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RRORHR傻傻分不清楚——带你区分临床研究中的“3R”
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4.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
1)测量环境与条件不对等 (1)病例在医院调查,对照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调查; (2)病例与对照使用不同的调查表; (3)调查者对病例与对照的态度与认真程度不同; (4)由不同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 (5)调查病例与对照的时间间隔太长; (6)调查员无意或有意地套取符合病因假说的信息。
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 研究中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以获得 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减少失访与退出。 (1)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 研究工作的意义,以提高依从性; (2)建立健全随访管理制度,随访要有专人负 责,对失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随访; (3)回答患者来信的要求,不失信于患者;改 进随访信格式与内容,删除使患者及其家属反感 的措辞,采用关心体贴的言语。 (4)调查手段要简便易行,对调查内容中的敏 感问题采取适当的处理技巧。
实例:大量饮用咖啡与心梗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医院心梗病人;
对照组:医院非心梗病人;
结果:大量饮用咖啡与心梗无关
偏倚:调查对象为存活者,只是一般饮用咖啡或减
少饮用量,入院前死亡病人多是大量饮用咖啡者。
4.易感性偏倚
当某项研究的对象过于集中在某一类人群,而该人
群的暴露与疾病的易感性有关,从而导致暴露与疾
研究偏倚的意义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少不得“中庸之道”,即不 偏不倚。 偏倚可发生在研究设计、实施、分析以至推论的 各个阶段。 加大样本量并不能使之减少。只有深入研究,才 能了解、认识各类偏倚,以便在研究过程中尽量 加以避免或控制,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二、选择偏倚及其控制
临床研究基本概念

比较
病人a
a /(a+b)
非病人b
非暴露 c+d
病人c c /(c+d)
非病人d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
2.特性
1、属于观察法 暴露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与实验研究的根本区别。
2、设立对照组 设立对照组以资比较,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而有别于描述性流行病
学。 3、由因及果
在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先后关系上,先确知其因,再观察其果,与 实验研究一致,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反。 4、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横断面研究:特定时间的快照
又称频率调查或现况研究,用来检测特定时间疾病的存在 与否和一项暴露因素的存在与否。 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 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 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横断面研究:特定时间的快照
优点:
①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 为进一步研究和确立HBV与食管癌的关系,对血清 HBsAg阳性者和阴性者食管癌发病情况进行了为期 6年的随访研究,同时并观察原发性肝癌和其他恶 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 问题2.队列研究有几种设计类型?此次队列研究 属于哪种类型?
3.分类
队列研究按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分为3种类型。 ⑴前瞻性队列研究 ⑵历史性队列研究 ⑶双向性历史性队列研究
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 用的暴露因素
优点:
⑴选择偏倚较小、信息偏倚; ⑵能计算发病率及RR、AR; ⑶可进行剂量-反应关系的评价; ⑷可调查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⑸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明确,可验证因果关系。
局限性:
⑴需大量样本,费用高; ⑵不适应于罕见病; ⑶随访时间长;可能有失访。
医学上hr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医学上hr代表的是什么意思hr除了有人力资源的意思,在医学上也有它代表的定义。
为此店铺为大家带来hr在医学上的所代表的意思。
hr在医学上的意思1. HR (hemorheology)在医学上是血液流变学的意思。
1920年,Binhan首先提出流变的概念,即在应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产生流动与变形。
至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变的概念,即血液、淋巴液其他体液、玻璃体,软组织如血管、肌肉、晶体、甚至骨骼,细胞质等均可发生流变。
到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叫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这是生物、数学、化学及物理等学科交叉发展的边缘科学,目前研究全血在各切变率下的表现粘度称为宏观流变学,而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等,称为血细胞流变学(cellular hemorheology)。
近年来,发展到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如红细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血浆分子成分对血浆粘度的影响等,这些属于分子血液流变学(molecullar hemorheology)。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它是近二十年来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边缘学科。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范围极为广泛。
如血管的流变性、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等等。
至于专门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血液的有形成分、血管和心脏的粘弹性在各种疾病时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的病理生理意义,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血液流变学,又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或医学血液流变学。
2. HR(Heart Rate)用来表示心率。
心率是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心率,现代汉语将心率解释为“心脏跳动的频率”。
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暴露怀疑偏倚往往会夸大研究因素与研究结果间的联系,造成正偏。
如研究某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时,研究者从主观上认为两者有联系并希望出现阳性结果,在收集基本情况或随访信息时,会在下意识中充分挖掘病例组的暴露信息而忽略对照组的暴露信息。
4.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
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 及其控制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提纲
概述
选择偏倚及其控制
信息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CONTENTS
一、概述
误差(error) 定义: 指对事物某一特征的度量值偏离真实值的部分,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分类: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即偏倚(bias)
调查手段要简便易行,对调查内容中的敏感问题采取适当的处理技巧。
尽量在一般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 能够代表源人群
PART ONE
2.在应用具体研究方法是控制选择偏倚的主要针对性措施
在横断面调查时,采用随机抽样,并保证一定的样本含量,以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必要时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尽量提高应答率。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好用人群中全部新发病或新发病的随机样本;对照应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若难以做到,则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同时选择医院与社区对照,并尽可能选用新病例,不用死亡病例和老弱对象。
二、选择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概念
选择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
常见选择偏倚
选择偏倚的控制
(一)选择偏倚概念
选择偏倚:是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与所研究的目标人群之间在某些特征方面存在的系统误差。 本质:是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常见于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和横断面调查。
5临床研究中的误差和控制(精)

• 偏倚是影响医学研究结果真实性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夸
大或者缩小真实效应,从而导致研究因素与研究结局间
的关联强度高于或低于真实的关联,偏倚是有方向性的
15
偏倚的方向
(一)正偏倚和负偏倚: 凡夸大真实效应者为正偏倚。 凡缩小真实效应者为负偏倚。 假如某特征的真实值为θ,而测得值为θ’。 θ=1.0为零效应; θ>1为危险效应; θ<1为保护效应。
会到医院就诊,从而能发现人群中的子宫内膜癌病人, 且多为早期病人;而不服用者,无出血症状,从而不易 及早被诊断出来,因而能得出两者之间较强关联的结论
• 在妇科,这些患者多数接受常规妇科检查,一般不会考
虑到肿瘤的影响,该科病人可能多为中晚期的子宫内膜 癌患者
• 主要是所选病人处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所致
23
193(d)
251(n2)
372(m2)
502(N)
表5-5 不同方法获得的孕妇腹部X线照射史的比较
医院记录 有 无 合计
25
孕妇回忆
有
24 2 26
无
10 31 41
不清楚
3 5 8
合计 37 38 75
回忆偏倚产生的原因
• 由于调查的因素或事件发生的频率低,未给研究对象留下深
刻的印象而被遗忘;
20
(一)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 主要发生在研究设计阶段 • 当按一定的条件识别研究对象时,从所纳入的研究对象
中获得的有关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系统地偏离了原人群中
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即认为有选择偏倚存在
• 究其原因主要是被选入到研究中的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
在与暴露或疾病有关的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临床研究的各个类型你分得清么

临床研究的各个类型你分得清么临床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疾病信息、治疗措施和效果,从而改进医疗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临床研究领域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首先,最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是横断面研究。
横断面研究也被称为调查研究或预val研究。
它通常通过收集患者群体的数据来研究某种特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这种类型的研究不涉及干预措施,仅仅是通过收集现有的数据来分析。
横断面研究在了解疾病的流行状况和调查风险因素方面非常有用。
其次,纵向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纵向研究中,研究者会选择一个患者群体并跟踪他们的疾病发展情况一段时间。
通过纵向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历史以及治疗措施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研究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的风险非常重要。
另一种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是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被认为是评估治疗方法的黄金标准。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而治疗组接受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我们可以评估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队列研究是通过对一组健康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
队列研究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和长期追踪,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
荟萃分析是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荟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个别研究样本小和研究结果不一致等问题,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组织和细胞培养试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在这种类型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动物或人类组织或细胞进行实验,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估某些药物的效果。
临床研究基本概念 文档全文预览

描述性研究
• 描述性研究位于研究等级的最下端 , 常常 是发现一个医学新领域时首先的研究。
• 描述疾病和患者的特征 , 并产生关于疾病 的假设。
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 但对于罕见事件或需要很多年才发病的疾
病 ,这种类型的研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 结果 , 因此费用非常高。
病例-对照研究: 从结局到暴露
• 病例-对照研究是追溯性研究。 • 研究者定义一组有一种结局(如卵巢癌) 的人群和一组没有该
结局的人群(对照),然后通过调查表、面谈或者其他方式确 定两组人群某一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如口服避孕药、促排卵 药) 。如果暴露在病例中的发生高于对照组,暴露因素与该结 局的危险上升有关。 • 病例-对照研究对罕见的或需长时间发生的结果特别有用 ,例如 心血疾病和癌症 。病例-对照研究的致命弱点是选择合适的对照 组比较困难 。除了结局外 ,对照应该是在其他所有重要的方面 都与病例类似。 • 回忆偏倚( recall bias)(病例比对照对暴露因素的回忆更好) 始终是依靠研究的难题 。因为病例对照研究缺乏分母,调查者 不能计算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OR) 以及归因危险度 。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用比值比
健康状况 ,可以看作是一种在队列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似情 况 。暴露和结局是同时确认的,经常不能分辨其时间顺序 。只有像性 别和血型这些长时间的暴露因素才会肯定比结局早 。对于变化的暴露 因素 ,过去病因学的相关信息则比当前的信息更有意义。 √ 检测(Surveillance) ——对社区健康的警示 ,对那些需要了解情况 的人进行反馈是监视的必要组成部分。 √ 生 态 学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 Ecological correlational studies) — — 寻 人群中而不是个人的暴露因素和结局的关系 。暴露好结局之间相关性 的测量值是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表示暴露和结局之 的相关性的线性关系如何 。如不能在个体中讲暴露与结局相联系 ,就 不能控制混杂因素(confounding)
hazard ratio的意义

hazard ratio的意义
风险比(hazard ratio,HR)是临床研究中用于评估治疗措施或暴
露因素对疾病风险影响的常用指标。
HR 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组之间的疾病风险。
HR
大于 1 表示暴露组的疾病风险高于非暴露组,HR 小于 1 表示暴露组的疾病风险低于非暴露组,而 HR 等于 1 表示两组的疾病风险没有显著
差异。
在临床研究中,HR 常用于评估治疗干预措施的效果。
例如,在一
项药物治疗与安慰剂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如果药物治疗组的 HR 小于 1,说明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疾病风险,具有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R/OR/HR傻傻分不清楚——助你区分临床研究中的“3R”
在临床研究结果中,常常会看到OR值、RR值、HR值这3个统计学指标,它们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区别?今天,Linklab就为你解释一下这三个概念。
在临床研究中,为评估致病因素的影响效应,常用一些危险度指标来衡量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程度或因素对人群发病的作用大小,RR、OR、HR均为此类指标,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RR与OR,因为这两个指标可以从四格表中衍生出来。
1.相对危险度(RR)——队列研究中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也叫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是指2个人群发病率的比值,通常为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和非暴露人群(或指定的参照人群)的发病率之比。
RR的计算公式是:
RR=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2.比值比(OR)——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比值比(odds ratio, OR):也称优势比、比数比,用于反映病例与对照在暴露上的差异,从而建立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联系。
OR的计算公式是:
OR=(病例组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对照组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
从公式即可看出,OR或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也就越大。
两者均为比值,因此以1为界限,若RR或O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提出疑问,既然两者都是衡量暴露与疾病的相关性,RR 已经足够,为何还需要OR?这是因为RR的计算需要使用发病率,因此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前瞻性研究均可使用RR;但若是开展回顾性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只能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分组,无法直接计算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这种情况则需要使用OR。
以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为例,两组患者发生肺癌的数量如四格表所示:
RR=[A/(A+B)] ÷[C/(C+D)]=A(C+D) /C(A+B)
*A/(A+B) 即吸烟组肺癌的发生率,C/(C+D) 为不吸烟组肺癌的发生率。
OR=(A/B)÷(C/D)=AD/BC
*A/B 指吸烟人群中发生肺癌的比例,C/D指非吸烟人群中肺癌的比例。
从以上公式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分母,即A/(A+B)和A/B的区别,因此,若A数值较小,则A/(A+B)≈A/B。
也就是说,当该疾病发生率较低时(罕见病),其RR值和OR值的大小是近似的。
因此这类疾病,若无法实施队列研究,则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OR值替代RR值。
3. 风险比(hazard ratio,HR)
HR即风险函数比,是生存分析资料中用于估计因为某种因素的存在而使死亡/缓解/复发等风险改变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HR=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1(t)/非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2(t)
t指在相同的时间点上
风险函数指危险率函数、条件死亡率、瞬时死亡率
HR主要通过COX回归分析得出,其计算较为复杂,需要用软件计算,在此不详细说明。
HR可用于临床治疗性研究,也可用于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
HR与RR:
1)两者均用于前瞻性研究,多数认为HR与RR意思一样,但从计算公式可看出,HR还考虑了时间因素,换言之,包含了时间效应的RR就是HR;
2)从终点时间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这样理解,RR考虑了终点事件的差异,而HR不仅考虑了终点事件的有无,还考虑了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及截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