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1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二)

实验名称:

学 院:

指导教师:

报告人: 组号: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

3

4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霍尔效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wuming 1目的:(1)霍尔效应原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测绘霍尔元件的V H—Is,V H—I M曲线,了解霍尔电势差V H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Is,磁场应强度B及励磁电流I M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2简单的实验报告数据分析 (1)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在不同侧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如下图(1)所示,磁场B 位于Z的正向,与之垂直的半导体薄片上沿X正向通以电流Is(称为工作电流),假设载流子为电子(N型半导体材料),它沿着与电流Is相反的X负向运动。由于洛仑兹力f L作用,电子即向图中虚线箭头所指的位于y轴负方向的B侧偏转,并使B侧形成电子积累,而相对的A侧形成正电荷积累。与此同时运动的电子还受到由于两种积累的异种电荷形成的反向电场力f E的作用。随着电荷积累的增加,f E增大,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f L=-f E,则电子积累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A、B两端面之间建立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E H,相应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势V H。设电子按平均速度V,向图示的X负方向运动,在磁场B作用下,所受洛仑兹力为: f L=-e V B 式中:e 为电子电量,V为电子漂移平均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同时,电场作用于电子的力为: f E H H eV eE- = - =l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98010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摘要: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关键词: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 一.引言 【实验背景】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 )、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霍尔效应基本原理,了解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 2. 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迁移率等参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4.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二、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如图1所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 B e eE H v = 其中E H 称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设试样的宽度为b , ? a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ne t lbde n t q I S v =??=??=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比例系数R H =1/ne 称为霍尔系数。 1. 由R H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2. 由R H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e R n H ?= 1 (4) 3. 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 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5) 即σμ?=H R ,测出σ值即可求μ。 电导率σ可以通过在零磁场下,测量B 、C 电极间的电位差为V BC ,由下式求得σ。 S L V I BC BC s ?= σ(6) 二、实验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产生霍尔效应的同时,因伴随着多种副效应,以致实验测得的霍尔电极A 、A′之间的电压为V H 与各副效应电压的叠加值,因此必须设法消除。 (1)不等势电压降V 0 如图2所示,由于测量霍尔电压的A 、A′两电极不可能绝对对称地焊在霍尔片的两侧,位置不在一个理想的等势面上,Vo 可以通过改变Is 的方向予以消除。 (2)爱廷豪森效应—热电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压V E 构成电流的载流子速度不同,又因速度大的载流子的能量大,所以速度大的粒子聚集的一侧温度高于另一侧。电极和半导体之间形成温差电偶,这一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V E ,如果采用交流电,则由于交流变化快使得爱延好森效应来不及建立,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能斯托效应—热磁效应直接引起的附加电压V N

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c杨氏模量的测量

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c-杨氏模量的测量

————————————————————————————————作者: ————————————————————————————————日期: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 学院: 指导教师: 报告人:组号: 学号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年月日 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 学会用光杠杆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 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 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当固体受外力作用时,它的体积和形状将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形变。物体的形变可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固体材料的弹性形变又可分为纵向、切变、扭转、弯曲。当外力不太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成正比,且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当外力较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不成比例,且当外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形变不能完全消失,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范性形变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内应力(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屈服极限)的缘故。如果再继续增大外力,当物体内产生的内应力超过物体的强度极限时,物体便被破坏了。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胁强于胁变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记为E)。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胁变时的胁强。它的单位是与胁强的单位相同。其中: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称为协强,协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杨氏模量来描述材料抵抗纵向弹性形变的能力。 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成正比。设有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钢丝,在外力F 作用下伸长了L ?,则 L L E S F ?= (5-1) 式中的比例系数E 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N·m -2。设实验中所用钢丝直径为d ,则24 1d s π=, 将此公式代入上式整理以后得 L d FL E ?=2 4π (5-2) 上式表明,对于长度L,直径d 和所加外力F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E大的金属丝的伸长量L ?小。因而,杨氏模量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是工程设计上选用材料时常需涉及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只与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外力及物体的几何形状无关。对一定材料而言,E 是一个常数,它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造的方法有关。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为能测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E ,必须准确测出上式中右边各量。其中 L、d 、F 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 ΔL 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为了测量细钢丝的微小长度变化,实验中使用了光杠杆放大法间接测量。利用光杠杆不仅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也可测量微小角度变化和形状变化。由于光杠杆放大法具有稳定性好、简单便宜、受环境干扰小等特点,在许多生产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光杠杆和镜尺系统是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装置 光杠杆结构如图5-1(a) 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镜尺系统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镜尺系统和光杠杆组成如图5-2(b) 所示的测量系统。

霍尔效应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

一、实验名称: 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 2、测量霍尔元件的H s V I -、H m V I -曲线,了解霍尔电压H V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s I 、直 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m I 间的关系; 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B 及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 四、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 B f 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 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所示。 半导体样品,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方向加磁场B ,则在y方向即样品A、A′电 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H E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 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 E B f f <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 E B f f =样品两侧电 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 H V 。

设 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样品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 载流子浓度为n ,则有: s I nevbd = (1-1) 因为 E H f eE =,B f evB =,又根据E B f f =,则 1s s H H H I B I B V E b R ne d d =?= ?= (1-2) 其中 1/()H R ne =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H V 、B 以及知道s I 和d ,可按下式计算3 (/)H R m c : H H s V d R I B = (1-3) B I U K S H H /= (1—4) H K 为霍尔元件灵敏度。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 (1)由 H V 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所示的 s I 和B 的方向(即测量中的+ s I ,+B ),若测得的 H V <0(即A′的电位低于A的电位), 则样品属N型,反之为P型。 (2)由 H V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1/() H n K ed =。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 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3/8π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 (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测量磁场(pdf版)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习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仪器用具】 仪器名参数 电阻箱? 霍尔元件? 导线? SXG-1B毫特斯拉仪±(1% +0.2mT) PF66B型数字多用表200 mV档±(0.03%+2) DH1718D-2型双路跟踪稳压稳流电源0~32V 0~2A Fluke 15B数字万用表电流档±(1.5%+3) Victor VC9806+数字万用表200 mA档±(0.5%+4) 【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原理 若将通有电流的导体至于磁场B之中,磁场B(沿着z轴)垂直于电流I S(沿着x轴)的方向,如图1所示则在导体中垂直于B和I S方向将出现一个横向电位差U H,这个现象称之为霍尔效应。 图 1 霍尔效应示意图 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I S,在z方向加磁场B,则在y方向A、A′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F E洛伦兹力F B相等时: q(v×B)=qE 此时电荷在样品中不再偏转,霍尔电势差就有这个电场建立起来。 N型样品和P型样品中建立起的电场相反,如图1所示,所以霍尔电势差有不同的符号,由此可以判断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

设P型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为p,宽度为w,厚度为的d。通过样品电流I S=pqvwd,则空穴速率v=I S/pqwd,有 U H=Ew=I H B =R H I H B =K H I H B 其中R H=1/pq称为霍尔系数,K H=R H/d=1/pqd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2)霍尔元件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热磁副效应,这些热磁效应有: 埃廷斯豪森效应:由于霍尔片两端的温度差形成的温差电动势U E 能斯特效应:热流通过霍尔片在其端会产生电动势U N 里吉—勒迪克效应:热流通过霍尔片时两侧会有温度差产生,从而又产生温差电动势U R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电极不在同一等势面上引起的不等位电势差U0 为了消除副效应,在操作时我们需要分别改变IH和B的方向,记录4组电势差的数据 当I H正向,B正向时:U1=U H+U0+U E+U N+U R 当I H负向,B正向时:U2=?U H?U0?U E+U N+U R 当I H负向,B负向时:U3=U H?U0+U E?U N?U R 当I H正向,B负向时:U4=?U H+U0?U E?U N?U R 取平均值有 1 (U1?U2+U3?U4)=U H+U E≈U H (3)测量电路 图 2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电路图 霍尔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I M是励磁电流,由直流稳流电源E1提供电流,用数字万用表安培档测量I M。I S是霍尔电流,由直流稳压电源E2提供电流,用数字万用表毫安档测量I S,为了保证I S的稳定,电路中加入电阻箱R进行微调。U H是要测的霍尔电压,接入高精度的数字多用表进行测量。 根据原理(2)的说明,在实验中需要消除副效应。实际操作中,依次将I S、 I M的开关K1、K2置于(+,+)、(?,+)、(?,?)、(+,?)状态并记录U i即可,其 中+表示正向接入,?表示反向接入。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一、实验名称: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二、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2、测量霍尔元件的、曲线,了解霍尔电压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直螺线管的励磁电流间的关系;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及分布;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 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四、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 所示。半导体样品,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在z 方向加磁场,则在y 方向即样品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设为霍尔电场,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样品的宽度为,厚度为,载流子浓度为,则有:(1-1) 因为,,又根据,则(1-2)其中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以及知道和,可按下式计算:(1-3)(1-4)为霍尔元件灵敏度。 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1)由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 所示的和的方向(即测量中的+,+),若测得的 <0(即A′的电位低于A 的电位),则样品属N 型,反之为P 型。(2)由求载流子浓度,即。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之间有如下关系:(1-5)2、霍尔效应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上述推导是从理想情况出发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产生上述霍尔效应的同时还伴随产生四种副效应,使的测量产生系统误差,如图 2 所示。 (1)厄廷好森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电子实际上并非以同一速度v 沿y 轴负向运动,速度大的电子回转半径大,能较快地到达接点3 的侧面,从而导致3 侧面较4 侧面集中较多能量高的电子,结果3、4 侧面出现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 可以证明。的正负与和的方向有关。(2)能斯特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焊点1、2 间接触电阻可能不同,通电发热程度不同,故1、2 两点间温度可能不同,于是引起热扩散电流。与霍尔效应类似,该热扩散电流也会在 3、4 点间形成电势差。 若只考虑接触电阻的差异,则的方向仅与磁场的方向有关。(3)里纪-勒杜克效应产生的电势差。上述热扩散电流的载流子由于速度不同,根据厄廷好森效应同样的理由,又会在3、4 点间形成温差电动势。的正负仅与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4)不等电势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制造上的困难及材料的不均匀性,3、4 两点实际上不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只要有电流沿x 方向流过,即使没有磁场,3、4 两点间也会出现电势差。的正负只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综上所述,在确定的磁场和电流下,实际测出的电压是霍尔

PPT的实验报告[新版].doc

膈莅蕿罿 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验名称: 学院:专业: 报告人: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过程②按时文稿播放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㈠powerpoint的启动及其窗口 ⒈大纲窗格 ⒉演示文稿编辑区⒊备注区 ㈡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 ⒈演示文稿的创建⒉插入对象 ⒊演示文稿的保存⒋演示文稿的关闭⒌演示文稿的打开 ㈢演示文稿视图 ⒈普通视图 ⒉幻灯片浏览视图⒊幻灯片放映视图 ㈣格式化幻灯片 ⒈文本格式化⒉修饰幻灯片背景⒊使用配色方案⒋修改母版⒌应用版式⒍应用模板 ㈤管理幻灯片 ⒈选择幻灯片⒉删除幻灯片 ⒊插入新幻灯片⒋移动与复制幻灯片 ㈥幻灯片的放映 ⒈默认的播放效果 ⒉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⒊设置动画 ㈦打印幻灯片㈧应用举例 ㈨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 ⒈个人简历的制作⒉旅游推荐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展示 (1)powerpoint的启动及其窗口 执行“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命令,或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快捷图标,打开powerpoint应用程序窗口(2)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 1、演示文稿的创建 建立第一张文稿 启动powerpoint后,演示文稿编辑区显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用户可以先单击标题文本框,输入文本“深圳大学信息学院”。 建立第二张文稿

执行“插入”菜单的“新幻灯片”命令,powerpoint会自动增加一张版式为“标题和文 本”的新幻灯片。 2、插入对象 插入对象 在powerpoint中可以插入的对象包括了文本、艺术字、表格、图形和图片等。使用插入 对象可以丰富幻灯片的内容。 使用“插入”菜单的“对象”命令,出现“插入对象”对话框。 [羃袅莄蕿] 选择“新建”则直接从应用软件中创建;选择“由文件创建”则插入内容为已存在的对 象文件。 powerpoint也提供了一些剪贴画,可使用“插入”菜单的“图片”→“剪贴画”命令插 入剪贴画。如图6-6为插入了剪贴画的幻灯片。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可插入艺术字。 插入图片 3、演示文稿的保存 演示文稿建立完毕,使用“文件”菜单的“保存”命令保存文稿。首次保存会出现“另 存为”对话框,可以选择保存的位置、类型、文件名,再次则不在出现。若希望改变某些保 存选项,可使用“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命令。 演示文稿存盘后,其文件扩展名为.pps。 4、演示文稿的关闭 使用“文件”菜单的“关闭”命令可关闭暂时不再使用的演示文稿。 5、演示文稿的打 开 执行“文件”菜单的“打开”命令可以打开一个已存在的演示文稿。篇二:ppt实验报 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office软件的编辑制作环境;熟练掌握 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掌握 课件基本动态的设置和交互创建方法。 2.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学生 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肄芅蚁螃] 实验内容:利用powerpoint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结合 自己的专业,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该课程,更好的理解该课 程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更多的知识。 [芁螀袈羀] 四、操作步骤 [蒂蚁罿蒂] 1.首先准备好要做成模版的图片,打开powerpoint并新建一个空白的ppt文档。 2.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进入母版编辑状态。??点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图 片”按钮(或按“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要做为模版的图片,确定。并调整图 片大小,使之与母版大小一致。 ?? 3.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使图片不能影响对母版排版的编辑。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连续式与分页式主存管理的模拟实现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的控制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白鉴聪 报告人:罗城龙学号:20XX151095班级:软件1班 实验时间:20XX/6/2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XX/6/20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模拟在连续分配与分页管理两种方式下,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存储器管理的工作过程。

方法、步骤: 1、根据例程,尝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其中的一种 或多种算法实现3.2.1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思想请参考课本P108-109的分区分配算法。 2、根据例程,尝试实现3.2.1的分区回收功能。 3、根据例程,尝试实现3.2.2的分页系统功能 4、至少完成上述三项实验内容中的一个。 5、自行设定内存总空间,大小单位为KB,分页管理需要设定每个页的大小。 6、随机设置当前内存分配状态。 7、自行设计作业队列,队列中至少要有5个作业,设定各个作业空间大小,大小要适 中。 8、输出结果要尽量详细清晰,如果输出内容比较多,可以考虑把输出结果保存到文件 中,通过文件来查看。 9、程序代码要尽量加入注释,提高程序的清晰度与可读性。 10、在实验报告中,一方面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对两种分配方式 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优劣。

实验过程及内容: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关键源代码: 1.MEM * temp=NULL;//声明一个MEM的指针,用于保留循环的开始位置2.void init() //在初始化函数init()最后加一个语句,用于 { //指针temp的初始化,因为它开始也要指向空 ……… //链的起始 temp = empty; } 3.实现关键函数 void mem_alloc_loop(MEM *pjob) { MEM * pr;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pr = temp; while (pr != NULL) { if (pr->length > pjob->length) { pjob->head = pr->head; //直接把作业数据块插入已分配队列 alloc_insert(pjob);//插入作业数据块到已分配队列 //产生碎片,需要修改被分配空闲区的参数 //产生小碎片,pr指向它 pr->head = pr->head + pjob->length; pr->length = pr->length - pjob->length; temp=pr->link;//指向分配后的下一个指针 printf("!!!!!%s分配成功!!!!!\n", pjob->name); break; } if (pr->length == pjob->length) //刚好满足 { pjob->head = pr->head; //直接把作业数据块插入已分配队列 temp=pr->link;//指向分配后的下一个指针 alloc_insert(pjob); empty_remove(pr); //从空闲队列中删除该空闲区 printf("!!!!!%s分配成功!!!!!\n", pjob->name); break; } //空闲块太小,则指向下一个空闲块。 if (pr->length < pjob->length) { pr = pr->link; } } if(pr==NULL) { pr=empty;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七、霍尔效应 1879年,霍尔在研究截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时,发现了一种现象:给处于匀强磁场中的板状金属导体,通以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电流时,肝在金属板的上下两表面间产生一个横向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不只是在金属导体中产生,在半导体或导体中同样也能产生,且半导体中的霍尔效应更加显著。 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重要理论根据,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又称为霍尔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器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VH-IS和VH-IM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了的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仪器 霍尔效应仪;霍尔效应测试仪、fx-3600p 计算器。 三、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 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假定有如图所示的金属块中,通以水平向右的沿X轴正方向的电流I,外加沿Z轴正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由于金属中形成电流的是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此时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f H ,方向向下,则电子向金属块的下沿聚集,相应正电荷则在上板。这样形成由上向下的电场E H ,使后来的电子在受到向下洛仑兹力f H 的同时,还受到向上的电场力f E ,最终两个力平衡,上下板的电荷达到稳定状态。这时上下板之间的电压称之为霍尔电压,这种效应叫霍尔效应。 霍尔电压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设电子的电量为e ,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移动的电荷数—即载流了浓度为n ,霍尔片的厚度为d,高度为b ,则由f H =qVB,f e =qE,I=neSv=nebdv;f e =f H.最后推出: B I K ned B I b E U S H S H H == = (1) 其中U H 为霍尔电压(A !、A 之间的电压),它与I S B 的积成正比。比例系数K H =1/ned 称为霍尔灵敏度,它反映材料的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表示该元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霍尔效应 (1)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霍尔效应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原理。 2、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s I 之间的关系,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励磁电流m I 之 间的关系。 3、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4、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TH-H 霍尔效应实验仪 TH-H 霍尔效应测试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若将通有电流的导体置于磁场B 之中,磁场B (沿z 轴)垂直于电流S I (沿x 轴)的方向,如图所示,则在导体中垂直于B 和S I 的方向上出现一个横向电势差H U ,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这一效应对金属来说并不显著,但对半导体非常显著。利用霍尔效应可以测定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是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和研究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手段。还可以用霍尔效应测量直流或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功率,以及把直流电流转成交流电流并对它进行调制、放大。用霍尔效应制作的传感器广泛用于磁场、位置、位移、转速的测量。 霍尔电势差产生的本质,是当电流S I 通过霍尔元件(假设为P 型,即导电的载流子是空穴。)时,空穴有一定的漂移速度v ,垂直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一个洛仑兹力

()B q =?F v B (1) 式中q 为载流子电荷。洛沦兹力使载流子产生横向的偏转,由于样品有边界,所以有些偏转的载流子将在边界积累起来,产生一个横向电场E ,直到电场对载流子的作用力F E =q E 与磁场作用的洛沦兹力相抵消为止,即 ()q q ?=v B E (2) 这时载流子在样品中流动时将不偏转地通过霍尔元件,霍尔电势差就是由这个电场建立起来的。 如果是N 型样品,即导电的载流子是电子,则横向电场与前者相反,所以N 型样品和P 型样品的霍尔电势差有不同的符号,据此可以判断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 设P 型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为n ,宽度为b ,厚度为d 。通过样品电流nevbd I S =,则空穴的速度nebd I v S = ,代入(2)式有 nebd B I S = ?=B v E (3) 上式两边各乘以b ,便得到 S S H H I B I B V Eb R ned d == = (4) 霍尔电压H V ( A 、A '之间电压)与S I 、B 的乘积成正比,与霍尔元件的厚度d 成反比,比例系数H R ,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 H H S V d 1 R I B ne = = (5) 在应用中一般写成 H H S V K I B = (6) 比例系数ned 1 I R K S H H = = ,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单位为mV/(mA ·T)。一般要求H K 愈大愈好。H K 与载流子浓度n 成反比,半导体内载流子浓度远比金属载流子浓度小,所以选用半导体材料作为霍尔元件。H K 与片厚d 成反比,所以霍尔元件都做的很薄,一般只有0.2mm 厚。 由(4)式可以看出,知道了磁感应强度B ,只要分别测出传导电流S I 及霍尔电势差H V ,就可算出霍尔系数H R 和霍尔元件灵敏度H K 。

大学物理实验--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题目:霍尔效应实验 学 号 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过程。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负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霍尔电压。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实验原理将一个半导体薄片放在垂直于它的磁场中(B的方向沿z轴方向),当沿y方向的电极 、 ′上施加电流I时,薄片内定向移动的载流子(设平均速率为u)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无论载流子是负电荷还是正电荷,均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偏移,产生电荷积累,从而在薄片 、 ′两侧产生一个电位差,形成一个电场E。电场使载流子又受到一个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电场力。达到稳定状态时,两力相等。此时两侧的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实验内容1.开机调零 2.正确接线 3.保存接线状态 4.零磁场条件下,测量不等位电压 5.保持励磁电流不变,改变工作电流的值,测量霍尔电压值 6.保持工作电流不变,改变励磁电流的值,测量霍尔电压值 7.计算霍尔效应系数,霍尔元件载流子浓度,霍尔元件电导率,霍尔元件载流子迁移率 8.关机整理仪器 数据处理

误 差 分 析 及 思 考 题思考题:霍尔元件为什么选用半导体薄片?答:霍尔效应,一般在半导体薄片的长度方向上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则在宽度方向上会产生电动势UH,这种现象即称为霍尔效应。UH 称为霍尔电势,其大小可表示为:UH=RH/d*I*B,RH 称为霍尔系数,由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d 为导体材料的厚度,I 为电流强度,B 为磁感应强度。设RH/d=K,则公式可写为:UH=K*I*B 可见,霍尔电压与控制电流及磁感应强度的度乘积成正比,K 值越大,灵敏度就越高,输出电压也越大,所以要选用薄片。霍尔系数:K=1/(n*q),n 为载流子密度,一般金属中载流子密度很大,所以金属材料的霍尔系数很小,霍尔效应不明显;而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密度比金属要小得多,所以半导体的霍尔系数比金属大得多,能产生较大的霍尔效应,所以用半导体。 教师 总 评 (教师填写,每个实验按10分记。 )分说明:实验报告最终以“学号-姓名-实验名称”为文件名,在实验当日内上传实验报告。

霍尔效应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名称:霍尔效应的应用 二、目的: 1.霍尔效应原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测绘霍尔元件的V H —Is,V H —I M 曲线,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 电流Is,磁场应强度B及励磁电流IM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器材: 1、实验仪: (1)电磁铁。 (2)样品和样品架。 (3)Is和I M 换向开关及V H 、V ó 切换开关。 2、测试仪: (1)两组恒流源。 (2)直流数字电压表。 四、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

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15-1所示的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 A-A /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b )的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即有 ) (P 0)()(N 0)(型型?>?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 实验名称:霍尔效应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法测磁感应强度S I 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霍尔元件测量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仪器: 霍尔元件测螺线管轴向磁场装置、多量程电流表2只、电势差计、滑动变阻 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双刀双掷开关、连接导线15根。 三、 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本质上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磁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加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 如果H E <0,则说明载流子为电子,则为n 型试样;如果H E >0,则说明载流子为空穴,即为p 型试样。 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

力e H E 与洛仑磁力B v e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有: e H E =-B v e 其中E H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速度。若试样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v ne I = 由上面两式可得: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3) 即霍尔电压H V (上下两端之间的电压)与B I S 乘积成正比与试样厚度d 成反比。比列系数ne R H 1 = 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应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量。只要测出H V 以及知道S I 、B 和d 可按下式计算H R : 410?= B I d V R S H H 2、霍尔系数H R 与其他参量间的关系 根据H R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量: (1)由H R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方法是电压为负,H R 为负,样品属于n 型;反之则为p 型。 (2)由H R 求载流子浓度n.即e R n H 1 = 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 (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即μ=σH R ,测出σ值即可求μ。 3、霍尔效应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蒲紫微1320012 13级生物医学工程 【摘要】从霍尔效应的发现开始,系统阐述了霍尔效应的原理、可测量的物理量,并介绍了目前霍尔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霍尔效应的新进展。 【关键词】霍尔效应;实际应用;测量;新进展 霍尔效应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在此期间,对霍尔效应的研究,科学家们从没有停止过。霍尔效应是霍普斯金大学研究生霍尔1879年发现的,它属于电磁效应的一种,但又区别于传统的电磁效应。当电流通过导体且外加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在与磁场和电流均垂直的方向上便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于是,导体的两端便会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一般也被称作霍尔电势差。[1] 1 霍尔效应原理 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薄片,设其长、宽、厚分别为l,b,d。将其放在如图1所示的垂直磁场中,沿3,4两个侧面方向通以电流,大小为I。由于洛伦兹力Fm的作用使电子运动轨迹发生偏转,造成电子在霍尔元件薄片的1侧聚集过量的负电荷,2侧聚集过量的正电荷。因此在薄片内部产生了由2侧指向1侧的电场E H,同时电子还受到与洛伦兹力反向的电场力F H的作用。当两力大小相等时,电子的累积和聚集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霍尔元件薄片1,2两侧之间将会产生稳定的电压U H。 如果半导体中电流I是均匀且稳定的,可以推导出:U H=R H?IB/ d =K H?IB 式中:R H为霍尔系数,K H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它表示霍尔元件在单位磁感应强度作用和单位工作电流控制下,霍尔电极开路时,产生霍尔电势的大小,其单位为(伏特/安培·特斯拉). K H不仅与霍尔元件的材料电学性质有关,也与其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个确定的霍尔元件,K H是一个常数。[2]-[3] 2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 2.1不等位电势和热能流引起的不等位电势 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物理量,主要是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所达到。在霍尔效应产生的同时,会产生系统误差,其主要来源为伴随霍尔效应产生的各种其他效应,它们对测量的准确度影响很大。因此,系统误差的处理成了霍尔效应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热能流实质是载流子的热扩散运动。这种扩散运动是定向的,故热能流是一种热扩散电流。因此有热能流通过霍尔元件时与电流一样,也会产生不等位电势。通过霍尔片的电流方向的改变时,测得电压值会发生变化。电流在某个方向测得电压总比其反向时的电压大。这是因为测出的不等位电势实质上是电流和热能流引起的两种不等位电势的迭加。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所测得的不等位电势的值会不同,并且总是电流在某个方向时测得的电压大于其反向时测得的电压。 2.2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4] 2.2.1直流测量中系统误差的处理 在直流测量中,要消除各种伴随效应带来的系统误差,则根据各种效应所产生的电势的方向特点,分别改变电流和磁场的方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 实验名称:霍尔效应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法测磁感应强度S I 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霍尔元件测量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仪器: 霍尔元件测螺线管轴向磁场装置、多量程电流表2只、电势差计、滑动变阻 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双刀双掷开关、连接导线15根。 三、 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本质上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磁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加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 如果H E <0,则说明载流子为电子,则为n 型试样;如果H E >0,则说明载流子为空穴,即为p 型试样。 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

力e H E 与洛仑磁力B v e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有: e H E =-B v e 其中E H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速度。若试样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v ne I = 由上面两式可得: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3) 即霍尔电压H V (上下两端之间的电压)与B I S 乘积成正比与试样厚度d 成反比。比列系数ne R H 1 = 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应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量。只要测出H V 以及知道S I 、B 和d 可按下式计算H R : 410?= B I d V R S H H 2、霍尔系数H R 与其他参量间的关系 根据H R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量: (1)由H R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方法是电压为负,H R 为负,样品属于n 型;反之则为p 型。 (2)由H R 求载流子浓度n.即e R n H 1 = 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 (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即μ=σH R ,测出σ值即可求μ。 3、霍尔效应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霍尔效应

【实验名称】霍尔效应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器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付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VH—IS;和VH—IM 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实验仪器】 霍尔效应实验仪 【实验原理】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 对于图1(a)所示的N型半导体试样,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1s,在Z方向加磁场B,试样中载流子(电子)将受洛仑兹力 F B = e v B (1)则在Y方向即试样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一霍尔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N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方向,P型试样则沿Y方向,有: Is (X)、 B (Z) E H (Y) <0 (N型) E H (Y) >0 (P型) 显然,该电场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H eE与洛仑兹力eVB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 H eE= B v e(2) 其中 H E为霍尔电场,v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设试样的宽为b,厚度为d,载流子浓度为n,则 bd v ne Is=(3)由(2)、(3)两式可得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4) 即霍尔电压H V (A 、A ' 电极之间的电压)与IsB 乘积成正比与试样厚度成反比。 比例系数ne R H 1 = 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 810?=IsB d V R H H 1、由R H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判断的方法是按图一所示的Is 和B 的方向,若测得的V H = V AA ’触f <0,(即 点A 的电位低于点A ′的电位) 则R H 为负,样品属N 型,反之则为P 型。 2、由R H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e R n H 1 = 。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的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8 3π 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 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 。 电导率 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 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6) 即σμH R =,通过实验测出 值即可求出 。 根据上述可知,要得到大的霍尔电压,关键是要选择霍尔系数大(即迁移率 高、电阻率 亦较高)的材料。因μρ=H R ,就金属导体而言, 和 均很低, 而不良导体 虽高,但μ极小, ned K H 1 = (7) 来表示器件的灵敏度,H K 称为霍尔灵敏度 【实验内容】 1、测绘H V -I s 曲线。将实验仪的“H V 、σV ”切换开关投向H V 侧,测试仪的“功 能切换”置H V 。保持M I 值不变(取M I =),测绘H V -I s 曲线, 2、测绘H V -M I 曲线。实验仪及测试仪各开关位置同上。 保持I s 值不变(I s =),测绘H V -M I 曲线, 3、测量σV 值 将“H V 、σV ”切换开关投向σV 侧,测试仪的“功能切换”置σV 。在零磁场下,取S I =,测量σV 。 注意:I s 取值不要过大,以免σV 太大,毫伏表超量程(此时首数码显示为1, 后三位数码熄灭)。 4、确定样品的导电类型 将实验仪三组双刀开关均投向上方,即Is 沿X 方向,B 沿Z 方向,毫伏表测量 电压为V AA , 。取Is=2mA ,I M = ,测量V H 大小及极性,判断样品导电类型。 5、求样品的R H 、n 、σ和μ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