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赞歌——拜伦诗歌《乐章》赏析

艺术的赞歌——拜伦诗歌《乐章》赏析
艺术的赞歌——拜伦诗歌《乐章》赏析

艺术的赞歌——拜伦诗歌《乐章》赏析

[Abstract]George Gordon Byron is an influential poet and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Romantic Movement. His most well-known short poem is “She Walks in Beauty”,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equally attractive short poems. “Stanzas for Music” is o ne of them. This poem conveys the inherent beauty of art. The analysis of the poem involves two aspects: the visual sights depicted by the various images and the audio effects created by the spirants [s]/ [z], [θ]/ []and nasals [m]/ [n]/ []. Ultimately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fantastic impact brought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isual and audio factors, showing readers the charm and immortality of art.

[Key words]short poems,compliment,art,images,audio effects

I. Introduction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that George Gordon Byron is a good satirist, because despite the beauty and power in his works, they “have a tendency to destroy all belief in the reality of virtue” and he “offended the principles and shocked the prejudices of the majority, by his sentiments, as much as he delighted them by his talents” (Jeffery 413). What’s more, his poems do not appeal to the tastes of his contemporaries who were passionate about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emotions of Wordsworth,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二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拜伦经典诗句英文

拜伦经典诗句英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I've never loved the world. It's the same to me. 2、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 Patriotic heroes bring glory to the nation and autocratic tyrants bring disaster to the nation. 3、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沉默,以眼泪。 If he should meet the next day, how would I congratulate you? With silence, with tears. 4、男人的爱情只是男人一生当中的一部分,但是爱情却是女人一生中的全部。 Men's love is only a part of a man's life, but love is the whole of a woman's life. 5、呵,乐趣,尽管有人肯定会因你而倒霉,但你毕竟是如此令人快慰。 Oh, fun, although some people are sure to be unlucky for you, you are so happy after all. 6、你宛若一场天国的绮梦,尘世的爱情不配去攀求。 You are like a dream of heaven, the love of the world is not

worth climbing. 7、当四周逐渐阴沉暗淡,理性悄然隐没了光线,希望的火烛摇曳欲熄,我在孤独中徘徊茫然。 As the light fades away, reason fades away, and the candle of hope flickers away, I wander in loneliness. 8、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付之一笑。任上天降下什么运气,这颗心全已准备好。 Love me, I return with a sigh. Hate me, I pay a laugh. The heart is ready for whatever luck God may bring. 9、一滴墨水,可以唤起千百万人的思想。 A drop of ink can evoke the thoughts of millions of people. 10、假如我能遇见你,经年之后,我将如何与你招呼,以眼泪,以沉默。 If I could meet you, after years, how would I greet you with tears and silence? 11、我的心灵也正是这样,倾身向往对你聆听;就像夏季海洋的浪潮,充满温柔的感情。 My heart is like this, leaning forward to listen to you; like the summer ocean tide, full of tender feelings. 12、男人是奇怪的东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 Men are strange things, but more strange are women. 13、我不会为了你舍弃世界。但是,我也不会为了世界舍弃你。

高中生必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三看:题目,作者,小注)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2)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主要有:不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2物象(即意象) “意”是指是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使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答题时需把握的依据。 主要有: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梅: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兰:淡泊名利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菊(黄花):隐逸高洁、不畏权贵 松:正气凛然、坚贞高洁 草:1.象征顽强的生命力2.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4.寄托离愁别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杨柳(柳絮):寄托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或感叹自己飘泊不定 落花:表达年华易逝的感伤,或表达惜春伤春之情 落叶(落木):营造秋风萧瑟的氛围,表达惆怅落寞的情感 梧桐:抒发悲秋之情,象征孤独失意者 芭蕉:孤独忧愁,离愁别绪 桑梓: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孤蓬:飘泊不定、孤独寂寞 飞鸿(鸿雁):营造雄浑悲壮的意境,表达思乡之情 蝉:1.象征高洁2.悲秋,悲凉 猿:凄凉悲伤,孤寂悲苦 杜鹃(子规):忧愁忧思 鹧鸪:离别,悲情,相思,或昔盛今衰、世事无常 沙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产生的情感

鸿鹄:志向高远 夕阳(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惆怅、思乡、怀古等感情 浮云:在外漂泊不定 流水:1.愁绪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盛衰兴亡变化 月:1.离别思乡2.寄托喜悦或凄美祝愿3.冷清凄凉 露:人生短暂,时光飞逝 西风(秋风):烘托衰败之景,落寞惆怅 长亭:送别之所,离愁别绪 关山:接指遥远地方,征人思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吴钩:报效祖国 栏杆(阑干):思念,寂寞,忧愁 *古诗词典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破楼兰:建功立业“不破楼兰终不还” (苌弘)化碧:苌弘无辜获罪自杀,血化成玉,指正直的人为正义的事业蒙冤受屈 尺素:书信的代称 青鸾:西王母出行让青鸾送信,代指送信的人 东篱、三径:归隐田园 劳歌、南浦:送别歌,送别地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的悲痛 红豆:爱情或相思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 3意境:指作者的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突出的特征。把意境比作一个建筑的话,那么意象就是这个建筑的每一块砖石。 4塑造形象常见手法:1比兴2细节刻画3烘托渲染4对比衬托 5分析意境意象题答题技巧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描绘了一幅……图2.诗意地简短进行翻译3.概括营造出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概括特点:恬静优美、恬淡闲适;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幽深僻远、清幽明静;瑰丽清新、清新自然;孤寂冷清、凄苦悲凉(总之最好用四字短语概括) 例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带答案解析】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 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技巧:(1)指出诗歌结构如何;(2)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阐述。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英诗鉴赏

英诗鉴赏 2010131010010 唐幽 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 broken-hearted To ser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u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When We Two Parted 赏析: 此诗是节选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的《想从前我俩分手》(When We Two Parted)。全诗共32行,分为四个诗节,每诗节八个诗行,诗行很短。在拜伦的诗歌作品中,抒情诗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想从前我俩分手》是其中的佳品之一。本文截取的是此诗中的前两个诗节进行赏析。这首诗是拜伦早期的恋爱抒情诗,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内容赏析: 第一节诗人首先回忆了与恋人离别时的情景。第一句“When we two parted/In silence and tears”表现出分离时的悲伤,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Silence一词说明将分别的恋人心情沉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默默相拥、泪眼相望。想到将要分别许多年,诗人的心几乎就要破碎了。而“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Colder thy kiss”这句说明了恋人的表现却没有诗人那样强烈,虽然也落着伤心的眼泪,但恋人冰凉又苍白的脸以及冰冷的吻却是暗示着恋人后来的变心。其中这一句里有“broken-hearted”、“pale”、“cold”这三个形容词,更是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能深刻地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哀伤。 第二诗节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诗人默默地站在原地,望着恋人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冰冷的露水滴在额头浸入眉梢,让诗人感觉阵阵寒意。这句中的意象美引人注目。“The dew of the morning/Sunk chill on my brow”,此句以“the dew of the morning”为意象,表达作者自己仍然沉浸在分别的悲伤中,似乎又暗示着自己的爱情就像露水一样转瞬即逝。这仿佛警

拜伦代表作现代诗

拜伦代表作现代诗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拜伦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拜伦的诗1 旧日好时光 ”旧日好时光“给我心中带来了 苏格兰的一切:那蓝色的山峰, 谷中清澈的流水,底河和顿河, 格子呢,结发带,我幼年的感情, 巴尔戈尼桥下的黑流,和我那 最初温柔的梦,像班柯的幽灵 都掠过我的眼前:呵,这回忆确是 ”好时光“的一瞥,别管多么幼稚。 拜伦的诗2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一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二 增加或减少一份明与暗 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 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 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 在那脸庞,恬静的思绪 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 三 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 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颜的光彩,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 她的头脑安于世间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着真纯的爱情! 查良铮译 失眠人的太阳 呵,失眠人的太阳!忧郁的星! 有如泪珠,你射来抖颤的光明

只不过显现你逐不开的幽暗, 你多么象欢乐追忆在心坎! “过去”,那往日的明辉也在闪烁,但它微弱的光却没有一丝热; “忧伤”尽在了望黑夜的一线光明,它清晰,却遥远;灿烂,但多么寒冷! 拜伦的诗3 我们将不再徘徊 我们将不再徘徊 在那迟迟的深夜, 尽管心儿照样爱, 月光也照样皎洁。 利剑把剑鞘磨穿, 灵魂也磨损胸臆, 心儿太累,要稍喘, 爱情也需要歇息。 黑夜原是为了爱, 白昼转眼就回还, 但我们不再徘徊 沐着那月光一片。 1817年 杨德豫译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欣赏] 英文诗歌经典100篇讲课稿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欣赏]英文诗歌经典 100篇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欣赏] 英文诗歌经典100篇 英语诗歌是英美文学中的珍宝。在英美文学中,尤其是早期作品中,如史诗及戏剧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小编整理了拜伦经典英文诗歌,欢迎阅读! 拜伦经典英文诗歌篇一 To M. S. G.给M. S. G. When I dream that you love me, you’ll surely forgive; 要是我梦见你爱我,你休怪, Extend not your anger to sleep; 休要迁怒于睡眠; For in visions alone your affection can live,— 你的爱只在梦乡存在,—— I rise, and it leaves me to weep. 醒来,我空余泪眼。 Then, Morpheus! envelope my faculties fast, 睡神!快封闭我的神志, Shed o’er me your languor benign; 让昏倦流布我周身; Should the dream of to-night but resemble the last, 愿今宵好梦与昨夜相似: What rapture celestial is mine! 像仙境一样销魂! They tell us that slumber, the sister of death, 听说,睡眠——死亡的姊妹, Mortality’s emblem is given; 也是死亡的样品; To fate how I long to resign my frail breath, 天国倘若是这般滋味,

拜伦诗歌赏析

拜伦爱情诗《She Walks in Beauty》研读与汉译 (旧稿补充新发) 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享年36岁的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著名诗人,他的《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雅典的少女》Maid of Athens、特别是《唐璜》Don Juan享誉世界诗坛。下面是他的一首爱情诗《She Walks in Beauty》。据说拜伦在一次舞会上看见了威尔莫·霍顿夫人,夫人黑色的丧服上金光。这位孀居的美人引发了年轻诗人的诗兴,舞会后便写了这首名诗。 She Walks in Beauty by George Gordon Byron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 raven 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Or softly lightens or her face;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 place. And in that cheek, and or that brow, 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 glow,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A mai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 【原文注释】 clime:按《牛津高级学习现代英语词典》的英语解释:area or region with certain weather condition;按上海译文出版社《新英汉词典》,【诗】 地方,风土;但此处我认为可以理解或翻译成“空间”,即“天空”。 简单地说,climes与skies同义。walks in beauty就是表示“步态优美” 或“舞姿翩翩”。被直译成“走在美的光影里”,“在美中穿行”,“身 批美丽而行”,似乎都不妥。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 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all是主语,不及物动词Meet是谓语,表示“相会”、“合在一起”、“融汇”;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是定语从句,that’s即that is. Thus mellowe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不及物动词mellowed (to)表示“变得柔和”;形容词gaudy表示“华丽而俗气的”、“华而不实的”、“故弄玄虚的”,是贬义。Deny这里也是不及物动词,因为用了介词to。 请注意:仅mellowed是一般过去式,表示某一过去发生的行为。它前面跟它并列的动词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一)

主备人:王玉娥审核:学科主任:年级主任:使用时间: 古代诗歌鉴赏(九) 【考点】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1. 学习判断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赏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欣赏鉴别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使用说明】 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阅读复习资料相关内容,了解本考点的选材、题型、赋分及命题特点,做到明确考向,有的放矢。 2、阅读下面补充内容,了解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 (1)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2)烘托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用于艺术创作,“烘托”就是指通过别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例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4)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与下文“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5)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 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6)象征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例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课前热身】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渲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烘托) 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反衬)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牛刀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景对抒情有什么作用?(2分)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抚今追昔之感。 【合作探究】链接高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5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 1

拜伦著名经典诗歌两首

拜伦著名经典诗歌两首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拜伦著名经典诗歌两首,希望大家喜欢!拜伦著名经典诗歌:Away, awayAway, away, ye notes of woe!去吧,去吧,悲凉的曲调!Be silent, thou once soothing strain,沉默吧,一度甘美的乐音!Or I must flee from hence—for, oh!否则,我只得掩耳奔逃,I dare not trust those sounds again.这样的乐曲我不忍重听。 To me they speak of brighter days—它们追述欢愉的往昔——But lull the chords, for now, alas!此刻,快停止拨弄琴弦!I must not think, I may not gaze我不愿正视,也不堪回忆On what I am—on what I was.我的今日,和我的当年。 The voice that made those sounds more sweet你嗓音已哑,使这些乐曲Is hush'd, and all their charms are fled;原先的魅力都逃逸无踪;And now their softest notes repeat如今,它们低回的旋律A dirge, an anthem o'er the dead!不过是挽歌哀乐的复诵。 Yes, Thyrza! yes, they breathe of thee是的,它们在唱你,赛沙!Beloved dust! since dust thou art;唱你——被人挚爱的尘土;And all that once was harmony那曲调原先是雍融和洽,Is worse than discord to my heart!如今比不上嘈杂的喧呼!'Tis silent all!—but on my ear全都静默了!可是我耳边The well remember'd echoes thrill;记忆犹新的回声在颤

2013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9 语言特色 一、【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题目一般设置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风格解析】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高考诗歌鉴赏:古诗词35种艺术手法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代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艺术手法,今天,跟大家分享古诗词中的35种艺术手法,了解了这些,无论是对于古诗词学习还是写作,都大有裨益。艺术手法,意为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直抒胸臆】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融情于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托物言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托物起兴】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余靖《子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巧用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周邦彦《春雨》 【联想巧妙】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细节逼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欲扬先抑】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以动写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作者:————————————————————————————————日期: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知识汇总 河北定州中学邢建军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技巧四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又叫: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分为: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喻)今、使用修辞。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按照内容判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用典、点化、双关、对比(衬托)、通感 按照形式判断——对偶、设问、反问、互文、排比、反复 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抒情方法为“托物言志”)(8)点面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10)远近结合(11)修辞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分类点睛 如果问到一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先考虑整体上的技巧。(一般是抒情手法,如果具体问到别的再分析。) 如果问到一联或者一句,也要首先考虑最突出的手法。 如果有多种,先按整体考虑之后,再部分考虑。 以下分析中有例子: 一、抒情手法类 1、基础知识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如2005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在上海高考卷中,近年两次考题涉及到这一表达技巧。 2004年要求阅读明朝诗人杜庠《赤壁》诗:“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完成下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此题是鉴赏题,要注意寻找切入点,不过题干已作了提示:

关于拜伦的经典诗歌5篇

关于拜伦的经典诗歌5篇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拜伦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拜伦的诗1 旧日好时光 ”旧日好时光“给我心中带来了 苏格兰的一切:那蓝色的山峰, 谷中清澈的流水,底河和顿河, 格子呢,结发带,我幼年的感情, 巴尔戈尼桥下的黑流,和我那 最初温柔的梦,像班柯的幽灵 都掠过我的眼前:呵,这回忆确是 ”好时光“的一瞥,别管多么幼稚。 拜伦的诗2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一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二 增加或减少一份明与暗 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 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 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 在那脸庞,恬静的思绪 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 三 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 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颜的光彩,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 她的头脑安于世间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着真纯的爱情! 查良铮译 失眠人的太阳 呵,失眠人的太阳!忧郁的星! 有如泪珠,你射来抖颤的光明

只不过显现你逐不开的幽暗, 你多么象欢乐追忆在心坎! “过去”,那往日的明辉也在闪烁,但它微弱的光却没有一丝热; “忧伤”尽在了望黑夜的一线光明,它清晰,却遥远;灿烂,但多么寒冷! 拜伦的诗3 我们将不再徘徊 我们将不再徘徊 在那迟迟的深夜, 尽管心儿照样爱, 月光也照样皎洁。 利剑把剑鞘磨穿, 灵魂也磨损胸臆, 心儿太累,要稍喘, 爱情也需要歇息。 黑夜原是为了爱, 白昼转眼就回还, 但我们不再徘徊 沐着那月光一片。 1817年 杨德豫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