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法学期论文

国际投资法学期论文
国际投资法学期论文

分数:_______

国际投资法

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浅析国际投资中的间接征收

摘要:间接征收问题在国际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仍然是国际投资中引发较大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间接征收的概念、与直接征收的比较及认定性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国际投资;间接征收;性质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投资中的有关间接征收的问题逐渐被学界关注,并被认为是未来国际投资规则中的“争论核心”,日益成为东道国、外国投资者乃至资本输出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风险,成为既继续体现“南北矛盾”1①,又超越“南北矛盾”2②的复杂问题。然而,国际法学界迄今仍未对间接征收的概念、认定及性质问题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

一、间接征收

1.关于间接征收的概念,虽然长期以来并未作出明确的界定,但对其基本含义却有着几乎相同的理解,即构成间接征收的措施没有直接转移或剥夺投资者的财产权,但其效果却等同于直接征收或更为简洁的迄今也更为普遍的称之与征收“任何类似的其他措施”、与征收“效果相同的其他措施”。这种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私人财产权的国家措施被称之为“间接征收”或“逐步征收”、“变相征收”。2.间接征收的成立依赖于“裁判机关”的认定。前已论及,间接征收是作为东道国政府采取的管制投资的一种措施出现的,这种措施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种严重损害其财产权的“类似于征收”的行为,而对东道国而言,则是以国家正常管理措施的面目出现的。

3.间接征收相对于直接征收而言,其形式不是直接转移或剥夺投资者的财产权,而主要是限制投资者对财产权的行使、控制和支配进而使其利益受损。但是任何国家对于外国投资都享有必要的管理权,当直接征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间接征收悄悄地“粉墨登场”了。

的。

二、间接征收的性质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间接征收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间接征收如此“特立独行”,间接征收所反映的矛盾性质究竟为何?

1.私人财产权与国家公权力的博弈产物。投资自由化进程本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资本输出国、投资者获得了高额的利益回报,资本输入国应得的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但是经济规律的波段效应也必然导致在特定的时期二者矛盾的失衡,私人财产权与国家公权力在长期的博弈中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间接征收正是这一博弈的产物。双边投资条约语境中的间接征收主要的蕴含着东

①南北矛盾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南南冲突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而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所以这样指代

②同上

道国维护公共利益的权力与外国投资者的私人财产权之间的矛盾,围绕着间接征收问题产生的争执本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公共利益与私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分歧。在保护投资的大环境下,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体系内,投资者以“间接征收”为武器来捍卫私人财产权,使这一潜在矛盾通过合理的载体得以展现。

2.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艰难取舍。国际投资法上的间接征收案件分为两类,一是主要涉及经济利益的纷争;二是主要涉及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主要是社会公共利益权①3的纷争。而第二类间接征收案件更值得关注。间接征收的诞生是经济价值的推动。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坚持捍卫自身经济利益的投资者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东道国政府便必然会产生矛盾,而间接征收的含义和认定之所以如此难以达成共识,正是这种艰难取舍的体现。

四、结语:间接征收于我国的意义

研究间接征收问题对于我国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我国日益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重参与者,值得我国投资者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政策经常会发生变动,产业机构也会不断调整。在这些变动和调整中,可能就会涉及外国投资者在华的利益,外国投资者很可能以间接征收为由申请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因此,对间接征收问题深入研究,不论对中国投资者“走出去”4②,还是将外国直接投资“引进来”5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安.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

【2】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下编,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 3 】徐崇利.利益平衡与对外资间接征收的认定及补偿.环球法律评论.2008 (6)

【4 】颜海燕,华东政法大学2008级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①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为广大公民所能享受的利益,这里所指的广大公民,是指特定范围内的广大,有全国性的广大,又有地区性的广大,其外延可以限制在享有立法

权的建制区域。

②党十六大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江泽民提出的

③同上

英国文学史期中论文

An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Assembl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bstrac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first assembly is the stage of the debut of hero, Darcy and the heroine, Elizabeth.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is assembly, including which part of the assembly should be narrated directly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assembly, how to do with other things happened during the party, how to shap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s well as other important role on the assembly, is essentially significant to the character portrait for the whole novel. Mainly employing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and technique of comparative description, the plot about this assembly is well-designed as three par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assembly, which is efficient to the character figuring of the novel. [Keywords] character figuring, design,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comparative description The novel introduces the first assembly in Chapter 3, using only half of a chapter to directly describe things happened on the party while two other whole chapter to show people’s discussion on it. By the delicate design, vivid language description and useful comparative description, the description of this party is highly efficient to the chapter portrait of this novel. Before the party, Mrs. Bennet’s worry about Mr. Bingley’s going into the town is showed, which totally reveals the purpose of Mrs. Bennet’s participating in the dinner, again echoing the description of Mrs. Bennet’s saying "If I can but see one of my daughters happily settled at Netherfield, and all the others equally well married, I shall have nothing to wish for." (Austen, 2001: 2) at former plot. In the case, the assembly is platform to looking for sweetheart, love and even possible marriage (Yang, 91). At the end of this paragraph, Mr. Bingley’s invitating his sisters and Darcy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important character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things happened during the party, instead of using scene description to the setting of the ball or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o the participators, language description organized by comparative technique is mainly employed to mould different personality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 First of all, It can be directly seen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Mr. Hurst’s and Mr. Darcy’s first appearance is put in the same paragraph and connected by the conjunction “but”,

国际法期末论文

论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 【摘要】:农村水污染是指构成农村水生态系统的水环境遭到人类活动尤其是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乡镇工业污染的总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农村已经成为人类最后的圣地。然而农村水环境也日益成为威胁的对象,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水生态系统总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农村水污染的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农村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我国的农村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也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方式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井水(地下水)作为直接的生活和牲畜饮用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并且以小型工矿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会越来越多。首先,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厂、小印染厂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厂、小采选厂毁掉一座山。再者,基层政府由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故而环保意识淡薄,在环境保护措施上比较落后,更有甚者任其发展。二:国内外农村对污水的处理 国外已经对农村污水处理有了很好的应用,技术相当成熟,而我国的污水处理比较落后,可以借鉴国外技术处理我国农村污水。 (一):国外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处理工艺。德国很重视污水处理,到1992 年,全德国的污水接管率就达到92. 2 %[4]。在相对集中的农村采用集中处理,对于分散的农村采用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主要以腐化池为主,外加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池、稳定塘等[5]。韩国农村居民多分散居住,采用小型、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工艺为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缺点是占地大,受充分供氧、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3]。欧洲、北美、新西兰等农村也采用该工艺[3]。 (二)国内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晚,“十一五”规划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要求农村无 公害排放,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才刚起步。

论国际投资法晚近发展

论国际投资法的晚近发展 余劲松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得以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已快于国际贸易。[1]随着世界投资的发展,国际投资法近年来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深入分析国际投资法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研究国际投资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法、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晚近国际投资法发展的总体趋势 与80年代中期以前相比,晚近国际投资法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减少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加强对外资的保护,以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从国法看,近年来许多国家均修订了其外资法,扩大了对外国直接投资实行自由化的程度。据联合国统计,仅在1995年,变更投资制度的64个国家的112项规章中,就有106项是扩大自由化程度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变化最大的有前联、东欧国家、拉美安第斯条约国等。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自90年代初就实行经济转轨,并制订和颁布了新的外资法,加强对外资的保护。拉美安第斯条约国于1991 年通过了第291号决议,取代了其1987年的第220号决议,新的决议基本上放弃了关于外国投资的共同政策。在国际层面上,双边投资条约网正在不断扩大,在1996年6月已有的将近1160个条约中,约有2/3是在90年代缔结的,涉及到158个国家。经合组织也着手制定了“多边投资协定”。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1992年制订了《外国直接投资指南》,对外资准入、待遇、征收、争议解决等主要问题作出了规定,该指南虽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它对关于外资的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GATS、TRIMs协议和TRIPs协议已成为规国际投资的重要文件,构成关于投资的国际法制的重要部分。

国际投资法论文:浅谈中国国有化补偿标准相关法律问题

浅谈中国国有化补偿标准相关法律问题 摘要国有化及征收的补偿标准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本文旨在简析国有化补偿诸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投资实践发生的变化,探讨中国的有关立场与对策应有的相应改变。 关键词资本输出国有化国有化补偿理论 一、国有化的概念 依据国际法学会1952年采取的定义,国有化是通过立法行为和为了公共利益,将某种财产或私有权利转移给国家,目的在于由国家利用或控制它们,或由国家将它们用于新的目的。关于国有化问题尤其是国有化的补偿问题的争论一直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焦点。 二、国有化补偿标准的相关理论 国有化补偿标准问题,即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财产实行征收或国有化之后,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给予补偿的问题。一般说来,关于国有化补偿的理论主张有三大类: (一)赫尔规则(HullRule) 1938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墨西哥政府的函件中首次提出因国有化后要从赔偿数量、支付方式及支付时间三方面要求获得完全的赔偿,即全部赔偿(FullCompensation),以确保投资者既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被称为“赫尔规则”,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西方学者坚持这种“充分(adquate)、有效(effective)、及时(prompt)”的赔偿方式,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还要求赔偿包括预期利润在内的间接损失。赫尔

规则以保护既得权和反对不当得利为法律基础。 (二)卡尔沃主义(CalvoDoctrine) 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护的“卡尔沃主义”,是曾任阿根廷外长的南美著名法学家卡洛·卡尔沃(CarolCalvo)于1868年在其著作《国际法的理论实践》提出的。在国有化及其补偿问题上,卡尔沃主义认为:国有化及其补偿是一国国内法上的事情,完全不受任何形式的国际法的约束;一国有国有化或征收的主权权利,而不存在补偿的国家责任;是否补偿,补偿数额、支付方式与时间及争议的解决等项,完全是国有化国家的国内事务,只能据国内法加以裁决,排斥一切国内法之外的干涉。法理依据为国家主权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有些国家和学者认为,国有化国不存在对被征收了财产的外国人予以补偿的国际法律义务,历史上也存在着不予补偿的先例,因此不予补偿理论也是国有化补偿理论的一种,其根据同样是国家主权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由此有些学者将“卡沃尔主义”等同于不予补偿理论,但我们要认识到,虽然两者的法理根据相同,但不予补偿本身并不能视为国有化的补偿标准,只是卡沃尔主义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也不能必然的推出不予补偿的理论,而只能得出根据国内法决定补偿或不补偿的结论,即是“卡沃尔主义”的结论。 (三)适当补偿(AppropriateCompensation)原则 关于国有化补偿的第三种观点是适当补偿,适当补偿原则是在国家补偿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明确的补偿标准理论,通过联合国1962

(完整)最全面英国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英国文学史 I. Old English Literature & The Late Medieval Ages 贝奥武夫: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Epic: long narrative poems that record the adventures or heroic deeds of a hero enacted in vast landscapes. The style of epic is grand and elevated. Artistic features: 1. Using alliteration Definition of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meaning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头韵) Some examples on P5 2. Us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Definition of understatement: expressing something in a controlled way Understatement is a typical way for Englishm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Geoffer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1340~1400 (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writing style: wisdom, humor, humanity. ①坎特伯雷故事集: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双韵体) by middle English ②特罗伊拉斯和克莱希德 ③声誉之宫 Medieval Ages’popular Literary form: Romance(传奇故事)

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本论文以中国大陆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考察从民国时期到当前近百年间英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变迁?和西方的英 国文学史书写有何不同?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哪些特征?等等。论文运用文学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文学观念、文学史观、文学史书写体例和文学史经典建构四个方面讨论了英国文学史在国内 的发展历程,最后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四个个案,来进一步说明以上讨 论的问题。除绪论和结语,论文主体部分共分5章。绪论部分简略地介绍了英国文学史在中国书写的学科背景,英国文学史在中国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写作目的,写作思路等。第一章从文学观念的角度讨论英国文学史的书写问题,说明文学观念是如何影响和决定着文学史家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并对比了西方的几部英国文学史来说明中国的英国文学史在文学观念上的书写特色和所受影响。近代意义上的文学观念是西方传入的纯文学观,纯文学观念对国人影响极大,国内的 大部分英国文学史都坚持纯文学观念,收入的是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泛文学观念影响下文学史把历史、哲学、书信、日记、箴言、小册子都纳入文学史料的范围内。后理论时代的大文学观念对国内英国文学史书写最大的影响就是收入了原来的亚文学类属的文本,妇女文学、地区文学、族裔文学、通俗文学进入文学史,而跨学科性质的文学史在国内并未出现。第二章从文学史观的角度讨论了英国文学史书写问题,并分为二个主要的时期,即民国时期以进化论为主导的文 学史书写和建国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主导的文学史书写。无论是

进化论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文学史观在进入中国后,和中国的社 会现实相结合,本着改变落后,争取富强的目的,被变形处理。以进化 论为指导的英国文学史书写强调文学与国民性的关系,以开民智,启 民力为目的,旨在改变中国国民素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文学史观最 初一度变成阶级论的文学史观,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进入新时期后,文学史的书写则强调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作家生平, 作品的思想内容,也适当强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最后一节针对英国文 学史书写中的史观问题提出了以人性论为指导的文学史书写问题。第三章首先从文学史的书写体例角度讨论了英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分期 和撰写体例问题,对比了西方的几部英国文学史,找出异同并阐明了 原因。在分期上,国人倾向于大杂烩式的分期模式,即政治朝代+世纪+文艺思潮等混合体模式。在撰写体例上,受传统史书书写的影响,作家纪传体模式盛行,其次便是分类合编体。而评论体和辞典体则凤毛麟角,应用极少。第二节针对国内分期问题提出了以文学思潮、文学传 播方式为依据的分期模式,针对撰写体例问题提出了以编年体、故事 体为模式的撰写方式。第四章从文学史经典建构的角度讨论了百年来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经典演变过程和中国文学传统对经典建构的影响 问题。发现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经典是一步步中国化的过程,是历史、 现实、文化和意识形态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经典的选择、经典作家的 评价和经典作品的阐释上都有异于英国本土的文学史。第五章选取了中国不同时期四个比较独特的英国文学史书写案例来进一步说明以 上问题,以期从中窥见出百年来英国文学史在中国(大陆)书写历程和

国际投资论文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分析、探讨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将对发展跨国经营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本文仅对学术界公认的和比较有影响的传统理论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前沿进行引述。但为了深入地了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进程,文献涉及又较为广泛,主要是国内外学者对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核心理论以及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参考了《国际贸易》、《经济评论》等核心刊物,还查阅了大量的国外关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理论方面划时代的著作。 关键字:要素禀赋、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垄断优势、内部化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尚未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理论中独立出来,往往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ymer)率先向传统理论发出挑战,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不久,这一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激了对跨国公司的种种理论探讨。从此,跨国公司的学术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 一、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在其

博士学位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对传统理论提出挑战。并由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等学者加以完善,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理论,即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是一种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依据企业特定垄断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一种分析。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外国公司能够凭借其拥有的来自生产秘密、技术、管理以及规模经济等方面垄断优势同当地企业进行有效地竞争。 随后,金德尔伯格将市场不完全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正如金德尔伯格所说:“直接投资的兴旺必定是因为存在着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或是存在着造成市场分割的政府或企业对竞争的某些干预”。他列出市场不完全的几种形式:产品市场不完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和政府的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造成的市场扭曲。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邓宁和拉格曼(Dunning & Rugman, 1960)在《在国外直接投资理论中海默论文的影响》一文中也曾指出,海默的博士论文最大的贡献在于脱离了新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开创了以产业组织结构理论为基础的跨国公司分析。但沿用静态分析方法的垄断优势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性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为什么不采取商品直接出口,或转让特许权的

浅析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浅析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益加强,并且逐渐地、越来越广泛地被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经济国际化发展使国际投资加大,而国际投资领域一直欠缺一个南北国家共同认可的全球性实体法条约、没有一个共同遵从的法律体系加以约束,国际社会一直为建立国际投资法律体系而努力。WTO法律规则体系出现以前,两个已经达成的全球性多边投资公约只涉及到了投资争议解决和投资中非商业性风险防范的有限范围,没有就投资准入、投资待遇、投资保护等一系列实体问题做出规定。笔者认为借鉴WTO法律体系的立法方法、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国际投资实体法成为必要。同时,与其适应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外资法的建议,以期对国际投资法体系的建立有所参考。一、国际投资法概述国际投资法主要是调整国际投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①国内法主要是指国内立法及判例,在英美普通法国家,法院判例作为先例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我国原则上不承认判例是法的渊源。②国际法主要指国际条约及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决议和文件。此外,国际惯例也是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国际投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跨国公司、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国际投资主体,必须具有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此外,主体不同,其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能力范围也有不同的规定。如外国法人到他国的法律人格必须由该国承认。主要采取登记制、许可制、互相认可制等形式。国际投资者的待遇即外资待遇,指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从事投资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况,它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标准,投资及其收益等管理上的保护程度,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征用投资财产时的补偿标准。目前主要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差别待遇和国际标准待遇等。主体待遇是投资主体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是一国投资法律环境的基础和核心,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待遇的正确选择和确定,对于吸引国际投资并刺激外资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国际投资方式及法律运作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其在国际投资中占重要地位。国际直接投资的规

国际投资法论文国际直接投资论文概要

国际投资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孙秀娟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由于双语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对学校、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积极开展和推进的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国际投资法课程为例,对目前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的教材匮乏、师资力量缺乏、学生语言水平较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投资法;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5823(201004 0112 04 Analysis on t he Practice of Bili ngual Teac hing of I nter nati onal Investm ent Law SU N X iu-juan (School of La w,N an ji ng Aud itUn i versity,Nan jing210029,Ch i na Abstrac t:Because the b ili ngual teach i ng is new and co lleges,teachers,courses,tex t books and students are str ictl y re qu ired i n it,this ne w teach i ng m ode of wh i ch t he M i n i stry of Educati on pro m o tes the i m ple m entation i n recent years faces m any proble m s.By taki ng In ternati onal Invest m ent L a w as ex a m ple,th i s a rtic l e ana l y zes t he proble m s o f b ilingual teach i ng i n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 es,such as deficiency o f text book,sho rtage of high-qua lity teachers and poo r f o re i gn language leve l of students,and presents so m e applicable suggestions to reso l v e the prob l em s above.

(完整)英国文学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一、The Anglo-Saxon period (449-1066) 1、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分类:pagan(异教徒) Christian(基督徒) 2、代表作:The Song of Beowulf 《贝奥武甫》( national epic 民族史诗) 采用了隐喻手法 3、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 例子:of man was the mildest and most beloved, 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 二、The Anglo-Norman period (1066-1350) Canto 诗章 1、romance 传奇文学 2、代表作: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是一首押头韵的长诗 三、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 杰弗里.乔叟时期 1、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英国诗歌之父 2、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押韵)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 3、代表作: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的故事(英国文学史的开端) 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 朝圣者都是来自英国的各地的人,代表着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 小说特点:each of the narrators tells his tale in a peculiar manner, thus revealing his own views and character. 这些叙述者以自己特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形中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展示了各自的性格。 小说观点:he believes in the right of man to earthly happiness. He is anxious to see man freed from superstitions(迷信) and a blind belief in fate(盲目地相信命运). 他希望人们能从迷信和对命运的盲从中解脱出来。 4、Popular Ballads 大众民谣:a story hold in 4-line stanzas with second and fourth line rhymed(笔记) Ballads are anonymous narrative song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by oral transmission(书上). 歌谣是匿名叙事歌曲,一直保存着口头传播的方式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投资概述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 *国际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而将其资本投向国外的一种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投资者在海外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控制权。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参加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享有企业的控制权或支配权,而仅持有的能提供收入的股票或证券进行的投资。 二、国际投资的历史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间投资的双向“对流”仍是国际投资的主流,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亚洲地区与拉丁美洲已成为国际投资趋向的热点。 三、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指能有效地影响国际资本的运行和效益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 (一)物质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 (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条件,意识环境 四、国际投资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投资兼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一方面资本具有固有的消极性,它唯利是图,不会顾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又具有积极作用,资本输入国通过利用外资可以解决国内资金困难,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提高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造老企业,建设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型企业,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投资法的概念、渊源与体系 一、国际投资法的概念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特征:1、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2、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3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既包括国内法关系,又包括国际法关系。 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一)国内立法(二)国际条约(三)其他渊源1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2国际惯例三、国际投资法的体系 国际投资法是由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综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国际投资法的体系是由其客观基础——国际投资关系的统一性决定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主体不仅有位于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而且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而构成了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统一国际投资关系。 第三节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 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二、平等互利原则平等是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互利是指相互关系中

国际经济法论文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以美国立法为视角 2008年12月,中国太阳能巨头皇明机关获得了高盛集团和鼎辉国际投资公司近1亿美元的注资,1此投资不禁让人联想到三年前凯雷并购徐工。过去几年,一些行业领头的企业先后被外资入股或控股。其中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纸业公司入股山东太阳纸业;2法国SEB集团入股苏泊尔;3英国RichKeen公司与统一控股完达山;4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投资湖南太子奶集团等。5面对本国企业的"沦陷",让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立法政策上在促进外资并购的同时,是否应就涉及国家安全之特定产业采行适度之管制措施?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概述 (一)外资并购内涵 外资并购实际上是企业并购按照主体进行划分的一种类型,要准确理解外资并购,首先应明确并购的含义。一般认为,并购这一概念来源于对英文Merger& Acquisitions(通常缩写为"M&A")的翻译。目前在我国,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则是指公司的人格被另一公司所吸收,存续公司承受被兼并公司的财产、责任、特权与权力,被兼并公司不再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存在。6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支付现金、股票或者其它有价证券为代价,收购目标公司部分或者全部的资产或股权,以取得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行为。其次,要理解外资的含义。外资的认定实际上是外国投资者国籍的识别问题,外国投资者一般包括外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外国公民。对于外国私人投资者的国籍识别,比较简单,我国实行严格的国籍标准,只要是非中国国籍的外国公民或无国籍公民,均视为外国投资者。但是对于外国企业国籍的认定,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则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和看法,而是交叉使用"资本控制主义标准"和"设立地标准"。7因此所谓外资并购购是指外国企业为了某种经济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或支付方式,兼并或收购东道国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或资产,对东道国企业参股、相对控股或控股,最终取得东道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或实际控制权的企业经济行为。8 (二)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均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从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来看,可对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做如下概括: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是指一国对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并采用限制性的措施来规制该危害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行为的做法。由此可见,要正确把握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首先必须对"国家安全"予以明确的界定。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的,不断演变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这一概念都有不同的诊释。例如佛农·戴科指出:"安全不仅是国家最终生存的欲望,而且是国家生存在重要利益和价值观不受威胁的环境中的欲望。"9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国家安全在客观意义上是指不存在对既定价值观构成威胁的状况,在主观意义上是指不存在既定价值观可能受到攻击的恐惧。"10......当代世界的安全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环境或生态安全等的有机结合,因此,有人将其称为"综合安全"。11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复杂的并购交易和国际形势,国家安全的宽泛理解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由此可以拥有合理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个案的情况享有必要的灵活度,以最终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另外我国还可以借鉴美国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不再局限于直接影响军事和国防产业的并购交易,还要充分考虑到任何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业、设施、技术等。 (三)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确立的意义

国际投法资论述题

国际投法资论述题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是指投资者以盈利为目的而将其资本(包括资金、机器设备、专利、商标、技术秘密、有价证券等)投入到另一国家的经济活动。包括本国的海外投资和本国接受的外国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投资者在海外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控制权。 投资环境,是指能有效地影响国际资本的运行和效益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国际投资的理论 1、资本国际移动论及资源国际转移说 2、垄断优势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5、内部化理论 6、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间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 2、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 3、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既包括国内方面关系,又包括国际方面关系。 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贯穿于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导思想。 公平互利原则,是指“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为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做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它们主权的条

件,以加速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1、对本国全部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 2、对境内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活动进行管理监督的权利。 3、将境内的外国资产收归国有或征用的权利。 公平 1、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公平不仅要求在形式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3、在公平、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互利。 1国际投资法主体:是指在国际投资法律关系中

【毕业论文选题】热门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136个

热门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136个 1、中外双边税收协定研究 2、中瑞双边自贸协定的特色及其对两国经贸投资的影响 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研究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资准入法律问题探究 5、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研究 6、应对数字经济对国际税收法律秩序的挑战 7、议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 8、亚太自由贸易区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9、信用证付款的若干法律问题 10、新《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有关货物买卖的规定的异同分析 11、新《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比较 12、消极担保条款在国际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13、箱位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研究 14、稀土之诉引发的思考 15、我国现行外贸代理制度评析 16、我国民间融资法律规制对国际法律制度的借鉴 17、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18、我国海外农业投资的环境风险与法制对策 19、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研究 20、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重构 21、我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制度研究 22、我国产业扶持政策与反补贴规则的冲突 23、外汇储备通过PPP模式对外投资法律问题综述 24、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劳工保护条款研究 1

25、试析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的国际经济法新趋向 26、试分析冲突规范在国际税法的地位和影响 27、世界贸易争端解决的效率浅思 28、什么是非关税壁垒,GATT是如何打破非关税壁垒的 29、人民币国际化清算法律问题探析 30、浅析美国诉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补贴案 31、浅谈处理涉外合同翻译与避免国际贸易纠纷的关系 32、浅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的根本违约 33、企业跨国收购的法律问题探讨 34、评“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35、平衡与协调:论跨国股票发行中的法律适用 36、欧盟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物共存的法律问题研究 37、欧盟航空碳税与低碳经济新秩序 38、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正常价值问题 39、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市场经济问题 40、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分别裁决地位问题 41、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出口价格的认定 42、欧盟法律制度若干方面研究 43、墨西哥诉中国服装和纺织品补贴案案例评析 44、美国反倾销规则中的正常价值问题 45、美国反倾销规则中的市场经济问题 46、美国反倾销规则中的出口价格的认定 47、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分析 48、论专利权强制实施制度的应用 49、论我国外资法体系的完善 50、论我国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适用 2

整理英国文学史bysummer

Chapter1 Early and Medieval Literature Three stages of English literary development: The Roman Conquest(55BC——410AD) The Anglo-Saxon Period(410——1066AD) Three tribes:Jutes,the Angles,and the Saxons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The greatest literary achievement during this period is Beowulf。Beowulf贝奥武甫——epic,alliteration ★Epic: a long narrative poem telling about the deeds of a great hero and reflecting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from which it originated. Many epics were drawn from an oral tradition and were transmitted by song and recitation before they were written down. ★The whole epic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nd tells of two major events in the life of Beowulf.①He kills a monster;②He fights a dragon. The Norman Conquest(1066-------1350AD) 下层:ballad民谣(ballad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English folk literature) 上层:chivalry骑士文学: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lliteration verse) ★Most of the English romances deal with three major themes: Ⅰ.The Matter of Britain——which is about the adventures of K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