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肝包虫病内囊切除术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临床选择性应用

合集下载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关键词肝包虫病外科治疗肝包虫又称肝棘球蚴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泡球蚴引起的的泡型包虫病。

目前肝包虫外科治疗仍占主导地位。

近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肝包虫外科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发展,本文就肝包虫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肝细粒棘球蚴的外科治疗:⑴穿刺内囊摘除术:早在19世纪中叶已开展,是最常采用的术式,在我国约占肝包虫手术病人的96%[1]。

仿“无瘤术”原则,手术时显露病变部位,用穿刺针刺入包虫囊中迅速吸出囊液,注入杀虫剂,目前常用20%氯化钠溶液作用15分钟,剪开外囊,吸尽囊液、囊皮及子囊,摘除内囊,然后用20%高渗盐水或70%~95%酒精水溶液纱布涂擦腔内以杀死可能残留的头节。

⑵内囊摘完整摘除术:本法多用于无感染、破裂和坏死变性的肝包虫。

该术式保证内囊完整,避免囊液外溢,同时不切除邻近脏器组织,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对于脏器表面的包虫外囊,轻巧反复缓慢切割,当外囊仅剩很薄的一层时,待包虫囊的自身张力割破胀裂后,用剪刀轻巧挑开外囊扩大切口,钳夹外囊向内外囊间滴水,并用手指轻柔分离内外囊间的纤维粘连,随着扩大外囊切口的敞开,包囊逸出。

⑶残腔处理:摘除包虫后在肝内皆遗留外囊空腔,术后均积留胆液血性渗出液,需数月乃至数年才能缩小机化,如术中对此空腔处理不当,必招致胆瘘、积液、继发感染等,常见的残腔处理方式有:①袋形缝合术。

②内囊摘除并外囊空肠“Y”型内引流术。

③内囊摘除外囊内内囊摘除外翻缝合。

④内囊摘除并外囊闭式引流。

⑤外囊部分切除空腔开放[1]。

⑥内囊摘除加大网膜填塞术式[3]。

⑷细针经皮肝穿抽吸术(PAIR):即在B超或CT等指导定位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包虫病的方法。

⑸腹腔镜摘除:至今腹腔镜下肝包虫囊肿摘除术和囊肿完整切除术已有许多报道,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是腹腔镜治疗肝包虫囊肿成功的前提[1,2]。

⑹肝叶切除术:术中需注意避免包蟲囊肿破裂。

⑺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的新概念,是肝包虫囊肿在肝叶切除治疗基础上完整切除囊周包膜及其内容物的术式,现在应用较多的为Bourgeon提议的“开囊法”(清除囊内物,后用灭活头节的药物消毒包虫外囊,并切除囊周组织)[3,4]。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36例体会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36例体会

[ ]孙燕 , 3 石运凯. 临床肿瘤 内科 手册. 5版 , 第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 人
社 ,0 7 20.
[ ]王燕 , 4 张湘茹. 老年晚期肺癌 的治疗 策略. 癌症进展 杂志 ,0 4 2 20 ,
( )4 1— 9 . 6 :9 4 2
二氢叶酸还原酶 的活性 , 而抑制 四氢 叶酸 的合 成 , 从 导致 体
感染 、 复发的问题 , 近年来 已成 为肝 包虫 囊肿 治疗 的首 选术 式 。笔者所在 医院 2 0 0 6年 1 ~ 0 0年 1月应用外 囊完整 月 21 剥 除术 治 疗 3 6例 肝 包 虫 病 患 者 , 床 疗 效 满 意 , 报 告 临 现
虫国医堂 剑
如下 。
生 Q

12. 3
中国医学创新 2 1 年 1 Q1 0
8 筮 卷 Q
! 望!
塑 ! ! ! :


表 1 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 主要 2
毒副反应( , ) n%
剂, 通过破坏细胞 内叶酸 依赖性 的正 常代 谢过 程 , 制细胞 抑 复制 , 而抑 制肿瘤 的生 长 。2 0 从 04年 8月美 国 F A批准 培 D
(s 、 T ) 二氢叶酸还原酶 ( H R) D F 和甘 氨酰胺 核苷 甲酰基转移 酶( A F ) , 以从 多个途径 抑 制嘧 啶和嘌 呤的合成 , GRT等 可 从
性 , 且生存质 量有 较大的改 善。 并
参 考 文 献
[] 1 郭依龙.紫杉醇或培美 曲塞联合顺铂 治疗晚期 非小细胞肺 癌的

以提 高生存率 , 改善生活质量 。本组 的疗 效情况表 明培美 曲塞单药 化疗 的 R R为 2 % , 0 一年生存率 为 4 %。与 国内的 3 其他报道相 比有效率略低 , 可能与 本组病例 中复制 患者 比例 较高有关。最常见 的毒 副反 应为 胃肠 道反应 占 4 % , 5 骨髓抑

不同术式对肝包虫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不同术式对肝包虫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XU Kms a Ai i e Z h n n wa f HOU i q n 1 S a a X n i g h l mu Y i ie I Wem n
1 i i g yu uo o o s e i s T r n a i h P o l ’ opt , uf 8 8 0 , hn ; 2 n n P o ic h P o l’ . n a U g r A tn m u R g n u f B s t X jn o a n e ep s e H s i lT r n 3 0 0 C ia . a rv e te e pe S a a Hu n
【 y wo d 】He ai y aio i; x iin o nen lcp ue E cso fe tr a c p ue He aoo e tmy Ke r s p t h d t ss E cso fitra a s l; x i n o xen l a s l ; p tlb co c d i
[ 摘要】目的 观察不 同术式对肝包虫病 的疗效 。方 法 回顾性分析吐鲁番地 区人 民医院普通外科 收治 的 8 例肝包虫病患者 6 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囊摘除术 8 , O例 复发 4例 ; 外囊摘除术 4例和肝 叶切除术 2例近期效果好 ; 复发患者 3 例行窦道清除
术而治愈 , 1 另 例再次行内囊摘除术而治愈。结论 对肝包虫病患者采取 “ 个体化” 的手术方案 , 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H o p tl Cha s 41 0 s ia , ng ha 0 05, na Chi
【 sr c 】Ob e tv o s d h f c i te t a e to e a c h d t o i b iee t m t d f o eai .Me h d 6 Ab t a t j c i e T t y t e e t n h r t n f h p t y ai s y df r e o s o p rt n u e f em i d s n h o t o s 8

肝包虫外囊层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肝包虫外囊层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切除术的解剖基础, 沿此 间隙游离操作 , 仔细辨认外 囊与外膜间压迫的肝内胆管与血管 , 并完整保留在 肝实质一侧 , 避免肝损伤和出血 ;
5 ) 切 除包虫后将肝脏 残 面拉拢 缝合 , 消 灭 残 腔, 如切 除 面大 , 无法关 闭残 腔就 近大 网膜 填塞 ; 6 ) 对 贴 近重 要 血管 和肝 内胆 管 主干 、 肝 门重 要 结构 的外囊壁 应 予保 留 , 遵 循 安 全第 一 为 原 则 。手 术时 间 9 0—1 8 0 ai r n , 平均 1 3 0 mi n 。本 组 患者 手术 中 出血 量平 均 为 2 0 0 mL , 所有 患 者 均行 内囊 摘 除 +外 囊全 切或 大部分 切除术 , 2 5例 患者 将 肝脏 残 面拉 拢
注意。发展至一定 阶段时 , 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 , 轻 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结合 B 超和( 或) C T等影像学检查, 一般不难确诊… 。传
出血 , 充分游离肝周粘连和韧带 ; 3 ) 包虫内囊腔固定液采用 5 %氯化钠 ( 由于在 未打开内囊腔前不 能发现 隐匿 的胆瘘 , 曾有 报道
富 军 , 江 涌
( I . 玉 门市柳河 乡卫生院 , 甘肃 玉 门 7 3 5 2 0 0 ; 2 . 中核 四零 四医院普外科 , 甘肃 嘉峪关 7 3 5 1 0 0 ) 摘 要: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 , 是畜牧地 区常见 的寄生虫病 , 多流行于我 国甘肃 、 宁夏 、 新疆和 内蒙 , 四川西 部地
区。国内外药物治疗还处于卖验阶段 , 初期症状不明显 , 可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结合 B超和( 或) c T
等影像学检查 , 一般不难确诊 。 关键词 : 肝包虫病 ; 外囊全切或部分切 除术 ; 并 发症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摘要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通过切除囊腔内的虫囊,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步骤、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手术方法。

介绍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由绦虫的幼虫引起。

在肝包虫囊腔内形成的内囊是包囊的关键组成部分,摘除内囊可以有效防止囊腔内细菌感染和囊腔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包虫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适应症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适用于以下病情:1.囊肿囊壁破裂或合并重复感染引起的囊腔内含液或脓液;2.囊肿位于肝脏主要功能区域,对周围器官和组织造成明显影响;3.囊腔内囊增大,囊腔内液体异常中毒;4.激素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5.患者有明显症状,如上腹部疼痛、压迫感等。

手术步骤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的手术步骤如下:1.患者全身麻醉,取采适当位置,进行消毒铺巾;2.选择适当的切口,切开腹部皮肤和腹壁,暴露肝脏;3.用超声或CT引导,在囊腔内囊最薄的点穿刺,将内囊穿破;4.将内囊抽吸清除,避免内囊液体溅出;5.检查囊腔内壁,如有残余内囊,清除干净;6.切除内囊后,彻底清除囊壁,减少复发风险;7.恢复肝脏形态,关闭切口,术毕。

手术并发症肝包虫囊腔内囊摘除术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1.术中出血:操作不当或囊内血管损伤导致出血;2.感染:囊腔内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干预;3.脓肿形成:囊腔内感染引起的脓液积聚;4.伤及周围器官:手术操作不慎伤及肝脏周围器官;5.囊腔粘连:术后囊腔内出现过多粘液,影响术后康复。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术后需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2.注重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3.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腹部碰撞;4.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5.按时服用抗生素和消炎药,预防感染;6.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西藏地区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80例报告

西藏地区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80例报告
维普资讯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堡!旦箜 ! 鲞箜!塑

肝 脏 外 科 研 究 .
西 藏 地 区肝 包 虫 病 内囊 摘 除术 8 报 告 O例
周智德 李 党 生 彭顺 舟 闫春 城 晏 明 义 余敏 常 清春
【 要 】 目 的 探 讨 肝 包 虫 病 内 囊 摘 除 术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其 对 策 。 方 法 回 顾 分 析 8 例 肝 包 虫 摘 o
临床 资料

肠 R u —nY型吻 合” 。 oxe— 术
三、 治疗 结 果
本组 无 手 术 死 亡 , 后 并 发 胆 漏 者 2例 , 术 占 2 5 , 发 残 腔 或 肝 缘 下 脓 肿 6例 , 7 5 , 发 .% 并 占 .% 并 症 总 发生 率 1 %。其 中 6例并 发 感 染者 均 出现 于单 0 纯 内囊 摘 除 术 后 , 该 术 式 2 且 6例 均 出现 术 后 高 热 , 体 温 在 3 ~4 ℃之 间 , 9 1 需使 用 高效 抗 生 素 1~2 方 周 能控 制 , 并 发 脓 肿 者 均 再 次 手 术 ; 6例 2例 并 发 胆 漏 者 出现 于 “ 内囊 摘 除 加 双 套 管 引 流 ” 式 , 予 再 次 术 亦 手术 , 该 术 式 其 他 5 但 0例 未 发 生 任 何 并 发 症 , 后 术 仅 出现 5d以 内的 中低 热 ( 温 3 ℃ 以下 ) 使 用 一 体 8 , 般抗 生 素不 超 过 1 ; 周 2例伴 内瘘 而行 “ 内囊 摘 除 加
病 内囊 摘 除术 中 采 取 不 同 附 加 处 理 的 疗 效 及 并 发 症 情 况 。 结 果 本 组 手 术 无 死 亡 。2 6例 行 单 纯 内 囊 摘 除 术 者 均 出 现 术 后 高 热 , 中 6例 并 发 脓 肿 ;2例 “ 其 5 内囊 摘 除 加 双 套 管 引 流 ” 并 发 胆 漏 2例 ; 术 2例 伴 内瘘 而 行 “ 囊 摘 除 加 囊 腔 空 肠 R u—nY 型 吻合 ” 者 顺 利 恢 复 。 结 论 对 肝 包 虫 病 手 术 原 内 oxe— 术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配合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配合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配合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肝包虫病。

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体内的包虫可能会释放出大量的包囊液,因此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为了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方面。

本文将就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配合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史、过敏史、手术前用药情况等,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手术方案;2. 感染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其感染风险的程度合理制定感染预防措施;3. 术前准备:患者术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肝脏、口腔和消化道,预防术前感染的发生;4. 术前皮肤消毒: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以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

二、手术操作1. 术中洁净操作: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持手术场地的洁净,减少细菌的存在;2. 使用高效洁净器械:手术中使用高效洁净器械,减少手术中的污染和感染风险;3. 完善的手术消毒措施: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完善的手术消毒措施,包括消毒手术场地、洁净手术器械等;4. 细菌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术后处理1. 术后伤口处理:对手术伤口进行合理的处理,包括及时更换伤口敷料、避免伤口感染等;2. 术后观察:术后需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 抗感染药物使用:在术后需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4.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感染的风险。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预防医源性感染需要在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合理的配合。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后的安全和康复。

对于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配合,医务人员和患者都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相关措施的实施,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康复率。

浅谈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肝包虫病(hepaticiydatido-sis)又叫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uosis),它是我国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肝包虫病对肝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甚至能引起肝功能的衰竭,治疗后容易复发,是影响牧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摘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对肝包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包虫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32-021.诊断1.1 临床诊断肝包虫病患者的病史及症状体征具有较大诊断参考意义,可有流行病史或过敏反应病史。

多数患者来自牧区或有生食牛羊肉及长期动物接触史。

儿童及青年为好发年龄。

早期可无症状,包虫增大时产生压迫症候群:即上腹部胀满感,肝顶部巨大包虫,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腹水;肝左叶压迫胃导致胀满不适,可伴有全身营养障碍和贫血。

主要并发症是包虫破裂和包虫感染。

各种外力所致的包虫破裂最为常见,腹痛和腹部包块骤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症,腹膜炎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突发过敏性休克。

1.2 影像学检查1.2.1 B型超声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结构,还可以证实囊肿病变的性质及区分阻塞胆管或是破入胆道的,子囊抑或是结石。

成熟包虫囊可有清楚的玫瑰花结样子囊图像,失去活性的囊肿可表现为实性回声结构,类似肿瘤。

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囊肿表现不同,将肝包虫囊肿分为Ⅴ型,Ⅰ型:单纯囊液积聚,Ⅱ:Ⅰ型伴有囊壁分裂征,Ⅲ型:Ⅰ型伴有囊内分隔,Ⅳ型:囊内杂乱回声,Ⅴ型:囊壁增厚。

囊肿壁是内外双层结构,囊腔一般为无回声区,若见囊液中弯曲折叠的回声带,形似“水百合花”形,液性暗区充于内外囊间,塌陷或浮动于囊液中的内囊壁,揭示内囊破裂,单纯型囊壁底部可见细小光点堆积,改变体位可移动,在一个大的囊腔内可出现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水平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子囊,形成单房型或多房型囊肿(棘球蚴病特有的囊肿征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作者 : 苏伟
切口 或反 “ ’ 口,术野暴露 较好,同样使用 双氧水纱布保 切
[ 林 爱顺 ,方英莲 ,李炳植 . 例 小儿高热 惊厥与血清 钠、钙 浓度 2 ] 3 8 关系的临床研究 [. J 中国医药导报 ,2 1 ,5 5 : 6 —6 . 】 0 0 ( ) 1 3 14 3 【 蔡 素芳 . 5 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探讨 [ . 3 】 对 6 J 国际医药卫生 】
棘 球 蚴 病 [ 肝包 虫 病约 占包 虫 病 的 7%,平均每 年增 大 3 ] 。 5 般 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5,具 有可比性。 P O0 ) 1 手术方法 . 2
1 . 肝 包虫内囊 摘除术组 .1 2
依据 囊肿所在 肝脏部位 ,选 择
26 m不等 ,目  ̄ c 前有效治疗方法仍是手术为主 【 4 】 。
【 y od 】 P t u ei ; L eeh oocs; I e acpu sco; T e u r e baenc ao m le Sl te s Ke rs le g n i rci ccoi w aa r o v n s n rl aslr etn h t m r ul tnn o p t tn ee i o em n e e i ic e ; e cv e ei u
o ainswi ie c io o c sst ame t s tTh t nswe er c v rdh s i l ic a g , a p a mo gte tec vt fcin,bl fp t t t l re hn c c o i r t n . ul: e61pai t r e o ee o pt sh re e h v e Re e ad p e ra n m h a i i e t h yn o ie fsua rc re c y t o lc t n ,s c step ro l rp dyh n l ntmeCo cuso Lie c n c c oi am h e pe’ Sh at itl , e u rn eh dai c mpiai s u ha h es nal e e a dei d o p i . n l in: v r hio o c ssh r i t ep o l e s e l h
1 统计 学 处 理 利用 S S 1 统 计软 件,计数 资料 采 . 4 P S1. 5 取 检 验,计 量资料 以 (± ) i s 表示 ,采 取 t 检验 , < .5 P O0 为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术式在 术中用时、出血量、住院天数 、置管时 间方 . 面比较 ,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义 】0 5,见表 1 <. ) 0 。
青海省属于高原 地区,农牧 区分布广大,卫 生条件较 为
囊 肿位 于肝 右叶 2 例,占 6 . ; 1 1 % 肝左叶 1 8 3例, 占 3 .%。 8 2 年 龄 2 4岁,平均 (2 ±3 】 1 4 . . 岁,单个 囊肿 2 ,多个囊 o 0 O例
落后 ,是 我国包 虫病的高发地 区。肝包虫病更是危 害广大农 肝 包虫 外膜 内完整外 囊摘 除术组 2 5例,男 1 4例,女 l 例, 1 牧 区人 民健康 的重点防治疾病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 本病在城镇 的发病率亦显著增加 ,居 民因此病返贫现 象也 较 肿 6 例,囊 壁无钙 化 2 例。囊肿平均直径 f .± .c 。囊 10 2) 4 5m 严 重,因而对 于此病 的治疗显得颇 为重 要。此病 临床 上所见 肿位于肝右叶 1 6例,占 6 % ; 4 肝左叶 9例,占 3 %。两组一 6 有两类 : 是由细粒 棘球 绦虫虫卵感染所 致 ,称棘球 蚴病 ; 一 二是 由多房 ( 状 ) 球 绦虫虫 卵感 染所致 ,一 般称为泡 型 泡 棘
a d h r i g a e n h ip o i c e r v n in a d c r fd s a e . o I h n n c i i a u g r o a h o v re h n c c o i a i n s t r e e n e d n r a i qi g a r v n e k y p e e to n a o ie s s S i k i l c l r e y fre c f ie c i o o c ssp t t a g t d n e t n s l e
S st c iv heb s f ln c te t n fe t e ho Re r s e tv nay i f2 0 o2 1 e r fe t ea t o fs r i a r a me to 61c s s Oa oa h e et e to c i ia r a me t f c . t d: t o p c ie a l sso 0 5t 0 1y a sa t r h u h ro u g c lte t n f a e l e M
隙,紧贴于包 虫外囊仔细分离 ; 分离过程 中如遇血管和胆管, 可给予结 扎处理 ; 外囊切 除后创 面渗血可使 用氩气 刀止 血或 热 盐水 纱布热敷 止血 ; 可将大网膜移 到创面处并置引流管 ;
术后 复查 B超及 观察引流管 情况 ; 如无胆汁瘘、局 部积液者
可拔 除引流管 。 1 观察指标 . 3 术 中用时 ( n、 出血量 (1 mi) m) 、住院天数 ( 、 d )
临床与实践 Ln h a g u hj n 《 国 学 新》 卷第2期( 第2 期)0  ̄9 ic u n y s i 中 医 创 第9 i a 7 总 3 21 7 2
高原地 区肝包虫病 内囊切 除术 和外膜 内 完整摘 除术 临床选择性应用
苏 伟① 蔡辉霞 ②
【 要】 目的 : 摘 探讨高原地区肝包虫病患者因人因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以期达到最佳临床治疗 效果。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 0-01 0 52 1年经
术方 式,尽量减 少各种并发症及副损伤,以 达到最佳 的治疗 效果 , 期 有其实 际和积极 的现实意义 。
【 关键词 】 高原地区 ; 肝包 虫病 ; 内囊 切除术 ; 外膜内完整 摘除术 ; 选择性应 用
Cln c lS l c i e App i a i n fLi e hi c e o i a e u Ar a I e n lCa ul s c o a i i a e e tv lc to o v rEc no o c ssPl t a e nt r a ps e Re e t n nd Out r M e i e mbr n l u a i n a e Fu l En de to /
笔 者手术治疗 的 5 例肝包 虫病患者治疗情况。 9 结果 : 本组 5 例均痊 愈出院,其中出现残 腔感染、胆汁瘘 、包 虫复发等并发症者均 得到妥善 9
及 时处 理。 结论 : 包虫病是危 害青 海广大农牧 区人 民健康的重点 防治疾病 。在外科 临床 中,对肝包 虫病患者有针对性 的慎重 选择合适 的手 肝
导报 ,2 0 ,1 () 5 5 . 0 6 23: — 6 5

[ Ka aaJ Kmua Ka ci ea. a s fe e epeso 4 A w d , i r 1 H, mah t Anl io n —x rsi Y, 1 ys g n
poi sb l o u l t emiraryi hlrnwt nle z[] rf e yoi n ce i cora c i e i if naJ. l g od n d h u
1 资料 与方 法

相应切 口( 多选取右肋下斜切口 ) 术中使 用双氧水纱布将囊肿 ,
周 围组织保护好 ; 常规切开肝脏组织、外膜 、取除内囊 ,用双
0 如发现有胆汁瘘,则给予胆 1 一般资料 肝包 虫内囊摘除术组 3 例 , 2 . 1 4 男 O例, 4例 , 氧水 、1% 氯化钠反复冲洗残腔 ; 女1 年龄 2  ̄ 5 3 5 岁,平均 ( . ̄ . 岁。其中单个囊肿 2 4 0 28 6 1 5例,多个 瘘部位 “”字缝合。使用 2 号硅胶 双腔冲洗引流管,置于囊 8 8 囊 肿 9例,囊 壁 无钙化 2 5例。囊肿 平均 直径 ( .± . c 1 o 2o m。 3 】
① 青海省仁济医院 青 海 西宁 8 0 2 10 1
腔最底端。如外表壁已纤维化者, 可给予部分切除, 减少残腔 , 缝合外囊 。术后给予 负压引流及反 复冲洗 。B超复查无残 腔
后方可拔管。 1 . 肝包虫外膜 内完整外囊摘 除术组 .2 2 通常选 择右肋下斜
⑦ 青海省地方病 预防控制所
F rta to ’a d esQlg a e jHopt1 nn 10 1 is- u rS d rs: n h i ni s i .Xiig8 0 2 ,Chn h R a ia
di 03 6 0i n17 — 9 52 1 .7 2 o :1. 9 .s . 4 4 8 .0 22. 1 9 s 6 0
c rf l h ieo p rpraes r ia t o st du ea a sp sil l ot fc mp iain n ied ma e,S st c iv h e t f e ln a eu oc fa p o it u gc meh d r c sfra o sbealsrso o lc t sa dvc a g c l oe o Oa oa he et eb s aig oh h si rcia n o iv e lysg i c n e a spa tc l dp st erai inf a c . t a i t i
3 一 2
《 国 学 新 第9 中 医 创 》 卷第2期( 第2 期 2 2 B 临床与实践 L c u n y s i n 7 总 3 )0  ̄9 7 1 i h a g u hi n j a
护好周 围组织 ; 沿包虫外囊 处的肝组织与包虫 外囊之间的间 置管时间 ( n、残腔感染 、胆汁瘘 、包虫复发率等。 m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