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何星蓉(1975-),女,重庆人,辽宁大学助理研究员,环境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

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科技管理与创新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何星蓉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高校科研管理肩负着科研规划和科研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体系不科学、工作职能狭窄、管理人才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1-0091-03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

面对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要和创新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范围内科技和知识产权的激烈竞争,我国高校能否适应并有所作为,科研工作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高校科研管理肩负着科研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对科研项目、科研组织、科研效应等进行管理的重任。为此,国家鼓励高校建立国家级科技园区,政府设立产业化基金,扶持有重大经济意义的科研成果转化。这些都为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抓住机遇寻求发展。

2.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科研是实施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重要手段,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任务主要由高校承担。在/8630、/9730高科技研究领域中,高校占据一半份额。高校不仅注重基础研究,还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方面承担了相当数量的生产性、工程性的研究任务。高校科研不仅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直接贡献,也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研究生培养能力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3.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校科研管理,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其具有工作范围广、层次多、种类全、难度大,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是涵盖

诸多要素的综合性管理。其一,高校科研管理要体现管理理念的/人本性0,要为教学、科研人员创造条件,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多出成果。其二,高校科研管理要体现管理组织的/紧密性0,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产业三大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教学为科研提供生力军,又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是科研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实现/产学研0的结合,并在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起到管理平台和沟通中介作用。其三,高校科研管理要体现管理信息的/复杂性0,科研管理中的信息有些是确定的有些不是确定的,并且可能是随机和模糊的,如科研工作能力强弱、科研项目等级划分、科研工作对学校在社会知名度的影响等方面。这些都会使科研管理工作难以实现完全定量化。

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不科学

新观念下的管理应该是多维立体、多功能、多边多向的管理。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冲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纵向模块式单向管理的束缚,滞留在对应归口管理状态,仍是分割管理的模式。高校科研管理没有构建起高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成本效益

#

91#

机制等纵横向管理整体系统,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科研项目、环境、评价等子系统,没有构成对科研人员、项目和评价三者的基本管理体系。没有运用管理科学中的目标管理和成果评价这两种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科研浪费现象严重。

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职能狭窄

由于高校产、学、研关系的复杂性,高校科研管理如何在其中起到管理平台和中介作用,特别是对高校的科技布局、科学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策略、科技成果转化等重要问题还未得到充分重视。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缺乏对科研工作的调控手段,科研管理人员的作用仅局限为传统意义上的科研项目联系和行政管理者,很少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工作,不能对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的审查、咨询和论证,没有完全形成吸引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科研管理人员不能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发起、牵头和组织的重任,工作方式是被动催促而不是主动牵引,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狭窄。

3.高校科研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就高校科研管理人才的现状看,无论是专职或兼职人员,真正科班出身的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与现行的干部政策和环境,尤其是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有关,这很难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热爱管理工作、研究管理知识的积极性。而高校科研管理所肩负的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成果评价与转化等都需要高水平、会管理、懂市场的人进行管理。搞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使命,也是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一份责任。但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才的现状仍然明显滞后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4.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诸多因素影响了对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如等级制度、学位授予权、学术头衔等,对教师的评价形成了隐形的等级观念。受这种等级观念的影响与驱动,导致一些高校产生了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表现在重视科研项目数量,不重视科研质量,假科研,假成果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科研人员之间竞争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存在着学术权威对研究资源和研究领域的垄断。一部分科研人员为保护科研成果或科研位置,保护承担科研项目附带而来的经济效益,往往强调目标实现,忽视学术交流,忽视科研协作与成果转化。

三、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科研管理对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没有有效的科研管理做后盾,科研活动只能是松散低效。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模式要体现在战略、知识、人才的创新管理上,促使科研管理部门由传统性、行政性、经验性、一般性的服务变成为更高层次的服务,要围绕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面向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在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中,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实现管理的自身价值。

1.更新管理理念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体,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程度和市场理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创新的成效。科研管理人员具有的管理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是建立科研管理创新体制的根本保证。

(1)变革思想观念。强化/管理就是服务0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科研项目都要通过主动竞争才能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就是管理,给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

(2)强化效益观念。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很大部分通过鉴定后,就无人过问,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而成果推广应用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经费保证,另一方面应做到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因此,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求科研人员把市场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科研选题到成果应用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3)树立信息观念。市场信息对科研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各级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立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金制、合同制、招标制共存的格局,同时市场竞争机制也增强了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科研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树立信息观念,扩大信息来源,加强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使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机构。

2.创新管理机制

(1)创新内部管理体制。为促进科研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高校内部应建立一套奖励制度和体系,根据不同的贡献程度和工作类别,以不同的形式对科研工作者予以奖励,使其各尽其才,各得其所,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现高校/产学研0的有机结合。要引导具有较强科研与开发能力的学科向市场方向转型,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高校科研管理要做到科研力量、科研成果与社会、企业相结合。

(3)加快落实课题制。课题制是/以人为本0,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立课题,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的科研管理模式。实施课题制有利于充分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各

# 9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