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分析
系统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内涵实证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系统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内涵实证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杨学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如何通过品牌培育并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运用系统性品牌思维,开展以“品质、品格、品味”为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项目现场观察和国内其它多个相似项目的考察,并结合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禀赋优势、存在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威胁,从“组织建设、产权改革、经营激励、强化品牌、拓宽产业链、改善营销”等六个维度,给出系统提升三坊七巷品牌内涵与辐射能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品牌;内涵[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9)10-0074-04第2019年第10期(总第518期)商业经济No.10,2019Total No.518[作者简介]杨学明(1970-),福建福州人,硕士,高级技师,讲师,研究方向:科学评价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福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全市政府系统专项调研课题:系统提升三坊七巷品牌内涵与辐射能力研究(榕政办[2019]64号)。
一、相关概念厘清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是指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1]。
对历史文化街区最早立法保护的是法国,该国于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100处;日本于1975年修订的《文化财产保存法》,现在日本有国家级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统建处;中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并于2014年认定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
品牌。
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分析

因晋永嘉年间(307-312年)“永嘉之乱,八姓入闽”,中原的衣冠士族黄姓一支避乱到 福建,落户在巷内而得名。历史上,黄巷多为儒林学士所居,从唐朝到明朝先后有黄璞、户部 尚书林绅、侍郎萨琦、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弻、梁章钜、郭伯荫,进士陈
寿棋等居住于此。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坊巷名人
白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 曾宗彦:“近代陆军之父”
福州市三坊七巷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张经故居 3.何振岱故居 5.光禄吟台 7胡也频故居 2.黄任故居 4.琼河七桥 6.程家小院 8.高爷庙 雕塑、沿街商铺、藏馆 1.秦南书院(陈氏祠堂) 3.王有龄故居 5.永和鱼丸 7.禅怡会所(木刻艺术) 9.汪氏宗祠 11.宗陶斋(名人名家书画展) 13.文儒九号会馆 15.陈季良故居 17.鼎鼎肉松店 19.周哲文艺术馆 21.福来茶馆 23.米家船 25.青莲阁 27.老当铺(三坊七巷美术馆) 29.安泰河 31.荣宝欧洲古董 2.绥安会馆 4.木金肉丸 6.同利肉蒸老店 8.福州动漫体验馆 10.福州雕刻艺术馆(寿山石名家作品展) 12.寿山石大师作坊(陈氏祠堂) 14.陈宝琛故居 16.立日有肉松店 18.时光书吧 20.福州东方书画社 22.聚成堂 24.志义漆艺艺术馆、田黄馆 26.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 28.瑞莱春堂 30.老佛殿 32.三坊七巷建设成果展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布老虎发表于 2005-12-9 10:49:00“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旧城区的南部,西起今天的杨桥路,东到乌山西麓的道山路;北起今天的八一七北路,南至今天的通湖路。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的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它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游其间,不由让人想起“绿筠书屋忆家光,祭酒曾名宋旧坊”的名句。
三坊七巷的美,不仅仅是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美在它的人杰地灵。
在近代中国,还没在哪个地方像三坊七巷这样孕育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作家冰心,以及张经、甘国宝、陈宝琛、林白水、庐隐等一大批民族精英,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
今天的三坊七巷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旧日的风貌,三五步就有一块镌有“XXX故居”的巨大石碑,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三坊七巷展现了福州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对三坊七巷进行有效保护与创造性的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有着“后街三坊朝七巷”的美誉。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当政时,在原有的子城外用钱纹砖环筑罗城。
罗城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三坊七巷成为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改建和扩建,成为许多达官贵人聚居生活的街坊。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街坊格局不断发展,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我国街坊历史的活化石。
有专家认为,它堪与周庄、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的历史价值相媲美。
三坊七巷的建筑布局继承了中国封建城市布局规整周正的传统。
它的平面呈棋盘状,街巷四通八达,无所阻隔,连成一片。
现存的200多座民居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江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闽中建筑的地方特色。
笔者利用学习之余和假期时间,以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勘民居内部情况、访问住户、拍摄实景,初步了解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并被令人痛心的现状所震撼。
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

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第一篇:三坊七巷老字号趣谈及开发利用百年南后街是一条文化浓厚的街市,建议应把百年老字号要用心扶持,使之发扬光大近日多次在早晚时间逛三坊七巷,发现热闹了许多,有民俗的木画漆器、寿山石等福州传统的文化品牌。
因此笔者建议,要扩大三坊七巷范围。
北起三角井,南到澳门路,这样约有7公里长。
从杨桥路到三角井可办美食街。
福州三坊七巷改造,应集文物保护和商贸旅游、文化、古玩、娱乐为一体高标准的文物建筑保护区。
三坊七巷,东以南大街为界,西至通湖路,南起安寿河沿,北至杨桥巷,这里虽然是名人街,但也是福州重要的商业街,这里店铺林立,非常繁华,有供应家庭日用饮食所需的米店、菜行、油行、酒店、酱油(吓油、鼓油、调味小菜)店,南北京果(食杂店,还有独具风味的福州小吃,象征着福州文化民俗小吃,尤其锅边糊摊,蛎饼,线面店,供应日常生活的家具店,桶石店,竹器店,苏广店(专营布匹,针线,纸花等)皮箱,皮枕店,估衣铺等。
其中衣锦坊的水流湾,更是专业的家具店,南后街还是一条文化浓厚的街市)如一对对联曾写到“三坊七巷、文化民俗”用对联来说明三坊七巷以文化民俗为主来赞美它的繁华,赞美他的内涵,古玩街、经营古玩,字画,有书坊,其中宫巷,“吴玉田”到书坊最有名,还有文儒坊的陈仁权刻碑,有古旧书店十多家,如“西午经阁,六一居”,裱褙店,如“青莲阁”“二宜轩”“米家船”还有花灯、灯笼,在南后街还有福州特产,工艺品店,如脱胎器店,生产经营各种福州工艺品,如脱胎瓶,盘,盒等,还有木画,亭台,木阁,鱼、鸟、水,松鹤等,层次高明,还有木雕。
石雕石柱,寿山石,另还有寿衣具店(棺材店),甚至还有当铺,店,钱庄,可谓360行,应有尽有,杨桥巷的皮箱漆器最为出名,沈绍安一老铺,以油加工为业,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碑之类的小商品,例外福州皮箱以实用耐久著称,往往用了三代,还没有坏,成为福州人的传家之宝。
张祖仁说南后街到元宵节最为热闹,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古诗云“元宵灯火伸放,塔,车马如潮南后街”生动地塑造了当时热闹的场面,这里有许多花灯,用料有低绢,纱、绸、玻璃等,不一而足,这些花灯,玲珑剔透,光彩绚丽,为节日的气氛增添了乐趣。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cerch084Vol.16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快速推进,高楼建设、街道拓宽、旧城改造、拆迁,这是时下每一座城镇都面临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历史古迹遭受破坏,很多都是毁灭性的。
这些历史古迹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如果保护、运用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城市文明继往开来地传承下去,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典型代表。
1 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简述翻阅相关史料可知,“三坊七巷”起始建于晋朝,历经朝代更替的风风雨雨,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直至明清时期,“三坊七巷”到了鼎盛发展时期。
今天说的福州的“三坊七巷”指的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由北向南顺序排列,“七巷”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有着浓郁的福州历史文化气息,是福州文化传承的缩影,历史上有超过70位名人在这里生活过,至今仍保存着古老的街巷格局,有着唐宋坊巷格局的基础,还有着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美誉,同时也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其蕴含的独物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如福州独特的戏剧曲艺形式、民俗文化、传统商业、人文精神,组成并展现出“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内涵。
2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2.1 城镇化给坊巷布局的造成破坏“三坊七巷”的原来巷坊布局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遭到空前改变与破坏。
例如,杨桥巷和吉庇巷沿线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现在成了宽敞的水泥路,适应了现代汽车往来穿梭,但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衣锦坊往北的一片区域由于旧城改造,原有老宅也被拆除,如果坐上直升机在福州上空转一圈,就会发现“三坊七巷”的古街区像被切割了一角。
博物馆调研报告

•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 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 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 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 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 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 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 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 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 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 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 的集大成者。涤环板上是浅 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 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 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 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周边建筑特色
2020/3/26
• 马鞍墙
2020/3/26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 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 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 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 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 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 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 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 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 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 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 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 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 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 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 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 风貌。
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基地调研报告
目录|Contents
一
实地分析
1
三坊七巷
2
基地实况
二 案例分析
1
苏州博物馆
2
宁波博物馆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2020/3/26
基地周边交通
基地位于三坊七巷七坊之一的衣锦坊之中,西临洪家大院以及闵山巷, 东临南后街,占地约一万平。
• 5.洪家小院
• 洪家小院位于衣锦坊闽山巷2号,这座宅院原 是福州近代赫赫有名的工商业巨贾尤恒盛家族 的产业。”。闽山巷2号宅院原为尤氏家族的产 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尤氏家族衰败后,闽 山巷2号宅院为洪氏购得。因此,现称之为洪 氏宅院。
福州三坊七巷案例

三坊七巷地产福州市 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 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 南达吉庇巷、光禄坊; 占地约40公顷,现有 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两 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 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 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 安民巷、黄巷、塔巷、宫 巷、吉庇巷。
南后街解读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是福州 米 城内“三坊七巷”中轴。南后街是福州的传统商业街区, 城内“三坊七巷”中轴。南后街是福州的传统商业街区,翻修后的 南后街定位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南后街定位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南后街现今根据老 字号的经营状况选 择了一部分予以恢 复,如瑞来春堂、 “聚成堂”书坊、 福州鱼丸、木金肉 丸、同利燕肉等百 年老字号;同时在 商业业态上,也出 现了星巴克咖啡, 在安泰河的两岸也 将发展餐饮为主的 商业街,为传统的 南后街注入了现代 元素。
主题展馆
三坊七巷中将逐步建设七大主题展馆: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 三坊七巷中将逐步建设七大主题展馆: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 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当代漆艺博物馆、 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当代漆艺博物馆、戏剧戏曲演 艺中心、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楹联博物馆、 艺中心、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楹联博物馆、明清家 具民俗博物馆。 具民俗博物馆。
小结
福州三坊七巷,对古建筑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福州三坊七巷,对古建筑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被评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百年商埠项目借鉴的地方。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百年商埠项目借鉴的地方。
浅谈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为例摘要:文化遗产不仅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记录着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所以,每一座文化遗产都是弥足珍贵,不容轻视的。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便是保护人类的文明,而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不但是一个增加一个城市魅力的所在,更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底蕴。
而目前在中国,这些物质与精神上的双财富均处于严峻的状态之中,本文就针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个问题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作出一些简要的分析与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三坊七巷引言目前,随着社会与经济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在各地被发现。
人们生活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上的文化与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业高速的发展,而一个出色的旅游景点,必定要有它的文化底蕴,所以文化遗产,便是人们旅游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与核心。
人流不断,时光荏苒,再坚强的历史也经不起岁月与人群而开始残破蒙尘,福州的三坊七巷便陷入了这种窘境,三坊七巷如今因建筑衰败坍塌,被拔除那些猥琐狰狞的钢筋水泥碉堡而裸露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已是残垣断壁,令人唏嘘不已。
而经过抢救性的修复以后,也依然萎缩成了二坊五巷。
所以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越来越重要,不能让拥有这座文化遗产的福州人民与慕名而来的游客再模糊了她历史的辉煌,我们必须找出有效的补救方法与保护措施,让三坊七巷再次恢复往昔的荣光。
1 福州三坊七巷的介绍三坊七巷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中轴线以西,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575.25亩),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
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因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与之相邻的南后街也被誉为“福州的琉璃厂”。
其中拥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建筑159座,其中有林觉民故居、水榭戏台、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小黄楼、林聪彝故居、沈葆桢故居、欧阳花厅等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数量众多的省级、市级、区级、市级挂牌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古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se study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案例——三坊七巷
北口大门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三坊七巷地产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 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居民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概称。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 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 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 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
业态 三坊七巷的业态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约占50%,还有近 25%的 特产,15%的小吃、餐饮,还有10%的展览馆、书店等 业态布局方面比较有讲究,小吃店穿插在其它业态中, 动中有静,使游客在逛累的同时有歇息的地方 租金 三坊七巷店铺的大小从15-200平左右的不等,以100平 米左右大小的为主15平米的月租金5000元,100多平米 的2-3万元,一楼租金约为二楼的两倍经营模式有租有 售,产权有公也有私有,还有合租、分租等形式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建筑特色
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马鞍墙 、雕饰、建筑门
“三坊七巷” 始建于西晋末年
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 厚砖或土筑的围墙。惟独福州三坊七 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墙体随 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 宅外,状似马鞍。一般两侧对称,墙 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 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窗饰 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 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 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 的集大成者。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 约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 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 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 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 较大的楼。
位于文儒坊之南。坊内有一 早题巷。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殉 难广州之后,他家人匆忙从南后 街林家大院搬出,便是到早题巷 避难。 一天早晨,有人从门缝塞进 一个物件,其中就有林觉民所书 《与妻书》及其写给父亲的家信, 这些信件日后都成为了珍贵的革 命文物,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 代人。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郎官巷
西接大小水流弯,内河与闽江相通,是早期水上交通道口,故在巷子中段24号的二梅书 屋设有天后宫,临街开三门,内有戏台、藻井,木构件雕刻精美。而二梅书屋是清朝进士林 星章的故居。1918年,严复回福州为儿子严叔夏完婚并避冬,好友李厚基特地为其买下郎官
巷两座房子,是严复度过他晚年最后岁月的地方。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详细划分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衣锦坊
衣锦坊位于福州市南后街西北部。衣锦坊多深宅大
院。其中建于清初的欧阳花厅是现存较完好的建筑之一,
清光绪十六年古宅被屈臣氏药铺老板欧阳宾重修。 衣锦坊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住宅,其院内水榭 戏台_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三面临水, 下为一个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右侧有一谯楼, 设计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黄巷
因晋永嘉年间(307-312年)“永嘉之乱,八姓入闽”,中原的衣冠士族黄姓一支避乱到 福建,落户在巷内而得名。历史上,黄巷多为儒林学士所居,从唐朝到明朝先后有黄璞、户部 尚书林绅、侍郎萨琦、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弻、梁章钜、郭伯荫,进士陈
寿棋等居住于此。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宫巷
明中叶,因有不少人在北京宫中供职,就称宫巷。 巷内现存明代建筑6幢,清代建筑13幢,面积上千平方米的深宅大院有10幢,是当今福 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1936年郁达夫任省政府参议,写下对宫巷的第一印象:“走过宫 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像林文忠公的林氏,郑氏,刘氏,沈葆桢家的沈氏, 都住在这里,两旁进士之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文儒坊 光禄坊
与衣锦坊紧邻且平行,文儒坊 以名人聚居而著称。 在文儒坊中保存最好的是62 号清末陈承裘的故居。陈承裘咸 丰二年中进士,其儿孙都很出色, 有“世进士”的美誉。其大儿子 陈宝琛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的老师。陈承袭故居,占地面积 2100平方米,是福州城内三大古 宅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颇有代表 性的古建筑。
三坊七巷
塔巷
旧名修文巷,巷内居民多以风火墙自成院落,木构厅室,天井回廊,是福州古建筑民居 群的典型,且很少改拆,原貌得以基本保持。宋代福建理学先驱、被称为“海滨四先生”之 首的陈襄住在塔巷。另外,在塔巷西口有一处清代建筑,院王麒的故居。严复回福州后也曾在此居住 过。
严 复: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林 旭:“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长民:“五四”运动引发者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冰 心:现代著名诗人 陈矩孙:“一二·九”运动组织者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
衣锦坊 三坊 文儒坊 光禄坊 杨桥巷: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 塔 巷:在郎官巷之南 七巷 黄 巷:在塔巷之南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 宫 巷:在安民巷之南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
福州市三坊七巷案例研究 CASE STUDY
三坊七巷——坊巷名人
白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 曾宗彦:“近代陆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