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
不同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2 6 . O %, 轴心抗压强度提高约 1 . O %一 1 3 . 4 %; 剪切型钢 纤维对新拌混凝土 的坍落度及 2 8 d 龄期时基体力学性能的影 响程度 大于铣削
型纤维 。
关键词: 配合比; 钢 纤维 ; 再生混凝土; 强度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 5 7 2
c h ni a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f o t h e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nd a t h e c h a n g e l a w we r e s t u d i e d wh e n t h e r e p l a c e me n t r a t e o f r e c y c l e d c o a r s e a g g r e - g a t e i s 4 0 %, nd a u n d e r f o u r k i n d s o f s t r e n g t h g r a d e s a s C2 0, C2 5, C3 0 a nd C3 5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a l r e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a f t e r t h e a d - d i t i o n o f ib f e r ・ t h e c u b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en r th g o f t h e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i mp r o v e d a b o u t 1 . 3 % -1 1 . 5 % t h a n t h e s u b s t r a t e c o n c r e t e, t h e
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安全 by得到高度关注。
目前,在受拉和受压加载时,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了随机损伤的影响。
随机损伤的表现在很多结构损失时变得异常明显。
而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Uniform Random Damage Constitutive Relation)可以有效表征混凝土受压时的随机损伤。
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是为了描述混凝土试样在多荷载段或同一荷载段受压时,不同时点的强度变化及结构安全损伤的情况,而考虑影响混凝土各受损程度的因素,设计的一种数学模型。
研究表明,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可以有效表征混凝土受压后的材料变形特性,更精确地模拟受压混凝土的强度变化和损伤发展。
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据实际情况,采用单轴受压的空间结构,从而对强度和损伤过程一般化,以及考虑多荷载段重复加载时的损伤累积。
这种本构关系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准确表征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及损伤变化,模拟混凝土受压时的强度变化和损伤发展。
此外,混凝土受压时,比较需要考虑的还有不同荷载段之间的累积性破坏,依据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强度谱和损伤数据,可以使用受压试样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来估计这些参数值。
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能够有效表征混凝土受压时的随机损伤,是用于建筑结构安全性分析的必要工具。
此外,该模型还可以用于混凝土受压试验设计中,及荷载段受损累积性评估中。
总之,混凝土单轴受压统一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是可以准确描述混凝土受压时的随机损伤的一种精确的模型。
对混凝土的受压特性和损伤发展有更加准确的表征,加强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单轴压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第 36 卷第 6 期2023 年12 月振 动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 36 No. 6Dec. 2023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单轴压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白卫峰1,2,张哲1,管俊峰1,苑晨阳1,2,马颖1,2(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 基于统计损伤理论,建立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单轴压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考虑细观断裂和屈服两类损伤模式,将临界状态作为均匀损伤阶段向局部破坏阶段过渡的转折点,且滞后于峰值应力状态。
在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同时微裂纹的扩展形态、路径和和数量较准静态发生显著改变,进而改变了两类细观损伤模式的演化过程,可由5个特征参数来表征。
开展混凝土单轴压缩动态力学性能试验,获得了10-5~10-2/s应变率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
利用6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表征细观损伤机制的特征参数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
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动态力学行为,在应变率效应机理、细观损伤机制、宏观非线性本构行为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关键词: 混凝土;单轴压缩;本构模型;细观损伤机制;应变率效应中图分类号: TV331; TU52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23)06-1503-13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3.06.005引言混凝土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应用极其广泛。
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混凝土结构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各种动态荷载的作用[1],例如机械振动、地震、台风、海啸等。
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2],其力学性能受应变率影响显著。
为了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可靠的设计分析与安全评价,充分掌握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细观机理是十分必要的。
钢纤维类型和掺量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纤维类型和掺量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摘要钢纤维加入混凝土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裂纹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增加冲击韧性、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减少开裂风险,增大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延性。
钢钎维混凝土已在基础设施建设、特种混凝土制备与应用等行业得到大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关钢纤维的掺量、钢纤维与其他纤维的组合形式以及钢纤维的分布方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但钢纤维类型、表面状态及掺量等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尚未有明确阐述,为此,本文研究不同直径、长度和表面状态的钢纤维及其掺量对抗压、抗折和劈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钢纤维的使用效能。
关键词钢纤维类型;掺量;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1 试验材料及方法1.1 原材料水泥采用P·52.5RⅡ水泥,矿物掺和料为硅灰。
粗骨料由两种粒径范围5~10mm和10~16mm的玄武岩石子以3:7的质量比混合使用,其表观密度为3030kg/m3,压碎指标为3.1%。
细骨料采用机制砂,表观密度为2600kg/m3。
附着橡胶颗粒的再生钢纤维(Recycledsteelfiberwhichrubberparticleisattachedto,RSFR),是指通过一定技术将废旧轮胎中的钢纤维取出,并切割成不同长度的钢纤维。
而将钢纤维RSFR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得到未附着橡胶颗粒的再生钢纤维(Recycledsteelfiberwithoutrubberparticles,RSF),其表面附着被煅烧的橡胶颗粒留下的炭黑。
减水剂采用固含量为50%的聚羧酸型减水剂[1]。
1.2 混凝土的制备本试验共制备6种类型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其中一种为未掺入任何钢纤维的空白组超高性能混凝土,另外5种为分别掺入不同类型钢纤维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水胶比(Watertobinderratio,W/B)均为0.18,其配合比及其边长为10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见表2。
钢纤维体积率对C3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

( 华 北 水 利 水 电大 学 土 木 与 交 通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5 )
摘 要 : 混凝 土作为一种准脆性材料 , 其抗压强度存 在尺寸效应现象 . 为 了 研 究 钢 纤 维 体 积 率 对 混 凝 土 强 度 尺 寸 效 应 的影 响 规 律 , 对 钢纤维体积率分别 为 0 . 0 0 %, 0 . 7 5 %, 1 . 5 0 %, 试件边 长分别为 1 0 0 , 1 5 0 , 2 0 0 m m的 2 7组 共计 8 1 块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立 方 体 试 件 进 行 了立 方 体 抗 压 强 度 试 验 . 在B a z a n t 混 凝 土 尺 寸 效 应 律 的基 础 上 , 提 出了 C 3 0钢纤 维 混 凝 土 尺 寸 效 应 计 算 公 式 , 明确 了 钢 纤 维 体 积 率 对 尺 寸 效 应 的 影 响 , 并 根 据 钢 纤 维 混 凝
型 进行 试 验研 究 . 因此 , 如 何利 用 小尺 寸模 型 的试验 结 果来 反 映实 际 工程构 件 的真 实力 学性 能 是 目前土
木 工程 领 域 的研究 热 点之 一 . 众 所 周知 , 钢 纤维 混凝
与对 普通 混 凝土 强度 的尺 寸效 应 的研究 成果 相
比, 对 钢纤维 混凝 土强 度 的尺 寸 效 应 的研 究 稍 显 不
土 立 方 体 抗 压 强 度 试 验 的 结果 进 行 验 证 . 结果表明 :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立 方 体 抗 压 强 度 的 尺 寸 效 应 会 随 着 钢 纤
维体积 率的增大而变得更加 明显 , 本 文 建 立 的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尺 寸 效 应 计 算 公 式 能 够 较 好 地 分 析 和 预 测 在
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的原理及效果

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的原理及效果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优良的耐久性、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但是,由于混凝土在受力时易出现裂缝,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强度,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措施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其中,添加钢纤维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二、钢纤维的概述钢纤维是一种由高强度钢丝拉拔而成的细长棒状材料,其直径一般在0.2mm-1.0mm之间,长度一般在20mm-60mm之间。
钢纤维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可以有效地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性。
三、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1.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混凝土在受拉或受弯时容易出现裂缝,而钢纤维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扩展。
当混凝土受拉或受弯时,钢纤维会将裂缝的两侧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钢筋桥梁,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得以增强。
2.改善混凝土的韧性和延性钢纤维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延性,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变形能力,使其在受力时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塑性。
3.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性钢纤维可以防止混凝土在受冲击时出现破碎,降低冲击力对混凝土的破坏程度。
四、钢纤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钢纤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加入和预制混凝土两种。
1.直接加入直接加入是将钢纤维直接添加到混凝土中进行搅拌。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工程或需要现场加工的工程,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2.预制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是将钢纤维混合到混凝土中进行预制,再进行施工。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工程或需要在工厂进行生产的工程,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特别是在需要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改善混凝土的韧性和延性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性时,更加适用。
六、钢纤维混凝土的效果评价钢纤维混凝土的效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抗裂性能:添加钢纤维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明显提高,裂缝宽度减小。
2. 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添加钢纤维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显著提高。
一维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损伤行为研究

一维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损伤行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SFRC)是一种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入随机乱向分布钢纤维的多相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抗拉、抗冲击、抗弯、耐磨等物理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
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对更好地发挥材料力学性能、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67)“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多尺度本构关系: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资助下,运用声发射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一维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损伤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行为,包括应力—应变曲线、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钢纤维特征参数对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循环荷载下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在循环荷载下的破坏模式呈现明显的延性特征;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峰值强度,改善延性及滞回耗能能力;相同卸载点应变时,混凝土累积塑性应变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延缓混凝土刚度退化速率和应力退化率,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退化率逐渐减小。
(2)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单轴受压荷载下钢纤维混凝土声发射特征参数与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机理和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声发射特征参数的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演化方程。
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钢纤维混凝土损伤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弹性阶段、内部微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宏观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失稳阶段和破坏阶段;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声发射特征参数变化均对应着钢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状态;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能较好反映钢纤维混凝土初始损伤位置及损伤过程;利用声发射特征参数RA值与平均频率之间的关系,能较好鉴别钢纤维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荷载下的破坏模式,且能阐明钢纤维混土在不同受力阶段的损伤机理;相比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RA值明显较大,掺入钢纤维后混凝土破坏模式由受拉破坏模式转变为剪切型破坏模式;基于声发射累积能量建立的损伤变量能较好反映钢纤维混凝土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
浅析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浅析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0引言钢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其被研究和掺入到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用于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因此,掺入多少钢纤维成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领域关注的一个重点,少掺,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改善效果不显著;多掺,不仅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而且可能出现某一项或几项性能指标得到改善,而其它性能严重衰减的反作用。
因此,本文重点梳理近些年来国内关于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各方面性能影响的研究成果,分析并总结出一些结论,协助行业从业人员洞悉研究方向、拓宽思路和借鉴应用。
1掺量对拉伸与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1)拉伸性能吴攀等人通过测试拉伸超高性能混凝土构件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发现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电阻率呈现出降低趋势,如钢纤维掺量分别为0%、0.5%、1%、1.5%、2%时,对应超高混凝土试样的电阻率分别为131.96kΩ·cm、89.86kΩ·cm、64.28kΩ·cm、56.68kΩ·cm、50.01kΩ·cm,即导电性能提高。
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提高了拉伸强度和导电性能。
胡翱翔等人通过设计与成型“8”字型超高混凝土试件,采用加大端头两端提拉的方法,测试了不同钢纤维掺量(0%~5%)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单轴拉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增加,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峰值应变计受拉韧性均逐步提高,且不影响其工作性能。
由相关研究成果可知,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拉伸强度。
(2)断裂性能杨益伦等人用楔入劈拉试验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向超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会大幅提高其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仅掺入1%的钢纤维,就可以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分别提高到3.60倍、10.96倍和49.16倍;而且2%、3%、4%和5%掺量的测试结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与断裂能会随着钢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只是当掺量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各项性能提高的幅度呈现出逐渐趋缓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2期 2015年4月 建筑材料学报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Vo1.18.NO.2
Apr.,2015
文章编号:1007—9629(2015)02—0214—07 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
宁喜亮, 丁一宁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基于Weibul1统计分布理论和等效应变假设,推导出纤维混凝土(SFRC)受压损伤本构模 型.为更好地描述钢纤维对混凝土受压损伤的影响,模型中引入考虑纤维体积分数与纤维几何特 征的纤维因子.结合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理论 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别选取压应变为1.5gpk,2.Oe口k处的压应力试验 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该模型在压应变为0~1.5e k时可 有效地描述单轴受压状态下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扩展过程以及纤维对峰值应力后的混凝土受压性 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Weibul1分布;纤维因子;损伤模型;应力一应变关系;损伤变量 中图分类号:TU528.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9629.2015.02.006
Effect of Steel Fiber on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NING Xiliang,DING Yin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and the hypothesis of strain equivalence,a damage model for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was proposed.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fiber on 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damage model better,a fiber factor considering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and fiber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 was introduced to the damage mode1.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was performed to modify the parameters of the damage mode1.Comparisons of the corrected theoretical curve and the experi— mental curves were performed.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amage model,comparisons of predicted compressive stress and measured compressive stres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ain at 1.5epk and 2.Oepk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curve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The damage model for SFRC is proved to be valid to describe the damage progress and residual compressive behaviour of SFRC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t a range of 0—1.5epk. Key words:Weibuli distribution;fiber factor;damage model;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damage variable
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三维随机分布的钢纤 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多相复合材料.这些随机分布 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 并延缓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
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与耐久 性Ⅲ.然而,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仅限于工业地坪、 机场跑道和隧道支护等工程,在结构设计中考虑纤 维对混凝土抗弯、抗剪承载力贡献的工程应用仍然 少见,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本构
收稿日期:2013—10 16;修订日期:2014—02—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058) 第一作者:宁喜亮(1984一),男,吉林长春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E-mail:ning—ton)r@163.corn 通信作者:丁一宁(1962一),男,江苏南京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E-mail:ynding@hotmail.corn 216 建筑材料学报 第l8卷 模型中应变e的密度函数,假设初始损伤条件为 D—s一 一0,则损伤变量D就是应变的分布函数 F(£),即: D===F(e)一』f(x)d (4) 文献[8—1O,13—16]考虑了材料应力一应变全曲 线的特征以及材料强度服从Weibu11分布,认为材 料的损伤参数D也服从该统计分布.两参数的 WeibuI1分布为: D= 一exp[一(寺) ] 式中:m,17分别为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且m>0, >O. 根据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应力一应变本 构关系可表示为:
c 一D Ee—Eeexp[一(号) ]c6, 根据单轴受压混凝土应力一应变全曲线(图2) 的特征,两个未知参数( ,叩)可以由边界条件(a), (b)确定。
(a)当£ 一0时慨和 一E;(b)对应于应力 cI£
(5) 峰值点的应变当£。=spk时,有 : pk和 do-c一。
.
图2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 Fig.2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curve of concrete
边界条件(a)显然成立. 将式(9)代入式(6)并由条件(b),可得: 对式(6)等号两端应变s求导,可得:
塞一Eexp[一(寺) ][ 一re(t) ]
将边界条件(b)代入式(7),可得: Eexp[一( ) ][ —m( ) ]:。
由于E≠O,exp卜(e‘田pk) ]≠O测 由于E≠ I一( )I≠0,则 :0 由此可得: 1 ( ) 整理得:
一 £pk f 1/
(7) (8)
(9)
一 1 (1 O) 将式(1O)代人式(5),可得: D一1-exp[一 (去) ]
将式(11)带入式(6)得混凝土单轴受压荷载作 用下的损伤本构模型:
一E eexp[一 (未) ] 式(12)即为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荷载作用下的损 伤演化方程. 第2期 宁喜亮,等: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 217 2 试验 2.1原材料 水泥:P・O 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优 质河砂,粒径0~5 mlTl,细度模数为2.6;粗骨料;碎 石,粒径5~10 ram;粉煤灰:比表面积500 mz/kg; Sika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3O (质量分 数);Dramix钢纤维:SFA,SFB.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等级C25,水灰比(质量比)0.58,配合比见表1;2种 钢纤维的主要性能参数见表2.试验中钢纤维SFA 掺量为4O,6O,80 kg/m。(对应编号分别为SFA40, SFA60,SFA80),钢纤维SFB掺量为2O,40 kg/m。 (对应编号分别为SFB20,SFB40).
衷1混凝±配合比 Table 1 Mix proportion of concrete kg/m。
裹2钢纤维性能参数 Table 2 Properties of steel fibers
2.2试件制作和养护 依据CECS 13:2009《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标准》制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件,试件尺寸为 150 mm×150 ITlm×1 50 mm.试件浇筑成型24 h 后拆模,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 d后进行抗压 试验. 2.3试验设备及控制 试验加载设备为3 000 kN液压伺服压力试验 机,试件标距取150 mm.采用位移闭环控制,加载速 率为10_。mm/s.试件的两侧面标距内采用2个线 性差动可变位移传感器(LVDT)测量试件竖向变形 量,通过IMC数据采集系统与计算机连接,实现数 据的动态采集,采集频率为50 Hz.
3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3列出了单轴受压下钢纤维混凝土受压损伤本 构模型参数.由于钢纤维掺量较低,对混凝土弹性模量 的影响可不予考虑,将其取为素混凝土割线模量.
裹3单轴受压下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参数 Table 3 Parameter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under unlaxial compression
Note:F is fiber factor s pk is the peak compressive stress;e吐is the compressive strain corresponding to ; 5。。坤and 2 0mp represent the
experimental compressive stresses at 1.5epk and 2.O%k,respectively; l s 帅and啦.o.p represent the predicted compressive stresses at 1.5e and
2.Oe l’respectively.
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分析,参数m与纤维因子F =一1.091F+I.983 (13) 的关系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