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海区综合能力大赛综合科模拟试题[精品文档]

本试卷由百度用户@菊花哥哥278享有著作权,侵权必究!

2018年南海区第十届综合能力大赛

综合科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四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物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质物质制成的天平.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铁块A向上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

A.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

C.电磁铁B的上端为N极,天平右盘下降

D.电磁铁B的上端为N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其中甲容器

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有一个装有铝块的平底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丁容器中用细线悬吊着一个实心的铝球浸没在水中。已知四个容器中的水面一样高,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ρ铝=2.7×103kg/m3,对这一情

景,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

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

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数值

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3.如图所示,一平面镜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在平面镜和凸透镜之间有一发光棒,当发光棒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处于某一位置时,整个系统成像的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一个实像和两个虚像B.一个实像和一个虚像

C.两个虚像,无实像D.两个实像和一个虚像

4.空气热源型热泵热水器是利用空气作为低温物质,通过介质(工作物质)吸收空

中的热能,再利用热泵技术(类似电冰箱工作原理)消耗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

使介质成为高温物质并对冷水进行加热。热泵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已列人国家推广火炬计划。则该种热水器内介质汽化的发生位置和吸放热情况是

A.在低温物质处,介质从空气中吸热B.在低温物质处,空气从介质中吸热

C.在高温物质处,介质从冷水中吸热D.在高温物质处,冷水从介质中吸热

二、实验题(1小题,共11分)

5.有人在夏季用简易晒水箱给水加热用来淋浴,这不仅节省能源,而且很方便,李明和张华想利用这样的装置估测太阳光对地球表面辐射的强度大小。也就是说,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地球表面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能量是多少。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晒水箱内部是被涂黑的,箱体外加了保温层,上面开口并盖有透明玻璃板。在估测之前要首先弄清,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究竟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李明和张华哥那一块实验用的玻璃板,把阳光反射到墙上的同一个地方,他们发现,两块反射光斑重叠处的强度,和太阳光直接射到地上的强度差不多。

(1)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做了什么假设?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3)请你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价。

三、计算题(6题10分,7题13分,共23分)

6.(10分)晓欣同学看到一些小汽车的尾部都标有“0.8”、“1.6”、“1.8”或“2.0”等字样,他上网查询得知这是汽车发动机“排气量”的数值。所谓排气量就是发动机气缸的工作容积,是指所有气缸内活塞从下止点到达上止点所扫过的容积之和。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排气量”越大,功率越大。汽车发动机每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四个冲程,带动曲轴转动2周。

现有一辆小轿车发动机排气量为 1.8L,最大功率为74kW,当该发动机以最大功率工作时,曲轴的转速为5200r/min。汽油机工作时的最佳空燃比(即空气和燃油的质量比)为14:1,压缩比是10(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若发动机在最大功率时汽油和空气的混合密度为 1.35kg/m3,汽油的热值为 4.6×107J/kg、密度为0.71×103kg/m3。请计算:

(1)这台发动机在最大功率时的热机效率。

(2)发动机在最大功率时,汽车的最高时速为175km/h,计算在此情况下汽车每百公里油耗为多少升。

7.(13分)育才中学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电阻值的多量程欧姆表,图中所示

其中两个量程的测试电路,G为灵敏电流表,其内阻R0=100 Ω、电流灵敏度(即指针

在满刻度时流过灵敏电流表的电流)U=100μA,R为可调电阻,阻值变化范围为0~5

kΩ,R l和R2为定值电阻,R1=15 Ω,R2=11 kΩ,E为1.5V干电池,S为量程选择开

关。测量时把待测电阻两端分别与A、B两端相接。为了能从灵敏电流表上直接读出

待测电阻的阻值,需在表盘上重新标注示数。请回答:

(1)在指针满偏处,盘面应标注的示数是多少?

(2)当A、B间断开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处,盘面应标注的示数是多少?

(3)开关分别置于1和2位置时,在表盘正中间位置处应标注的示数各是多少?请简要说明理由。

(4)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否均匀?请从电路原理上说明理由。

四、综合能力题(1题,共20分)

8.小宇以一定的速度将石子向斜上方抛出去,石子所做的运动叫斜抛运动.他想:怎样才能将石子抛得更远呢?于是他找来小丽一起做如下探究:他们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喷水的速度;

图1 图2

(1)首先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如图1,小宇和小丽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一定时,当物体抛出的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小丽回忆起上体育课时的情景,想起了几个应用上述结论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开关,让水喷出的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如图2,又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5°30°45°60°75°

落点到喷嘴的水平距离/cm 50 86.6 100 86.6 50

小宇和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时,随着物体抛出时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增大,抛出距离先是越来越,然后越来越 . 当夹角为时,抛出距离最大.这天,在运动会上,小艾很恼火地问:“为什么我在投标枪时甩力很大,投得很高,可是成绩仍不理想?,小宇听后哈哈一笑,解释道:“这是由于你投出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合适.要想投出好成绩,理想的角度应该是左右。小艾听后恍然大悟.

(3)小宇和小丽总结了上述探究过程,他们明确了斜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与和的关系,他们感到这次探究的成功得益于在探究过程中两次较好地运用了法(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建模法”、“类比法”,只填一种)

化学科

1.过氧化钠(Na2O2)与水的反应实际是Na2O2 +2H2O═2NaOH+H2O2,反应放热使部分H2O2受热分解:2H2O2═2H2O+O2↑。为了测定某过氧化钠固体的纯度,做如下实验(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称取过氧化钠固体2.00g

②把这些过氧化钠固体放入气密性良好的气体发生装置中

③向过氧化钠中滴加水,用某一量筒排水集气,量筒内液面在112mL处恰好与水槽内液面相平

④将烧瓶中的液体转移到250mL的容量瓶中,洗涤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然后加入蒸馏水,

定容,使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⑤取25.00mL容量瓶中的液体,放入锥形瓶中,用过量的稀硫酸酸化,然后用0.01mol/L的KMnO4 溶液去滴定,至终点时用去了24.20mLKMnO4 溶液(此时锰全部以Mn2+存在)

(1)有500mL、250mL、150mL的量筒备用,应选用量程为______的量筒。

(2)在步骤③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烧瓶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到室温时进行,若此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中液面(如图),立即读数会使Na2O2的纯度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应进行的操作是。

(3)在步骤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判定滴定达到终点的依据是。

(4)该过氧化钠的纯度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实验中得到的气体体积均看作为标准状况下)

2.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KSCN溶液遇Fe3+变红色。

(1)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态(填“游离”或“化合”)存在。其氧化物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列举两个生成磁性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验证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Fe3+、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甲试管中加入该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显红色,证明一定存在Fe3+

B.向乙试管中加入该溶液,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一定存在Fe2+

C.向丙试管中加入该溶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3+

(4)铁合金有下列数据:

取15 g某碳素钢样品,按下列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①A、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D装置质量增加0.22 g,该样品属于________钢。

③没有A、B装置,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实验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盐的是H、C、M、N,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质是由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A与镁条反应能 (选填“放出”、“吸收”)热量。

(3)写出D的俗名:;写出化学式:B ;N ;

(4)写出G→M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