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补给体系建设越来越繁重,能源问题也愈发日益凸显。
为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能源浪费,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一、优化供暖方式1.推广地源、空气源、太阳能采暖等新型供暖方式,提高供暖效率。
2.在集中供暖地区,推广热总管网式供暖,降低能耗、减少传统供暖方式带来的污染。
3.采用热泵供暖,将环境中的空气、水等低温热量提升到高温,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4.改善供暖结构,推广分户式供暖,避免“温差争夺”造成的热能浪费。
二、优化供暖系统1.淘汰老旧锅炉,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和热泵等设备,提高供热效率。
2.在系统中增加节能附件,如在各个分支线增设节能循环泵、高效节能电动调节阀等。
3.增加热网智能化控制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的同时,充分利用多种能源输入装置的优势,提供智能控制手段,降低运行成本。
4.合理使用余热,建设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再利用,进一步提高热效率,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
三、保证输电、供热管道的优良工艺、质量1.在管道铺装时要选择合适的绝热材料,降低热损失以及管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在管道的设计和施工中,要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带计算方法和标准。
3.在输热系统的管道中,应保证输送流体的安全、稳定、低能耗的条件。
4.加强输热管道的检验、维护,对老旧管道进行改造或更换。
总之,以上就是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一些具体方法,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在未来节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会为节能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天津四步节能技术标准

天津四步节能技术标准(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由市建交委建筑节能和科技处组织的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第四阶段节能(四步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经广泛调研和多次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本着严格遵照国家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相关规定,在《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0的基础上,再节约30%的能耗作为我市第四阶段的节能目标。
为合理设定节能目标的基准值,仍以1980 -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4个单元6层楼,体形系数为左右的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为基准值,将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降低75%作为节能目标,主要由建筑物和采暖系统共同承担,按此目标对建筑、热工、采暖、给排水和电气设计提出节能措施要求。
现通过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市场发展调研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等,初步拟定我市居建四步节能设计的技术指标。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居住建筑体形系数根据国家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考虑天津地区气候条件,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等各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并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经过对天津市60栋建筑进行测算,四步节能设计体形系数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
详见表1。
表1 居住建筑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数≤3层的建筑 (4~8)层的建筑 (9~13)层的建筑≥14层的建筑2.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限值考虑居住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及功能的合理性,依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四步节能设计窗墙面积比限值仍按照《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0执行。
同时规定玻璃及透明部分的太阳辐射透过率不应小于,使冬季室内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能辐射热。
详见表2。
表2 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朝向窗墙面积比北东、西南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根据对天津市建筑工程实例进行的数据分析,并汲取北京市、黑龙江省、吉林省三地先进的节能设计经验,将四步节能设计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作了调整。
供热系统节能

⑥水泵的运行效率较低
以上6座政府机构办公建筑循环不泵的效率,从表上可知 水泵的效率一般低于50%.来自⑦水力失调度高,失水率较多
老管网漏水比较大,占水量的2-8%,很难保证能够按照 补水的水质标准对漏水进行补充。
根据老标准,补水只占循环水量的1-2%。这相当于集中 供热管网在一年中替换12次水。目前,欧洲集中供热公司发 展趋势是年换水量等于管网中的水容量,也就是一年只换水 一次。
f.优化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应由换热器主体、烟气系统、被加热水系统 (或其他介质)、排气与泄水装置、调节阀、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组 成。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应设计安装在靠近锅炉尾部出烟口处,并应设置独立支撑结构; . 宜设置旁通烟道,当不具备设置旁通烟道时,应采取防止被加热 水干烧的措施; . 应设烟气冷凝水排放口,并应对冷凝水收集处理;
(4)管网水力平衡技术
a.技术介绍
本技术适用于热力输配管网,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终 端热用户(建筑物)之间管网水力工况平衡,提高管网水力工况 的稳定性,使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可以节约无效的热能和电能消 耗。
目前,北京地区以及国内其他采暖城市供热管网绝大多数为 定流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系统的典型问题之一就是水力 工况不平衡,近端用户过热、远端用户供热不足,系统供热质量 不高。管网水力工况不平衡直接与管网运行模式有关:在变流量 系统中一般不会出现水力工况不平衡问题,管网水力工况失衡只 出现在定流量系统、或出现在从定流量系统向变流量系统转换过 程中。
冷凝器的价格 (1-10MW)
d.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来看,所有的燃气锅炉都适合使用烟气冷凝器。但 是,在中国还没有广泛使用烟气冷凝器技术。
e.经济可行性
工业园区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工业园区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园区供热系统在保障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质量的也面临着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二、节能技术措施1. 高效锅炉采用高效锅炉是提高供热系统能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燃烧效率高的锅炉,减少燃料消耗量,降低供热成本和碳排放。
2. 连续蒸汽排放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蒸汽是常见的能量流失形式。
采用连续蒸汽排放系统可以将过热蒸汽重新利用,减少热能的损失,提高蒸汽利用效率。
3. 高效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选择高效换热器可以提高传热效率,降低能耗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4.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5. 能源回收利用在供热系统中加入能源回收装置,将废热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用于供热系统的补充能源或其他生产用途,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6. 蓄热技术采用蓄热技术可以平衡供热系统的负荷变化,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利用峰谷差价,降低能源成本。
7. 供热管网优化通过对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和规划,减少管网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热能传输效率,降低管网的运行成本。
8. 燃烧系统优化对供热系统中的燃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减少烟气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三、技术措施应用案例某工业园区供热系统在实施节能技术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能效改善和经济效益。
通过替换老旧锅炉为高效锅炉,优化供热管网设计,加入蓄热技术等措施,使供热系统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5,燃气消耗量减少了20,同时减少了污染排放,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结语工业园区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节能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供热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者,通过采取节能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供热系统常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帮助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1. 热源优化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源效能是节能的关键。
首先,应优先选择清洁、高效的热源设备,如天然气燃烧锅炉、电能热泵等,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和运行热源设备,避免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供热系统。
最后,在热源设计中要注意热源的热效率,尽量实现热源的高效利用。
2. 管网节能供热管网是热能传输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管道绝热、减小管道的阻力和梯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
首先,对供热管道进行绝热处理,减少热量的散失。
其次,合理设计供热管道的布局,减小管道的阻力和梯度。
最后,在管道的连接处和弯头处安装各种阀门和节流装置,减小系统的泄漏和能耗。
3. 控制系统优化供热控制系统在节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智能控制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例如,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等装置,实现供热系统的精确控制,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此外,也可以利用建筑物内外的环境信息、日照信息等,进行智能化的控制,提高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
4. 集中供热和分户计量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将多个建筑物的供热需求集中处理,而不是每个建筑物都单独设置供热设备。
这样可以通过优化热源配置、减少供热损失等方式,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分户计量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通过对用户的热量计量,可以鼓励用户节约能源,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效率。
5. 定期维护和管理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是节能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供热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供热管理制度,将供热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控,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城镇供热系统是一种集热、输送、分发和利用能源的综合性工程系统,其节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源利用效率。
通过选用先进的热源设备和技术,如燃气锅炉、燃煤锅炉和热力联产等,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热损失。
2. 优化供热管网的设计与运行。
通过合理布局、减少管道的长度和弯头,增加绝热材料的厚度和热工性能,改进供回水管的布置等措施,减少管网的热损失和水力损失,提高供回水温差,降低供回水压差,提高系统输送能力和热效率。
3. 推广低温热供热技术。
通过降低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采用低温热源和低温换热器,减少系统的热损失和热量需求,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
4. 加强热量计量和能耗管理。
对供热系统进行水、电、气、热量的全量计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计量制度,精确测量各项能耗指标,实现能耗的全面监控和节约。
5. 采用智能控制和管理技术。
通过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供回水温度、管网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调节,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热量利用效率。
6. 开展用户能源管理和节能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用户能源管理活动和节能宣传工作,增强用户对能源的节约意识,引导用户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城镇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提高热源利用效率、优化供热管网、推广低温热供热技术、加强热量计量和能耗管理、采用智能控制和管理技术以及开展用户能源管理和节能宣传等措施,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城镇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供热系统是指通过燃煤、燃气、燃油等能源将热量输送到用户室内,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的系统。
如何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是当前热力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首先,通过改进供热设备和优化热源系统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
一方面,可以选择高效燃烧器替代传统的燃烧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改进锅炉一体化设计,减少烟气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
此外,在热源系统中,可以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烟气余热和锅炉排放的废热利用起来,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
其次,通过改进供热管网系统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
供热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过长的管道、复杂的线路以及陡峭的坡度,减少管道的摩擦损失和水泵的能耗。
此外,可以采用地埋管道方式,利用地下温度较为稳定的特点,降低供热管道在输送过程中的能耗损失。
第三,通过合理调整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
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供热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运行参数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此外,可以采用分时段调峰供热的方式,在供热系统负荷较低的时段,降低锅炉的工作负荷,减少能源消耗。
第四,通过加强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
供热系统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能耗损失。
同时,可以定期清洗锅炉和换热器,保证热传递效果,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智能监控和调控系统对供热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效。
综上所述,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改进供热设备和热源系统、优化供热管网系统、合理调整系统运行参数以及加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能效,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节能的供热服务。
供热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措施(通用5篇)

供热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措施(通⽤5篇)供热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措施 ⼀、节能降耗的回收⽅法 烟⽓余热回收途径通常采⽤⼆种⽅法:⼀种是预热⼯件;⼆种是预热空⽓进⾏助燃。
烟⽓预热⼯件需占⽤较⼤的体积进⾏热交换,往往受到作业场地的限制(间歇使⽤的炉窑还⽆法采⽤此种⽅法)。
预热空⽓助燃是⼀种较好的⽅法,⼀般配置在加热炉上,也可强化燃烧,加快炉⼦的升温速度,提⾼炉⼦热⼯性能。
这样既满⾜⼯艺的要求,最后也可获得显著的综合节能效果。
当前,煤电油运全⾯紧张,价格⼤幅度上涨,⽯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能源供应紧张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
但另⼀⽅⾯,我国能源利⽤效率低、浪费⼤、污染重。
我国能源利⽤率为33%,⽐国际先进⽔平低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国际先进⽔平⾼40%。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美国的1/3,居世界第⼆位,仅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0,但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显现。
能源形势告诉我们,全⾯实现⼩康社会的征程,也将是克服能源制约的历程,中国特⾊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是节能之路。
另⼀⽅⾯⽤电效率低、浪费⼤的问题仍然⼗分突出。
我国单位产值电⼒消耗⾼于美国和⽇本等发达国家。
电动机、泵类、风机、空⽓压缩机、⼯业电炉等主要终端⽤电设备平均能效⽔平较低,⽤电管理粗放,企业、机关、居民都还存在很多不良消费习惯,节电潜⼒很⼤。
必须⾼度重视节电⼯作,采取节电措施,提⾼电能利⽤效率,降低电⼒消耗。
节约⽤电,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们要动员社会各界⼒量,深⼊开展节约⽤电⼯作,以实际⾏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与⾃然和谐发展做贡献。
⼆、供热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措施(通⽤5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越来越多,措施是⼀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
我们应当如何写措施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供热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措施(通⽤5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供热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措施1 1、热⽹的节能 热⼒供热管⽹的任务是把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热量通过管⽹输送到热⼒站或热⽤户,这相当于⾼压电⽹送电,热⽹在热能输送的过程中,如何能⾼效率安全的输送,是集中供热管⽹设计中的⼀个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变推为抽 • 节电33.8%
分布式循环供热系统相关问题
• 系统制式 • 定压 • 变频调速控制 • 动力匹配 • 节电与节热 • 节能效益共享
14
2.热网节能(continue)
工程实例:大庆热网改造
零 压 差 点 设 在 号 站 , 改 造 个 换 热 站
以大规模集中为宜。
热电联产的一次能源效率
1
4)天然气热电联产
• 比热电分产节能,但节能效果不如燃煤热电联产
热 显著。 源 • 部分负荷情况时,总效率明显降低。 节 能 • 节能效果应慎重看待。
1
5)直接电热
• 高品位的电能转化为低品位的热能,能源
热 利用极不合理。 源 节 6)电动热泵 能 • 电力供热的最好方式。
• 未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的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 应设置气候补偿器
1.热源节能 锅炉节能技术(continue)
7) 连续供热运行制度
✓ 减少热负荷,减少锅炉台数 ✓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 提高锅炉负荷率和效率 ✓ 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 避免远端建筑暖气迟到现象
升炉效率
时间
10:15~11:15 11:15~12:15 12:15~16:15
不同规模锅炉效率
差别不大,高达90%
能 • 成本较高,宜以小规模分散为佳
• 当天然气的使用达到一个地区供热燃料的20%以上 时,可考虑燃煤燃气联合供热技术。
1. 热源节能(continue)
燃煤锅炉与燃气锅炉成本分析
1.热源节能
3)燃煤热电联产
大型电厂的一次能源效率
• 大规模供热,能耗最低。 • 在环保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坚持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 热源分析(continue)
➢ Case 2:若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性能得以改善、采暖需热 量大幅度降低,应如何选择热源?
• 若热负荷大于20 w/m2,系统损失可从热源的高效率 中得到回报,整体节能。
• 若热负荷小于15 w/m2,集中供热方式的末端不均匀 造成热损失将成为能耗的主要部分,此时应优先考虑 分散、独立调节性好的方式。
四、供热系统节能技术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供热能耗现状
前言
• 北方城镇建筑近60%采用集中供热系统,热量浪 费平均超过供热量的30%。
• 三北地区年供热能耗约占全年总能耗的13%,北京 市冬季供暖年煤耗约占全年总煤耗的20%~23%。
•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 北欧相同气候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3倍。
• 如COP达3~3.15,折合燃煤效率将达99%~115%。
• 热源分析: 如何科学选择热源和供热方式?
➢ Case1:预计到2020年,长江地区将有50亿m2的建 筑面积需要采暖。加上新增的建筑面积,全国将 新增110亿m2以上需要采暖的民用建筑。应如何缓 解供热压力?
• 提倡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不提倡建 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集中供暖
50400 ———— 2097(214) 100800 ———— 2097(214)
配用电机功率 kw 10.0 13.0 22.0
40.0
75.0
1.热源节能 锅炉节能技术(continue)
4) 循环水泵
✓ 大小结合 ✓ 变频调速
5) 补水 保证水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与锅炉房直接连接的供暖系统(无压热水锅炉除外)的水质要求
锅炉效率 %
56.97
64.51
76.56
Contents
热源节能
热网节能
换热站节能 热用户节能 新型采暖设备及方式 系统运行监测与量化管理
What’s the problem?
2
水力失调及不均匀热损失
热
水泵电耗高
网
管网保温、漏水热损失
节
能 How to resolve?
2
2.1 水力失调及不均匀热损失
比,理论节电率(设备正常选择)为26.2%
100.0 90.0
93.0
80.0
压力 米
70.0 60.0 50.0 40.0
63.5 63.4 58.0
58.1 59.9 60.6 61.4 63.2 65.0 65.4 65.6 65.9 66.0 66.4 66.5 66.6 66.9 67.1 67.1 67.1 67.2 67.367.4
1.1 热源类型及特点
1.2 锅炉节能
2. 热网节能
2.1不均匀热损失 2.2水泵电耗 2.3管网热损失 2.4智能热网
3. 换热站节能
4. 热用户节能(分户计量)
4.1 起源及意义 4.2国外情况 4.4 设备及方法 4.5系统形式 4.7推广中遇到的困难
4.3对热计量的认识 4.6 分室温度调控措施
项
目
补水
循环水
悬 浮 物 (mg/L)
≤5
≤10
钢制设备
pH值(25℃)
铜制设备
≥7
10~12 9~10
总 硬 度 (mmol/L)
≤6/≤0.6①
≤0.6
溶 氧 量 (mg/L)
-/≤0.1②
≤0.1
含 油 量 (mg/L)
≤2
≤1
钢制设备
≤300
≤300
氯 根(mg/L)
AISI 304不锈钢 AISI 316不锈钢
2.热网节能(continue)
大流量小温差的影响
1)水泵功率呈流量三次方增长。
2)水泵实际工作点C偏离设计工作点B。
3)若水泵工作点过份右移, 超过水泵特性区,水泵电机 电流将超过允许额定值,导 致电机过热,烧毁电机
2 1
2.2 水泵电耗高 (continue)
2
➢措施:
热 1)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5. 新型采暖设备及方式
6. 供热系统运行监测与量化管理节能技术
Contents
热源节能
热网节能 换热站节能 热用户节能 新型采暖设备及方式
系统运行监测与量化管理
1
1.1 热源类型及特点
1)燃煤锅炉
热 • 不同煤种对应 源 不同燃烧设备、燃烧方式 节 • 接触式表面燃烧;锅炉效率与锅炉吨位、燃烧方式、 能 供热介质温度、运行管理水平有关,差别大。
热 网 节 能
热负荷动态监控供热系统示意图
➢正确有效的措施:
热网节能
2) 采用同程系统等采暖系统形式; 3) 二次管网分支管上加平衡阀或孔板调压装置。
手动平衡阀(静态平衡阀)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定流量阀)
改变阀芯与阀座的间 隙,改变流经阀门的 阻力,调节流量
通过保持孔板前后压差一定限定 流量,自动实现系统流量平衡
0.47 燃煤锅炉: 0.55 燃煤热电联产:
0.21 天然气热电联
产:
0.27
天然气锅炉:
0.43 燃煤锅炉: 0.65 水源热泵:
0.13(0.39) 电热锅炉:
0.40(1.19)
壁挂炉:0.29 电热采暖:
0.27(0.81) 水源热泵:
0.09(0.27) 空气热泵:
0.14(0.41)
建筑耗热: 25 W/m2
≤10 ≤100
≤10 ≤100
铜制设备
≤100
≤100
硫 酸 根 SO42- (mg/L) 总 铁 量 Fe (mg/L)
-
≤150
-
≤0.5
总 铜 量 Cu (mg/L)
-
≤0.1
1.热源节能 锅炉节能技术(continue)
6) 自动检测与控制的运行方式
• 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实时检测 ----自动控制 ----按需供热 ----安全保障 ----健全档案 ----用电计量
2.热网节能(continue)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用压差作用来调节阀门的开度,利用阀芯的压降变化 来弥补管路阻力的变化,保持阀门两端压差相对恒定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并联机组平衡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小区供热管网系统平衡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 思考:我国采暖能耗为何高于同气候条件的北欧 国家?
建筑物体形系数 小
采暖热负荷 围护结构保温性能 差
采 暖
换气次数
少
能 供热系统热损失 大
耗
热源热损失
大
根本原因:集中供热效率和热源效率不高
供热系统组成
热媒制备(热源) 热媒输送(一次网)
前言
换热站
热媒输送(二次网)
热用户
前言
1. 热源节能
分散采暖能耗仅 以建筑耗热为主
热源城部市分集单中位供为热G能J/耗m包2。括以建燃筑煤耗或热天、然不气均为匀动热力损时,给出区单域位集采中暖供面热积能所耗耗包燃括料建热筑值耗。热、不均匀 当以电失为、动室力外时管,网第损一失个和数高据温为热消力耗管电网能损的失热值,括号内为电力折热合损的失燃和煤室热外值管网损失
建筑物内供热管网系统平衡
2.热网节能(continue) ➢平衡阀的应用举例
平衡阀用于分户热计量系统
2
2.2 水泵电耗高
➢ 现状:实际运行时的流量和扬程比要求大得多; 实测
热 运行效率仅为30%-50%。
➢原因:
网 1) 大流量小温差运行; 节 2) 按最大要求提供扬程,末端由阀门消耗多余; 能 3) 构件堵塞。
13
工程实例:哈尔滨热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