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致癌的名词解释

致癌的名词解释导语:在当今社会中,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了恐惧与困扰。
然而,对于致癌因素的认识往往令人困惑。
本文将对致癌的名词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健康问题。
一、致癌物质致癌物质是指能对人体造成恶性肿瘤形成的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物理性致癌物质、化学性致癌物质以及生物性致癌物质三类。
物理性致癌物质主要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性致癌物质指的是在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烟草中的尼古丁等;而生物性致癌物质则是指某些病毒、细菌等生物因素。
二、致癌基因致癌基因是指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突变。
人体细胞中存在着一套修复基因系统,能够修复DNA中的突变。
然而,当这些修复基因受到损伤或突变时,恶性肿瘤就有可能发展形成。
此外,致癌基因还包括一些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基因,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也会导致肿瘤的形成。
三、致癌率致癌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人群中患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它通常被以“每10万人口中患癌症的人数”来表示。
致癌率与人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高度的空气污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将增加致癌率;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以及积极的运动习惯则可以降低致癌率。
四、致癌机制致癌机制是指致癌物质如何引发恶性肿瘤的过程和机制。
目前,学者们已经揭示了一些基本的致癌机制。
首先,致癌物质会与DNA分子结合,导致DNA损伤。
其次,这些损伤DNA的物质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促使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
最后,这些异常增殖的细胞还可能侵袭到周围组织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形成转移性的恶性肿瘤。
五、致癌预防致癌预防是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防止接触致癌物质等措施来降低患癌风险。
在致癌预防中,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中。
例如,戒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规律的体检也能帮助发现早期的癌症病变,提高治愈率。
分子病理:基础与前沿

分子病理:基础与前沿分子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与分子上的变化之间关系的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子病理学以病理学为基础,其中涵盖了许多疾病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基础和前沿两个方面从分子病理学中精选一些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基础知识1. 基因突变与癌症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癌症发生的机制可以归结为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水平的异常。
癌细胞不断地经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这些突变和重排对于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都至关重要。
一些基因突变与特定类型的癌症密切相关,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有关。
基因突变也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例如,EGFR基因突变可以用于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
2. 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染色体异常在许多类型的白血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异常的例子包括染色体重排、染色体增多和染色体缺失。
这些变化会导致DNA序列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发育。
例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可以检测到Philidelphia染色体重排,在此过程中BCR-ABL融合基因会导致CML的发生。
理解这些染色体异常有助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每个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的设计。
3. 蛋白质分析与蛋白质组学蛋白质是疾病的主要执行机构,一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
在分子病理学中,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是很重要的。
利用蛋白质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分别发现已知和未知的蛋白质。
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发现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精准医学提供基础。
二、前沿知识1. 微生物组与癌症微生物组是指人体内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许多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一生物研究性课题范例生活与癌症的关系取得的成果800字

高一生物研究性课题范例生活与癌症的关系取得的成果800字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加速,癌症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究生活与癌症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癌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总结出以下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
一、饮食与癌症的关系:
1. 蔬菜水果摄入量与癌症风险呈负相关,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E和叶酸的水果和蔬菜;
2. 大量饮酒和肉类摄入与消化道、口腔、乳腺等多种癌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肠癌风险增加。
二、运动与癌症的关系:
1.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癌症风险,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
2. 久坐不动会增加患上肠癌和胰腺癌的风险。
三、环境与癌症的关系:
1. 某些污染物和家庭装修中的化学物质等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
2. 日晒不当和放射线照射会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
四、心态与癌症的关系:
1. 长期面临压力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容易影响免疫系统,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2.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提高免疫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患癌症的风险。
以上是本文总结出来的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探究可以为我们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我们的健康生活。
基因与癌症关系

基因与癌症关系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基因和癌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基因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基因对癌症发展的影响。
1. 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功能。
然而,当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癌症起源于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而这些异常往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被发现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风险密切相关。
2. 促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平衡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保持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然而,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癌症可能会发展。
促癌基因(如RAS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而抑癌基因(如TP53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能力。
因此,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失活是癌症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基因与遗传癌症的关系一些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例如,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是由APC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家族性乳腺癌则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有关。
遗传性癌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还有助于进行个体化的癌症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制定。
4. 基因检测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检测已经成为癌症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癌症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基因突变的检测还可以用于指导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
例如,根据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可以选择恰当的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患者。
5. 基因治疗的前景与挑战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正在受到广泛研究和开发。
基因治疗通过调整和修复患者体内异常或缺失的基因来实现癌症的治疗。
然而,由于涉及到基因操作和基因传递等复杂技术,基因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
此外,基因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癌症生物学研究

癌症生物学研究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万人被诊断出患有各种类型的癌症。
为了解决这个全球性挑战,科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癌症生物学,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本文将探讨癌症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最新进展。
一、癌症生物学研究的意义癌症生物学研究对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细胞的变化和生物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癌症的起源、发展和转移机制。
这种了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针对特定癌症类型的治疗选择,例如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此外,癌症生物学研究还为早期癌症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
二、癌症发展的基本过程癌症是由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引起的。
癌细胞可以通过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细胞环境的影响等方式产生。
癌症发展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癌前病变、癌症发展和癌症转移。
在癌前病变阶段,正常细胞经历一系列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逐渐发展成为潜在的癌细胞。
这些改变包括基因变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等。
在癌症发展阶段,癌细胞进一步累积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逐渐形成恶性肿瘤。
这些突变和改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凋亡、免疫逃逸等异常生物学行为。
在癌症转移阶段,恶性肿瘤的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其他组织和器官,形成远处转移病灶。
这是癌症最致命的特征之一,也是治疗的最大难题之一。
三、癌症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癌症生物学研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基因组学,通过对癌症患者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变异和突变。
另一个常用的技术是蛋白质组学,它可以用来研究癌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和功能,从而了解癌症的分子机制。
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癌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标记物,这些标记物可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此外,单细胞测序、免疫组化和转录组学等技术也在癌症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基因突变与癌症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基因突变与癌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因突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讨论癌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时。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突发性变化,它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本文将着重讨论基因突变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基因突变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1. 癌症的基因突变起源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癌症可以视为细胞内基因的紊乱,而基因突变是紊乱发生的根源。
癌症起源于一个或多个细胞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比如环境暴露、化学物质、辐射等。
这些突变导致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机制失控,形成恶性肿瘤。
2. 基因突变与肿瘤抑制基因在人体细胞中,有一类被称为肿瘤抑制基因的基因,它们可以帮助细胞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分裂状态。
然而,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这些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丧失或减弱,从而使细胞无法正常调控生长和分裂。
例如,TP53基因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在癌症中突变率较高。
这意味着如果TP53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无法进行自我修复,容易发展为癌细胞。
3. 基因突变与癌症的进展基因突变在癌症的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一旦某些细胞经历基因突变,它们可能开始无限制地分裂并形成肿瘤。
而随着肿瘤的增长,细胞内的更多基因可能会发生进一步的突变,使肿瘤逐渐恶化并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这种进展过程被称为肿瘤进化,基因突变是推动肿瘤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4. 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有多种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或插入突变、染色体重排等。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个碱基被替换为另一个碱基,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编码。
缺失或插入突变指的是DNA序列中的一段碱基丢失或增加,导致了框架移位,使蛋白质产生错误的组合。
染色体重排是指染色体内部某些区域的重组,导致基因位置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类型都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5. 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随着对基因突变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靶向治疗成为了一种应对癌症的新策略。
癌症生物学课程课件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会增加个体患癌症的风险,如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饮酒和暴露 于阳光下,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因素,如烟草使用、饮食习惯和暴露 于致癌物质,也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 些癌症可能会在家族中遗传。
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外,还有许多创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正在研究和发展中,如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癌症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研发新的癌症药物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以确保 有效治疗癌症。
癌症生物学课程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癌症生物学课程!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癌症的各个方面, 包括癌症的定义、病因、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早期诊断等内容人体组织中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生长和扩 散。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癌症病因及风险因素
癌症与遗传
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了解基因突变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癌症的治疗方法
1
化疗
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断其生长。
放疗
2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
3
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相关组织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
4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
其他新型治疗方法
癌症的生物学特征
异常细胞增殖
癌症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而正常细胞则受到严格的调控。
肿瘤血管生成
迁移和转移
癌症细胞能够诱导新的血管生成, 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癌症细胞可以通过迁移和侵袭周 围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 转移到其他部位。
生物分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物分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生物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元,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分子的异常会导致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四方面探讨生物分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与疾病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分子,扮演着生命起源、生命过程和生命终结的重要角色。
蛋白质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与神经元的蛋白质减少有关;阿尔茨海默病与体内蛋白聚集相关;癌症与过度表达或缺失某些蛋白质有关。
此外,一些药物也是蛋白质,如酶类药物和抗体,它们在医学上有重要的作用。
核酸与疾病核酸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分子,是所有生命体的核心。
核酸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核酸异常可以是基因突变、基因重排、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等。
研究核酸分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类与疾病糖类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小分子,是构成多糖和糖蛋白的基本单元。
糖类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肝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
糖类异常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代谢障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因此,了解糖类分子的特性和作用机制非常重要。
脂质与疾病脂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物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
脂质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风湿病、癌症、代谢疾病、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
脂质异常的原因包括遗传、代谢障碍和生活方式等。
因此,深入研究脂质分子的特性和调节机制可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总体而言,生物分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种生物分子的特性和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未来,基于生物分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提高疾病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致癌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病毒:约有1 50种病毒有致肿瘤的特性。
如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疱疹病毒可引起淋巴瘤等。
霉菌毒素:最常见的是发霉的粮食中存在的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使人得肝癌、胃癌等肿瘤。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人易得肠癌,中华枝睾吸虫病人易得肝癌。
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
自本世纪初从鸡的恶性肿瘤中发现了劳斯肉瘤病毒以来,已经证明有30余种150余株病毒可以造成动物肿瘤,从动物致癌的实验中已经得到确切的结论。
2、
大约有10余种霉菌可能引起癌症,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以白地霉菌毒素的促癌作用最强。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
可产生T—2毒素的镰刀菌在动物体内可诱发胃癌、胰腺癌和脑部肿瘤等,而常见的产生灰黄毒素的青霉菌可诱发小鼠甲状腺癌或肝癌。
实验还证明了食物中如娄地青霉、念珠菌、白地霉等几种生活上常见的霉菌,均可促进食物内亚硝胺的形成,镰刀菌的代谢产物和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
目前,一些科学家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有一定关系,用某些抗生素杀灭螺杆菌可降低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
体内某些寄生虫与某种癌症有关。
如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密切有关,原因是血吸虫在病人的大肠黏膜下产卵包,刺激组织增生,诱发肠癌。
中东地区的“埃及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
据临床观察,华支睾吸虫与原发性肝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也成功地诱发了肝胆管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虫体的机械刺激及虫体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有关。
3、
除了与我们周围环境化学、物理因素相关的致癌因素,还有许多的肿瘤与病毒等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各种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乙肝三部曲,也是其他肝炎的三部曲。
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副主任李爱民教授指出,目前的科学证据证明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改变或避免主要危险因素,超过30%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
譬如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HPV(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洁身自好避免多个性伙伴、远离毒品,预防乙肝病毒、HPV、HIV(艾滋病病毒)感染。
实行分餐制有助于预防HP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除此之外,感染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阜血吸虫均可能致癌,这需要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从自我做起避免病从口入。
4、还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癌症与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媒相关联,
如乙肝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等,而这些就是与癌症相关的生物学因素。
很多病毒、细菌已证明与癌症明确相关。
李爱民指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与白血病、肉瘤、淋巴瘤、乳腺癌等有关;单纯疱疹病毒-2和人乳头状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EB 病毒与鼻咽癌、多发性B细胞淋巴瘤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相关;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各种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乙肝三部曲,也是其他肝炎的三部曲。
“80%-85%的肝癌由乙肝发展而来,10%的肝癌与丙肝感染有关。
”
如此明确的相关性,给了我们预防这些癌症的方法。
李爱民指出,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HPV(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洁身自好避免多性伴、远离毒品等方法,预防乙肝病毒、HPV、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实行分餐制有助于预防HP感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除此之外,感染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阜血吸虫均可能致癌,这需要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Tips
好的生活习惯更利防病防癌
虽是老生常谈,但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整体健康有好处,防病防癌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准没错!
一、合理膳食:少喝含糖饮料,限制摄高脂肪、高糖及低纤维素的食物,常吃蔬果类;避免或尽量少吃加工的肉制品;避免过量饮酒,过量烈性酒会导致多种癌症(如口、咽、喉、食道、结直肠、乳腺)的发生。
二、经常运动: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腰围每增加1英寸,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洁身自好避免多个性伙伴、远离毒品,减少不良生活所致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保持好的心情:好心情可提高免疫力。
6、
谨防这些生物因素致癌
在谈癌色的今天,虽然有许多医学科研人员一直在苦苦寻找致癌因素和治疗手段,可是至今还是收获甚微。
目前研究发现,许多生物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和都癌症保持着“亲密关系”。
可以想象,如果通过控制这些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或侵入,就能和癌症说再见,癌症的预防效率显然就能提高很多。
现已经明确与癌症保持着“亲密关系”的生物因素有:
1.霉菌与癌症
目前研究发现,大约有10余种霉菌可能引起癌症,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
可产生T-2毒素的镰刀菌在动物体内可诱发胃癌、胰腺癌和脑部肿瘤等,而常见的产生灰黄霉素的青霉菌可诱发小鼠甲状腺癌或肝癌。
实验还证明了食物中如娄地青霉、念珠菌、白地霉等几种生活上常见的霉菌,均可促进食物内亚硝胺的形成,并且还发现镰刀菌的代谢产物和亚硝胺有协同作用。
2.病毒与癌症
自本世纪初从鸡的恶性肿瘤中发现了劳斯肉瘤病毒以来,已经证明有30余种150株病毒可以造成动物肿瘤,从动物致癌的实验中已经得到确切的结论。
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84%的癌症具有肯定的病毒感染原因;而英国癌症研究组织最新研究报告则指出,全世界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中,约有180万的患者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的。
在我国最常见的有:⑴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很密切的关系。
由乙肝病毒导致乙型肝炎,再到肝硬化,最后引发肝癌的病程已被科研所证实。
肝癌病人的HBV感染率普遍高于正常人和其他病人,可达50%,甚至更高;与此同时,HBV感染者的肝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高达80%。
⑵鼻咽癌与EB病毒:我国广西的一些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很多当地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资料都证明,Epstein-Barr(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鼻咽癌患者病灶细胞内存在着EB病毒的DNA片段,而正常鼻咽组织中则没有;其次,对鼻咽癌患者的血清调查发现,其阳性率高达90.9%,而其他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分别为3.5%及0.6%;第三,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不只是处于潜伏状态,而且也能病毒复制。
⑶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近年来,在我国华东地区进行的调查证实,在人宫颈癌中HPV16型DNA阳性率为36%—64%;国外一些研究也发现,疱疹病毒Ⅱ型抗体阳性的妇女浸润癌及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较正常妇女高。
因此可以证实,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3.细菌与癌症
最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游伟程教授研究发现,如果能清除人体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的发病率降低40%!并且将这一成果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杂志上。
同时,结论被世界同行誉为继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马歇尔发现胃幽门螺杆菌后(曾因此荣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相关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目前全世界约有一半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科研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一定有关,用某些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率。
不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报告指出,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得胃癌的几率会比正常人高出4—6倍。
而同时幽
门螺杆菌导致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也已获得证实。
4.寄生虫与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流行病调查发现,体内某些寄生虫与某种癌症有关,如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密切相关,原因是血吸虫在病人的大肠黏膜下产卵,刺激局部组织增生,诱发大肠癌。
中东地区的“埃及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
据临床观察,华支睾吸虫与原发性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也成功地诱发了胆管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虫体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有关。
虽然大多数肿瘤医学专家认为,致癌的病因很可能是多因素的。
即便如此,在被微生物感染的人群中,癌瘤发生的机会相对较高,而且至少这是目前可以明确采取措施进行癌症预防的,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
顺便提醒大家,即使那些对导致癌症还不很明确的微生物,人们也应该提高警惕。
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尽量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