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
中粮集团演绎“数字化-数智化”升级

中粮集团演绎“数字化-数智化”升级作者:张延陶来源:《英才》2022年第06期随着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成熟,数字经济正在与各行各业融合,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粮集团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农粮行业领军者,全球布局、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大粮商。
其在维护农粮产业链稳定、促进绿色发展低碳环保、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方面贡献着“中粮力量”。
如今,中粮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从积跬步向“智”千里进发。
科技赋能的深度与广度在各业务中显著提升。
随着“5+2+7”为核心的“数智中粮”战略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成熟,中粮力量的数智升级正在全产业链上演。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数字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
2022年5月,江阴市第一批农户体验“粮闪付”系统后奔走相告,“去中粮贸易的粮库里卖粮,每个环节都不需要拿票,钱还能立马打到卡上”。
“粮闪付”正是中粮贸易利用“互联网+”技术成果,搭建的数字化收购系统。
这一系统的上线给农民带来了更便捷的售粮体验,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加快捷。
中粮集团旗下大悦城控股身处地产行业,通过长期实践,趟出一条地产企业绿色发展的“绿色大悦城”路径。
通过打造“绿色大悦城”,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的大悦城控股能管平台实现了规范企业运营能耗和碳排放管理。
在全国诸多大悦城项目中,能管平台持续保障购物中心的建设运维更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
鲜活事例背后,中粮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迈出。
2017年,中粮集团全面建设ERP项目,为加快集团核心主业全覆盖,中粮信息科技公司应运而生。
截至2019年底,系统已覆盖集团1378家单位。
底层逻辑的搭建与实践无疑为中粮实现数字化“积聚了底气,描摹了路径”。
目前,中粮正以数字化为始,向数智化进发。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也面临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组织形式,其数字化转型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实践策略以及应对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的高效、精确和自动化,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可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策略可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投入,提高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用于农产品生产、销售、仓储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和操作。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数字化技能和管理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升团队整体素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此外,还应与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然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数字鸿沟。
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普及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相对传统,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和固化观念。
需要进行相关理念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数字化意识和理解,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另外,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也是数字化转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据资产和信息安全。
农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生 产成本。
04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省的智慧农业项目
总结词
集约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详细描述
该智慧农业项目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结合 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决策支持。项目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 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技术、资金、人 才等多方面的挑战,例如需要大量的技 术投入、需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等。
VS
机遇
农业数字化转型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例如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 质量等,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案例二:某市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总结词
多元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区
详细描述
该现代农业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集农业生产、科研、 加工、销售于一体。园区内设有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装备展示区、农产 品加工物流区等,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案例三:某公司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04 农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带动农村其
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
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
02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精准农业
精准播种
利用卫星地图和无人机进 行土地勘察,分析土壤成 分、气候条件等,确定最 佳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
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及其推进思路

01 一、实践背景
目录
02 二、定义与意义
03 三、实践案例
04 四、推进思路
05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供应链金融也正面临着转型升 级的压力。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应用,为农业供应链金融带来了 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次演示将从实践背景、定义与意义、实践案例、推进 思路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阐述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发展 趋势。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 化转型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将朝着 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涵盖更多农业产业链环节和更多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同时,通过跨界合作与 融合,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等深度融合,形成更 加完善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四、推进思路
1、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参与其中。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 高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技能。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和信息化水平,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数据治理,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打通数据壁 垒,提高数据质量。
2、风险管理更加精准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更加精准和高效。通过大数 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同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农产品溯源和质量保障提供更加可靠的解决方案,降 低金融风险。
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农业品牌进步的必定趋势。
通过数字化转型,农业品牌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实现可持续进步。
然而,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难题,如技术应用、信息安全、资源整合等。
本文将从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观点、意义、实施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实现路径的建议。
一、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观点和意义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将传统农业品牌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营销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品牌的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品牌营销的灵活性,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品牌价值,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不仅体此刻生产环节,还涉及整个供应链和销售环节。
起首,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产品的高质量生产。
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系统,农业品牌能够更加准确地猜测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从而合理布局生产、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溯源和质量控制能力。
通过建立全程监控系统和数据采集平台,农业品牌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长过程、加工流程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追溯。
再次,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农产品的信息传递和品牌营销能力。
通过建立在线销售平台和电子商务渠道,农业品牌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沟通,推广品牌文化和产品特色,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和采购意愿。
二、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步骤1. 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趋势农业品牌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起首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了解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品质要求、价格敏感度等方面的状况,以及现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状况和进步潜力。
智慧农业如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智慧农业如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农业也不例外。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正以其强大的创新力量推动着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为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变革。
智慧农业,简单来说,就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它涵盖了从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
在种植领域,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等数据,让农民能够精确了解土地的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
例如,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和过度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利用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农作物的需水情况自动浇水,既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能节约用水。
在养殖方面,智慧农业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给牲畜佩戴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它们的健康状况、活动量、饮食情况等。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让养殖者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
而且,借助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农产品加工环节也因智慧农业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化的质量检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确保符合市场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同时,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在销售环节,智慧农业借助电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农产品的精准营销。
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分析,生产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和销售农产品。
此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让消费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农企巨头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化、中联重科、富邦、大北农都做了什么?

农企巨头纷纷进⾏数字化转型,中化、中联重科、富邦、⼤北农都做了什么?遥感监测作物⽣长、AI学会除草、⼤数据分析产量……⽥间地头皆是智能化应⽤场景。
悄然间,许多⼈的⼿机⼜添了“新农具”⼀职。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有互联⽹、物联⽹、⼈⼯智能、⼤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强⼒⽀撑,所以尽管⽬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较低,但农业数字化⾰新正当进⾏时,通过数据加持、技术开发,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正在加速发展。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标,2020-2035年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机遇期,国家政策将继续给予⼀定倾斜,政策环境利好现代农业发展。
从⼤环境来看,农业农村始终是我国中央政府财政⽀出的优先级,第⼀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10%以上的投资增速。
现代农业作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形式,是国家财政农业投⼊的重点⽀持对象。
从农村劳动⼒的变化来看,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数据显⽰,2016年,全国农业⽣产经营⼈员31422万⼈。
在农业⽣产经营⼈员中,年龄在36⾄54岁之间的14848万⼈,占⽐47.3%;年龄55岁及以上的10551万⼈,占⽐33.6%。
相较于2006年,2016年中国农业⽣产经营⼈员减少了8.25%,但初中及以上学历从业⼈员数量占⽐明显提升。
农业⽣产经营⼈员数量和结构(2016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劳动⼒垂垂⽼矣,农业发展需要利⽤更多的现代化技术、理念来进⾏农业⽣产,以提⾼⽣产率。
同时,更多⾼素质从业者愿意投⾝农业,这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才基础。
农业从业者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发展数字农业是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新基建”等政策⽂件和《意见》相继出台,旨在加快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的关键性指标之⼀是,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重由2018年的7.3%提升⾄2025年的15%。
农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研究报告

农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研究报告农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研究报告一、简介随着农业生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农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此,农药行业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研究与应用。
本报告旨在探讨农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为农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指将传统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农药行业的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农药行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控制和管理效果。
通过数字化转型,农药企业可以实现从生产、研发、仓储到销售的全过程智能管理,提高生产效益。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农药企业可以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决策。
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为农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供支撑。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农药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指将数字化转型应用于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制造能够提高农药的生产效率、稳定性和质量,并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等。
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农药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农药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企业进行实时调度和决策。
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应用案例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已经在农药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某农药企业为例,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该企业实现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配送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化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
管理谋动信息化创想
传统农化集团转型升级之路
1、管理谋动
战略转型与管理需求2、信息化思考
信息化规划思路与设计
3、信息化实践
信息化一期内容与成效
1、管理谋动战略转型与管理需求
1、管理谋动-转型时期面对的时代标签
行业产能过剩新型肥料快速挤入市场农资电商兴起农化服务全面升级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
注:企业为什么转型?企业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面对新的挑战,一个时代的特性引导或者强迫企业进行转型!
★尿素
尿素
复合肥↑标准肥
定制肥高效肥→
复合肥核心产品转型升级
1、管理谋动–转型之产品
解决方案提供
预测研发生产销售
向市场提供产品
营销服务
消费需求
产品与服务整合
研发生产
营销服务转型升级1、管理谋动–转型之营销服务
1、管理谋动–转型之竞争模式
单纯低成本战略低成本+差异化
◼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比传统工艺成本低18%,在行业中具有绝对优势,支持公司的低成本战略;
◼提出“中国高效肥”的品牌定位,以市场为中心,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升级,支撑公司的差异化战略。
以产定销销产协同
◼发挥营销的引领作用,提升产品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积极探索传统渠道+农资互联网化,开辟化肥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
2、信息化思考信息化规划思路与设计
多散
四大类84套应用系统,技术架构多样化,分布在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有专职队伍维护。
系统分散,处理点状事务,基本不集成、应用不协同,没有主架构思想。
指导思想:服务集团战略转型服务外延组织效率
经营效益
创新支持
建设方向
互联网+
营销
物流服务智能制造
精准
实时多样化
第一步:平台统一,集团管理基础,互联网营销基础,销产协同基础,数据决策。
第二步:智能生产、互联网营销深化、全面
销产协同,智能决策。
集团战略管理—战略管控层战略绩效全面预算商业分析风险内控集团资源管理—集团管控层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本资产管理投资项目企业协同集团运营管理—业务管控层生产作业管理—作业执行层制造执行物流执行生产计划…….
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生产调度设备运行应用集成平台战略体系集成资源管控集成业务协同集成管控一体化集成网络资源计算(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支撑软件信息安全
运行支撑平台
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
战略管控协同
集团管控协同业务协同智能生产协同企业应用云平台2、信息化思考–转型后信息化规划
推进策略整体架构
3、信息化实践信息化一期内容与成效
2016年6月项目启动历时1年,按照规划要求完成调研
分析、业务设计、系统实现、业
务测试,覆盖集团各产品线,各
业务单元,各地域。
2017年7月,财务管理、供应链
管理、人力管理,互联网营销,
生产管理、企业物流同时切换上
线运行。
完成预期目标平台统一集团管理互联网营销销产协同
3、信息化实践
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大会
制订计划:新乡6月上线,新疆8月上线;项目管理制度1册16页
项目管理沙盘培训
公司中高层2天时间集中进行培训,为整个项目实施”开好头,布好局“
需求梳理与优化、汇报
需求分析:评审会议59次,参与382人次,涉及流程236个,需求411项;流程优化:召开会议53场,优化流程230个,编制220个业务流程说明;
动态建模平台
基础档案规则、培训、清洗、物料整理、档案导入、制度管理:召开83次会议,制定采购、仓储、计量、生产、物料、营销、物流、质量、财务、人力、工程共11个模块,94项集团档案,8个档案管理制;建立物料:一级类28个;二级类278个;三级类2586个。
物料80000条导入系统;
业务解决方案
方案内容:营销、生产与成本、供应链、财务、资金、预算、计量一卡通,共8册,1148页,32.56万字;方案培训:关键用户、兼职关键用户、系统管理员、最终用户培训4类岗位培训
方案测试:单体、联调、线上现场同步、仿真、全面仿真等6轮测试
最终用户培训
关键用户对最终用户进行知识转移,培训53场次,990人员,确保上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