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解题有妙招---必懂三大解题技巧.

快速解题有妙招---必懂三大解题技巧.
快速解题有妙招---必懂三大解题技巧.

快速解题有妙招---必懂三大解题技巧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和高考中,对于会做的题,我们应如何快速解答呢?对于不会做的题,我们应如何保分、抢分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经验谈一下,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审题是快速答对题的前提和关键。无论做什么类型的试题,为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多得分、得高分,都必须从认真审题、细心审题开始,而审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所谓的“题眼”就是题干和备选项中所包含的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信息”,找到了“题眼”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解题的钥匙。要准确把握“题眼”,明确答题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技巧1找“题眼”

一、实行有效转换来确定“题眼”,即将题干化繁为简,将设问化难为易,删掉无效信息、干扰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将材料变短变易,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证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解析通过对材料的有效转换,我们能分析出的有效信息是“1787年联邦派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结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可知,当时美国独立后面临着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困境,因此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二、抓住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试题的显性限定条件主要有时间、空间、程度和范围等,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出试题的隐性限定条件。一是可以通过时间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时间限定条件通常有五种情况: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51年;只有下限,缺少上限,如建国以前;只有上限,缺少下限,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下限皆不明确,如抗日战争期间;题干中缺少时间限定,只能通过对题意或备选项的分析来确定限定时间(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遇到第二、三、四这三种情况,必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以减少备选项的干扰性。二是可以根据程度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或“直接”、“间接”等,主要以因果关系或本质现象关系的形式出现,我们可抓住此类词句来判断正确选项。三是可以根据范围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化角度、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等。分析限定条件时也要注意排除与主干信息无关的限定词句,避免在个别字词上纠缠,从而影响答题的速度和方向。

例证(2009年海南卷19题)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解析通过审题,我们可知此题的主干信息是“重工业比例”,求答项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时间限定条件是“1937、1942年”,范围限定条件是“国民政府统治区”等,再通过对备选项的比较分析,确定时间限定条件是本题的“题眼”。由于杭日战争的需要,国统区的重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答案为A。

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确定“题眼”。近几年历史高考是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的材料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而很多材料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给我们答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关键词句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题眼”是解题的关键。

例证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人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从时间限定条件“1917年”和内容限定条件“李大钊”等信、息可判断出此文章发表于新文化运动期间,根据关键信、息“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法制。因此答案为B。

四、从设问角度来确定“题眼”。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常从新的角度设置新的问题,使旧题、熟题、做过的题变成了新题,如从近代化角度、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进步方向等角度来设问,所以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设问的角度,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证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近代化角度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虽然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其目标是要维护小农经济,这违背了近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排除A;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因此排除C;虽然太平天国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但根本无法实施,因此排除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专制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故答案为B。

□技巧2审“题肢”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关键是对备选项的筛选。一般情况下,有三种筛选方式:

第一种是筛选出明显错误的备选项以及与题意无关的备选项。

例证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和金融救援计划,力图使美国尽快摆脱经济衰退的局面。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定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成功,而不是国家彻底否定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可排除B;A是具体的不同之处;C可以给失业的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不是根本不同点。所以选D。

第二种是筛选出同级备选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备选项的意思基本一致,这就要求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这两个选项上,运用限定条件逐一筛选,看哪一个最符合题意,如果两个备选项与题干无关联,那么就可以直接排除,这就大大提高了做题的效率;二是两个备选项的意思完全相反,那么很可能这两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选项,因此也要重点筛选。

例证(2009年安徽卷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主要针对的是两极格局,二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这样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如果考生不能分析出上述信息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了。A和C 说法相对一致,B和D说法相对一致,而A、C与B、D说法又相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引起国际关系恶化”来分析,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绝不可能是互相妥协或互相合作,因此只能从B和D中选择,而竞争与对峙相比,竞争是现象,对峙才是本质,因此答案为D。

第三种是筛选出最佳的备选项。这类题目的备选项往往说法都正确,但只有其中之一是最佳备选项。做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可从备选项人手,看看四个备选项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对立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然后结合题目设问缩小范围。最终选择时,如出现多个备选项都可以时,一定要选择意思最完面、最符合题意、能够包含其他两个或三个选项意思的备选项。

例证某校高三(3)班进行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讨论会,关于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下面是四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哪个观点最恰当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

C、领导农民运动,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四个备选项都是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但相对而言,A项更符合题意。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面临巨大危机,能否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成败至关重要,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种贡献是另外三项不能相比的。因此选A。

□技巧2解答非选择题的通行解法

做非选择题可采用的一般答题技巧为:一审、二析、三联、四答。“一审”就是先要粗审,搞清楚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或基本观点、立场,要注意材料的提示和注释,同时要审出每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整体材料所反映的主题和每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之间的关系;然后细审,审清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与方法,从而做到“对症下药”。“二析”就是要在审题的基础上,带着相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找出与题意相关的信息,特别要找出关键词句;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对相关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关键信息以备答题。“三联”就是要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将知识与能力相联系,将解题所需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放到大脑的“临时存储区”,随时为解题服务,做好解题前的准备工作。“四答”就是在审、析、联的基础上,结合题意答题。

例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欧洲文明的共同背景下,欧洲确实存在着统一的根本因素。这种因素有着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古代文化和犹太基督教的背景。它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后,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材料二当17---18世纪的康德、卢梭等提议成立“欧洲联盟”或“欧洲合众国”时,欧洲各大国几乎都是由王朝统治的。当时的欧洲似乎离统一并不遥远,因为各王朝之间联姻众多,关系密切,各国君主可随意支配领土和人口。可是,由于还不具备统一的坚实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即使有统一的形式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内容。

材料三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使欧洲人重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观念。事实证明,势力均衡并不是治愈战争的良药。它只能保证大国的存在,并不能防止利益冲突的激化和战争。势力均衡和利益协调都不能够保证和平,必须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途径,这就是联合,即一体化。

材料四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欧洲17一18世纪“还不具备统一的坚实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统一的历史、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因素。

(4)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欧洲统一进程中的大事。

(5)材料四中“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的含义是什么?“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统一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欧洲统一的历史进程,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与教材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欧洲统一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欧洲联盟的成立等内容密切相关。第(1)小题是内涵式问题,可以根据材料联系教材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相关知识回答。第(2)小题是外延式问题,可联系教材中关于17---18世纪欧洲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的差异分析作答。第(3)小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曾提出过欧洲统一的方案和设想,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及英国“势力均衡”政策的破产,对欧洲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联系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西欧共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因素分析概括作答。第(4)小题需要联系有关“欧洲统一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等回答。第(5)小题第三问,关键是联系教材中的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相关知识,分析欧洲统一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共同的欧洲文化和共同的宗教信仰。(2)经济基础:欧洲当时有的国家是资本主义经济,有的国家是封建经济。政治基础:欧洲当时有的国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处于封建社会。(3)①历史因素: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经提出过欧洲统一的方案和设想。②政治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英国“势力均衡”政策的破产;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的社会制度;美苏争霸对西欧安全所产生的影响。③经济因素: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摆脱美国的控制。④思想文化因素:西欧人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大致相同。(4)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5)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必须维护自身的利益。法国与欧洲国家联合,既有利于法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欧洲的崛起和进步。影响①政治上,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②经济上,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进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崛起。从上例可以看出,虽然有的题目完全不是以教材历史事件原有面目出现的,但仍然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应有的位置。所以,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突破口,这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

高中数学轻松解题有妙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1252943.html, 高中数学轻松解题有妙招 作者:李春贵 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2年第12期 摘要:高中数学解题策略的核心在于遵循认知规律,关键点在于由难变易,通过把棘手的问题分解转化为较为简单的一个或几个新问题,通过对简单的新题的理解,探寻出原题的解决思路.学习中,如能遵循认识规律,巧妙运用兴趣化、熟悉化、简单化、转换化、反思化等策略,就能游刃有余地轻松解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轻松;解题;妙招 一、兴趣化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想做题,解题才有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解题 时取得突破的学生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增强学生解题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没 有取得解题突破性进展的学生更要使他们都有讨论答题的机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只要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就给予表扬.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温馨、思维的 活跃、解题的快乐.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定义时,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定义之后立即出示训练题:已知某角α终边经过点B(4t,-4t),(t≠0),求这个角α的正切、余弦、正弦的值.学生根据题意,已经知道x=2t,y=-4t..解这道题时,要先让学生讨论:思考根据已学三角函数定义去求解,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取得条件?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只需求出r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就可在解题中,通过讨论题目获得乐趣和灵感. 二、熟悉化策略 熟悉化策略,就是我们遇到生疏题目时,要想法把它转化为比较熟悉且能解决的小题目处理,实现知识迁移,顺利解决难题.一般来说,对题目熟悉与否,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和对题目 的分析认识水平.要把生疏的疑难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问题,靠的是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1.要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波利亚认为,解决问题前,应充分回忆跟原有问题相联系的题型、知识.要充分借用相似 问题的方法、结果,解决当前问题.譬如,在做测量两面角度数的题目时,就要在回忆平面角 知识、熟练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基础上作角(即,在两平面相交线上找一点且过这点分别在两平面内作垂直于相交线的射线来获得两面角),最后测量出角的度数. 2.抓住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熟知点切入 同一题数学,每个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的视角、方法、途径不要求一定相同.要根据自 身已有的知识经验,适时调整分析视角、方法、途径,要借助熟知的点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深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是国考的必考题型,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词语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和分析能力。其题干和选项都以词语的形式呈现,字数少但时间也较短,所以考生的正确率不高。近两年来,难度也加大。因此,考生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类比推理解题的核心关键是找词项间的关系。上图所列三大技巧正是分析词项间关系的精髓所在。造句找关系,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速地确定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的关系;横纵反复对比,可以帮助考生找到更加本质的关系,并排除迷惑选项。无论考试中出现什么样的新关系,都可以应付自如。 一、造句找关系 释义: 即利用语感对题干和选项给出的词组分别进行造句,通过句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词项之间的关系。 适用条件: 所给的词项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明显,很难直接判断,此时可以通过造句,取得词项间的关系。 小贴士: 运用造句找关系,通常需要引入其他元素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其中的关系。 【例题1】(2013·国家) 风险:规避:损失 A.保险:购买:赔偿 B.老人:关爱:长寿 C.锻炼:加强:肥胖 D.军队:保卫:战争 【解析】 1.对题干词组造句: 规避风险可以避免损失。 2.对选项词组造句: A项:购买保险可以获得赔偿; B项:关爱老人可以使老人长寿;

C项:加强锻炼可以避免肥胖; D项:军队在战争中保卫国家。 只有C项关系与题干相同,故答案选C。 二、横看不行竖着看 释义: 当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仍得不出答案时,就要“竖着看”,纵向来查看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适用条件: 有些题目的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会发现选项中没有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或不止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此时就要考虑纵向查看题干与选项的本质关系,以得出正确答案。 小贴士: 纵向对比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②感情色彩(褒义、贬义、积极、消极) ③属性(某种类型、对象功能) ④词义(近义词或反义词) ⑤词的构成(主谓、偏正、动宾结构,或连绵词、复合词等) ⑥其他特性 【例题2】(2013·国家) 柏油公路:阳光大道 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 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 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 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 【解析】 1.横着看 柏油公路和阳光大道都与道路有关,且柏油是铺设柏油公路的材料;B、D两项符合。 2.竖着看 前者指具体事物,而后者是抽象概念,排除B项。 故答案选D。 三、反复对比来排除 释义: 有些题目横着看了排除不了,竖着再看还是排除不了,这时就需要再横着看看还有什么别的细微差别,反复对比寻找更多相同属性,直到只有一个选项符合为止。 适用条件:

逻辑快速解题技巧

逻辑快速解题技巧 逻辑解题,快速拿分才是硬道理! I逻辑解题总原则: 1. 最快选出最优项,为数学与语文节省时间。 2. 学会放弃1— 2道题。每年真题都会有几道比较耗时的题。对于这类题,除非备考时做过同类题,否则凭感觉走就行。 第一讲:在公式A→B (如是‘只有B,才A',要先变换为‘如果 A,则B')条件下,优先考虑: 1. 肯定错误的(削弱)A→~B 2. 肯定正确的(加强)~B→~A 3. 加上B→A,有A--→ B 4. 加上~A→ B, —定有B成立 5. 其他形式,如~A→B,~A→~B等,仍然符合逻辑。 技巧:------------------------------------------------ 考题中如果可以刻画公式A→ B,我们就应从此打开思路,因为这是考点。 I最好刻画时,A与~A分别对应“肯定”与“否定”项,并且简单表达即可。 OK看例题。(红色的地方需要您看完此讲后练就‘做题意识’的关键,真正考逻辑时需要的就是这种意识。) 例1.全国运动会举行女子5000米比赛,辽宁、山东、河北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四名体育爱好者在一起预测比赛结果。甲说:"辽宁队训练就是有一套,这次的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说:"今年与去年可不同了,金银铜牌辽宁队顶多拿一个。"丙说:"据我估计,山东队或者河北队会拿牌的。"丁说:"第一名如果不是辽宁队的,就该是山东队的了。"比赛结束后,发现以上四人只有一人言中。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A. 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 B. 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河北队,第三名山东队。 C. 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河北队。 D. 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 E. 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山东队。 [分析]刻画丁说的:~辽→山,如果错,则有~辽∩~山,那第一名就是河北,排除A、B、C, 并肯定丙对,由乙错,故选D=

小学计算题的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小学计算题的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一、巧算与变通 【例1】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长子的年龄比父亲的1/2少7岁,次子年龄的3倍比父亲少3岁,三子年龄的6倍比父亲多6岁,幼子的年龄是父亲的1/21。则父亲今年的年龄是( )。 A.36 B.42 C.48 D.84 【思路分析】由题干中两个分数可得,父亲的年龄既是2又是21的倍数,排除A、C,再由题干中“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可知,父亲的年龄不可能为84,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例2】一个四位数分别能被15、12和10除尽,且被这三个数除尽时所得的三个商的和为1365,问四位数中四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A.17 B.16 C.15 D.14 【思路分析】这个四位数可以被3整除,则四个数字之和一定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 【例3】今天星期六,再过2020天是星期几? 【思路分析】这是余数问题的经典应用。星期数变化有一个规律,一个星期七天,每过七天星期数不变,2020÷7=288……4,表示2020包含288个整的星期,对星期数没有影响,余数为4,星期六往后推4天,则再过2020天是星期三。 二、数学常识秒杀 【例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之和为14,假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20 B.22.5 C.24 D.24.5 【思路分析】直角三角形具有特殊性质,可运用勾股定理,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运用这个数学常识即可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6,8,10。经验证满足题干条件,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所以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为C。

【例2】某草莓种植基地利用恒温库储存草莓准备反季节销售。据测算,每储存1斤草莓可增加收入2.5元。小王去年收获草莓5吨,当时市场价为每斤3元,如果都利用恒温库储存,小王的草莓收入可以达到( )。 A.27500元 B.32500元 C.45000元 D.55000元 【思路分析】此题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快速解题。1吨=1000千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所以1吨=2000斤,计算5.5×5×2000=55000元。如果没有此类常识,很多考生就会误选为A 选项,正确选项为D 。 三、速解时钟问题 【例1】小红上午8点多钟开始做作业时,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在一起。10点多钟做完时,时针与分针正好又重合在一起。小红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思路分析】从开始做作业到完成作业,分针比时针多走了2圈即720度,所以t =5.5720=1110130 。 【例2】9点过几分时,时针和分针离“9”的距离相等,并且分别在“9”的两边? 【思路分析】从9点整到时针和分针与“9”等距离的状态,路程和为270度,所以t = 5.06270 =5.6270=13540=13 741。 小结:不管是时钟的追及问题还是相遇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如果知道路程差,我们就找对应速度差求解,若能知道路程和,我们就找速度和来解题。 四、必看蒙题技巧 【例1】(1+1)+(2-1)+(3+1)+(4-1)+…+(50-1)的值是( )。 A.1200 B.1250 C.1275 D.1280 【思路分析】常规方法:题干2+1+4+3+…+49=1+2+3+4+…+50=1275。 蒙题方法:题干中有25个奇数、25个偶数,所以加起来的和一定是奇数,四个选项中只有C 为奇数,所以选择C 。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常考题型,难度相对来说不大,但是,要快速且准确地选出答案,也是不容易的。中政行测专家精心整理了类比推理中常见的16种常见关系,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外延关系 外延关系是指词项在外延上存在的同一、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指词项表述的是同一事物,指代的是同一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例题】()对于U.K 相当于美国对于() A. 德国 P.R.C B. 中国 G.C C. 联合国 U.C D. 英国 U.S.A 【解析】U.K是英国的英文缩写,U.S.A是美国的英文缩写,对应词项的含义相同且后者是前者的英文缩写。故答案为D。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词项分别属于同一“属”下的不同“种”,彼此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在外延上没有交集。根据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还是等于他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又可以分为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①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词项之间关系并列、互相排斥但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也就是词项属于同一个种属下众多种类中的几种。 【例题】黄色:红色:白色() A. 忧伤:高兴:愤怒 B. 女医生:男医生:医生 C.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 D. 左手:右手:举手 【解析】黄色、红色和白色关系并列、均属于颜色且只是颜色众多种类中的几种;A项忧伤、高兴和愤怒关系并列、均属于情绪且只是众多情绪表现中的几种;B项医生包含了女医生和男医生;C项中科学和非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自非科学,非科学的理论经过证明研究有可能成为科学,而伪科学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说成科学,如星占学,三者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D

GRE填空快速解题妙招

GRE填空快速解题妙招 GRE填空快速解题妙招,过语气词判断错误选项。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GRE填空快速解题妙招通过语气词判断错误选项 原句中的语气词 原句中带有语气词,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从选项中进行排除,解答这类题目时关键在于发现破题点。 例子1: It is assumed that scientists will avoid making _____ claims about the results of their experiments because of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will be exposed when other researchers cannot _____ their findings. A. Hypothetical... evaluate B. Fraudulent... duplicate C. Verifiable... contradict D. Radical... contest E. Extravagant... dispute

解析: 本题原句中的exposed是破题点所在,中文意思即“曝光”,既然是可能被曝光,那么这一定是表示贬义的,是从反面说明的。再根据句子表示的因果关系可以推测出第一个空白处必定也是 表示贬义的,综观五个备选答案,只有B和E能与这种语气形成对应,而从语意上比较这两个词,fraudulent 是“欺诈的,欺骗性的”意思,extravagant意思为“奢侈的,浪费的,放纵的”,后者与原句意思不相关,无疑正确答案就只剩下B。 选项中的语气词 语气词出现在选项中,要结合句意在选项中比较、排除。 例子1: The scientist found it puzzling that his rivals theory retained its_______ despite widespread suggestions that it was now _______. A. perspective...dated B. currency...moribund C. appeal ...accepted D. complexity...unfathomable

数学:50个公式,50个快速解题方法

1 . 适用条件 [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 (1)若f(x)=-f(x+k),则T=2k; (2)若f(x)=m/(x+k)(m不为0),则T=2k; (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 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 (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

(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 (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 4 . 函数奇偶性 (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 (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 (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5 . 数列爆强定律 (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 (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 (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 (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2mS(n)可以迅速求q 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 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 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2(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行测考试: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常考题型的解题技巧

为了让考生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部分中的类比推理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答题思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习题教育根据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类比推理常考题型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类比推理题型分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类比推理是要求考生考生在选项中选出一个与所给词的关系最为贴近的选项,其中所给出的一对相关词中,其关系种类有很多,习题教育经过研究分析将其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因果关系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语间原因与结果关系的分析和应用。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基本上分为:“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这三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区分。例如:成功∶努力,努力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努力是原因,成功是结果。 (二)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例如:男人∶女人,老师∶学生,中子∶电子等。在这里,为了便于考生系统掌握,我们将考试当中常会出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这种类型也归为并列关系,例如:桂圆∶龙眼,衮服∶礼服,红豆∶相思子等。 (三)对立关系 对立关系,我们也将其称为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例如:争斗∶和平,坚强∶软弱,光明∶黑暗等。 (四)属种与种属关系 与逻辑学当中的定义相同,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五)质同关系 质同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例如: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两种物质都是化学分类中无机物中的盐类,本质相同。 (六)人与物的对应关系 在类比推理题型当中会出现多种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特将此种类型归为一大类,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例如:司马迁∶《史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望梅止渴∶曹操,李白∶诗仙,警察∶搜捕,检察官∶检察院,运动员∶奥运会等。另外,还有物与物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考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我们也将其划为一类,这里的“物”是指事物、事件、环境等。例如:网球∶网球拍,火把节∶风俗,游轮∶海洋等。 (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例如:电脑∶鼠标,封面∶书本,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成分与成品的关系,是指某物品与其制成材料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其归为一类。例如:皮革∶皮鞋,树木∶竹筷,米酒∶粮食等。

常见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常见的快速解题技巧(下) 方法八:巧用等效法解题 【典例8】 如图2-2-13所示,已知回旋加速器中,D 形盒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5 T ,盒的半径R =60 cm ,两盒间隙d =1.0 cm ,盒间电压U =2.0×104 V ,今将α粒子从近于间隙中心某点向D 形盒内以近似于零的初速度垂直B 的方向射入,求粒子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 解析: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转第一周,经两次加速,速度为v 1,则根据动能定理得:2qU = 21mv 12 设运转n 周后,速度为v ,则:n 2qU =2 1 mv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vB =m R v 2 粒子在磁场中的总时间:t B =nT =n ·qB m π2=qmU R q B 4222·qB m π2 =U B R 22π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就可视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t E =a v v t 0-,且v 0=0,v t =m qBR ,a =dm qU 得:t E = U BRd 故:t =t B +t E =U BR (2R π+d )=4.5×10-5×(0.94+0.01) s =4.3×10-5 s. 【技巧点拨】 粒子在间隙处电场中每次运动时间不相等,且粒子多次经过间隙处电场,如果分段计算,每一次粒子经过间隙处电场的时间,很显然将十分繁琐.我们注意到粒子离开间隙处电场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到再次进入电场的速率不变,且粒子每在电场中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可将各段间隙等效“衔接”起来,把粒子断断续续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等效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技巧九:巧用对称法解题 【典例9】 一根自由长度为10 cm 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P ,在P 上放一个质量也是m 的物块Q.系统静止后,弹簧长度为6 cm ,如图2-2-14所示.如果迅速向上移去Q ,物块P 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长度为 A .8 cm B .9 cm C .10 cm D .11 cm 解析:移去Q 后,P 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处弹簧长度8 cm ,由题意可知刚移去Q 时P 物体所处的位置为P 做简谐运动的最大位移处.即P 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2 cm.当物体P 向 上再次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弹簧有最大长度,此时P 所处的位置为另一最大位移处,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此时弹簧的长度 为10 cm ,C 正确. 【方法链接】在高中物理模型中,有很多运动模型有对称性,如(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简谐运动中的对称性,电路中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几何关系的对称性. 方法十:巧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其基本思路为假设结论正确,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看最终的推理结果是否与已知条件相矛盾或是否与物理实际情境相矛盾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图2-2-14 图2-2-13

行测判断推理-4【类比推理】解题技巧+练习题

行政能力测试第三部分推理判断第四章类比推理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例如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 题型分类及应试技巧 1.类比推理常见的四种现象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由于类比推理涉及的逻辑关系比较多,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例题讲解]XX∶金陵 A. XX∶春城 B. XX∶穗 C. XX∶晋 D. ∶蓟 考霸解析:本题中,从题干部分很明显可以得出两个词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的逻辑关系,但仅有此关系无法在备选项中选出答案,因为A、B、D都符合要求。再仔细分析题干部分可以发现金陵是XX历史上有过的名称,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 [例题讲解]金刚石∶石墨 A. 氧气∶氮气 B. 生石灰∶熟石灰 C. 红磷∶白磷 D. 二氧化碳∶干冰 考霸解析:本题中,题干部分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虽然物理形态不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同素异形体。在选项部分,最具迷惑性的选项就是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但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后者仅指单质,不包括化合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应当是C项红磷与白磷,它们也是同素异形体。所以,在做类比推理试题时,一定要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本质属性。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题讲解]工匠∶钟表 A. 飞鸟∶飞机 B. 上帝∶世界 C. 建筑工人∶楼房 D. 蜜蜂∶蜂巢 中世纪时,在基督教神学中,有的神学家就认为:钟表是有一定构造、规律的,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有其制造者,类推出上帝创造了世界,原因是世界也有一定构造的,有规律的,所以世界也必然有一个创造者,他就是上帝,从逻辑关系上分析,这就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而D项错在,蜜蜂建造蜂巢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其没有计划性、目的性。本题正确选项应当是C。

高考数学快速解题七大万能解题技巧_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快速解题七大万能解题技巧_答题技巧 要想考好数学,做题的速度是必须要保证的,做数学题速度慢,不仅会拉长平时作业时间,减少自主学习时间,更会在考试中影响整体做题速度,很可能会做的题也来不及解答。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很多实例都能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不高效的考试解题习惯,往往在大考也是一样的表现,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极其重要的。另外,我们还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才能让我们解题更快更准确。 1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 2审题要认真仔细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4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 5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6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限时答题,先提速后纠正错误 很多同学做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做作业习惯了拖延时间,导致形成了一个不太好的解题习惯。所以,提高解题速度就要先解决“拖延症”。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限时答题,例如在

高中快速解题七大万能解题法

快速解题七大万能解题法 1、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 2、审题要认真仔细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4、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 5、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6、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限时答题,先提速后纠正错误 很多同学做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做作业习惯了拖延时间,导致形成了一个不太好的解题习惯。所以,提高解题速度就要先解决“拖延症”。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限时答题,例如在做数学作业时,给自己限时,先不管正确率,首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学作业,然后再去纠正错误。这个过程对提高书写速度和思考效率都有较好的作用。当你习惯了一个较快的思考和书写后,解题速度自然就会提高,及改正了拖延的毛病,也提高了成绩。

事业单位考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属于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常考题型,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但是总有一些同学对这类题目头疼不已,错误率居高不下。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抓住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点,容易被题目的表面信息所迷惑,才会出现错误。 类比推理的题目需要找到题干词项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此关系找到一组关系相同的选项。所以,能否准确判断词项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很多同学对于题干词项关系的把握过于“想当然”,总觉得这个关系也可以,甚至会出现绞尽脑汁为自己所认为的正确 选项找理由的情况。真正的考试题目中是不会考察过于奇怪的关系的,所以我们做题时一定要从生活最普遍的情况出发,找到最合理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那么,在遇到迷惑性比较大的选项时,如何进行辨别并做出正确选择呢?这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先内容后形式 所谓先内容后形式是指应从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内容等方面寻找关系,而不是只是看词语构成形式如字数、词形等方面,特别是一些看起来长得很像的选项,反而很可能就是出题人专门设置的迷惑项,做题时一定要小心。 例题1:井底之蛙:蛙 A.鼠目寸光:鼠 B.守株待兔:兔 C.虎口拔牙:虎 D.马到成功:马 解析:很多同学看到这一题,完全没有考虑就选了B选项,认为B选项和题干词语中都带有一个动物,而且表示动物的字都是第四个字。但是这正是出题人设置的“陷阱”,正 如前面所说,不能只看词语构成形式来判断关系,这一题需要仔细分析题干词语内容含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结合言语知识我们可以发现“井底之蛙”这个词是在描述“蛙 ”,而“鼠目寸光”这个词也是在描述“鼠”,而且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所以 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二、对比排除选项 如果能够确定题干词项关系,但是发现有两个选项都符合这一关系,这时候需要对选项进行细致对比确定最优,在对比的时候,词性、同属一类是很常用的角度,但是需要明确,一定是在判断完题干词项关系之后再考虑词性问题,而不能上来就依据词性选择答案。 例题2:冬天:寒冷:羽绒服

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图2-2-2 F 图2-2-3 图2-2-4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逻辑关系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逻辑关系 一、题型概要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词组),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词组)。它包括两项式、三项式和括号式。 1、两项式 水果:桃子 A.树根:树叶 B.草原:羊群 C.山谷:沼泽 D.书籍:绝本 2、三项式 狡猾:残忍:性情 A .果断:乖张:行为 B.知识:学问:内涵 C.公关:广告:公司 D.生:死:人生 3、括号式 ( ) 对于效益相当于经营对于 ( ) A.投入,利润 B.成本,税收 C.生产,规划 D.资本,管理 二、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区别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且

已知其中一个(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 三、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常见的逻辑关系 其实类比推理常见的逻辑关系主要有纯逻辑方面的和常识方面的。 (1)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比如: ①自然灾害:台风 A.生物:骆驼 B.省会城市:广州 C.网球:比赛 D.重工业:采煤业 答案D。中公解析:台风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采煤业是重工业的一种。 ②宗教:基督教:新教 A.国家:民族:区域 B.政府:机关:机构 C.心灵:心情:亲情 D.水果:苹果:红富士 答案D。中公解析:“宗教”、“基督教”和“新教”的关系是:“基督教”是“宗教”的一种,“新教”是“基督教”的一种,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只有D,故本题选D。 (2)交叉关系 比如: 运动员:大学生 A.植物:种植 B.专家:青年 C.四季:春天 D.纸张:书法

2019一种非常好的数学解题方法语文

一种非常好的数学解题方法 考试前,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时,老师都会谆谆告诫莘莘学子们一条非常重要的答题方法--------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使考试获得成功、出奇制胜的法宝。但到了今天,这件法宝在许多同学身上不灵了,考试居然达不到平时写作业的水平,让同学们确实倍感困扰。三轮解题法就是解决怎样在考试时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一种方法。它的理念是以我为主,以发挥出考试最佳状态为本,按照分轮次解题的要求,构建自信、有序。可控的机制平台,拓展自我进步、成功的轻松空间,实现应试能力的跨越。三轮解题法要通过以下七点实现: 1.对考试成功的标志要有明确的认识 初中生身经无数次的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考顺之时,也有别扭之日。那么什么是考试成功的标志呢?有人说是分数,有人说是名次,还有人讲只有超过某人才算……其实分数也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拿你自己的分数与及格线、满分线等比较的结果。相对值是将你自己的分数放在个人、班级、年级、全市等参照系中衡量其相对位置的结果。正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有的同学越比信心越足,越比干劲越大,越比越乐观;而有的同学则越比越没信心,越比对自己越怀疑,越比热情越低。我的观点是,考试成功的标志有两条:一是,只要将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了,就是

一次成功的考试。二是,不要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要纵向自己与自己比。按着前述《良性循环学习法》中提到的,只要将第一类问题消灭到既定目标,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2.确定考试目标 有资料显示,每年中考考砸的考生约占25%。因此考试前确定目标时,虽然你心中有了上述两条考试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第一条,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可以100%的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才叫正常发挥,更不要幻想超常发挥。而应该按三层递进模式实施你的目标。三层递进模式就是:第一要保证不考砸。第二要正常发挥。正常发挥就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80%,发挥出80%已经很不简单了,发挥出80%无疑是没考砸。第三要向更高标准迈进,就是在保证已发挥出80%以后,再向发挥100%努力,再向超常发挥进发。虽然看似简单的三层,但我提出的是:不砸→80%→100%→超常。你若考试一上来,就想100%发挥,超常发挥,就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惨局。那么保证实施三层递进模式的一种最佳方法就是——三轮解题法。 3.第一轮答题要敢于放弃三轮解题法的第一轮是,当你从前往后答题时,一看这题会,就答。一看这题不会,就不答。一看这题会,答的中间被困住卡壳了,就放。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为什么。“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到了考场就做不到呢?要害在会与不会之间,难在会与不会的

行测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快速解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