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伦敦雾霾治理及其启示资料

▲建立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 ▲科研机构参与治理大气污染 ▲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治理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世界地球日:30蛙人伦敦街头抗议全球变暖
图为2008年5月22日,伦敦 皇家植物园,一名男子在空 中走廊上观赏景色。
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高达 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 带,到20 世纪 80年代该绿化带面积已达 4434 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 (1580平方公里)之 比达到2.82∶1。连在寸土寸金的伦敦中心区内,仍旧保留着伦敦最大的皇家庭院海德公 园。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至不到10天, 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从滚滚毒雾到蓝天 白云,伦敦经历了血的教训,半个多世纪的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先污 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被重复。
如今的伦敦
四、取其精华:对我国治理雾霾的启示
图为1952年12月,一头来自美国 的参展绵羊发起高烧,主人用绳 子将它的嘴绑住。
图为1952年12月,交警在大 雾中指挥交通。
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 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据统计,伦敦地区在烟雾期间共有4703人死亡,与 以往同期相比,多出3000 至4000 人。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 人死于呼吸系统疾 病,据称当时全伦敦的公墓和棺材都被用完。由于毒雾的影响,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被认为是工业时代 的象征,1989年正式关停,这座拥有四根巨型烟囱的伦敦著名地标 将被改造成为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或是商住一体化的现代社区。
4、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综合治理 ,低碳出行
伦敦都市区环境治理经验及其启示(1950~)

伦敦都市区环境治理经验及其启示(1950~)伦敦曾经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国际大都市。
以治理伦敦烟雾事件为契机,伦敦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包括新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伦敦的城市环境已经大为改观。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伦敦都市区的环境保护,2000年,大伦敦管理局成立之后,便开始制定伦敦不同时期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草案,以促进都市区不同功能区之间均衡发展。
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伦敦在大都市区环境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相似的大都市区的城市发展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一伦敦城市环境治理转型伦敦环境战略发展演化可以分为环境公害治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阶段(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环境标准制度体系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2年)和低碳及适应气候变化阶段(2003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见表1)。
从这些环境战略阶段可以看出,伦敦环境战略转型呈线性发展,先期基于末端治理解决环境公害问题,然后从源头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解决传统的工业污染状况。
随着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伦敦开始完善环境标准制度体系,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城市环境战略的有效实现。
伦敦又是一个河口城市,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气候变暖问题给伦敦城市安全造成很大危险,因此低碳及适应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以来伦敦主要的环境战略发展方向。
表1 伦敦环境战略发展阶段续表(一)环境公害治理阶段(1950~1969年)随着工业化的扩展,伦敦煤的产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因而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较之前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酿成严重的燃煤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由于出现了严重的烟雾事件等环境公害,在各方压力之下,使得伦敦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因此本阶段内环境治理目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环境问题成因。
调查分析烟雾污染和泰晤士河水污染的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与能源结构、人口、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经验及启示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经验及启示曾经,英国伦敦被雾霾深深困扰,那是一段黑暗而沉重的历史。
然而,通过一系列坚定而有效的措施,伦敦逐渐摆脱了雾霾的阴影,重现蓝天白云。
这其中的经验,对于我们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伦敦雾霾问题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伦敦的工业迅速发展,大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煤炭成为主要能源,被广泛用于工厂生产和居民取暖。
无数的烟囱日夜不停地排放着滚滚浓烟,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发展。
汽车数量的增多,导致尾气排放剧增。
此外,伦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伦敦地处盆地,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使污染物积聚。
在冬季,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使得污染物更难扩散。
伦敦雾霾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它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雾霾还对城市的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能见度降低使得交通事故频发。
此外,雾霾也损害了建筑物和历史古迹,对城市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面对严峻的雾霾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立法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清洁空气法》等,明确了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为雾霾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政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加大了对天然气、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工业污染源,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要求工厂安装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对违规排放的企业予以重罚。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
在交通领域,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增加了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线路和班次,改善了服务质量。
对私家车的使用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征收拥堵费等。
同时,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伦敦烟雾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伦敦烟雾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伦敦烟雾事件,这事儿可给咱带来了不少启示呢!你想想,那伦敦当时啊,被浓浓的烟雾笼罩着,就好像给整个城市盖了一层灰蒙蒙的大被子!人们走在路上,都看不清前面是啥,就跟在云雾里穿梭似的。
这可倒好,出门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撞树上或者掉坑里啦!咱再看看现在,有些地方不也有类似的情况吗?有时候那雾霾天,不也让人觉得呼吸都不顺畅嘛!这就好像是大自然给我们敲的警钟呀!伦敦烟雾事件告诉我们,环境这事儿可不能马虎。
咱得好好对待大自然,不能随便去破坏它呀!你说,要是咱一直不注意保护环境,那以后咱们的生活得变成啥样?难道要天天戴着防毒面具出门吗?那多别扭呀!那还能好好享受生活吗?就像咱每天都得吃饭睡觉一样,保护环境也得变成咱生活中的一部分。
咱不能光想着自己现在过得舒服,得为子孙后代想想呀!要是以后他们生活的世界乌烟瘴气的,他们会怎么想咱们这些先辈呢?会不会埋怨咱们没把环境搞好呢?再说说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就好比是在给地球妈妈身上划道子,地球妈妈能不疼吗?咱们得像爱护自己的妈妈一样爱护地球呀!少开一天车,多坐几次公交,这不难吧?少用点一次性的东西,这也不难做到吧?这些小小的举动,积累起来可就是大大的贡献呢!还有那些工厂,可不能光顾着赚钱,把那些脏东西都往空气里、水里排呀!得想想后果呀!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光知道吃,不知道消化,那不得撑坏了呀!咱得从伦敦烟雾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咱得让咱们的天空变蓝,水变清,空气变清新。
让鸟儿欢快地唱歌,让花儿尽情地绽放。
这才是我们应该生活的世界呀,不是吗?总之,伦敦烟雾事件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们不能再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啦,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享受到一个美丽、干净、健康的地球!。
生态文明与城市雾霾治理启示——以雾都伦敦治理为例

CAIXUN 财讯-129-生态文明与城市雾霾治理启示 ——以雾都伦敦治理为例□ 山西财经大学 狄芸秀 任梦格 / 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当我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西方国家宜人的环境;当我们由留学归来的同学口中听到舒适的生活;当我们亲自踏上国外洁净的土地。
西方国家有没有经历过黑暗的污染时代?西方国家是怎样走过环境治理的风雨之路?对于中国有什么启示和借鉴?雾霾 大气污染的危害 办法 启示我们国家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在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带来的危害也日趋明显,一个新的名词不断出现公众的视野里,那就是雾霾,它就像幽灵一样席卷着我国北方各大城市,给我们生活和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雾霾的治理变得十分紧迫。
雾霾的定义和形成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
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
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雾都”伦敦——大气污染的危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繁荣与富有,但工业革命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使社会进步的同时,又有其“反社会”的一面,即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7世纪,伦敦“雾都”的名声就己经传扬四海了。
到19世纪末,英国的大气污染状况进一步恶化。
伦敦雾霾治理历程对中国大气治理的启示

伦敦雾霾治理历程对中国大气治理的启示第一篇:伦敦雾霾治理历程对中国大气治理的启示伦敦雾霾治理历程对中国大气治理的启示摘要:中国大陆2013年初开始的雾霾波及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8亿人无可逃遁地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雾霾在全国各地持续性增加的态势,其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已造成严重威胁。
雾霾影响到区域经济性活动的开展,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时刻呼吸与视觉。
通过对伦敦城市雾霾史的四个主要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并结合伦敦城市雾霾成因,揭示伦敦雾霾控制历程中,合理城市规划、强化环境立法对伦敦摆脱“雾都”阴影的直接推动和经验规律。
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愈演愈烈的城市雾霾现象的改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环境立法1.雾都概况60年前伦敦也曾出现空气污染大雾,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
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
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1]。
“雾都”时期伦敦雾霾形成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殊的自然气候、大气污染物排放、城市静风现象、辐射逆温现象和城市热岛现象。
2.伦敦的雾霾治理历程2.1.中世纪至19世纪,城市无序扩张导致雾霾频发伦敦城市雾霾天气日益频发,年均雾霾天数也由18世纪的约20天迅速增至19世纪末的60天左右(如图1)。
图1 1700-1900年伦敦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及年雾霾天数变化面对日渐严重的城市雾霾现象,伦敦政府开始逐步强化环境立法(如图2)。
图2 中世纪至19世纪伦敦的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然而,由于该时期系统化城乡规划的缺失,市区内以煤炭为依托的工业布局混乱,城市空间无序,污染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城市雾霾现象日趋严重。
2.2.20世纪初至1950年代,系统城市规划缓解城市雾霾现象进入20世纪后,科学系统的城市规划开始逐步展开,城市环境立法也不断完善,伦敦空气质量较19世纪有一定程度好转,城市雾霾现象逐步缓解(如图3)。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也被称为雾霾之都伦敦,是英国历史上一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9日,导致数千人死亡,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事件之一。
1. 事件背景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伦敦是一个黑煤烟雾弥漫的城市。
印证着工业化不断加速的步伐,伦敦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中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燃烧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事件经过1952年12月5日起,伦敦出现了异常的天气情况。
高压形成,并导致大气层中的冷空气停滞。
在这个过程中,伦敦的工业排放物和家庭燃烧释放出的烟雾排放无法迅速散去。
由于此时伦敦正值冬季,人们纷纷点燃了煤炉和火炉以保暖,使得烟雾和有害气体加剧聚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的天空逐渐变得阴暗,烟雾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街道上的行人几乎无法看清前方,交通瘫痪,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干扰。
此外,因为浓雾持续了五天之久,雾霾导致的恶劣空气质量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3. 影响和后果伦敦烟雾事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巨大而深远的。
据估计,该事件导致至少4000人死亡,并使伦敦其他数万人受到了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困扰。
受污染天气的影响,伦敦的社会经济生活严重受挫,交通瘫痪、商业活动停滞等问题层出不穷。
此外,伦敦烟雾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认识到大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
伦敦的烟雾事件被视为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里程碑,促使国际社会加强环境保护的努力。
4. 事件启示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
伦敦烟雾事件的发生,再次证明了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促使人们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和控制工业排放。
伦敦烟雾事件暴露了工业排放对环境污染和健康影响的严重性。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经验及启示

英国伦敦雾霾治理经验及启示近年来,雾霾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严峻环境挑战之一。
尤其是在英国的伦敦,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雾霾问题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通过伦敦的治理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伦敦注重科技创新。
有效治理雾霾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
伦敦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技研发,在监测、预测和应对雾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例如,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来评估雾霾的程度和来源,从而及时采取对策。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为雾霾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伦敦倡导环保意识的普及。
众所周知,雾霾问题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
伦敦政府积极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他们设立了环保奖励机制,对环保行为进行奖励,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这种强调环保意识的做法激发了公众的主动性,促使更多人加入到雾霾治理的行动中来。
此外,伦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雾霾的产生。
其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是重要的一环。
伦敦政府采取了限制车辆进入城市中心的措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出行。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清洁能源的替代方式,如推广电动汽车和使用可再生能源。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并改善了空气质量。
此外,伦敦政府还加强了城市绿化和建筑可持续发展。
他们大量种植树木,修建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这些绿化项目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起到了吸收有害气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同时,他们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了雾霾的发生率。
最后,对外协作也是伦敦的治理经验之一。
伦敦政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并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发表意见和建议,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前段时间,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
据环保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
虽然大范围雾霾现在已经逐渐消散,但其给人们留下的心理阴影却挥之不去,这给我国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社会对如何治理雾霾天气的广泛关注。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英国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
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开篇四个字“到处是雾”极为精炼地描述了“雾都”伦敦的景象,而他的经典名著《雾都孤儿》更是直接将这一景象体现在书名上;
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地狱是个伦敦般的城,人口稠密,迷雾阵阵。
”
曾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也将其雾霾形容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雾霾终于显露了它凶残的一面: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
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这次灾难事件的发生对英国人震动很大,由此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拉开了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的大幕。
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
1956年,英国将这一举措普及全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引进了一系列举措来控制空气污染;
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以巩固空气质量的改善;
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烧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已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
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
1995年通过《环境法》,旨在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
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出台《空气质量战略草案》,该法案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伦敦的空气质量,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的法律措施以外,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例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
此外,政府还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曾以“雾都”闻名于世的伦敦如今见得更多的是蓝天白云,让人难以想象当年雾霾笼罩的伦敦是怎样一番情景。
综观以上对英国治理空气污染历史的简要梳理,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始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法律,这也是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笔者经过分析,概括出了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要点:
一是制定完备的法律。
从以上并不完全的列举中,可以看出英国伦敦在
治理空气污染上所花费的巨大立法成本,几乎每隔几年都会出台一部治理空气污染的法律。
而且根据污染的不同形式,或制定新的法律,或对原有的法律进行相应地修正,以适应治理污染的新形势。
一般来说,按照惯例英国国会的立法程序向来严谨审慎且耗时费力,但“伦敦大雾”事件之后,为了让治理空气污染有法可依,议员们拟定草案、提出动议、委员会一读审议、下院二读辩争修正、三读票决通过等程序三年内全部完结。
上述各种法律、政令的颁布,对伦敦的大气污染治理和保护城市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二是处罚措施十分严厉。
我们都知道,法律制定得再完备,如果不实施,那就无异于没有爪牙的老虎,不足为惧。
为了有效地治理空气污染问题,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
近年来,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
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
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
三是配套措施完善。
法律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固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伦敦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的《伦敦市空气质量战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彻底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全面统筹、规划,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始终,并且科学地、前瞻性地制定各种城市发展、城市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
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从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要以制度作为支撑,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法治先行的结论。
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它,整个社会将无章可循,人们也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而空气则与
我们须臾不可分离,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治理雾霾天气,法律能够还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