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地膜覆盖的方法

地膜覆盖的方法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在作物生长季节将特殊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源、抑制杂草生长等目的。
在实施地膜覆盖技术时,有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膜覆盖的方法,并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意义。
首先,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常用的地膜材料有黑色和透明两种。
黑色地膜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热,提高土壤温度,适用于寒冷地区或者寒冷季节种植的作物。
透明地膜可以增加土壤温度和光照,适用于暖地区或者温暖季节种植的作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
其次,准备工作要做到位。
在使用地膜覆盖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松土和平整处理,以确保地膜与土壤接触紧密,避免出现气泡和断裂。
此外,还要设置好农田的排水系统,避免水涝情况的发生。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地膜覆盖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务必要认真对待。
然后,正确的覆盖地膜。
在覆盖地膜时,需要确保地膜的紧密贴合土壤表面,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
可以使用专门的地膜覆盖机械进行覆盖,也可以手工铺设。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保证地膜的整齐、紧凑和平滑,以利于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接下来,注意进行及时的养护管理。
地膜覆盖后,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由于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杂草的生长,因此可节约用水,减少人工除草的频率。
但同时也要注意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及时进行施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最后,地膜使用完后要及时清理。
在作物生长季结束后,需要将地膜进行清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
清理地膜时,可以将其剪成小块,再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地膜覆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源和减少杂草生长。
在实施地膜覆盖时,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做好准备工作,正确覆盖地膜,并进行及时的养护管理和清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关残膜回收技术的分析探讨

有关残膜回收技术的分析探讨摘要:地膜覆盖技术能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一些主要的棉花种植地区,此技术被经常使用。
运用了地膜覆盖技术的棉花产量更高、品质更优良。
但是有些地区的种植户在农作物收获以后,没有将地膜给回收,一旦田间存留很多残膜的话,会对种植地的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土壤的养分比例失衡,肥度大大下降,对来年农作物的播种具有不利影响,导致农作物的根系发育缓慢,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种植人员一定要做好残膜回收工作,可以使用农机机械进行残膜的回收,可以在农作物播种之前、苗期揭膜后以及农作物收获完成以后,对田间的残膜进行回收,这样才能保障农作物的健康发育,起到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文从残膜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合理配置残膜机械化回收机、残膜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意在为广大种植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残膜回收;综合分析;发展措施膜覆盖栽培技术指的是使用薄塑料膜作为地面覆盖的主要材料,对种植的农作物进行保护,可以改变农作物种植的基础条件,让农作物在气候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的发育,还可以发挥加快收获速度、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作用。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十分明显,具有促进农作物早熟、减缓周围杂草的生长速度等特点,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人员的经济效益。
一开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多用于棉花的种植,然后随着此技术的逐渐成熟,目前也被广泛应用在玉米、蔬菜、小麦、番茄等农作物的种植中。
经过数据对比发现,使用了地膜覆盖技术的农作物可以增产百分之三十以上。
但是此项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会给种植区域的土地带来一定污染。
如果种植人员在使用完此项技术后,没有对残膜进行回收,会导致有些破损的废膜进入土壤中,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养分比例失衡。
对此,种植人员要做好对残膜的回收工作,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西瓜-棉花间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33 西 瓜 整 枝 .
摊放 其 上 ( 1 2层 ) 将 毛 巾四周 叠起 , 厚  ̄ , 卷成 布卷 , 在 2  ̄ 放 5 3  ̄ 条 件 下催 芽 ,6 4 h即可 发 芽 , 长 05 1Om 即 可播 0C 3 ̄ 8 芽 . .  ̄ c
种。 1 棉 花 种 子 处 理 . 4
冬 前或 早 春进 行 , 行 距 1 m, 播 种 行 挖 丰 产 沟 , 等 . 在 5 沟
宽 4 c 深 4  ̄ 0 m。 种前 2  ̄ 5 , 0m, 0 5 c 播 0 2 d 施腐 熟有机肥 7 t m2 5/ , h
磷酸 二 铵 6 0 g h , 0 k / m 硫酸 钾 2 5 g h , 沃土 掺 合 均 匀 , 2 k /m 与
3 瓜 棉 共 生 期 管 理
31 棚 温 管 理 .
早 熟 杂 交种 。 郑 杂 5号 、 欣 1号等 。 花 选 用 杂 种 优 势 如 京 棉 强 、 株 高大 、 植 高产 优 质 、 虫性 强 的 杂交 棉 良种 , 中棉 所 抗 如 2 9号 、 棉 3号等 。 科
1 . 大 田 准 备 2
西瓜 伸 蔓 期 在 西 瓜 一 侧 棚 外 开 沟 , 施 腐 熟 饼 肥 7 0 追 5
k / m 尿 素 6  ̄ 5 gh , 酸 钾 6 ~ 5 g h 。 瓜 直 径 gh , 0 7 k / m 硫 0 7k /m 西
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禹城市辛店镇以出产皮薄、沙瓤、味甜的“沙河辛”西瓜闻名,但其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较瘠薄,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
我们推广地膜西瓜套种棉花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般每667平方米产西瓜2500~4000千克,籽棉250~300千克,产值在3000元以上。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西瓜选用早熟抗逆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如郑杂5号等;棉花选用中熟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抗虫棉如新棉33b,gk-12,中棉所38等。
二、瓜棉套种方式采取1:2套种模式,即:种植带宽1.6~1.7米,中间栽1行西瓜,两侧各栽1行棉花。
西瓜株距0.45~0.5米,密度每667平方米600~800株;瓜棉间距0.35米,棉花株距0.3~0.35米,密度每667平方米2500~3000株。
三、整地施肥冬前进行深耕冬灌。
早春及时整地保墒,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3000千克,饼肥50千克,普通氮磷钾复合肥75千克。
四、育苗移栽及地膜覆盖西瓜于3月中旬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
棉花直播在4月15日前后,先播种后盖膜,膜宽1.2~1.4米。
每穴3~4粒,带水下种,覆土3~4厘米。
棉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封土,防止烫苗。
然后在地膜中间移栽西瓜苗。
棉花播种也可以在西瓜移栽后进行,采取破膜带水点播,或者侧膜点播。
五、加强田间管理(一)西瓜田的管理1.去杈整枝压蔓。
采取三蔓整枝法,即保留主蔓和基部健壮的两条侧蔓,在去杈的同时,要理枝压蔓3~4次。
2.人工授粉,定位坐果。
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时间为早上6~8点,阴天可推迟到10点。
定位坐果就是把西瓜定位坐在主蔓第二朵雌花或侧蔓的第一朵雌花上,原则上一株一瓜,力求成熟一致,6月中旬及早采收,不结二茬瓜。
3.肥水管理。
苗期可追施一次促苗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西瓜褪毛后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5千克。
西瓜伸蔓期,膨大期浇水2~3次,宜沟浇。
棉花双膜覆盖种植新技术

棉花双膜覆盖种植新技术
吴文忠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棉花双膜覆盖是在单层地膜覆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新疆石河子特早熟棉区通过从2004~2006年3a的双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保全苗和培育壮苗,实现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总页数】1页(P89)
【作者】吴文忠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三中心团农业科,新疆石河子,83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棉花种植规划与新技术推广措施
2.一三一团推广运用棉花双膜覆盖新技术
3.棉花种植户新技术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棉花种植户调查为例
4.新机械新技术——让棉花种植告别“人海战术”
5.盐碱地植棉新技术——棉花双膜覆盖栽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液态地膜与塑料地膜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液态地膜与塑料地膜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棉花覆盖地膜栽培具有保温增温,保墒防旱防溃,增肥通气,抑制杂草和减少劳动用工的作用。
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其有效生长季节的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现蕾,早开花,早结铃,增加单成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但是由于地膜难于分解,长期使用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恶化,耕种难度加剧,棉花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地膜给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目前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制的第四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进行棉花覆盖栽培试验,拟期探索棉花覆盖降解膜栽培对棉花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液态膜第四代多功能黑色可降解液态地膜(简称液态膜)技术主要以腐殖酸和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活化抽提,生产土壤所需的有机肥,腐殖酸、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1,2试验方案试验于2008年在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新疆西部绿洲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试验基地进行;地膜采用常规塑料地膜和第四代多功能黑色可降解液态地膜,试验种植棉花品种为293(ZM-2),棉花现蕾期进行调查和采收期进行测产。
试验方案如下: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出苗情况的影响由表2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于棉花的出苗天数差异不显著,基本上都在5~6d,而不覆膜处理由于地温低。
所以出苗率较低,出苗天数达到8d。
常规覆膜方式的棉花出苗率达到86%,液态膜出苗率达到94%以上,出苗率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常规地膜前期地温较高。
而塑料地膜打孔错位等原因易导致棉花出苗困难和烧苗,从而出苗率低。
液态膜克服了塑料地膜的缺陷,播后地温低于塑料地膜地温,并且液态膜在地表形成一层结皮,棉花苗极易顶破,所以棉花出苗不存在烧苗和出苗困难问题,出苗率较高,并且液体膜喷施20kg/667m2出苗率最高。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它对农作物生长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一、地膜覆盖技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温度调节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在白天,阳光透过地膜照射到土壤表面,地膜能够阻止土壤热量的快速散失,使得土壤温度升高。
例如,在早春时节,气温还比较低的时候,覆盖地膜的农田土壤温度可比未覆盖的农田高出数度。
这对于农作物的播种和早期生长非常有利,像玉米、棉花等作物,较高的土壤温度可以促使种子更快地发芽,缩短发芽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到了夜间,地膜又能像一层“保温被”一样,减少土壤热量向外界散发,保持土壤温度的相对稳定。
这有助于农作物在夜间也能持续生长,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受到冻害或者生长停滞。
土壤水分保持地膜覆盖在土壤表面,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土壤中的水分在向空气中散发时,地膜起到了阻挡的作用。
这样一来,土壤中的水分得以更多地保留在土壤中,供农作物根系吸收。
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对保持土壤水分的意义更为重大。
例如,在一些降雨量较少的地区种植小麦,采用地膜覆盖后,土壤水分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减少了灌溉的频率,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
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土壤中的盐分也不容易随着水分蒸发而在土壤表层积聚,这对盐碱地的改良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土壤结构改善地膜覆盖下的土壤,受外界因素如雨水冲刷、风力侵蚀等的影响较小。
雨水直接冲击土壤表面容易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地膜覆盖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这样土壤的团粒结构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也能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对于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非常重要,根系能够更好地从土壤中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
而透水性好则有利于土壤中多余水分的排出,防止农作物根系因积水而发生腐烂现象。
二、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作物生长由于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温度、水分和结构等条件,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地膜覆盖操作方法

地膜覆盖操作方法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用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以及防止土壤侵蚀等。
地膜覆盖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土壤准备:先平整耕作地,清除杂草和石块,犁地并耙平,保持土壤湿润。
2. 铺设地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膜类型(例如黑色反光地膜、透明地膜等),将地膜整齐铺放在耕作地表面,要保证地膜与地面紧密贴合。
3. 固定地膜:将地膜两侧的边缘埋入土壤中,或者使用专用的地膜固定器或钉子固定地膜,以防止风吹或水冲移动。
4. 种植作物:在地膜上开孔,根据作物的品种和行距适当留出种植孔,然后将作物的幼苗或种子种植到孔中,并保持良好的灌溉和管理。
5. 地膜维护:定期检查地膜和固定装置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
6. 收获和处理地膜:在作物生长周期结束后,及时对地膜进行收获和处理。
收获作物时,要小心地将地膜抬起,避免将地膜损坏或留在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
地膜覆盖的操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良,以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
和土壤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棉田间直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王晓玲453003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日益加剧,气候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特别是
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化。
我省倒春寒也较前几年明显起来,春季前期的持续低温给棉花的种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种植后不出苗,要不就是苗小,整体的长势弱,给这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增加生产投资而且防治效果不佳。
为此,地膜覆盖种植对春棉早期防御低温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而且保墒、提墒,稳定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棉花生育进程;改善产量结构。
地膜覆盖栽培,不是盖一张膜就能增产。
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尤其是棉花旺与衰,好与坏的可变性很大,所以一定要根据地膜覆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覆盖的增产潜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冬耕冬冻,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进入大雪节令,开始冬翻冬冻,加深耕作层,深翻26-30cm,可熟化土壤并冻死害虫卵,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前整地和施肥
1.整地起垄。
用膜覆盖的棉田,整地要细,起垄要直,垄面细碎无坷垃,才能保证盖膜质量,可防止大风吹膜,杂草丛生。
一般垄体规格为底宽100cm,垄面66cm,呈龟背形平滑垄面,双行点播,行距46cm,株距及密度根据实验要求或品种而定。
盖膜要求:先盖膜后播种的,要当天整地,当天盖膜;先播种后盖膜的要当天播种,当天盖膜。
盖膜时,要把膜拉紧,铺平,紧贴地面,膜四边埋压7-10cm,膜面每隔3-4m压一小土埂,以防进风揭膜。
2.底肥标准: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50kg,钾肥
15kg,尿素7.5kg,硼砂2kg,硫酸铜2kg,硫酸锌0.5kg。
注意:不能随播随施,以免烧苗;一般清明前后浇水造墒,再精细整地,耙耱。
三.播种技术
1.地膜的选择:应选拉力性强,透明度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
0.008mm厚膜可作为母料,旱地可选用70-80%覆盖宽覆为好。
2.播前种子处理:一是对疵籽、烂籽、畸形籽进行挑捡;二是晒种2-3天。
3.密度: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品种特征、特性合理密植。
(一般黄淮流域每亩1500株,河北干旱地区每亩2200株左右,长江流域每亩1000株左右。
)
4.适期播种:应根据当地晚霜期和出苗放苗期而定。
一般要求霜前播种,霜后出苗。
时宜播期为4月15-20日。
切记:过早播种易造成冻苗或弱苗。
5.播深适宜:一般人播应在2.5—3cm为宜。
6.播种方法:人工点播由分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盖,二是先覆盖后播种。
先播种后覆盖的优点是利于保持低温,不怕雨拍,出苗快,工效高,但注意放苗防止苗期烧苗;先覆盖后播种优点是不易烧苗但雨后出苗容易板结。
7.及时破膜,放苗封土:播种到出苗7天左右,出苗后3天到4天既是齐苗期,这时是地膜棉管理的重要时期。
如有不慎就会烧苗。
放苗原则是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风天不宜放,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抓住早晚两头放,放苗后封土压严防止灌风揭膜,跑墒降温。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抓“六早”。
(1)早堵孔放风,破膜口进风,大风揭膜被摔打,磨损以及地温突变易造成弱苗和死苗。
(2)早补苗:地膜棉田地温高长势快,要及早补施(用预备苗)防止过晚栽,形成小老几辈苗。
以免造成大欺小、强欺弱,达不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
(3)早疏苗、间苗、定苗。
地膜棉田生长快,一般疏苗要求叶不搭叶,当2片真叶间苗,4片真叶定苗。
(4)早中耕,地膜覆盖的棉田因播种、覆膜、放苗、间苗、定苗等农事作业都在沟内进行,往往因踩踏造成严重板结,中耕迟了,跑墒快,杂草多,所以应及早中耕松土提高地温。
(5)早偏管弱小苗,最好办法是浇化肥水,即在定苗后距棉株2-3寸远的地方挖小坑或打眼,每棵浇1%尿素50-100g埋好即可。
(6)早化调,对不抗虫不早衰大株型的品种可在5-7片真叶时用0.5%的缩节安化调,控制株高。
2.施肥浇水。
地膜覆盖的棉花发育早、生长快、结铃多,需水需肥量大,高峰期提前,如肥水管理失误,很容易造成早衰。
棉田苗、蕾期一般不追肥;花铃期肥要早施、重施。
一般初花期要轻施,结铃盛期要重施。
追肥要开沟埋施,并结合浇水,以发挥肥效。
初花期追肥浇水后,为了防止棉花徒长,可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
棉花生长快,叶面积大,叶面蒸腾量比露地棉花大,而且需水高峰提前,延续时间长,同时棉花根系分布较浅,对干旱较敏感,尤其是伏旱,极易造成早衰。
因此要浇好初花水、结铃盛期水和后期水,以防早衰,增加铃数和铃重。
3.合理整枝。
棉花整枝一定要精细。
整枝与一般大田棉花不同的有两点:一是伏前桃遇高温高湿易烂桃,下部果枝要适当少留果节。
二是有效花铃期长,可多留3-4个果枝,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争取多结铃,充分发挥地膜覆盖增产的优势。
4.防治病虫害。
因膜下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病菌繁殖,苗病比较重,要注意防治苗病,又因地膜棉花发育早,长势旺,棉蚜和棉
铃虫等害虫均比露地棉花发生早而重,应早治、及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