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案简单机械和功 (第3课时)

教师教案简单机械和功  (第3课时)
教师教案简单机械和功  (第3课时)

广洋湖中心初中九年级物理“学思导学”教师教案课题简单机械和功(第3课时)课型复习授课时间

主备人潘永飞复备人审核人潘永飞审核意见

【导学】

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导疑】

1、机械效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为。

2、对于机械效率,由于额外功的存在,总有W有 W总,因此机械效率 1 。

3、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4、小文同学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吊起钩码,并记录

了如下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小文同学计算机械效率的过程如下:

有用功W有用=(G1+G2)h=(4十0.4)×0.1J=0.44J

总功W总=FS= 1. 6×0.3J=0. 48J

机械效率:

答:当匀速吊起4N重的钩码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1.7%。

小文同学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在下方空白处写出错误之处并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作出正确解答。

【导思】

【例1】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

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

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 = W2,η1 =η 2

B. W1 = W2,η1 <η 2

C. W1 < W2,η1 >η 2

D. W1 > W2,η1 <η2

【例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2 0.05 0.4 0.15

芳芳的实验记录

较小提升速度 绳端拉 力(N ) 钩码重 (N ) 机械 效率 较大提升速度 探究结果

10 4.2 79.4% 4.2

10

物理量 控制因素 79.4%

探究结果

79.4%

绳端拉 力(N ) 钩码重 (N ) 机械 效率 大致相同的 提升速度 兰兰的实验记录

10 4.2 15

6.0

物理量

控制因素

A B C D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 为_______J ,人做的总功为_______J 。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测力计放 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

【导练】

1、一动滑轮改为定滑轮使用,这样一定 ( )

A .不能改变机械效率

B .提高了功率

C .改变了动力的方向

D .节省了力

2、如图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

3、斜面长5m ,高1m ,把重为5000N 的物体匀速地推向斜面顶端,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______N ;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1250N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4、滑轮组将重500N 的物体,举高80cm 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 , 额外功为 J 。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 ,当提升重物为4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5、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11-18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 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3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4 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芳芳和兰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 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 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 单元测试(B)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B)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图示的情形中,关于人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男孩踢一下足球,球离开脚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人的脚仍对球做功 B.图乙中,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人对汽车做了功 C.图丙中,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这个过程中,女孩对箱子做了功 D.图丁中,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人对书包做了功 2.通过“探究斜面”活动的研究,你发现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 A.一定有B.一定没有 C.现有没有,但将来可能有D.无法得出结论 3.如图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为G B 的物体,杠杆平衡时,AO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杠杆自重 不计,则G A和G B的大小关系是( ) A.G A>G B B.G A=G B C.G A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如图乙,将自制的小型风叶安装在风车底座上,把线的一端固定在风车转轴上,另一端系上钩码;②在风车正前方1米处放置电风扇的风速调到1挡位,用秒表记录提升钩码到A点所需的时间;③将电风扇换到2、3挡位,重复以上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电风扇挡位越高,风速越大) 表一: 电风扇挡位钩码的质量/g提升钩码到A点的时间/s 15015 25013 35010 请你回答: (1)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提升钩码到A点的_____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这种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风速越大,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研究风力发电机,他又从电厂查到一台1500kW的发电机组的相关数据: 表二: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 风速v/(m/s)5101520 输出功率P/kW8072015001100 表三:不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每秒获得的风能:

(3)风能是清洁能源,也是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 (4)风速10m/s 时,这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为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风速越大,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越高,他的观点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时间 转换法 越大 可再生 电磁感应现象 60% 错误 风速越大发电效率越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因提升高度要相同,通过提升时间,可知提升速度的大小,则由 W mgh P mgv t t = == 可知输出功率的大小,故比较测量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 [2]转换法可将不可测的量转换为可测的量进行测量,也可将不易测准的量转换为可测准的量,提高测量精度。此实验将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转化为通过测量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 (2)[3]分析表一数据可见,在提升钩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风速越大,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越短,风车的输出功率越大。 (3)[4]风能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无污染。 [5]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电能,即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所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4)[6]风速为10m/s 时,1s 内获得的能量为61.210J ?,风车工作1h 获得的能量为 639=1.210J/s 3.610s=4.3210J W ????总 风车工作1h 产生的电能为 9=720kW 1h=720kW h=2.59210J W ???电 风车发电的效率为 992.59210J =100%=100%=60%4.3210J W W η????电总 [7][8]风速为15m/s 时,1s 内获得的能量为64.0510J ?;风车工作1s 产生的电能为 61.510J ?,风车发电的效率为 66 1.510J =100%=100%=37.04%4.0510J W W η????电1总1

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扎实的职业能力准备 1、技能的概念: 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能力,通常表现为某种动作系统和动作方式。 能力是人们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所具有的潜力。 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高低又影响到掌握技能的水平。 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技能的结果。 能力的有效结合——才能。 能力的高度发展——天才。 2、技能的分类 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师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提出了全新的职业技能分类: 专业知识技能 可迁移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 1)专业知识技能:音乐专业包括乐理,曲式分析,视唱练耳,声乐器乐演奏,作 曲能力等,营销专业包括?建智专业包括? 有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可能就会对专业知识技能做明确的要求,比如我们音乐 专业,一所琴行招聘音乐老师,如果来一个建智专业的人应聘你觉得他能胜任 吗?反过来毅然,因为这两个专业专业性都很强,但是如果是一个公司招市场 销售,公司一定要求是市场营销专业,这个条件就有点苛刻,把这一项过分夸 大了,如果是市场营销专业更好,因为有相关知识支撑,但是没有的话,也没 有关系,因为市场是跑出来的,经验是谈出来的,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新的 资产管理公司,他找我招会计人员,但是并不找我招销售人员,尽管他现在很 缺销售,为什么呢?因为做业务做销售的工作经验比较重要,所以他不在乎是 否专业出身,他看中的是人是否灵活,与相关工作经验。 专业知识技能的发现 选修的课程,也许是为了修满学分,也许是因为兴趣使然,但学好一门选修或 者辅修或双学位或一门特长,对你来说都是有益处的。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得出你得兴趣所向或者对哪方面有 研究。 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 专业会议,比如自己每年都会参加学校安排的在湖南大学的辅导员培训,不仅 学习知名学府的先进经验,也能与其他很多高校的老师交流学习,这个过程是 对自己的工作一个很好的总结与提升。你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样也可以通过专 业会议,或者学院召开的大大小小的讲座,研讨会,来拓展你们的知识,开拓 你们的视野。 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营销专业,建智专业,学院对你们毕业有一些考证的要求 吗?我现在参加工作才知道,有人逼着你搞学习还真的很幸福,学院是通过一 些硬性指标来督促你们学习,提高专业,增强自己就业的砝码,我们一些在做 的同学中很优秀的同学,出去和别的高校优秀学生比就不见得能比得过,举例: 经管学院会计3班龙同学找工作的经历,在湖大遭到无情辗压,自尊心受挫, 想找的工作被虐,看不上的工作又犹豫不决,怕浪费了三方协议。所以现实是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试题(好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考试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如图所示,杠杆可绕O (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 端挂一重为G 的物体,在A 端施加一作用力F ,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 A .F 一定大于G B .F 一定等于G C .F 一定小于G D .F 可能小于G 3、夹子是我们生活巾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图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我们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省力的 B .当我们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省功的 C .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的 D .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 4. 密度均匀的直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OB 是全尺长的1/3, 当B 端挂上5N 的物体时,直尺的A 端刚好开始翘起。如图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A .2.5N B. 5N ; C .10N D. 无法确定。 5、用20N 的水平力,将重为5N 的球抛出,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了10m 才停下来.在滚动过程中,手对球做的功是 第1题图第2题图 A.食品夹 B. 瓶盖起子 C.钳子D.核桃夹

A.50J B.200J C.0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6、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7、中考体育跳绳项目测试中,小明同学在lmin内跳了120次,则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是 A.0.5 WB.5W C.50W D.500W 8、清明节,丽丽和爸爸一起上山扫墓.丽丽用了30min登上墓地,爸爸用了50min登上墓地,爸爸和丽丽的体重之比为4:3,则丽丽与爸爸登上墓地时所做功的功率之比是A.20:9 B.4:5 C.5:4 D.2:3 9、下列几种方法中,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有用功一定,增大额外功 B.额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 C.有用功一定,增大总功 D.总功一定,增大额外功 10、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10N.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N的物体 匀速提升0.5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 A.力F1和F2大小相等 B.两机械做的有用功相等 C.两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相等 D.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 11、如图所示,在大小为500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将800N的重物提升了lm.在此过程 中 A.做的有用功是500JB.做的总功是800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D

专题练习《简单机械和功》

专题练习《简单机械和功》 一、填空题 1.(2011·新疆)某同学骑车在水平面行进,当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转到_________位置时,用力最小,这是因为这个位置的_________最大. 2.(2011·烟台)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 N的物体,存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存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_________,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 3.(2011·大庆) (1)2011年6月4日,我国选手李娜获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成为获得“大满贯”的亚洲第一人.某一次李娜在网前截杀时,距对手击球位置处约8 m,从对手击球至李娜接球所用时间为0.2 s.则本次网球飞行时受到重力和_________的作用,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 (2)如图所示,长度为2l的轻质细杆可以在竖直面内绕竖直墙壁上的固定转轴O无摩擦地转动.AB为一段长度为1.5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绳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将绳的两端A、B分别与墙壁及杆相连,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则杆的末端C处可悬挂重物的最大重力为_________. 4.(2011·泸州)“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如图所示是“塔吊”的简化图.(OB是竖直支架,ED是水平臂,OE段叫平衡臂.E端装有配重体, OD段叫吊臂,C 处装有滑轮,可以存O、D之间移动.已知(OE=10 m,OC=15 m,CD=10 m,若在C点用此塔吊能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1.5×103kg,则配重体的质量应为_________kg,当滑轮移到D 点时能够安全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 kg.(不计“水平臂”和滑轮重力) 5.(2011·湘潭)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轻杆OA长1 m,B点挂有重力为10 N的重物.A点的动力F为5 N,方向与轻杆垂直,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装置的阻力臂l2=_________m.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和阻力臂l2.

春第三课时教案

春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春雨图”“迎春图”两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 2、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春雨图”“迎春图”,理清每幅图画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继续体会同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难点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分析两幅图画。 3、掌握赞春部分。 教学策略提前搜集材料。 教学准备提前搜集材料。 教学流程 导入:请同学来说一下春雨图和春风图的特征。 1、春雨图 (1)研读直接状写春雨的部分,体会语言。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②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明确:“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2)研读写雨中自然景物的文字。 ①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②体会两个“儿”读起来的感觉。 明确:使人感到亲切、柔和。 (3)研读写雨中的人的文字。 ①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一直贯到未句;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 ②“‘黄晕’和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所见的灯光是隔着雨幕所见的光,没有写蒙蒙细雨,但也隐含其中了。 ③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阅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4)春雨图的特征是什么呢?他是从什么角度去写的呢?写法是什么样的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特征是细蜜、轻盈;是由物到人来写的;运用了动静相结和;用了排比、拟人的方法。 2、迎春图: (1)学生轻声齐读这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语言。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理论、理解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艺术等。首先要对教育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满足社会发 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 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另一 方面又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 优势的发展。而且,要着眼未来,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对未来的适应能 力、继续学习的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等。 (三)需要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节学生 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进入学校后,社会性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加大。推动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 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 的阶段性完成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中发生的。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即盲目信任教师的特点。同时, 要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从法制上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1989联合国《儿 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的原则。 2、青少年的合法权利。(1)生存的权利。《宪法》: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未 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 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示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 止溺婴、弃婴。(2)受教育的权利。《宪法》《义务教育法》(3)受尊重的权利。《未 成年人保护法》:不得体罚等行为。(4)安全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 (g 取10N/kg )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 A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B .将左边的钩码向里移动一格,同时将右边钩码去掉一个并保持位置不变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3、 如图所示,小明将两只鸡蛋举高2米,所做的功最接 近于( ) A. 0. 1 J B. 1 J C.0 2J D. 2 J 4、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 A .以A 点为支点的费力杠杠 B. 以A 点为支点的省力杠杠 C. 以B 点为支点的费力杠杠 D. 以B 点为支点的省力杠杠

5、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6、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用20N 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 内匀速前进了10m ,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 .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7、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质量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将 (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8、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 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 A 、F A =F B ,W A =W B B 、F A <F B ,W A =W B C 、F A <F B ,W A <W B D 、F A >F B ,W A >W B 9、将50N 的物体从一楼提到三楼,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做功最少的是( ) A .用手直接提上去 B .用滑轮组提上去 C .用定滑轮提上去 D .三种方法做功相同 10、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 的力将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 .80% 800J B .80% 1000J C .62.5% 200J D .80% 200J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解析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右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赤壁赋》第三课时教案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积累现代汉语知识,一方面,汉语变迁造成了语言障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再者,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典型试题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典型试题 中考“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典型试题的发展趋势分析“简单机械和功”专题是力学知识进一步的综合,涉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本章的主要考点包括以下一些:了解杠杆的力臂,通过实验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知道杠杆、滑轮和滑轮组等简单机械改变里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从近年来中考命题分析看,本专题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中考时的失分点。失分的主要因素,一是本章的概念比较多,学生理解和正确区分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二是知识的综合程度比较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三是科学探究中数据分析能力比较弱。因此要提高本专题的得分率,分析和把握本专题中考命题的趋势十分的必要。从各地中考试卷分析看,近年来“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的命题考查呈现以下趋势: 一、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辨析 例题1(07常德市)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C.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例题2(07梅州市)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W1>W2,P1>P2C.F1P2 启示:本专题的容易混淆的概念主要滑轮、机械效率、功率,做功的必要因素等。比如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机械效率与做功的多少无关,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有关,受物重、摩擦力以及机械自重的影响。 二、重视估测与估算能力考查 例题3(07宿迁市)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秒。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A.3W B.30W C.300W D.3000W 例题4(07泰州市)跳绳是今年体育考试新调整的项目。小强同学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 A.3J B.30J C.300J D.600J 启示:学生要对关注日常的生活物理现象,并能进行一些估算,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简单机械与功基础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1 / 4

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出示下图: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生1:1号是圆柱。 生2:2号和6号是长方体。 生3:3号是球。 生4:4号和5号是正方体。 生5:7号叫三棱柱。 师: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前一节课学习的是平面图形。

生2:从这些图形中可以找到前一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面) 【新课讲授】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出示下列图形: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结:画、印、描、折。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现在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3题图

5、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6、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用20N 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 内匀速前进了10m ,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 .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7、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质量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将 (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8、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 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 A 、F A =F B ,W A =W B B 、F A <F B ,W A =W B C 、F A <F B ,W A <W B D 、F A >F B ,W A >W B 9、将50N 的物体从一楼提到三楼,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做功最少的是( ) A .用手直接提上去 B .用滑轮组提上去 C .用定滑轮提上去 D .三种方法做功相同 10、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 的力将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 .80% 800J B .80% 1000J C .62.5% 200J D .80% 200J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剪钢丝的老虎钳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实验室天平是一个 杠杆,夹取砝码的镊子是一个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12、对于定滑轮,它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所以使用定滑轮__ ____力,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安装滑轮是为了 ;对于动滑轮来说,当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拉时,它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__ ___倍,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_ _ 13、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___ ____ ___ ,二是_____ ____________ 。 14、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1 ,它们做同样多的功,所需时间之比为___ ___,在相同时间内做功之比为___ ___。 1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________ ______ ,二是_____ _________ 。 16、有一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则动力大小是阻力大小的 倍,这是一根 _ __(省、费)力杠杆。 17、用一只木桶通过滑轮组到井下取水,第一次取半桶水,第二次取满桶水(摩擦不计)。两次比较:额外1W 12:η额外W 2η(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如图,慢慢将一根电线杆竖起;(1)若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在电线杆竖直抬起的过程中,力的大小将 (选“增大”“减小”或“不变”)(2)若力的方向总和杆垂直,则提起的过程中,力的大小 将 (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1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重为180N 的面粉,所用的拉力为100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如果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 的大米,当拉绳子的速度 为 m/s 时,拉力的功率为54W .(绳重与摩擦不计) 20、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20kg 的物体,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九年级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 F L F L ≠,其原因是:______ 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 (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 11 2mgh F h×100% 大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找规律第3课时教案

找规律3 ——郭莉莉【课时】第三课时 【授型】新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P87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并会运用规律填数。 2、初步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稍复杂的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小调皮吗?今天小调皮要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小调皮的苦笑表情 师:小调皮真调皮,他一会大哭一会大笑。 1、第一组哭笑表情 师:谁来模仿一下小调皮的表情? 指名模仿第一个表情,一起模仿后面的表情。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组表情有什么规律? 生说一说,师引导:这组图形的规律是按()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你能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规律吗? 生汇报,并说一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2、第二组哭笑表情 1 3 1 3 (2 1 1 1 2 2

学生一起模仿这组小调皮的表情 师:谁来说一说这组图形的规律是按()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生汇报,并指名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规律,说一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2、引入课题 师:图形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数来表示,这样即可看清图形的变化,又明白了数的含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新知 1、根据图的数量变化规律,会运用数来表示规律 (1)第1个小题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出示P87例3第(1)题)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3 6 9 12 +3 +3 +3 +3 师:这里有一些用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找一找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次比一次多3。 师:那么,后面一个应该怎么摆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摆15个正方形,摆成5列 师:你能用用一组数来表示出这一组图形码?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 、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C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D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6.张丽莉老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她( B )。 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 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 7.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8.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B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9.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C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g 取10N/kg )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 A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 B .将左边的钩码向里移动一格,同时将右边钩码去掉一个并保持位置不变 C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 D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3、如图所示,小明将两只鸡蛋举高2米,所做的 功最接 近于( ) A. 0. 1J B.1 J C.0 2J D. 2 J 4、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A.以A点为支点的费力杠杠B. 以A点为支 点的省力杠杠 C. 以B点为支点的费力杠杠 D. 以B点为 支点的省力杠杠 5、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6、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用20N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内匀速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第3题

7、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质量比被 称物体的实际质量将()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8、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和BC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F B,所做功分别 为W A、W B,则: A、F A=F B,W A=W B B、F A<F B,W A=W B C、F A<F B,W A<W B D、F A>F B,W A>W B 9、将50N的物体从一楼提到三楼,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做功最少的是() A.用手直接提上去B.用滑轮组提上去 C.用定滑轮提上去D.三种方法做功相同 10、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80% 800J B.80% 1000J C.62.5% 200J D.80% 200J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2)如图乙所示,在A 点挂 2 个重力均为 0.5N 的钩码,在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N。 (3)如图丙,保持A 点所挂砝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此过程中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一直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4)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拉力的力臂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5)若要使图丁状态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可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 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 (6)小华用如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用如图戊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 的钩码挂在杠杆A 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 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 的高度,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选填 “>”“=”或“<”)F,杠杆此时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η(选择“>”、“=”或“<”)。 【答案】平衡左 1.5 C 变小不变顺时针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Gh ×100% > > F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为杠杆的平衡状态;所以,图甲中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 [2]由于杠杆左端上翘,调节时重心应向左移动,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3]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A处挂两个钩码,在刻度线B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时,每个钩码为G=0.5N,每小格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即 2G×3L=F×2L 2×0.5N×3L=F×2L 解得F=1.5N (3)[4]将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 故选C。 (4)[5][6]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钩码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也变小,但是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拉力大小不变。 (5)[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道,要使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需要增大动力臂,当弹簧测力计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长,拉力最小,所以需要将弹簧测力计顺时针转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