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近20年美国数学课程发展

- 20 -一、美国数学“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标准的制订与教材的编写都由各州或学区自己来完成。
然而一些国际性的测试表明,成绩最好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全国统一的大纲或课程。
于是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决定由一个专业机2080构来颁布一个“标准”。
这一重任便落在了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的身上。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简称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Mathematics )成立于世纪年代,是世界上最大的NCTM 2020数学教育专业组织,它从建立之初就以促进K-12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改革为己任。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于年出台了美国首部NCTM 1989《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Curriculum and 。
这一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标准尽管没有强制性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要求的作用,并带动美国基础教育掀起了一场课程“标准化”运动。
继年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之1989后,为提高数学教师的职业化水平,于NCTM 年又颁布了《数学教学专业化标准》1991(The 。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在系统研究了数学课程的评价问题之后,NCTM 于年又专门出台了《学校数学的评估标准》1995(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School 。
尽管如此,针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批Mathematics)评意见还是纷沓而至,因而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认为,“标准”应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于是从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制定美国新的数学课程标1997准。
根据对前面几套标准的分析与研究,以及近十年美国贯彻实施“标准”所取得的经验,于NCTM 年又颁布了《学校数学的原则与标准》2000(,规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划了美国二十一世纪的数学课程蓝图。
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李 莹(山东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2008-04-29作者简介:李莹(196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
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调动国家和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一支爱岗敬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创造性;构建合理的适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满足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国;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5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154(2008)05-0104-03The Revelation of A m erican Post-war Education Refor mL iY i n g(Shandong Institute o f Po liti cs and Law,J i nan250014,Chi na)Abstract:T he post-w ar educati on re f o r m U.S.has an i m portant i nstructi ve va l ue for Ch i na s'current qua li ty educati on in Ch i na. It is ma i n l y re flected i n:attachi ng great i m portance to t he function of basi c educati on i n soc ial deve l op m en t;acti ve use of the m ob iliza ti on o f nati onal and soc i a l forces to i ncrease educati ona l i nput;estab lish m ent of a respectab l e and hi gh-qua lity teache r staf,f and g i ve full p l ay to t he role of teache rs;f ocus on the ove ra ll deve l op m ent o f students and cu lti vate a ll-round deve l op m en t o f hu m an resources; full y develop the ir personalit y and crea tiv ity of students;Construc ting a reasonab le curr i cul um to mee t the ever-chang i ng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 i a l deve l op m ent.K ey word s:Am erican B asi c Educa tion;R efor m;China;Qua lity Educa tion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评述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评述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一直是备受的话题。
在当今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的背景和重要性,回顾其历史演变,阐述当前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启示和建议。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美国基础科学教育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卫星上天和美国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美国政府推出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一系列计划,致力于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内科技竞争力的下滑,美国政府又推出了“2061计划”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对基础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
在教育目标上,美国政府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与自然科学之间的。
在教育方式上,推崇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来提高科学素养。
然而,尽管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效果不佳。
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面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正致力于推动基础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变革。
他们提出了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战略,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美国政府还在积极推动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强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以缩小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变革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表明,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需要政府、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变革和创新。
美国基础教育学业成绩评定特点及其启示

谢 东 宝, 南大 学 教 育 学 院 两
启示 。
关键词: 美国; 基础教育; 学业成绩评定 ; 启示
学业 即学 生在 学校 的课 业 。 《 而 学业成 绩 评定 , 通 性 评 价 ( uh ni assm n) A te t ses e t、表现 性 评 价 (efr c Pr . o
a c assm n1 Al ra v ass t i 常是 指 “ 按一 定 的标准 对 学生 的学 习成 绩 进行 测 定 。 m n e ses e t、 另 类 评 价 ( en t e ses 是对 教学 效果 作 出价值 判断 的手段 , 也是提 供 教 学活 m n) e t、档案 袋 评价 (ot l ses e t、动态 评 价 P r o o assm n) fi
各 质量 与 走 向 。 响 着学 生 的 素 质 发 展 , 关 系到 整 个 战役或 一起 化 学 反应分 组进 行讨 论 , 组选 一位 同学 影 也 社 会 的教 育公平 与 民族 素质 的提 高 。 进行发言记录 . 各组 之 间还 可 以进 行 辩论 , 要 的论 主 点也可 以找专 门 的同学 记录 下 来 。每次 讨论 结 束后 , 美国 的学 业成 绩评 定特 点
一
、
自2 0世纪 9 0年代 以 来 , 随 着基 础教 育改 革 的 伴
深 入 , 国 的学业成 绩 评定 改革 出现 了前 所未 有 的高 美 潮 . 发展 趋 势 , 其 总括 起 来可 归纳 为以下 五个 方面 : 始材料 。 些 看似 简单 、 这 有待 整理 的 生动记 录 , 恰 是 恰 5 1 ( 学业 成绩 评 定 方 式 、 法 更趋 多样 化 。 19 教师对 学 生学 习活 动进 行评 定 的宝贵 素材 和依 据 。[ 一1 方 94 ( 学 生参 与成 为学 业成绩 评 定的 重要 维度 。为 二) 年颁 布 的“ 改进 美 国学 校 法 ”IS ) 要 求 各州 “ 多 ( A就 A 用
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初探及启示

间展示个人对问题的分析、 推理与解决, 更不能反映学生能
美国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 世纪 8年代初开始的。改革 用学到的知识做什么。因此, 0 0 考试非但不能激励学生向高标
的动力来 自 教育的外部和教育的内部。教育的外部 因素是 准努力 , 反而会强化低标准的使用, 使学习成为单纯对考试
促进 学生评价 改革 , 挥评 价促进 学生发展 、 发 教师提 高和改进教 学的功能, 具有一定启示。 [ 关键词] 学生评价 ; 多元化; 态化 ; 动 质性化
[ 中图分类号] G 1 . [ 52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27 2o )5 060 6 1 7(060 — 6 - 2 0 3
分重要的影响。
3把学生评价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 使评价本身成
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用游戏活动化和动态化的评价方
有目的、 有组织的游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 注重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技能, 法。所谓游戏化评价是指通过有计划、 强调对事物各部分关系的理解 , 推崇学习者之间的直接对话 戏化活动, 探NJ童心理发展潜能, L 考核达成预期教育 目标 与交流, 尊重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对于传统的闭卷考试来 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动态化评价方法通过评价与教学的 说, 不能检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并由此带来生产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 的预备 , 而不是获得智慧和能力的途径。面对这种高标准要 深刻变化; 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经济竞争 日 益激烈。然而, 求和低标准考试的矛盾冲突, 美国基础教育界开始进行大规 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经过一年半的调查 , 发表了题为 模的学生考试评价改革。 《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的报告。结果显 示, 与其他经济强国相比, 美国的教育质量大为逊色, 落后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内容作者:史雪君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6年第12期摘要在新世纪之初,全球各个国家由单一的经济实力的差异,转变为政治、军事、教育等多方位综合竞争。
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教育实力强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国家之后几十年的竞争实力。
基础教育发展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启示。
各国为占据竞争优势,采取进一步教育改革。
而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不可忽视。
纵观全球,美国作为世界一流大国,在迎接20世纪90年代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为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课程改革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1.1 启动改革国科学促进会(AAAS)于1985年启动“2061计划”,以期帮助所有美国人提高他们的科学、数学及技术素养。
计划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显著的科学教育改革之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2061计划”针对所有学生,对他们高中毕业时应具备的科学、数学和技术能力提出了建议。
“1993年出版的《科学素养的基准》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的科学素养目标转化成基础教育(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或基准。
当前美国国家和州的许多与标准制定相关的文件,均取自该基准的内容。
《2061计划》在基础教育课程方面,力求让儿童从小培养科学精神,目的是为了将来愉快生活。
关注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处理课程之间关系”。
1.2 深化改革之后美国又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在1991年,老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签发了《美国2000年:年教育战略》。
这是由美国教育部起草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战略的宗旨是:“彻底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模式,不拘一格地创办全球第一流的中小学校,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以便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能够保持世界头号强国地位”。
CLASS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启示

CLASS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础阶段,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作为教育领域的先行者,其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LASS(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课堂评估评分系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评估工具,为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CLASS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CLASS评估系统的核心理念、评估标准、实施过程及其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本文旨在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CLASS评估体系概述CLASS,全称为“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即课堂评估评分系统,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的观察工具,用于评估教室环境和师生互动的质量。
该评估体系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Pianta和Hamre教授于2008年共同开发,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并改善教室环境,提升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CLASS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课堂组织(Classroom Organization)和教学指导(Instructional Support)。
每个维度下又细分了若干具体的观察指标,如情感支持维度下包括教师的敏感性、尊重和支持幼儿的情感等。
评估者通过观察教师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从而得出整体的评估结果。
在评估过程中,CLASS强调互动性和动态性,即评估不仅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幼儿的行为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CLASS还注重评估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鼓励教育者定期进行评估,以便及时了解教室环境的变化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发 展 , 是现 在所 呈 现 的 却是 课程 改 革 与评 价 脱 节 。评 但
f u nsi A poc ) 以 看做 是 价 连 续 体 上 相 对 立 H ma i c p rah可 t
的两端 。1 9世 纪术 2 O世 纪 初 , 国社 会 推 崇 技 术 统 治 美 思想 , 追求 “ 学 课程 ” 念 中 的效 率 和 标 准 化 , 科 理 导致 了
具 体 而言 ,美 国 现行 基础 教 育 课 程 评 价 具 有 以 下 发展
趋势。
“ 际 人 0I O年 课 峰 教育信恩 协 商” 下 的肯 定 性 价 值 2 此纪 3 代 , 条件
程评 价 作 为 测 量 手 段诞 生 j美 国 一 次课 程 改 革 的实 验 : 研 究 . 8年 研 究 ” 即“ 。在 当 时 的 课 程 实 验 中 , 程 评 价 课 的 主要 任 务 是 对 课 程 实 验 的结 果 ,即 学 生 的行 为 变 化
维普资讯
敦 育 诨 信
2 0 .1 0 6 1
美 国基础 教 育课 程 评 价 的
发爨迫 劈及其岩 涿水
文/ 林 洁
【 摘
要】美国基础 教 育课 程评价 的发 展趋 势可 以成 为我 国课程 评价 的 一 个基 点研 究 。 文章
从评 价 取 向 、 评价 目标 、 价 标 准 、 价要 求四 个 维度 概括 了 美 国基 础 教 育课 程 评 价 的 发展 趋 评 评
一
的方 法 , 学 生 的发 展 不够 重 视 , 课 程 作 一 种 “ 对 把 过
程” “ 和 实践 ” 评价 的意 义在 于 判断 这 种 过 程 和 实践 如 , 何使 所有 参 与者达 到臻 善的程 度 。评价 主要 不是依 靠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课改】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需要评价体系的配套发展,但是现在所呈现的却是课程改革和评价脱节。
评价牵引着现代教育和课程发展的方向。
美国课程评价体制中体现的合理内核,尤其是其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可以成为我国课程评价的一个基点研究。
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整体上看,美国课程评价越来越强调从不同角度阐释评价现象,强调价值多元或价值差异,强调学生个别化和适应性,注重课程评价者之间、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建构,注重“多元伙伴参和”以及评价对象的体验和经历,结果解释体现了人性化和质性化特点。
很显然,这些观点更能够靠近“人的教育”的本性,更能够体现课程评价的“人文精神”和“生成性”。
具体而言,美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评价取向:从科学取向不断向人文取向发展课程评价取向是指每一种课程评价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对课程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支配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
科学取向(Scientistic Approach)和人文主义取向(Humanistic Approach)可以看做是评价连续体上相对立的两端。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社会推崇技术统治思想,追求“科学课程”理念中的效率和标准化,导致了“将科学管理引入学校的行为”,这种强调通过标准化达到普及、通过效率达到进步的转变,不仅适应了美国迅速变化的社会需要,而且成为唯一有价值的知识。
这种主流意识反映在课程和评价中,便是追求技术效率,关注问题解决而不是问题的发现或界定;换言之,评价注重评价手段的量化、科学、简单、高效,忽视评价在“人际协商”条件下的肯定性价值。
20 世纪30年代,课程评价作为测量手段诞生于美国一次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即“8年研究”。
在当时的课程实验中,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课程实验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它侧重于控制,把课程当作一种“产品”,可以根据一些预先确定的准则或其他标准加以评价。
此时评价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于了解课程的效果,以证明课程实验是成功还是失败,属于科学主义取向。
20世纪 60年代以后,课程评价迅速发展,虽然在评价中开始出现一些人文的因素,但在整体上仍强调实证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不够重视,把课程当作一种“过程”和“实践”,评价的意义在于判断这种过程和实践如何使所有参和者达到臻善的程度。
评价主要不是依靠外部人员的判断,而是有赖于参和者及其“个人”知识。
到20世纪 70 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人本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需要具备更宽广的心胸、更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学和评价技能,需要对学生多支持、多鼓励且接纳失败;另一方面,参和评价的人员多元化,可以有教师、同学、家长代表及学生本人。
经过评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益的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肯定,获得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同时,测试评价的结果解释也更具人性化和质性化特点。
人文主义取向的评价强调评价者和被评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和评价的建构过程,并以价值多元化、标准多样性和方法质性化为特征,体现了课程评价改革的人文取向和时代精神。
2.评价目标:从注重预期达成到兼顾生成性在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中,美国的课程评价并不是单纯地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评价,而是对课程目标以外的非预期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因素如教师素质、学生已有水平、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及参和课程改革人员的各种心理状态等,影响课程的运行,进而影响到课程的实施结果。
这些非课程因素都会参和到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其直接结果,就是和课程本身产生交互影响,产生各种非预期效果。
而非预期效果可能会存在于各个方面,有些是外显的,有些则是内隐的。
有时候,这些非预期效果可能会对以后课程的运行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常常把较多的精力用在对非预期效果的评价上,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非预期效果的分析。
通过对非预期效果的监控,实现对课程开发质量的保证。
在这些非预期性效果中,还包括学生的情感因素。
美国传统的课程评价,重点考察实验技能,对学生情感的考察有所忽视,这种忽视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实施和评价结果。
美国逐渐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朝这方面积极努力。
3.评价标准:地方多样性和全国统一性结合美国是一个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典型国家,地方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上都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既然各州甚至各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各不相同,那么对课程和教学的评价也就不可能做到全国统一。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美国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更多地是在州一级,少有全国性的、统一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
但近些年来,美国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加大了国家核心课程的开设,美国课程评价的标准也随之呈现出全国统一的趋势。
尽管这里的“全国统一”仍然十分有限,但这种发展趋势却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从 1969年至今一直进行“全国教育进步(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项目”,旨在获得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并通过新闻媒介、专业协会以及各种出版物向公众报告评价结果。
现在,NAEP 的结果已经得到普遍重视,并把它作为监测全国学生进步情况,考察是否达到 1989年制定的全国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1989 年布什总统和政府有关官员批准了六个方面的国家教育目标,其中有两个是关于学科成就的,由此产生了对评价的要求)。
美国NAEP项目包括数学、科学、阅读、写作、公民、美国历史、职业和生涯发展、艺术、地理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题目包括测量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和态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面向新世纪的美国教育目标的实现,布什总统于 1991年 4月 18 日在白宫签发了由教育部部长亚历山大等人起草的题为《2000年的美国———种教育战略》(America 2000: An Education Strategy)的纲领性教育改革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明确了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特别提到:“在测试制度方面,确定了考核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五门核心学科的‘新的世界标准’,并以此标准对 4、8、12 年级的学生进行全国统一测试,高校和工商部门在录取人才时将以这种测试的成绩为依据。
”在学业成就的评定方面,将设立“总统优异成绩奖学金”和“总统成就奖学金”,前者是为了奖励在全国统一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学生。
而美国《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也规定,各州4年级和8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所进行的阅读和数学课程评估,以确定州级测试的结果和水平是否符合或超越适当年度进步(Adequate Yearly Progress, AYP)的指标。
学校和学区是否达到 AYP指标,由全国教育进步评估(NAEP)计划确定。
4.评价要求:小学阶段较宽松、初中阶段略有紧张、高中阶段相对绷紧美国小学多年来基本上不采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显得格外宽松自主,一般很少使用正规的测试。
但对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又拧紧了测试这根“弦”,要求各中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适当运用考评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上了中学,尤其是临近中学毕业时,需参加由地方教育部门举行的较严格的统一测试。
特别是在高中,高中生由于就读的学校和任课教师的不同,其校内的评分标准也就参差不齐,为了让大学的招生处有较统一的标准来比较申请者的能力,所以就要求学生通过美国大学入学测试SAT(标准学业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或 ACT (大学入学测试,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Assessment)。
这种测验的目的是分析应考者是否具备某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不评核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知识水平,但有研究证明考前训练可以提高分数,所以高中阶段也就相对绷紧。
而且美国政府高官直至总统本人,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都十分关心测试评价制度的建立,其共同的特点是欲在中学阶段建立更为严格的测试评价制度,以提高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
1996—1997学年,美国有18个州要求高中毕业生参加州组织的测试,以取得毕业资格。
近年来打算这么做的州开始增加。
预计到2008 年,将推广到28个州;2个州将要求学生在州级和学区级测试之间进行选择。
此外,有7个州虽然不会将州级测试当作毕业的要求,但将会把成绩记录在成绩册或毕业文凭中。
如在康涅迪格州,10年级学生参加的学业成绩测试分数就被记录在成绩册中。
成绩达到州成绩目标的高中生获得每一通过学科的合格证书。
在阿肯色州,学生在每门课程结束时的测试分数也被记入成绩册和学习档案。
还有少数州,如肯塔基和佛蒙特,对高中毕业生进行的测试不是评价学生,而是用来评价学校的绩效。
就高中阶段测试的内容来看,多数州是考察学生的语言、数学、理科和社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启示美国的课程评价发展趋势为我们指引了评价制度的发展方向,基于我国具体的评价状况,我们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这既是课程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课程评价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
我们要让广大中小学教师秉承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的思想,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正确的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正确的评价观念上,我国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元主体、复合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这个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倡导多主体参和评价,重点培养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能力;评价标准和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倡导采用情境化的评价方式,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我们仍需要思考的是,当我们开展对应试教育一波又一波猛烈批判的时候,美国却在加大测试的力度。
1999年的美国教改年会上,政府和专家制定了加强学校管理的措施,其中一条是加强对学生成绩的测试工作,当我们砍掉一切补习班,克林顿则提出加大政府对暑期班、校外班的投资。
因此,怎样评价不仅需要借鉴美国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具体结合我国的评价实际和评价环境,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美国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一、美国中小学三次注重学术的课程改革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军事、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为了保持自己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把教育摆在事关国家安危的战略高度,在中小学进行了三次旨在提高学术质量的课程改革。
第一次课程改革在20世纪50—60年代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人突然醒悟到:当学校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发展以及为学生个人生活服务的理念和实践走向极端时,它将不得不背负起国家高科技人才减少、科技水平下降的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