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

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 编为您带来的是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课题: 美在学习中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出学习中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进一步弄清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方法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改革宗旨 4、渗透美育教育 三、活动准备: 1、分组完成学校校门设计手工作品制作等工作评出优秀作品准备参赛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电教器材 四、活动形式: 分组进行擂台赛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教师提出方法、要求设奖等情况

〈二〉组织比赛: 1、每组必答: ⑴在“美”和“丑”之间你选择(满分1分) ⑵用一句话评价大家的选择(满分2分) ⑶说出带“美”字的词语(各组不重复)(满分2分) ⑷投影显示问题:(逐行显示) 下列词语或句子各指什么美(每题2分)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c、对不起请原谅!() d、拾金不昧() 2、抢答题: ⑴欣赏歌曲《什么是美》然后抢答: 歌曲中指到了生活中的几种美最后一句歌词是(满分2分) ⑵听录音带 教师播放课文《春》的朗读磁带(片断)谈谈你的感受 ⑶看投影作简要评说 教师放一组学生作品投影片 ⑷看投影快速记忆 (说明:②——④题思考2分钟回答1分钟每题满分2分) ⑸“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这是一则广告中的句子请简要分析意思(满分2分)

【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我的十个语文活动课教案

语文活动课集体备课教案班级

第一周 一、化诗入文 ——古诗词活用活动 活动目的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通过“化诗入文”的古诗词运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古诗词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动过程 1、学生收集活用古诗词的语句,初步感知“化诗入文”的语言特点。 2、通读课内外已接触过的古诗词,为运用作准备。 3、类型举例 ①、借诗词来表达感受如: 他们年龄与我相仿,却已懂得靠勤工俭学来养活自己,屋里烛光闪烁, 让我感觉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 升起那降落的风帆,你来校时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你明白自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夜深了,我们划着船向回走,一路高高兴兴地谈着,山涧的景色在月色中更加朦胧,更加迷人,我们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 看着还对读书有厌恶的学子们,我蓦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在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②、借诗词来抒写情景如: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溪流的拐弯处,船驶进了一片树林里,月光淡淡地照在我们身上,照在整个树林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不禁吟起诗来。 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很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赶到寒山寺,但已日落西山,只剩下太阳的余辉留在天际。因此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地方,只有那翠色欲滴的大树和厚实的黄墙,能让人体味到“禅房花木深”的神韵。 梧桐树庇护着我不受太阳的照射,就像爷爷庇护着我不受半点委屈一样。傍晚,竟下了一点细雨,爷爷叹口气说:“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③、借诗词来写事如: 乡村四月,大人们“才了蚕桑又插田”,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傍桑阴学种瓜”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花语缤纷》——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花语缤纷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花卉品种,了解花卉知识,赏析花卉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学会感悟生活中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花的诗词,花卉传说,花的品种介绍,各国国花,花的知识。 2.收集花的各种图片、歌曲、照片、音像等资料。 3.拍摄各种花展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花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是有生命的装饰品,是幸福、美好、健康的象征。人们爱花赏花,借花抒情。唐代女主武则天曾借酒催花,以致花王牡丹被贬洛阳。 (师讲述故事)今天我们就畅游百花园,徜徉花海间。 二、花林漫步 (1)(现在,让我们结伴而行,去诗丛中寻芳探香。要求:以小队为比赛单位,每小队商量一下,起一个与花有关,带有诗意的队名。如空谷幽兰队,国色天香队。各小队介绍自己的队名,教师板书各队的名称。) 诗丛寻芳:(课件出示,教师请一位同学介绍比赛规则:读诗句,添花名,答对者得一朵小花) 借问()()何处落风吹()()满店香 ()()落尽子规啼千树万树()()开

牧童遥指()()村偶向()()深处行 映日()()别样红()()依旧笑春风 名花诗词:(课件出示,指生读规则:根据花名被诗词,一首得一朵小花,花多为胜。) 桃花菊花梅花荷花桂花 (2)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浪漫,也有着或美丽或凄婉的传说。让我们进入传说长廊,去品味动人的故事吧。 传说长廊:(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任选一种花,讲述它的故事。以流利,流畅,动听为胜) 学生讲故事,互评。 (宣布刚才各队的得分,鼓舞士气) (3)鲜花,绚丽多姿,高雅别致,观之赏心悦目,闻之芬芳馥郁。我们一起看看花的品种吧。 花容花色:(课件出示:各种花的图片。要求每小队介绍花的样子、品种、产地及你所了解的知识。介绍得越多,得的小花越多) 学生介绍花的知识。 (4)人们习惯用花来表情达意,于是花被赋予了人格化,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语言—花语,成为花文化的主流。我们只有熟悉花语,才能更好地用花来联络感情。 花语解读:(课件出示规则:抢答各种花的象征意义,答对,答多为胜) 梅花—菊花—康乃馨—郁金香—玫瑰—水仙—芍药— 百合—睡莲—勿忘我—向日葵— 花之雅称:牡丹—莲花—兰花—月季—菊花—茉莉— 十大名花:() 花中四;() 各国国:()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学当小记者 【活动目标】 1.通过采访活动,培养学生围绕一件事或一个人物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使学生写作时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培养学生当好一名小记者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 【活动要点】 采访家庭的变化,举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并根据采访的材料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进行演讲比赛。 【活动准备】(课前) 1.采访自己家庭三个阶段的变化: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十年代时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八十年代组织家庭时的家庭情况;现在自家的家庭情况。 2.掌握写作新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根据采访的材料写一则简短新闻,准备参加新闻发布会。 3.投影字片、奖品等。 4.把学生分成4—6小组。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记者肩挎照相机,手拿采访本到处采访时,我们会觉得当一名记者是多么光荣,多么令人羡慕啊!那么,今天这节活动课,让我们都来学习当小记者好不好? 板书课题:学当小记者 二、举行小小新闻发布会。 课前大家已采访了自己家中的长辈,了解了自己家庭的前后变化,知道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历史事实。现在,把你采访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整理成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简短新闻。 步骤: 1.分组交流,各人宣读自己写的简短新闻,评出本组最好的新闻。 2.各组推选代表把本组最好的简短新闻的标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宣读该新闻。 3.“小记者们”按“优秀新闻评分细则”进行评比。 4.评出“最佳新闻”。

三、小记者演讲比赛。 大家对自己家庭变化的三个阶段进行采访,把获得的材料在本小组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地介绍、交流,并做好演讲比赛的准备。 步骤: 1.根据《家庭情况采访表》在小组内汇报采访的材料。 2.各组评出最好的采访材料,选好演讲者。 3.小记者演讲比赛。 4.按“演讲评分细则”评分,评出“最佳小记者演讲奖”。 四、宣布获奖名单,发奖品,掌声祝贺。 五、小结:这节语文活动课,各位小记者都能表现出聪明才智,大家兴趣高,气氛活跃,全体参与,“记者”这个带有神奇色彩职业的面纱被撩开了。我们深深懂得:如能有顺序、有中心、有重点地进行采访,就可以获得大量丰富的材料,那么写出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文章也就不难了。 【附表】 一、家庭情况采访表 采访项目 材料 年代 住房面积(平方) 人均收入(元) 家用电器(件) 私家车(辆) 通信设备(部) 饮食 衣着 七十年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

第一章教案文本的构成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时间是2001年。(√)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有时会是一致的。(√) 4. 教学重点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应着重指导的内容,它多受教学目标的制约。(√) 5.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它主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6.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 7.教学方法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不必考虑师生的特点。(×) 8.教学目标应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但这三方面不必分列。(√). 9. 片断教学就是将40分钟的课的教学内容浓缩成短课(×) 10. 片断教学时间短,故不必设置导入与结课环节。(×) 第二章:识字写字教学 1.小学拼音教学不需教的韵母是() A.en B.iu C.enɡ D. iɑo 正确答案:D 3.关于拼音教学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示范模仿法、口诀法、手势演示法、局限法等,都是常见的拼读教学方法 B.歌谣是辨记声母、韵母的常用方法 C.应要求所有的小学生掌握直呼音节的方法 D.动画演示法一般用于学习单韵母 正确答案:B 4.“书写规范”中“规范”二字的意思是() A.笔画、笔顺正确,不写错字、别字、异体字等 B.握笔的姿势 C.整篇中每个字的大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隙和距离 D.写字的坐姿、站姿 正确答案:A 5.语文教材中的识字教学资源,一般不包括() A.插图与注释 B.语文园地 C.单元导读与目录 D.课文 正确答案:C 6.标对了调号的音节是() A.qiū B.bīe C.tūi D.dūo 正确答案:A 7.“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是( )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

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2】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趣味语文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陈艺 一、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风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也有了一些语文知识积累的特点;设计了本次趣味语文的活动课。 二、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3.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妙用。 四、教学准备: 1.情景设置 2.课件制作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课件出示课题)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索;一起大胆实践。 (二)趣味歇后语;小组担任角色。 1.出示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边读边简述人物的特点;各小组分别获得一张词条卡;分别担任词条上各人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三)成语大擂台;六行成语分别由六小组完成;毎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如有小组答不出来;其他小组可以抢答。 (四)出示舞动的成语;在两幅图找到成语。考考学生的观察能力;考察平时积累的成语。 (五)走进动物王国成语。 1.各小组成员抢答含动物的成语。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成语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猜测各种答案。 师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差了一个;谁看出来少了谁? 生答:少了“猴”。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21课《古诗四首》 怀柔三小缐亚平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2.《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21课《古诗四首》. 共安排了四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2)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既有经验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花语缤纷》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花语缤纷》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花语缤纷》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花卉品种,了解花卉知识,赏析花 卉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学会感悟生活中 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 作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花的诗词,花卉传说,花的品种介绍,各国国花,花的知识。 2.收集花的各种图片、歌曲、照片、音像等资料。 3.拍摄各种花展的资料,录象。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花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是有生命的装饰品,是幸福、美好、健康的象征。人们爱花赏花,借花抒情。唐代女主 武则天曾借酒催花,以致花王牡丹被贬洛阳。 (师讲述故事)今天我们就畅游百花园,徜徉花海间。 二、花林漫步

(1)(现在,让我们结伴而行,去诗丛中寻芳探香。要求:以小队为比赛单位,每小队商量一下,起一个与花有关,带有诗意的 队名。如空谷幽兰队,国色天香队。 各小队介绍自己的队名,教师板书各队的名称。) 诗丛寻芳:(课件出示,教师请一位同学介绍比赛规则:读诗句,添花名,答对者得一朵小花) 借问()()何处落风吹()()满店香 ()()落尽子规啼千树万树()()开 牧童遥指()()村偶向()()深处行 映日()()别样红()()依旧笑春风 名花诗词:(课件出示,指生读规则:根据花名被诗词,一首得一朵小花,花多为胜。) 桃花菊花梅花荷花桂花 (2)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浪漫,也有着或美丽或凄婉的传说。让我们进入传说长廊,去品味动人的故事吧。 传说长廊:(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任选一种花,讲述它的故事。以流利,流畅,动听为胜)学生讲故事,互评。 (宣布刚才各队的得分,鼓舞士气) (3)鲜花,绚丽多姿,高雅别致,观之赏心悦目,闻之芬芳馥郁。我们一起看看花的品种吧。 花容花色:(课件出示:各种花的图片。要求每小队介绍花的' 样子、品种、产地及你所了解的知识。介绍得越多,得的小花越多)学生介绍花的知识。 (4)人们习惯用花来表情达意,于是花被赋予了人格化,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语言花语,成为花文化的主流。我们只有熟悉花语, 才能更好地用花来联络感情。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语文课改教案设计】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 —古典诗歌背诵比赛 内江市东兴区马鞍石小学付兴书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 是深广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愉情悦性的目的。 【设计特色】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学过的古典诗歌,并适当扩展,以激发学习、背诵古典诗歌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其灿烂文化的热情。 【活动方法】将学生分为A、B两组进行抢答,必答题按先A组后B组的顺序交替出示,在 规定时间内答对了给分,答错了不给分;抢答题由两组同学举手抢答,答对了给分,答错了不倒扣分。老师担任主持人,负责出题,评判,记分,题目事先用投影片(或课件)制作好,比赛时逐一出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情鼓动 (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是养育艺术鲜花的源泉,历代优秀人物都十分注重从中汲取营养与精华。今天,让我们也走进古典诗歌,与古代的墨客骚人结伴遨游诗海,在富丽堂煌的文化艺术的殿堂中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序曲——磨拳擦掌 1、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及办法 下面进行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男同学为A组,女同学为B组,其余办法见投影片。2、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三、竞赛——拼搏沙场 (一)必答题 1、小组活动:A组背诵五首五言古诗(李白一篇,杜甫一篇,其余任选);B组背诵五首七言古诗(李白一篇,杜甫一篇,其余任选)。 2、诗句填空:(括号内为参考答案) A组:请在下面诗句的空格内填上一个表示数量的词,使之与原文相同。 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

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6、《一封信》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方寸之地——尽显祖国大好河山: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方寸之地——尽显祖国大好河山: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A、知识目标:通过对旅游门票的收集、展示、交流,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了解旅游常识等等。 B、能力目标:通过访问,网上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知识的能力。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合作互助,培养协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之情,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等。 D、发展目标: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大自然环境保护,对祖国的发展等产生探求兴趣。 二、学习资源: 1、门票、图片、书籍(地理方面); 2、中国旅游网、全国各省市旅游网; 3、访问、调查去过某地旅游的人。 三、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旅游门票,调查访问去过某地旅游的人,上网查寻有关景点的图片及介绍,给自己收集的门票图片配上解说词。 2、教师自制的祖国各地景点演示文稿,实物投影仪 3、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张四开白纸,一把剪刀,固体胶水,彩笔等。 四、活动流程: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以下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入,任务驱动—门票展示,各显其能——编辑排版,交流汇报——全班评价,表扬激励。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祖国各地的景点图片幻灯课件。 1、师生观看,学生说出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点? 2、谈感受: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那些地方?你最向往祖国哪个地方?为什么? (二)、谈话导入,任务驱动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令人向往的地方很多,有的同学利用五·一,十·一,寒暑假跟着父母旅游过一些地方,可是,也有一些同学没有这个

机会。前些日子我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旅游门票,作了一些准备工作。这些门票的设计各有特色,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浓缩了该地的风光。上面不光有门票价格,还有图案及文字介绍。它就像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今天,我们就请你做一回平面风景导游员,就你收集的门票,选一个景点来向大家做一解说。 (三)、门票展示,各显其能 根据自己向往的旅游地和去过该地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起个组名(如黄山组,长城组),把各自收集的门票、图片展出来,从中选出一两个景点,由一人解说,一人记录,一人询问,老师巡视指导,也可参与讨论。如: 1、发言人介绍:(拿出黄龙门票)这是我在十一期间跟爸爸到四川去旅游的门票,票价80元,上面的图画是五彩池。就像课文中描写的那样,五彩池色彩斑斓,有天蓝的,有碧绿的,有的金灿灿,有的黄澄澄,还有的半紫半黄,什么葡萄灰,杏黄,海洋绿,应有尽有。大的,小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苹果,还有的像莲花,且都镶上了金边。 从这张门票上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四川黄龙是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的猴子不怕人,它们随时可以接近游客,还有一只猴子跑到我跟前要香蕉吃呢!门票的背面印有“游客须知”,对景点的环境保护作了具体的规定,从这里我了解到五彩池岩溶钙华百年才长10毫米,形成不易,极其脆弱,是不允许进入五彩池的。 2、问: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么多颜色来呢?水里有鱼吗? 3、小组讨论: 生:课文不是说水是没有颜色的,是水底的石灰岩折射太阳光,才有那么多颜色的。 生:水里有没有鱼儿,那次去还真没见着。 生:那么阴雨天没有太阳光,五彩池还会有那么多颜色吗? 生:是啊?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连老师都不太清楚,我想,既然是折射太阳光,那么下雨天应该是没有那么多颜色的。为了弄准确,我们还是分头去寻找答案,查书、上网或找人问问。我们比比看看谁先弄清楚,好吗? 1、发言人介绍:我去过黄山,这是黄山的门票和我在网上下载的图片及文字介绍。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道:“登黄山在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泰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山”的美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山四绝。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098】 答题要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做答,每题50分。(答题要求:每题字数不少于600字;要密切联系教学实例或教学实录进行阐述;答案要以小标题形式分条阐述,切忌含混笼统)。 一、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实现其“本色”阅读教学。(50分) 答: 黄厚江老师是“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这堂课采用浅文深教、浅文趣教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本自身的教学资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很好地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基本定位——“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也体现了黄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 面对文本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上黄老师主要抓了三个方面: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小标题的结构特点;语言品味和语句揣摩。这也暗合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理念,突破了一般阅读教学“线性”教学思路,而是提取文本中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可谓简洁,实用,好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路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则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一、关于品味语言和语句揣摩。具体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品读词语——标题中的“我们”;第二层次是揣摩开头部分“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和结尾部分“这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等句子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分析小标题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品读语言从词语到句子,最后到文章整体,由浅入深,打破了才传统课堂只分析个别语句的局限。而且每层分析都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学会阅读品析。 二、关于小标题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具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先说说小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找一找本文是否有小标题和有关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由初步感知到深层挖掘;第二层次是归纳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由具体分析到抽象归结;第三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这是语言的具体学用;第四层次是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比较阅读。 三、关于文本内涵的把握。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主要品质;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完成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这种对文本内涵或主题的分析归纳,打破了传统课堂临近结束时空洞归结主题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文本分层逐步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或内涵,充分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主张。 四、关于语言活动。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合作完成小诗。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切块融合。“切块”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力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这堂课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