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重叠与构式的互动

合集下载

汉语AA式构词和构形的重叠-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汉语AA式构词和构形的重叠-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汉语AA式构词和构形的重叠-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有许多AA式叠字结构,虽然它们都由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而成,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分为叠音词、重叠词和词的重叠三类。

由于这类结构的外貌过于相似,所以学界对它们的归属争议很大。

我们认为,叠音词和重叠词是构词重叠,词的重叠是构形重叠。

一、AA式构词重叠(一)叠音词1.单字不表义。

叠音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表示草木茂盛的样子,灼灼表示明亮的样子。

这类词在古代汉语叫重言词,现代汉语叫叠音词,即两个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在一起整体表示意义。

叠音词是单纯词,以模拟事物的容状声音为主,单字的本身或是无意义,或是另有意义。

[1]猩猩:一种哺乳动物;潺潺:水慢慢流动的样子,这类词的单个字不表义,不是语素,只有重叠后才表示完整的意义,才是一个音义结合体。

2.单字与叠字结构意义无关。

现代汉语有一类AA式叠字结构的单字表示意义,有些甚至成词,但它们重叠后产生的词完全改变了原本单个字的意义,形成一个有全新意义的新词。

我们认为,虽然这类词的单个字孤立存在时确实有意义,在词典中也有单独的释义条目,并且有的还标注词性,但它们与AA式结构所代表的意义毫无关系,它们在重叠结构中不表义,不是作为语素存在的,AA式结构整体才是是一个语素,所以它们应该是单纯词,应该被归入叠音词。

例:区,名词,地区或者行政划分单位。

区区,数量少。

(二)重叠词。

重叠词由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而且这类结构的单个音节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整体意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1.单音节在古汉语中是词,在现代汉语中只是语素,只有重叠后才是词。

例:纷-纷纷,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是众多的意思,是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必须纷纷合用才可以成词,表示众多的样子.2.单音节在现代汉语是词,重叠结构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是单音节和AA式结构并存的一类,这类词主要是亲属称谓词。

论汉语量词重叠及其强空间性特征

论汉语量词重叠及其强空间性特征

论汉语量词重叠及其强空间性特征
宋聚磊;王文斌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0)2
【摘要】普遍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而量词可以重叠又是汉语量词的重要特征。

分析量词重叠与其基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探究汉语重叠的形成机制。

文章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量词重叠的典型成员,通过重新分类,探寻重
叠的限制条件,力图揭示其本质特性。

研究发现,汉语量词重叠的典型成员以“形体”量词为主体,其中表形量词居核心地位,个体量词居重要地位。

“形体”量词具有极
强的空间性特征,注重事物的形体和三维等物理空间。

因此,量词重叠的本质特性就
是量词的强空间性,量词的强空间性特征是汉语空间性特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总页数】10页(P137-146)
【作者】宋聚磊;王文斌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河北中医学院公共课教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
【相关文献】
1.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r——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
2.汉语方言量词重叠AAA式的韵律特征及焦点凸显
3.汉语名词重叠及其空
间性特征研究4.汉语重叠系列之五试论量词重叠5.是动量词短语,还是一种动词的重叠形式——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
王立永
【期刊名称】《华文教学与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作为一个多义范畴,量词重叠可以表达“周遍”“多”和“连续”三种意义,如何把握三种意义之间的联系是讨论量词重叠的一个重要议题.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量词重叠是两个相同量词的语义复合,复合得到的一个基本语义为“多重实例”.这一基本语义和句法构式进行互动,可以得到不同的语义解读.
【总页数】8页(P53-60)
【作者】王立永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江苏,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H030;H146
【相关文献】
1.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r——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 [J], 杨虹
2.英汉语量词的认知对比——从认知上的"有界性"看英汉语量词对名词的"标记性" [J], 张庆瑞
3.认知分析与对外汉语示形量词教学--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个案研究系列之一 [J], 缑瑞隆
4.《敦煌变文集》量词重叠的语法分析 [J], 李曰辉
5.是动量词短语,还是一种动词的重叠形式——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的探讨 [J], 陈慧;张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作者:金依璇袁庆德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以往语法学家们所说的汉语量词重叠“MM”,其实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它可以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人或事物数量众多或种类繁多”、“动作行为重复的每一次或每一个时间单位”等语法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MM”与“一M一M”及其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并存,但三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MM”产生于古代汉语中,是古汉语数词“一”习惯省略的产物。

关键词:量词;重叠;生成机制著名语法学家如赵元任(1979)、吕叔湘(1954)、朱德熙(2005)等以及主要的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汉语的量词可以重叠,如“个个”“回回”等。

但经研究发现,以往学者们所说的量词重叠,其实并非量词重叠,而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

同时,语法学界对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语用功能、生成机制的论述也有所不足。

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谈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一、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英文字母把量词重叠形式表示为“MM”。

量词重叠“MM”是“一+量词”短语重叠“一M一M”的省略形式。

“一M一M”还有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只省略后一个数词“一”,如“一个个”“一次次”。

“MM”“一M一M”“一MM”在语法的意义、功能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这里先归纳一下“MM”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然后再分析三者的异同。

(一)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MM”最常用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意思相当于“每一(个、只、条……)”。

通常用来强调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方面都相同,没有例外,或者强调对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施以相同的处置。

这类情况下的量词重叠主要有三种用法:1.在主语中作定语这种用法的量词重叠所修饰的中心语大都是双音节的词语,偶尔也有单音节的。

例如:(1)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论数量词语的复叠 - 有声媒体语言资源网∷∷国家有声媒体 …

论数量词语的复叠 - 有声媒体语言资源网∷∷国家有声媒体 …

论数量词语的复叠李 宇 明复叠是某种语言单位反复出现的现象,主要包括重叠、叠加和重复三种现象。

例如:(1)在一米来高的地方用小木片片垫出来四四方方的凤眼。

(高光《墙》,《花城》1990年4期43页)(2)我们老知青,用我们的千千万万双脚,走了二十七年,走出了这样一条线,一条奉献于乡土中国的具有完整内涵的精神与文化的生命的浩瀚银河。

(张曼菱《让心再跳一次》,《当代》1997年3期65页)(3)奶奶活着的时候和我说,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

我就问都有啥?他就一件一件地数落,都有啥有啥。

(高光《墙》,《花城》1990年4期50页)这些例子中的“木片片”、“四四方方”、“一件一件”是重叠现象,其中“木片片”是构词重叠,“四四方方”、“一件一件”从总体上看属于构形重叠。

“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

”和“有啥有啥”是重复,属于句法范畴。

“千千万万”是叠加现象,它不是“千万”的重叠,而是“千”“万”分别重叠之后的加合;叠加是介乎重叠与重复之间的复叠现象,纵跨词法和句法两个层级。

本文讨论数量词语(不包括数词)的如下复叠现象:(4)唤弟引一群孩子天天在自己窗外吵闹,航鹰《蒺藜女》,《当代》1997年3期141页)(5)一辆辆拖拉机开来了,那是寨子的人拉着满车的大米在寻找他们的逃走的知青。

(张曼菱《让心再跳一次》,《当代》1997年3期75页)(6)北方的草地是疏阔慷慨的,没有十分密集的草丛,只有一簇一簇碧绿的草芽。

(高光《墙》,《花城》1990年4期48页)(7)村里人知道我考上了大学,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看我。

(马其德《命独如我》,《当代》1997年3期186页)(4)中的“天天”是“量量”复叠式;(5)中的“一辆辆”是“一量量”复叠式;(6)中的“一簇一簇”是“一量一量”复叠式;(7)中的“一拨又一拨”是“一量X一量”复叠式。

在“一量X一量”复叠式中充当X的词语主要有“又”、“接(着)”、“连(着)”、“挨(着)”等。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
量词重叠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使用多个相同或相似的量词。

例如,“一点点水”、“许多许多人”、“一大片片树叶”等。

近年来,语言学界对量词重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研究表明,量词重叠往往具有强调的功能。

通过重复使用量词,说话者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数量的大小或强调某一特定的数量。

例如,“很多很多人”比“很多人”更强调人数的众多。

这种强调功能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其次,量词重叠还可以表达一种不确定或模糊的语气。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多个相同的量词可以暗示说话者对数量的不确定或模糊。

例如,“一点点水”可能表示水的数量非常少,而且说话者并不确定具体有多少。

这种不确定或模糊的语气可以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

此外,量词重叠还涉及到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一些语言中,量词重叠的出现与特定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密切相关。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名词之前使用两个相同的量词可以表示一种“每一个”的意义。

这种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量词重叠的语言规律。

总之,量词重叠是一种语言现象,具有强调、不确定和模糊等语用功能。

研究量词重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律。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语言中量词重叠的现象,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并探讨其与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关系,从而丰富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词汇与构式双向互动的一个典型案例--“个”字构式的演化与双向互动

词汇与构式双向互动的一个典型案例--“个”字构式的演化与双向互动

( 总第 1 7 2期 )
( S p r N O 1 7 2 )
词 汇 与构 式双 向互 动 的 一个 典 型 案 例
— —
“ 个” 字 构 式 的 演 化 与 双 向 互动
李 向华
( 九 江学院文学与传媒 学院 江西九 江 3 3 2 0 0 5 )
摘要 : 一组相关的带“ 个” 实例构式可以被统摄在 图式构式“ N p ( 代) +( 来) +( V / A ) +
收 稿 日期 :2 0 1 4一 O 1— 0 6
作者简 介 :李 向华 ( 1 9 4 7一) ,男,九江 学院文学与传媒 学院副教授 ,上海师 范大 学对外汉语 学院语 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华 文教 育方向 2 0 1 1级博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为认知语 法、对外汉语教 学。
2 0 1 4年第 1 期
2 0 1 4年第 1 期 N o , 1 , 2 0 1 4
九江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ma l o f J i u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数 )+个 + C ” 构 式之 下 , 并 呈现 出两条 承 继路 径 。这 种 承 继被 统 摄 在 构 式 义之 下 , 其 表 现
方式 为构 式语 用功 能和 内部相 关成 分 准入 之 间 的共 变, 而促 使 这种 共 变产 生的 是 构 式和 词 汇 式
九江学院学 报
・ 7 9・
分 。这 里 的 “痛 快 ” 和 “ 仔 细 ” 是 “喝 ” 和 “ 看”动作的结果 ,表示的是一种状态 ,这是同一 事 物 的两 个 不 同方 面 。状 态 是 无 界 的 ,而 结 果 却 是 有 界 的 ,正 是 因 为 这 个 原 因它 们 才 可 以和 有 界 的非典 型 量词 “ 个 ” 相组 合 构 成 一 种 特 殊 的 “ 个 +A” 构式 。 因 为 ,这 里 的 形 容 词 凸 显 的是 结 果

《祖堂集》词语重叠形式研究

《祖堂集》词语重叠形式研究

《祖堂集》词语重叠形式研究作者:熊作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本文在归纳总结《祖堂集》重叠形式的基础上,运用语义和认知理论,着重从《祖堂集》词语重叠的形式类型、词性频率、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祖堂集》的研究和认识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祖堂集;词语;重叠[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1《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史书,保留了大量口语化的语言,是研究晚唐五代历史时期语言的重要文献资料。

我们知道词语重叠是典型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之一,那么近代汉语语言的重叠形式又是怎样的呢?一、《祖堂集》词语重叠形式我们对《祖堂集》的词语重叠形式做了一次全面的归纳总结并且分析整理出了《祖堂集》词语重叠的类型和频率。

我们共统计出244个词语重叠形式,归纳出9种重叠类型:AA,AABB,ABB,ABAB,ABAC,A不A,AB不AB,ANA,XABX。

其重叠频率分别为186,1,1,4,33,10,1,5,3,其所占总数百分比分别为76.23,0.41,0.41,1.64,13.52,4.10,0.41,2.05,1.23,其中X代表闻和玄,N代表者、可和得。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词语重叠频率最高的类型是AA式,其次是ABAC式和A 不A式;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重叠的类型主要有AA,A一A,A了A等,双音节重叠的类型主要有ABAB、AABB、ABAC等。

《祖堂集》和现代汉语在单音节和双音节重叠形式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分别以AA式和ABAC式为主,可是《祖堂集》和现代汉语在词语重叠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虽然单音节重叠都以AA式为主,但在《祖堂集》中根本就未发现A一A等现代汉语才有的词语重叠形式;现代汉语中双音节重叠不只是以ABAC式和A不A式为主要的重叠方式,还有ABAB式和AABB式。

因此,同现代汉语的重叠类型相较,《祖堂集》词语重叠类型还比较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越多,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表示短时少量, 这不符合 内容越多 ” 的认知象似性原 则。因此与量词、 形容词、 副词的重叠不具有可比性 。 但是若将动词重叠理解为某个时间范围内相同动

作、 行为的延续或重复,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解释上的困难 。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此处不赘, 拟另 文探讨。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4 卷 2010 年第 3 期
量词重叠与构式的互动
李文浩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提要
*
认知主体对意象图式不同成分或关系的突显以及构建情景时不同的扫描方式, 导致量词重叠
的基本义在构式不同句位的动态变化 。量词重叠的基本义与句位义之间以及后者相互之间, 既有共 而共性则体现了作为 性也有差别。差别体现了构式的不同句位对作为构件的量词重叠的整合作用, 构件的量词重叠对构式整体的语义贡献 。这是构式与构件互动的结果 。 关键词 量词重叠 构式 互动 意象图式 突显 扫描
《 世界汉语教学》 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谨致谢忱! “类词 ” “遍指 ” “类词可以重 赵元任( 1968 :263 ) 在描写量词的次范畴如 时, 已经提出 一说, 他认为
* ①
。 迭表示遍指”
354
李文浩: 量词重叠与构式的互动
“AA3 ” 甚至 等, 割断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 原则上我们同意郭继懋 ( 1999 ) 的处理 “合并 ” 办法。但是可能受年代所限, 郭文在对待量词重叠的多种意义时用了 之法, 而在分 “分化 ” 的解释方法, 缺少统一的理论支 析总语法意义与各个意义变体的联系时却又使用 “任 持, 并且某些解释尚不令人信服。例如在解释总语法意义与周遍意义的联系时 , 他指出 , 何包含‘ 一’ 以上数量的词语加上带范围副词‘ 都’ 的谓语, 整个句子都必然含有周遍意义 ” “ 量词重叠的总语法意义是物体或事件重复存在 , 重复存在则数量必然是‘ 一’ 以上, 所以量 。 但是, 都’ 的谓语所构成的句子理所当然地含有周遍意义 ” 许多 词重叠加上带范围副词‘ “都” 。例如: 表示周遍意义的量词重叠, 其所在句子的谓语部分并不必然出现范围副词 ( 1 ) 句句都说到马林生的心坎儿上。( 王朔《 ) 我是你爸爸》 ( 2 ) 您的话句句说到我心坎上了。( 王朔《 ) 你不是一个俗人》 “句句 ” 事实上, 根据我们的考察, 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②王朔作品中含量词重叠 的语例共 6 “都” 。将量词与作家的范围扩大后搜索, 句, 只有例( 1 ) 这一句出现了范围副词 结果同样是 “都” “都 ” 不使用范围副词 的周遍义量词重叠句占多数。据此可以说, 郭文借助范围副词 来 解释总语法意义与周遍意义的联系是特设的 ( ad hoc) , 缺乏普遍有效性。 再如, 郭文在解释 “多” , “这两种意义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量词 总语法意义与 这种意义变体的联系时说 重复存在就既可能是两三个, 也可能是四五个甚 重叠的总语法意义是物体或事件重复存在 , 。 这样的解释也有牵强之处, 至更多, 这就十分接近于‘ 多’ 的意义了 ” 容易让人追问: 既然 “ “甚至更多” “多” ” “四五个 ” 重复存在” 在 的情况下接近于 的意义, 那么 “两三个 这样的情 “重复存在 ” 。 凡此种种都激发我们在量 况又分别与哪种意义对应呢? 需知后者同样属于 , 词重叠形式与意义不对称的背后 去寻找更具概括性和统摄力的分析概念与理论模型 。 0. 3 本文的理念。构式语法认为, 构件与构式整体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 。 构式的整体意义会整合进入该构式的构件的意义和功能 , 使之与言
0. 1 以往的观点。 传统语法论著认为量词重叠表示“每一 ” “每个 ” “每 ” , 如吕叔湘 ( 1954 ) 、 赵元任( 1968 :107 ) 、 朱德熙 ( 1982 :26 ) 等。 不少文献延续了该观点, 有的虽表述不 “周遍 ” , 同, 但观点相近。如陆俭明( 1986 ) 认为量词重叠表示 石毓智 ( 1996 ) 认为量词重叠
①。但是专门探讨量词重叠的文献普遍认为量词重叠不止表示这一种语法意 表示 “遍指” “每一 ” “多 ” “逐一 ” “连绵 ” 等多种 义。如宋玉柱( 1981 :126 - 132 ) 指出量词重叠可以表示
李宇明 ( 1998 ) 、 侯友兰 ( 1998 ) 、 郭继懋 ( 1999 ) 意义。表达类似观点的还有华玉明 ( 1994 ) 、 等。面对一个语法形式表示多个语法意义的不对称现象 , 出现了两种处理办法: 一是分化, “AA” “每一 ” 如华玉明( 1994 ) 认为量词重叠式 是一种同形异义的复合体,它包括表示 意义 “AA1 ” “多” “AA2 ” 。二是合并, 的逐指性重叠 和表示 义的描写性重叠 如郭继懋 ( 1999 ) 认为 量词重叠只表示一种概括的总语法意义 :物体或事件的重复存在;上述多种意义只是这个总 语法意义的环境变体。 0. 2 问题的提出。其实石毓智( 1996 ) 也注意到了某些与 “遍指” 义不合的语例, 例如该 “阵阵掌声” “阵阵 ” 是可以说的, 但是又否认其中的 是量词重叠, 理由是它不表示周 文承认 “一阵又一阵” 。显然, “遍指 ” 遍性, 而是指 此处有循环论证之嫌, 意在维护量词重叠 义的单 “每 ” “遍指 ” 一性。然而, 相关文献所提供的大量例证表明, 量词重叠的确不止表示 或 这一 “AA1 ” “AA2 ” 并且认为将量词重叠分化为互不相干的 种意义。本文将正视这一言语现实,
③ 我们将秉持构件与构式整体的互动 基本性质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构式整体意义的形成。 观, 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与突显及心智扫描等概念 , 来对不同构式中量词重叠表
义的差别及其与量词重叠基本义的联系等问题作出统一的分析和解释 。 一 量词重叠的基本义及其意象图式
1. 1 量词重叠的基本义。Goldberg( 1995 :9 ) 曾举过 “She baked him a cake ” 这样的英语 “bake ” 例句, 词汇语义理论因为有这样的例句存在而认为 有一个带三个论元的特殊意义: 施事论元、 受事论元和心目中的接受者论元。 若如此, 该动词就存在两种意义, 即该动词的 基本意义和它在上面这种句型里的意义 。根据 Goldberg ( 1995 ) 的考察, 尚未发现有哪种语 “bake ” 言用两个独立的( 没有联系的 ) 动词词干分别表示这两个意义。 她认为不必因为 可 , 以出现在双及物构式中而再为它专门设立一个特别的意义 该例句中的接受者是作为具体 构式的论元而非动词的论元得到允准的 。按照这样的构式语法观, 我们认为量词重叠的基 本语法意义应该是独立于构式之外的一般意义 , 不以某一种具体构式为依托。 已有研究总
356
李文浩: 量词重叠与构式的互动
经验进行的压缩性再描写。以上观点表述相异但实质近似。 据此, 我们将量词重叠的意象 图式直观描述为图 1 ( 详见附录) 。 2000 :3 ) , 基于意象图式是高度抽象的构型 ( Langacker, 图 1 只包含基本的成分和关系。 “某个空间或时间范围内的相同物体或事件 ” 。图 1 上文将量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概括为 中的外围椭圆形轮廓线表示特定的空间或时间范围 。 不论物体还是事件, 也不论是什么形 , 。 状的物体或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都用长方形表示 物体或事件总是存在或发生于特定的时 空范围内的, 多个相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可能表现为各种顺序 ;而多个相同的事件可能同 但是基于意象图式的高度抽象性 , 图 1 只用单一方向的箭头表示物 时进行也可能先后发生, 体或事件的时空序列。有必要说明的是, 附录中的图形并不是意象图式本身, 因为所谓的 “ , 意象图式” 并非指具体的图形, 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 只不过为了表述的方便, 用形象的 图形来借指而已。 二 量词重叠的句位义及其突显差异
本文带序号的例句均来自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 以下不再标明具体出处 。 “第二章:动词和构式的互动” , 参考 Goldberg( 1995 ) 的 有关该理论的阐述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理解 。
② ③
355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4 卷 2010 年第 3 期
“遍指” 结出的语法意义, 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 义, 也不具有普适性。 “物体或事件的重复存在 ” 那么, 量词重叠的基本意义是不是郭继懋 ( 1999 ) 所概括的 “物体 ” , “事件 ” , “存在 ” 呢? 名量词用于 动量词用于 物体或事件总是客观 于现实世界中 “重叠” “重复” “物体或事件的重复存在 ” 再将 置换为 即可得出 这一表述。 的。在此基础上, “量词重叠 ” 若如此, 该语法意义的概括只是将 这一术语在形式上换了个说法, 并未实质揭 示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究竟是什么 。退一步讲, 衡量某种语法形式所对应的语法意义的概 , “物 不外乎两个标准, 即对上应该具有独特性和对下应该具有统摄性 。 首先 括是否合理, “量词重叠” “重叠” ;其次, 体或事件的重复存在” 这一表述基本适用于 的上位概念 它与下位 “周遍 ” “多 ” “连续” 义的联系比较牵强( 详见 0. 2 ) 。鉴于此, 我们将量词重叠的基本语法 的 : 。 意义概括为 某个空间或时间范围内的相同物体或事件 这样的表述似乎相对于形容词重 “周遍 ” “多 ” “连续 ” 尤其是对下位的 义更具有统摄力: 特 叠和副词重叠等更具有区别性④, “空间” “时间” “周遍 ” “多 ” , 定的 或 是下位义 形成的前提。 是否为 也需要结合该物体或事 “连续 ” 件对某个空间或时间范围的占有程度来看 。 再者, 物体的 表现为空间序列, 事件的 “ 连续” 表现为时间序列。 1. 2 量词重叠的意象图式。戴浩一( 1992 ) 基于对汉语的观察提出了重叠象似动因, 即 “ 。 ( 转引自张敏, 1998 :178 ) 语言表达形式的重叠( 重复 ) 对应于概念领域的重叠 ( 重复 ) ” 量词重叠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认知象似性原则 。这正如张敏 ( 1998 :179 ) 所指出的, 对于量词 , “每 ” “逐一” “多 ” “这几种意思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 它们都表示相同的事物 和 重叠来说 或动作在量上的迭加或重现。这个含义在形式上是用相同成分的迭加或再现来表现的 。显 。 进一步思考, 然, 这正是象似动因的一种体现 ” 同样是量词重叠, 为什么以及怎么样产生 “ ” “逐一” “多” 每 和 这样的意义变体的呢? 可见凭借象似性原则只是解释了重叠 ( 包括量 词重叠) 的动因, 至于量词重叠的表义机制以及在具体构式中的意义分化等问题仍有必要 深入探索。这就是说, 象似性原则揭示了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对应。 那么语义结构来自 而是对应于 哪里呢?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认为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世界的结构 , 概念结构。后者与人在和客观现实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 、 认知策略等密切相关, 依 赖于人的一般的认知和经验处理机制 , 该机制将有关联的经验组织成意象图式。 我们认为 这个问题可以从分析量词重叠的意象图式入手 。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 , 例如 Johnson( 1987 ) 探讨了意象图式的体 验基础以及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和推理中的作用 。 Johnson ( 1987 :29 ) 指出: 为使我们能够 相互联系的经验, 并能理解它们以及作出推理, 我们的行为、 感知与概念中一 具备有意义的、 定存在着模式和常规。意象图式正是这些正在进行的有次序的活动中一再出现的模式、 形 状和规律。 Lakoff ( 1987 :267 ) 指出, 意象图式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 的结构。Oakley( 2007 :215 ) 提出, 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上而对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