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变迁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变迁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变迁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

摘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邹德侬教授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一书中将中国现代建筑师的群体特征总结为:中庸而辩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创作中保有的传统情结和文化使命、高超的设计技艺和折衷的倾向、群体性封闭的建筑创作个性、封闭环境中自发探索现代建筑、建筑创作广有成就的地域品格以及形象思维重于建筑理论的思辨等若干方面。

本文将以时间线索为轴,以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为例,围绕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及其分别在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上的体现,进行梳理并加以论证。

关键词:中国现代建筑北京十大建筑时代性与地域性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国庆献礼与艰难探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迎宾馆(笔者注:即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等。

这一时期的北京十大建筑,采用了“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工作方法,集全国建筑精英之力在十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首先,在建筑艺术上,建筑师保持活跃的建筑思想与多样的创作思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07T10:49:45.8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何明 [导读] 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何明 320401198xxxx13716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和建筑施工之间的重要工作,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趋势;节能 引言: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规划,构思方案,或设计方案和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渗透着合理性的理念。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理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建筑设计方式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分配、建筑功能的合理构建,为广大群众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 1、现代建筑设计内涵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日常,也是在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建筑是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最基础的生存环境,逐渐完善建筑空间的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另外,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空间都是在建筑设施中完成的。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要结合实际考虑人们在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以此来提升生活的乐趣。随着建筑设计工作量的逐年增加,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存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设计质量的问题,建筑设计方案缺乏创新和可行性。建筑设计包括许多技术,如:建筑物理、材料、构造、结构、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是建造房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建材,进行设计时不要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有关规范以及标准进行,而且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如:物理要求、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确保精确到位。建筑设计工作中做到结合实际是基本的要求,坚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设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应该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完整、全面、系统地坚持合理性原则。通过对当前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及探究,可以看出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格外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重视建筑物的形象以及艺术感,进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当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第二、技术措施要合理;第三、经济效果要理想;第四、应当满足建筑美观要求;作为建筑作品的开发或是设计者,应当加强注重对建筑实体功能造型的处理,继而保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2.1重视建筑艺术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要求也是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主要包括了对建筑内部与外部以及各层次、各环节中的设计,使建筑在施工后可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另外,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外部设计对突出建筑物的特点以及对居住者心理的影响。在进行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平面功能设计方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合理的利用平面功能分析法能够有效的将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筑物设计还需要重视建筑的外部形象以及艺术感,建筑物的艺术感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充分发挥符号对建筑物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让建筑物成为一个独一无二和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标志,是符号的意义。 2.2资源合理分配 建筑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发展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困境,要结合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的实际,将合理性原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资源整合中,通过建筑设计平衡各方面利益,做到对发展的有效保障。结构和空间在建筑物内部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要想真正的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确保建筑设计符合一定的要求等,就需要合理的控制好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以及空间的关系,合理的分配建筑结构,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而实现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分配。实现建筑方案设计和城市土地,空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互相协调,相互组织,积极配合城市车辆以及人流,从一定程度上说,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2.3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的深入,各行各业都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借助自然因素来装饰和点缀建筑外部形象,进而有效的体现出建筑物的自然美,将建筑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协调。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是住宅建筑的基本特点,这类特点的实现需保证设计环节遵循因地制宜思想、整体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其中整体设计思想指的是综合结合气候、当地文化、经济等因素开展设计。同时,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应极力避免只注重某一个片面因素而忽略统筹整体所产生的设计缺陷。建筑设计应当立足于施工环节,应当重视起可实施性以及可操作性,在保证施工的要求之下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总之,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得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利用,平面技术发挥对建筑功能的分配和调整,空间结构技术发挥对空间以及结构的有效调度,保证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3、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3.2建筑节能化设计 现代建筑中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建筑设备以及更具备现今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新技术,在提高建筑效果的同时增加了节能环保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时,要将节能意识融入到原有的基础设计中。在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围绕防晒墙与架空屋顶、遮阳板、窗户玻璃、自然通风开展的设计均可较好满足住宅建筑的节能诉求,而这些设计往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例如,在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中,遮阳板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夏季建筑内部所受辐射,结合计算机实现遮阳板的智能控制,即可较大程度降低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城市建设也因此而日新月异,居住者对于建筑设计要求也随之拔高。但就当前来看,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基于此,笔者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主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发展趋势;主流 在当今经济与社会极大发展的前提下,生态和环保仍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简明、浪漫以及复古情怀俨然成为当代创造热点,这在建筑行业中也有具体体现,并在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前建筑设计各类发展趋势来看,实用主义建筑、绿色生态建筑以及高科技智能建筑成为建筑设计在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人类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新工艺、新技术、科技知识以及自然资源用于建造能够与人类活动要求相适应的人工环境可称之为建筑。建筑类型包括多种,如学校、住宅、医院、体育、酒店以及商业办公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其风格也有所不同,其功能和类型决定了其个性特征需要以不同建筑形式进行表达。而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功能质量也随之提升,居住者使用更为便捷,同时舒适度也得以满足。 建筑设计应始终保持与环境相适应,其建筑风格、色彩、立面应与周边建筑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建筑设计应采取合理、先进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功能目标与技术手段二者之间的和谐一致,坚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充分结合的设计理念,对经济、技术以及环境等客观条件予以综合考虑,并尊重客户需求,坚持理性前提下的创意和个性。 作为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综合系统工程,建筑设计在其各工作环节中始终秉承经济适用理念。因而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全过程的优化控制是极为必要的。优化建筑设计有利于保持方案的最佳性,并通过最短路径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与使用,进而通过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来实现既定目的。就此点来看,信息、情报以及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只着眼于设计质量合乎设计要求,或仅仅依靠设计条文和相关规范的被动性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这与现代化发展趋势也难以适应。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绿色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现代建筑对太阳能加以充分利用,或通过设计节能型建筑围护结构,以此来降低空调以及其他采暖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以自然通风原理为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 ?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 <1>城市——“镐京” ?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东周(前770——前476称为春秋,475——前280称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天子失学,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孔子将人还给社会——伦理理性的社会 ?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3.建筑特征: ? <1>防御性强 ? <2>礼制 ? <3>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中国现代建筑的缺点

中国现代建筑的缺点分析 工业设计0802 杨永瑞 15号

中国现代建筑的缺点分析 十八世纪以前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附近国家都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存在。但是,现今的文化的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位置在哪里?中国建筑在悠久的中国历史背景下从未走出过自己国家的大门,在中国建筑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下,西方建筑师们正忙碌于占领中国这个孕育巨大潜力的建筑市场。近代中国建筑失败之后,中国建筑才摆脱了其错误的传统建筑意识,但一不小心就会陷于更大的错误。中国建筑随波逐流,不确立它的主体性,而进入世界建筑混浊的气流中,那不是走向新的传统之路,而是破绽之路。我打算批判地检讨关于近代以后中国建筑的一些现象,因为我想提示中国建筑的未来方向的一方面。对于在这论文中批判的对象建筑,肯定的评价也有点儿道理,但从历史的广角观点看则不能给他好评价。中国的历史源渊流长,其建筑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我确信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一定会再次复兴。 那么中国现代建筑目前都有哪些缺点呢?下面列举一些在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 1.上海近代建筑的非主体性和非现代性。 上海近代建筑因为其主体大部分是西方人,所以只能归为非主体的。但这点是基于当时历史状况造成的。而在此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现今不少中国人为有这样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而感到骄傲,还把它作为模范。上海的大部分近代建筑从当时世界建筑的潮流看,是非现代性的。当时代世界建筑已经进入了新思潮的建筑运动,因为不能感知其新时代潮流,只能积极的参照已经流下的西方古代建筑诸样式的的所谓新古典样式。所以诸多的外滩建筑群中没有一个堪称一流现代建筑。然而很多中国人忽视了建筑群的历史性非理性的评价建筑的价值,并且因它而自豪,甚至一些中国人开始要将外滩建筑群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动,是相当可笑的事。而且更可惜的是现在的上海建筑情况也差不多一样。当然在上海也有比较成功的几栋现代建筑,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众多其他上海现代建筑只是追随过时的建筑潮流的垃圾而已。如果我们五十年后再看的话,也许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中山陵的非中山性 南京的中山陵是中国人纪念尊敬的孙中山先生的重要瞻仰地。查勘北京紫禁城与明代的皇帝陵墓,让人感受到的是非人性与权威性的尺度感。然而中山陵也仿效非人性的古代宫殿与陵墓的型制。中山先生是谁?他是举起人民就是主人的三民主义“旗帜”,为推翻封建专制主义而发动了革命的伟人。那么,为什么他的陵墓建造得如同于他推翻的封建帝王的陵墓呢?评价一群建筑,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其建筑适合的内容。内容适用错误的建筑,即便在其他方面做出何种努力,都不能挽回其错误的内容。既然是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应该具有跟人民和谐素朴的概念。因此给那些建筑以优秀的名誉的中国现代建筑历史家的蠢话,就是中国建筑走向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 3.传统瓦屋顶的继续的失败 源自民族主义的所谓大屋顶样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后期的代表性样式。众多重要的中国建筑戴着不合适的大帽子,耸立在大街上,并且作为中国主要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跟社会主义本质显然这种民族主义倾向的建筑已经发生了矛盾。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事物的国际主义建筑样式被抛弃,建筑和社会产业的其他部分步伐不一致,因此也就找不出中国建筑的出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性理论家梁思成却在这时候赞同传统大屋顶样式,使得国内建筑师的思维受到桎梏。复兴传统大屋顶样式突然衰亡,直至成为一种罪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 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 2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 3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4建筑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5建筑风格 ?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 ?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 概述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13张) 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中国近代建筑 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就是当时西方流行得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就是券廊式;后者就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就是洋务派与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得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就是手工业作坊那样得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得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得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建筑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二)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三)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四)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五)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六)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具体表现为:(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缺点

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缺点 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缺点 到20世纪20年代,新建筑运动进入高潮,其中以“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流传较广。促使中国现代建筑形成的客观原因有:随着市场上各种生产技术与生产材料的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业不同模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使得建筑业不断地以旧换新,不断地向前发展;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建筑业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有了各种新的要求;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建筑师们不得不给现代建筑物赋予各式各样的新功能;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口剧增,使得建筑学家们在构思建筑物的结构时不得不考虑建筑空间所能承 载的人从而现代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楼层越来越高,建筑类型也不断增多。 1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点 1.1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 建筑的使用要求,如居住、饮食、娱乐、会议等各种活动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基本因素,建筑各房间的大小,相互间联系方式等等,都应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已不像古代建筑那样,在古代社会,人类居住等活动分化不细,建筑功能的发展也不是十分成熟,如中国古代木构架大屋顶式建筑形式几乎可以适用于当时所有功能的建筑:居住、办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逐步提高,越来越注重于对生活的享受,所以现代的

建筑师们在建筑构思时必须考虑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如:安全性、耐久性、实用性、抗震性,从而进行在已有的建筑中改进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功能。 1.2 现代建筑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 现代建筑不仅讲究外观的优美,同时也注重技术的合理性。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的外观已不同于古代建筑,不再只像宫殿、庙宇等。现代建筑比起古代建筑更善于根据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型建筑,其在结构技术上也表现出现代技术的高超性,如: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是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成功在于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分不出先有山林、溪水,后有别墅;还是先有别墅,后有溪水、山林;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师将已有建筑及环境特征作为新建筑的创作基础,建筑着眼于历史文脉的继承和总体的协调,平面形成对大礼堂的围合,体量高度控制在低于礼堂5m左右,将新馆、老管及礼堂构成了一个整体和谐的环境。 1.3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实质,是建筑设计师空间设计及其表现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现代建筑不仅注重外观,而且更注重建筑空间内部的设计。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内部的不同要求,现代建筑空间内部已出现不同于古老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用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建筑本身在设计上应具有科学性,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结构要按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使建筑在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上更具科学性。2.注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目前的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差,建筑高度有限,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代新型建筑设计应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的设计,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但可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还提供了自由分割的空间,使用面积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其整体设计更趋科学合理。3.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受体量和结构所限,传统的建筑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现代化的智能系统,不具备综合性和多元化功能。现代建筑设计由于采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使建筑本身的空间发生了很大改变,可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现代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新型的客运中心可囊括机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使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快速分流。4.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

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5.着力延长使用寿命传统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0~70 年,在使用过程中建筑会出现老化和损伤。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一些新型的耐久性材料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现代建筑设计更多地引入新型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牢固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二、现代建筑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建筑用地与空间开发现代建筑设计必须解决好城市发展用地紧张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一是向城郊发展,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城市负担加重;二是向高空发展,导致人口密度增加,空气污染严重,活动场所拥挤。现代建筑设计应注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意义在于(:1)节省用地。开发地下空间可减少对地面的破坏,减轻地面的交通压力,使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相互干扰程度降至最低,真正实现立体化发展。(2)节约能源。土壤具有隔热和蓄热的双重功效。据测算,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可节省热能25%~80%。(3)有利于生态平衡。开发地下空间不破坏地面植被、不侵占绿地,节约的地面空间可以进行绿化和景观设计,有利于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5-03-13T11:00:14.38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姚冰1 吕宪刚2 [导读]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们希望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姚冰1 吕宪刚2 1本溪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辽宁本溪117000 2本溪绿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本溪117000 摘要:在进行建筑建设时,人们通过将体力和智慧的合理搭配运用,从而将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用建筑形式呈现出来,于是就有了当前社会中形态各异的建筑物。而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新要求,现代建筑的设计还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发展创新,从而才能够使得现代建筑能够长足发展。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在进行设计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建筑的艺术性以及表现力,从而偏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也不能只注重建筑的实用性而忽略了建筑的外在形态,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本文主要是论述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原则发展趋势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们希望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如业主想法太多,拿不定主意,甚至提出很多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要求,或者受多种条件的限制,或者一味追求他人风格,从而使设计者陷入被动的状态。这样,就会使设计方案显得平庸、无力、主题不鲜明。要掌握设计的主动权,设计师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并结合业主想法中的合理成分,使设计思维主动优化,努力创新,不断完善,肯定设计的创意性和设计中的情感诱发,并产生灵感让情感体现与理性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必须遵循建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建筑的整体性原则就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有序性设计原则。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而且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更加稳定,由此可见,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1.掌握好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建筑设计的实质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人们对建筑学以及建筑设计理论的一个学习与应用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设计师只有通过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技术与综合技能, 丰富自己的建筑设计经验, 并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不断学习进步, 使自己的审美水平能够得以提高, 从而设计出更完美、更独特的建筑物。设计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探索刻意求新, 从而掌握规律, 总结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2.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曾几何时,欧式风格的建筑设计适应了人们当时对时尚的追求;但后来又因其式样呆板,缺乏个性,遭到大多数人的怀疑和拒绝。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个性。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3.通过情感的积淀能够产生更好的设计感染力。设计作品的感染力与设计作者自身的情感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必然会将自身的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 在设计作品中能够明显的看出设计师的文化素质以及生活积淀。设计师在日常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收集,对各种各样的文化素养进行吸收,感受到各种不同的风土人情, 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就会在设计师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设计图纸中的每一处空间、色彩这两者的比例以及各个部位的对比和线条流畅度, 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设计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的情感。建筑设计在形式上可以说一种无声的情感表达, 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并且产生一定的共鸣感, 从而带来心理、生理、感官上的快乐。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 情感愈充沛, 则其灵感即呼之欲出。创新意识所宣染和形成的氛围就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是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的集合,它不是孤立的。它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不仅表现在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身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高度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2.个性化。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3.服务方便化。城市人口集中,为了高效方便,国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服务设施。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给人们带来高效率和方便,从而使建筑设计更强调以“人”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第一讲_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原始人群的居住方式: 我国在大约六七千年前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房屋遗址已大量出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 (1)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天然洞穴→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2)长江流域:干阑式建筑 (3)河姆渡文化 干阑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距今大约有六七千年。 (4)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时期,由于过着定居生活,出现了房屋和部落,最具代表性的遗迹是西安半坡村遗址。 仰韶文化时期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经扎结后涂泥的做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支撑。 仰韶文化聚落,常选择河流两岸,地势较高处;由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以壕沟隔开。 (5)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陕西龙山文化的10座半地穴式房址,以吕字形的双间房子最具特色。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整的硬土地面。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 1、夏时期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附录: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朝活动的区域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统治中心位于嵩山附近的豫西一带,夏朝已开始使用铜器,修建城郭、沟池和宫室。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经考古认定为夏朝的都城遗址。 2、商时期的建筑 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的奴隶制国家,以河南中部及北部的黄河两岸一带为中心。商代中期的城址已发现了两座。 殷墟博物苑郑州商城遗址武汉盘龙城遗址 3、夏、商时期的建筑材料、技术 夏、商时期的宫室建筑中已开始使用人工材料。这一时期陶质材料和青铜制品在建筑上经常使用。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中已发现用作排水的陶管,殷墟宫殿的青铜擎檐柱既起取平、防护作用,又具装饰效果。 夯土技术逐步应用到建筑中去,它不仅在功能上解决了地面防潮问题,而且在形式上使宫室显得高大威严。 4、西周时期的建筑 西周时期,曾掀起城市建设高潮,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来建造,王城位于城中心,城市总体布局上已形成了理论和制度,规划井井有条。 工记·匠人营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西周的都城丰、镐、洛邑,遗址已无存,代表性建筑遗址主要发现于周原地区,如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岐山宫殿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5、春秋时期的建筑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頻繁,于是夯土筑城成为当时各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国防工程,逐渐形成一套筑墙的标准方法。 武进淹城遗址 6、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材料、技术 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人字形断面的脊瓦和圆柱形瓦钉。到西周中期,瓦的使用日渐增多,并且出现了半瓦当。在凤雏的建筑遗址中还发现了在夯土墙或坯墙上用的三合土(石灰+细砂+黄土)抹面,表面平整光洁。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考古发现了大量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 春秋时期筑城活动十分频繁,技术已十分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方法。在建筑色彩上,西周十分丰富,但却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如木构设色:“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黄色也。” 春秋时,建筑雕饰上出现了木雕和石雕,木构架建筑施彩画。还发现春秋时期的金釭,釭在西周时曾是加固木构节点的构件,发展至春秋时期巳蜕变为壁柱、门窗上的装饰品。

同济中国建筑史真题

选择填空 建筑史观 1、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历史观是()。04 2、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tectonic”主要是指()。04 3、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08 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的含义。08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流变 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01 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建筑的交流 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1 A建筑类型B建筑等级C取材方便D阴阳五行 3、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01 A心理学B方位C礼制D术数 4、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时期。01 5、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02 6、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方式的演变。02,04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3 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 8、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采用()。03 A西北B江南C华北 9、中国上古的九州中,()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03 10、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03,04 11、()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主要原因。04,06 12、中国上古九州概念中,()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04 13、古代官式建筑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因果关系?()04 A朝代更替B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转移C中外交流 14、以下哪位学者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04,05 A罗西B德·昆西C钱伯斯 15、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05 A晋B冀C苏D赣 16、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7、()从技术的方面分析中国的建筑。 中国古代聚落的形态与结构 1、“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五门”指()。98 2、“东西堂”制度是()时期开始的()制度。98 3、“里坊制”大约解体于()朝,取而代之的是()制度。98 4、古代都城得居住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99 5、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形制。991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7591824.html,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作者:张镝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 摘要:建筑设计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形态,建筑质量的好坏主要和设计质量有关,在新时期的影响下,设计人员要讲究思想的开拓和设计方法的创新,将建筑结构的设计技术与时代接轨,本文详细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当前的建筑建设中,人们希望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环境和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理论,从而使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现代的建筑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1、设计需遵循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指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的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及相互结合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特征与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必须从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和历史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地考察,是指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2、设计需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要考察研究的对象系统本身的方方面面,还要考察系统周围环境。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是环境,系统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主要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资源、系统给环境提供的污染。动态原则是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与系统发展变化各个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对于建筑设计来讲要立足现在,把握时代发展方向。 3、设计需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由低层的系统组成的,在相同层次系统间有相干性。因此系统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层次越低,结合越强。因此,单体对群体、使用的房间对功能区、基地对环境都有着构成性关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一旦上层系统中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