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治疗方案共24页

合集下载

自拟中药方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自拟中药方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第 9 第2 卷 3期 ・ 总第 17期 2
2 1 0 1年 l 2月 ・上 半 月 刊
◎ .E D教 Cf 远O  ̄ UF I CC N A E T M 程 O I D O N
彻 底,在达到治疗 目的的前提 下,可 以有 效防止患者在 治疗 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 治疗后病情发 生反复 。 参考文献
[】薛 一涛 . 析 冠 心病 情 志 因素 与 血管 内皮 功 能的 关系 [. 3 浅 J 山东 中 医药 杂 ]
志 , 0 , (3: 516 2 7 31) 3 —3 . 0 2 1
[】高 中芳 , 珍 . 年冠 心 病 患者 血液 流 变学 检 测分 析 [ . 国血 液流 变 4 杨宝 老 J中 ]
学 杂志 , 0 , (1: 819 2 61 1)1 .0. 0 6 0
( 文校 对 :张文 娟 本
收稿 日期 :2 1.O2 ) 0 11.1
自拟 中药方治疗胰 岛素抵抗综合征
张建艳
关 键 词: 高血糖 ;胰 岛 素抵抗 综 合征 ; 中医药疗 法 d i 0 99 .s. 7 —7 9 0 1 3 1 o:1 . 6/i n1 22 7. 1. . 5 3 js 6 2 20 文 章编 号 :17 —79 (0 1 2 .0 1 2 6 22 7 2 1)'303— 0
作 者单位 :吉林省白山市 中医院糖尿病科 ( 白山 1 4 0 3 3 0)
21 疏肝理气 由于病人 自作主张 ,自行加大胰 岛素用 . 量 ,每 见血糖持高不下则过度紧张 ,烦恼郁怒 ,致 肝气 不舒 ,肝郁 气滞 ,但 内心又渴望血糖 的正常 ,就不断地 增加胰 岛素用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使 体内产 生高胰 岛 素血 症, 由于胰岛素刺激 引起葡萄糖 的摄取抵抗 。既而 加重 焦虑 ,对事物不感兴趣 ,伴见胸胀痞满善 叹息,部 分病人 出现 两胁肋 撑胀或者疼痛 ,舌质 淡,舌 体胖大 边 有齿 痕,苔薄 白,脉弦 ,治 以疏肝理气 ,常用柴 胡,枳 壳 ,白芍 ,炙甘草 ,若伴胸 闷者去 白芍 ,加香椽 ,佛手, 伴胁痛加元 胡,川楝子 ,笔者在剂量上 以中量疏肝 效果 好 ,若 兼舌厚腻 者加川朴 ,白蔻 ,滑石等 ,但少用利 水 之剂 ,以防更加伤 阴。《 素问・举痛 论》云, 百病生于 :“ 气” 。此是对情志 因素在发病 中起重要作用的最好诠释 。 中医认为 ,肝性如木 ,喜条达舒畅,恶抑郁若横逆犯脾 , 脾虚失于健运 ,所 以疏肝健脾是治疗大要 。 2 健脾化湿 此类病人病本 在脾 胃,多为饮食过量 , . 2 停滞 不化或 恣食肥 甘 ,湿热 内蕴,致脾 胃损伤 ,运化 失 职, 水谷精华不 吸收 , 内糟粕不代谢 , 胃不能升气 , 体 脾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1 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饮食 ,加强运动 ,减重 减重和合理运动是最有效 、最 安全的提高胰 岛素敏
感性 的方法 。减重要做 到持 之以恒 ,循序渐进 ,避免暴
经 、阴蒂及 阴唇肥 大 、多囊卵巢等 , 目前 尚缺乏 明确有
效的治疗方法 。
减暴 增 。虽然体重和胰 岛素 抵抗程 度不成正 比,但对于
减弱 ;在肌 肉细胞 内,胰 岛素抵 抗降低其葡萄糖 的吸收
与利用 ;而在肝 脏细胞 内 ,胰 岛素抵抗 会影响肝糖原 的 生成和糖异生的抑制作用 。 目前 认 为 ,胰 岛 素抵 抗 引起 高胰 岛 素血 症 和高 血 糖 ,是 导致 代谢综 合征 、痛风 、2 型糖 尿病 、非酒精 性
是两 者共 同作用 所致 。而胰 岛素抵抗 是2 型糖尿病 发病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胰 岛素 抵 抗 除 了引起 糖 代谢 异 常 ,还 会导 致 其他
的代谢异 常 ,如高脂血症 、非酒精性脂 肪肝 、肥胖和器 官功 能异 常 。胰岛素抵抗 时脏器及细胞对 正常浓度 的胰 岛素反应 不足 ,从而 影响人体的血糖血脂 代谢 ,例如 : 在脂肪细 胞 内,胰 岛素抵 抗会导致其储存 的甘油三酯水
抵抗 的程度 。
生高胰 岛素血症 )以维持 血糖的稳定 。当胰 岛功能 的代 偿 能力下降或丧 失 ,或者在胰 岛素抵 抗进一步加重 的情
况下 ,会导致糖代谢异常 ,甚至发生糖尿病 。
糖尿 病发生的 主要 原 因是胰 岛细胞 分泌胰 岛素 的功 能缺 陷或丧失 ,或者 是胰岛素作用效率 异常 ,也有可 能
Di a gno s i s a nd T r e a t me nt o fI ns u l i n Re s i s t a nc e

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症与胰岛素抵抗

高糖也能促进脂肪细胞产生过多的ROS
02
氧化应激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01
过多的ROS激活NF-κB、p38MAPK、JNK和己糖胺通路, 导致IRS丝氨酸磷酸化,影响正常的酪氨酸磷酸化
02
ROS
减弱3T3-L1脂肪细胞GLUT4的产生和转位
03
ROS通过影响脂肪细胞的分泌功能参与IR的发生
01
氧化应激对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双重”意义
IDF诊断标准( 2005年德国慕尼黑 )
中心性肥胖: (不同种族可有自己的正常值) 欧洲男性腰围≥94 cm
欧洲女性腰围≥ 80 cm 加下列4项中的任何2项: 1.TG> 150 mg/dL (1.7 mmol/L), 或应用降TG药物 2.HDL:男性 < 40 mg/dL (0.9 mmol/L) ,女性 < 50 mg/dL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
β细胞失代偿 (IGT) 2型糖尿病
IR
内皮功能障碍 慢性炎性反应
微血管并发症
加速动脉 粥样硬化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
Cusi K, Diabetes Care, 2000
MS
高胰岛素血症 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凝血纤溶异常
高尿酸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 对35-70岁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代谢综合征选择性通路的影响
代谢信号传导通路
糖脂代谢异常异常
生长信号传导通路
血糖升高
血脂异常
基因转录、细胞增殖
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活性 参与恶性肿瘤发生 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异常增多
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
PCOS
MS及IR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及其治疗策略-PPT课件

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及其治疗策略-PPT课件
50 45 P < 0.001 40 35 30 25 20 15 10 4% 5 0
糖尿病 n = 1059 45%
随访7年心梗发病率
P < 0.001
19%
20%
既往无心梗*
有心梗史
既往无心梗* 有心梗史
* 这些患者在基线时既往无心梗史.
Haffner SM,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39:229–234.
病人用罗格列酮 8 mg QD或 4 mg BID治疗至少36个月。 Study/open-label extension: 011, 024/084, 105. Data on file. GlaxoSmithKline.
8 mg/d (N=175)
罗格列酮单药长期治疗 (HbA1c) 开放的延长期研究
胰岛素抵抗的早期 即糖尿病发生之前 消灭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治疗的出路
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血糖水平相关 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也有重要作用
2型糖尿病治疗的出路
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 应贯穿于 胰岛素抵抗(包括2型糖尿病)治疗全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甲双胍单药疗效
空腹血糖下降 59-78mg/dl
餐后血糖下降 83mg/dl HbA1C下降 1.5-2%
Adapted from Defronzo
C
二甲双呱治疗T2DM : HbA1c
0 -0.5
Adjusted mean -1.0 difference from placebo -1.5 (%)
-2.0 -2.5
* * * * *
500
*P<0.001
1,000
1,500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性或腹型肥胖以及异位脂肪沉积都很常见。
2.葡萄糖代谢异常
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取决于基础病因和严重程度,以及β细胞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应对胰岛素抵抗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悬殊。
3.代谢综合征
在肥胖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脂异常、高血压和 血管炎症,这些都会促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病因
1.遗传性因素 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 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 2.肥胖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肥胖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入过多 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 3.疾病 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 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4.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 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5.其他
胰岛素抵抗
01 病因
目录
02 形式
03 临床表现特点
04 检查
05 治疗
06 三级预防措施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 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50年代Yallow等应用放射免疫分 析技术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发现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的病人胰岛素敏感性较高,而血浆胰岛素较高的人对胰岛 素不敏感,由此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1998年7月WHO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定义为:①胰岛素抵抗;②糖耐量异常;③血压≥160/90mmHg;④甘油 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L;⑤向心性肥胖;⑥体重指数BMI>30kg/m2;⑦腰臀比,男性>0.9,女性 >0.85;⑧高尿酸血症;⑨微量白蛋白尿。一个个体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及或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2项以 上组合,可定义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一概述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50年代Yallow等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发现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的病人胰岛素敏感性较高,而血浆胰岛素较高的人对胰岛素不敏感,由此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二病因1.遗传性因素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

2.肥胖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肥胖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

3.疾病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4.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5.其他瘦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骨骼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增多,B细胞内胆固醇积聚过多造成其功能减退。

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

三形式根据胰岛素剂量反应曲线,可以看出,胰岛素抵抗有三种形式:1.单纯曲线右移表示胰岛素的效应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减低,需要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才能达到最大反应。

2.单纯曲线高度降低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也不能达到最大的反应高度,这提示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3.同时伴有曲线右移及曲线最大高度的降低表明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均降低。

四检查1.空腹胰岛素空腹胰岛素是反映人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2.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这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并被认为是评价其他检测胰岛素抵抗方法的金标准。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脂肪分解 ↑ 游离脂肪酸动员 游离脂肪酸动员
肌肉
↑游离脂肪 游离脂肪 游离 酸氧化
肝脏
↑ 游离脂肪 游离脂肪 酸氧化
↓ 葡萄糖利用
↑ 糖异生
Boden G. Proc Assoc Am Physicians 1999.
高血糖
游离脂肪酸对糖代谢的作用 游离脂肪酸对糖代谢的作用
葡萄糖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ATP
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作用的缺陷
• 游离脂肪酸(FFA)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FFA被肝和骨骼肌细胞摄取,通过增加肝糖 异生和抑制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及氧化而拮 抗胰岛素作用。 • 这种现象被称为“脂肪毒性作用”,因此 糖尿病也被人称为“糖脂病”。
游离脂肪酸在高血糖中的作用
脂肪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 • • •

胰岛素抵抗概念和发生机制 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 代谢综合征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介绍
胰岛素抵抗概念
胰岛素敏感性 • 胰岛素降低游离葡萄糖浓度的能力 – 刺激葡萄糖的利用: 肌肉与脂肪 – 抑制葡萄糖生成: 肝脏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 胰岛素抵抗 肌肉与脂肪 肝脏
胰岛素灵敏度 (µmol/min/kg lean mass) µ
% 中心腹部脂肪
Carey DG et al. Diabetes, 1996;45:633-638
肝脏组织中胰岛素作用的缺陷
• 2型糖尿病病人的肝脏同样存在胰岛素抵抗。 • 空腹高血糖主要由于肝脏葡萄糖合成增加 所致。
遗传因素
• GluT-4的活性改变。 • 胰岛素受体底物(1RS一1):IRS-1,IRS-2 基因突变。 • 糖原合成酶 • 蛋白磷酸酶调节亚单位: P1 3—激酶基因 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