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坊——光禄坊
• 光禄坊西接通湖路,东连 吉庇巷,坊名光禄,正是 清代嘉佑七年(1062年) 方寘御封光禄大夫,所居 坊赐名为“光禄”。在光 禄坊西侧有一小巷,叫早 题巷。辛亥黄花岗起义烈 士林觉民殉难广州之后, 他家从南后街迁出,曾避 难栖身于巷内。
七巷——杨桥巷
• 杨桥路位于福州市,在福 州该地扩成马路之前,叫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 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 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 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 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 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 时候曾在该地住过,她在 《我的故乡》一文中,对 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七巷——郎官巷
• 郎官巷;为三坊七巷之一, 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 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 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 埠,因宋刘涛居此,子孙 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 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 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郎 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 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 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 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 居。”
七巷——塔巷
• 塔巷,在福建省福州 市郎官巷以南,西通 南后街。旧名修文巷, 有五代时闽王王审知 部属琅玡安远使募缘 建造的木塔,称育王 塔,主“文运兴盛”, 因此宋时知县陈肃改 巷名为“兴文”,不 久又改为“文兴”。
七巷——宫巷
• 宫巷,福建福州“三坊七 巷”中“七巷”之一,旧 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 得名,是当今福州保护的 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有 清代建筑13幢。其中,有 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 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 彝,清海军—黄巷
• 中国福州黄巷源自晋代黄 元方(公元280-375年) 又名黄允字彦丰为晋安郡 守,为八姓衣冠入闽始祖 之一,闽中有“陈林半天 下”之说,三坊七巷里却 只有“黄巷”,史料有载 即福州黄巷祖居黄楼史料 有载至少有六人(而实际 名不见经传者在五代十国 前福州黄巷黄家子孙远在 百人以上)。
七巷——安民巷
• 安民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 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 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 〖福州地方志〗记述: “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 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 民,故名”。历史上巷内 人家多为社会地位较高人 士。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 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安民巷53号是新四军驻福 州办事处旧址,是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
三坊——文儒坊
• 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 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 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 略》载,此巷“初名儒林, 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 名”。郑穆任国监祭酒, 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 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 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 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 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 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 (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 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 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 陈宝琛。
七巷——吉庇巷
•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 俗称“吉避巷”。传说郑性之 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 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 “急避巷”。官至某省安抚使 郑性之,在故乡也做了不少善 事。他所主持修护的始建于唐 末的闽安迥龙桥,至今风雨不 动。了解郑性之秉性德行的人, 总觉得"急避"二字有损乡贤名声, 该改。曾有更名"及第巷"的动议, 字音相近,词义有激励后学之 意,可惜未果。终于是让位给 了字音相同、充满庇佑吉祥美 意的"吉庇"二字。
福州 三坊七巷
• 衣锦坊 • 文儒坊 • 光禄坊
三坊七巷
• 杨桥巷 • 郎官巷 • 安民巷 • 黄巷 • 塔巷 • 宫巷 • 吉庇巷
三坊——衣锦坊
• 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旧 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 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 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 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 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 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 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 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 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 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 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 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 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