很丰富。 3、播放三种乐器的图片及由三种乐器演奏的旋律: 054|33343|22254|3322|1.| 学生跟随播放的旋律模仿乐器演奏。 (教学意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解决歌曲教学的难点。) 4、第三遍听歌曲。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音乐家在哪些城市演奏这些乐器”。(伦敦、柏林、巴黎)师:“你知道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生思考回答。 5、第四遍听歌曲。师:“老师将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请你也拿出小手,跟随我一起画出来”。 在听歌曲第二第三段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教学意图:首先使学生对歌曲的乐句划分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更明显的受旋律连贯及跳跃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6、第五遍听歌曲。要求创造不同的声音为歌曲中“砰砰砰”进行伴奏。要求:在“砰砰砰”之前的八分休止符及衬词“勃隆”在心里默唱。 (教学意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音位置,为准确演唱出八分休止符及十分音符节奏的衬词“勃隆”打下基础。) 7、师生接唱歌曲,前半句教师演唱后半句旋律学生接唱。 8、视唱曲谱,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指导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错误。 重点指导 (1)0特隆|砰砰砰特隆|砰砰砰 听教师发出的两种声响,一种是沉重的,一种是轻快的,问:哪一种效果更能表现歌曲中的“砰砰砰”。教师指导演唱。 (2)跳呦|唱呦| (3)教师扔掷粉笔,让学生感受圆滑的声音特点,并用伸懒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跳呦|唱呦|的节奏特点。 (教学意图:寻找生活与音乐的关联,帮助学生更轻松、愉悦的掌握新知。)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 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塑料板一块、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指名学生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教师:片中的吊灯、轮船、跳伞运动员、潜水艇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

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来探究。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平衡状态 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1.探究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分四步进行) (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砝码多的一方运动。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静止不动(平衡状态)。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端的砝码挂在同一侧,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受力方向运动。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b.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方向相反才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可以看到:卡片旋转,不能平衡。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c.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两卡片都不能静止。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d.“二力平衡”指的是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2.学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哪两个力平衡。 4.回放引入⑴中,请学生分析直升机跳伞员、充气船、运动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范文 一、关于例题的思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有以下几种方法思考:转化成分数来想大小;画成图比面积大小;添单位想实际大小;数轴图上看大小。这几种方法前面第一课时都有基础(整数部分不为0的图第一课时未出现,稍有困难),学生有一定得知识基础。但书上例题创设情景,从比较冷饮的价格来得出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我认为有了情景,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受情景的影响,就只会从钱币大小的角度来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了,就想不到其他三种说明小数大小的方法了,书上在想想做做中把其它几种方法进行了补充,但我认为这个环节应该提前,既然学生有这样的知识基础,就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研究,让学生从分调动旧知,多角度地去说明这一问题,并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例题直接给学生两个一位小数,让学生先判断大小,然后再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鼓励多种方法验证。 二、关于练习的思考 想想做做中的1—4题,其实是对例题比较方法的补充,目的为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我把这个环节提前了,在复习中,就把这四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了按要求写小数的练习,在例题中也把这四种

方法全部进行了处理,所以我认为在这儿这些题目就不必再处理了。 第5题立足于让学生概括出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虽然教材没有要求学生能概括,但如果每次比较都要联系小数的意义来比较,也太麻烦了,而且这种方法的概括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个难点,既然能意会有能言传,何不让他们说个明白呢? 第6题是把两个数的比较拓展位3个数的比较,我把书上的要求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了两次排序,让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同时,明确要根据具体问题明确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亿数的改写》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四年级上册 《整亿数的改写》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课,是有关整亿数的改写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认识亿以上数的改写,感受一亿。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适当的单位表示大数,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需要的数学知识,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感受一亿,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亿有多大,获得估算的方法和经验。结合现实素材,经历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并感受一亿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了解数的改写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感。在大数的改写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本课时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2,选择了“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中两个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据,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图片旁边的文字,了解我国在科教兴国中的投入情况,然后再讨论“议一议”的问题。例3的教学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二是用合适单位的近似数表示大数。例4,感受一亿有多大,重点是借助估算结果体验一亿的大小。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探究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实践法等方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能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对大数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本课内容是在前面认识了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感受了大数的意义,继续学习用数表示事物。学生学了这部分知识后,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字信息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描述,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公开课《我是小音乐家》教案

《我是小音乐家》教案 教学内容: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第四课的《我是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 2、聆听《我是小音乐家》,感受歌曲轻松活泼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3、在创编中,能根据自己收集的乐器资料,来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重点: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难点:正确演唱第四乐句,对比第四乐句与其他乐句的不同之处。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举行音乐会》,师生同唱同表演。 2、导语:春雨、春风、春雷和春水都举行了音乐会,今天我们也要举行一场快乐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呢?(学生回答:想。)不过,想得到音乐会的入场券,还需要经过考验。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学生回答:有) 3、现在就让我们来迎接第一个考验吧!

(出示难点节奏条,指导学生将节奏难点拍击正确。) a:×︱×× ××︱×× ××︱×× ××︱× b:×︱×× ×××︱× ××︱××××︱× c:× ××︱× ×︱× ××︱× ×︱(由不加连音线到加上连音线) 4、同学们真能干!我们现在已经顺利通过了第一个考验。接下来难度增加,我们进入第二个考验,老师给我们已经能够熟读的节奏添上音符,你们能跟着老师的琴唱一唱吗?我们来试试吧! (师出示两句旋律让学生唱唱,找出相同与不同。) 2/4 5.| 11 22 | 33 54 | 33 22 ︳1 2/4 5.︳11 222︳3 54 ︳333 2 ︳1 2/4 5 31 | 2 1 | 5 31 | 2 1| 二、初步认识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 1、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真棒,来!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今天开音乐会,老师还请了外国小音乐家来参加,是谁呢?(故作神秘表情) 小音乐家们说了,他们还要考考你,还敢接受考验吗?(生:敢)如果能猜出他们演奏的乐器,他们就会现身。现在就让我们仔细聆听他们的演奏。 2、第一段:播放课件中吉他的音乐。 生:吉他(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提示,出示“吉他图片”)师:那么你知道吉他是怎样演奏的吗?谁能模仿吉他的演奏姿势?(学生开始有模有样地摆出吉他的演奏姿势。)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疑引新:首先出示两组数据(1) 1.0281.02801.02800(2)1.02810.2810 2.8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猜想验证。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1)0.004米=4毫米(2)0.04米=40毫米(3)0.4米=400毫米(4)4米=4000毫米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将(2)式同(1)式比较后,学生自主将(3)(4)式比较。交流谈谈自已的看法。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后做96页做一做,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巩固做97页做一做,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三、灵活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两排数,让学生观察说出从上排数变成下排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扩大还是缩小了多少倍。B、加深练习:比一比谁是最棒

的数学医生。实际上是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C、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四、课堂总结: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1、设疑引新,激发探究意识。出示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 2、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练习设计,改变枯燥无味。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

我是小音乐家音乐教案

第六册第四课《我是小音乐家》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3、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和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吉他、提 琴、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教学难点]: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下刮奏表现快速下楼、滑梯….. 上刮奏表现上台阶、爬杆……)。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 2、师: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的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 那么在下面的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 再上台阶。 播放音乐片断,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一招一式都带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不久的将 来,在你们当中肯定会产生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一首美国歌曲《我是小音 乐家》送给所有心中有音乐梦想的孩子。

第一遍听歌曲。(情绪快乐、活泼) 2、第二遍听歌曲。师:“让我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小音乐家演奏了哪三件乐 器”。(吉它、提琴和圆号) 师分别介绍三种乐器 吉他: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圆号又称法国号:它发源于欧洲,三千多年以前,人们在采野果、打猎时,用牛、羊等兽角做成可以发出声音的号角,用来传递信息,从最初只能发出一、两个声音的号角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圆号,也就是法国号。它的音色富于诗意,表现力很丰富。 3、播放三种乐器的图片及由三种乐器演奏的旋律: 0 54| 3 3 3 43| 2 2 2 54|3 3 2 2 |1. | 学生跟随播放的旋律模仿乐器演奏。 (教学意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解决歌曲教学的难点) 4、第三遍听歌曲。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音乐家在哪些城市演奏这些乐器”。(伦敦、柏林、巴黎)师:“你知道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生思考回答。 5、第四遍听歌曲。师:“老师将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请你也拿出小手,跟随我一起画出来”。 在听歌曲第二第三段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教学意图:首先使学生对歌曲的乐句划分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更明显的受旋律连贯及跳跃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6、第五遍听歌曲。要求创造不同的声音为歌曲中“砰砰砰”进行伴奏。要求:在“砰砰砰”之前的八分休止符及衬词“勃隆”在心里默唱。 (教学意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音位置,为准确演唱出八分休止符及十分音符节奏的衬词“勃隆”打下基础。) 7、师生接唱歌曲,前半句教师演唱后半句旋律学生接唱。 8、视唱曲谱,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