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04月28日杨德卿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提高工业产品性能价格比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加工中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加工精度、加工误差、误差来源等基本概念;工艺系统的制造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表面质量含义、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的基本概念;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等。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材料与金属热处理,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设计。

三、本课程所用教材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由清华大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四、学分和学时分配

该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实验4学时。

绪论

机械制造工程学科的发展;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学习方法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基本概念;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工艺方案的比较与经济技术分析;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工程的设计。

第二章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机床夹具概述;共建在家具上的定位;共建在夹具中的夹紧;各类机床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具设计步骤和方法;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概述;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精度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加工误差综合分析实例;

第四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的振动。

第五章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及其设计

概述;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装配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机器装配的自动化。

第六章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

基本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基本原理和理论:

①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理;

②一般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原理;

③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正、反问题计算理论;

④应用机械加工精度理论和表面加工质量理论,会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掌握下列基本知识

毛坯选择;工序设计;生产类型及其对工艺过程的影响;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及其经济精度和粗糙度;零件结构析;查表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时间定额;提高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生产率的一般措施。

3、一般掌握其它章节的内容。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深广度

1、本课程的重点为:

①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部分;

②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原理;

③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的工艺措施;

④工艺和装配尺寸链原理。

2、深广度要求:

①工艺规程设计部分,要求深入分析基准选择的原则,加工方法选择的原则,正确划分工序和确定工序尺寸。助手册会确定工序余量,选择机床、刀具和量具。

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六点定位原理,根据工序要求能正确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正确掌握定位误差的的计算方法件、夹紧机构设计和典型夹具可制作一般性介绍,并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了解。

③较深入地讲解原始误差(机床制造误差、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精度的法,要求会借助正态分布理论计算工艺能力、废品率,并能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还要能够定性地分析各主要工艺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再生自激振动和主振模态耦合自振原理。

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极值法解工艺尺寸链的原理和方法。概率法解尺寸链的方法可只作一般要求。在装配工艺重介绍用完全互换法,分组选配法和修配法保证装配精度的原理及其尺寸链的解法。

第三部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要求

(时间:3周)

一、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制定一个成批生产的(或中批或者大批生产),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不少于10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填写工艺文件

(1)综合工艺过程卡

(2)若干个工序卡

二、专用夹具设计

1、设计某道工序的一个专用夹具,画出符合要求的夹具装配图(由15~20个零件组成)。

2、绘制夹具中一个零件的零件图。

三、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该设计说明书要求在15页左右。

第四部分课程实验

本课程安排两次课程实验。

一、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2学时)

要求同学了解无心磨床工作原理,机床调整方法及调整参数的确定。

分析计算用无心磨床磨削外圆柱面所能达到的精度、误差情况及工艺系统的稳定性。

二、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影响因素(2学时)

通过在普通机床上镗孔,验证自激振动产生的几种原理,各种切削参数的变化对振动的影响,冲击消振原理及解涡流测振仪,跟踪光线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3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

感谢你的观看配基准。 1.6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感谢你的观看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 0 分) 1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 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 小题,每空1 分,共 2 0 分) 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 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I 0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 )(F )和(ap )的总称。 II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 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 1 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 0 分) 1 3 .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 、C )加工有影响。 A 、车销内外圆 B 、车销端面 C 车销螺纹 1 4 .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C ) A 、设计基准 B 、工序基准 C 、定位基准 D 、测量基准 1 5 .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B 、D ) A 、设计基准 B 、工艺基准 C 、装配基准 D 、定位基准 E 、测量基准 16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 、基准重合 B 、互为基准 C 、自为基础 D 、基准统一 17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 的过程为( C )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

百度文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传动轴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实训任务:制定以下零件小批量试制的加工工艺规程 材料:45#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由实训题目可知,该轴是减速器的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与机构中的其他零件通过间隙配合相结合,具有传递力矩,转矩和扭矩等作用。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轴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结构呈阶梯状,属于阶梯轴,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均较高。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及2个键槽。 (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①两个Φ45r6的圆柱面μm; Φ55k7的圆柱面和Φ35h7的圆柱面Ra均为μm且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均与基准轴线同轴 ②Φ56左端面、Φ67右端面、Φ55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的Ra均为μm ;其中

Φ56左端面和Φ55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Φ67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③键槽16和10:IT9;侧面μ m ; ④材料40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毛坯的选择 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或结构复杂的轴(如曲轴),在质量允许下采用锻件。由于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能使金属内部的纤维组织表面均与分布,可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所以除光轴外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可使用热轧棒料或冷轧棒料,一般比较重要的轴大部分都采用锻件,这样既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又能节约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自由锻多用于中小批量生产。模锻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毛坯制造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可以锻造形状复杂的毛坯。 故综合考虑本设计实际情况,选用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一)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分析零件图可知,轴为阶梯轴,没有斜度,传动轴的外圆直径相差不大(最小端为35mm, 最大端为67mm),故选用棒料。从生产类型来看为小批量试制生产,因此综合考虑选用Φ75mm 的,长度为307mm的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选择次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又考虑到台阶轴的工艺特点,所以选择外圆端面为粗基准面。 ②精基准的选择:按照基准重合原则及加工要求,以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为基准,加工内孔时的定位基准为Φ35h7外圆中心。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 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 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③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 ④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孔等。 ⑤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右端面先加工,再以右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3-1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3-80a、b、c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答: a) 误差原因: 1)由于细长轴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工件刚度最大,变形最小,切去的金属层厚;中间工件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切去的金属层薄。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工件的刚度,比如改为反向进给,使工件由轴向受压变为轴向受拉。 b) 误差原因: 1)机床的刚性较差。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机床变形较大,切去的金属层薄;中间机床变形较小,切去的金属层厚。因此因工件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1)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2)减小误差复映系数或减小毛坯形状误差 c) 误差原因: 1)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 2)主轴回转误差中的倾角摆动 3)尾座偏移(前后顶尖连线与导轨扭曲) 减小误差的措施: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提高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3-2 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 D:工件直径;ΔDy,ΔDz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因此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热。(×) 加工长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采用合适的切削液是消除积屑瘤、鳞刺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方法。(√) 喷丸加工,工件表面产生拉应力。 ( ×) 所有金属表面的精加工均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得到。(×) 误差复映系数ε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次数的多少。(×) 常值系统性误差不会影响工件加工后的分布曲线形状,只会影响它的位置。(√)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 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预期(大小)(长短)(数量)(组合)有关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型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的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分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有(直接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所组成 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D)。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C)。 A工步;B工位;C工序;D安装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测量基准 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C )。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 在生产中批量愈大,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就愈( A ) A、少; B、多; C、无关 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套筒外圆镗孔时,若三爪卡盘与机床主轴回转中心有偏心则镗孔时影响:( D) A、孔的尺寸变大 B、孔的尺寸变小 C、孔的不圆度误差 D、孔与外圆的不同轴度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D ) A.之和 B.之和的倒数 C.倒数之和 D.倒数之和的倒数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D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A 大于B等于 C 小于 D 远小于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B ) A正比B反比C指数关系D对数关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学 习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3机械本2 姓名:黄宇 学号:20130130815

机械制造过程是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油漆包装等主要生产过程,也包括专用夹具和专用量具制造、加工设备维修、动力供应(电力供应、压缩空气、液压动力以及蒸汽压力的供给等)。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涂装等。其中与原材料变为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称为直接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与原材料变为产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准备、运输、保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维修等,称为辅助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 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 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我对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知道了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基础、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模具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还有刀具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精加工阶段 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 2.工人 工作地点 3.基本 辅助 4.封闭性 5.铰孔(或浮动镗刀块镗孔) 6.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7.定心 偏心 8.5 4 9.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10.工件 机床 11. ±3σ 12.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3 拉 14.金相组织 残余应力 15 增大 16 越小 17 回火 退火 18 较好 19 最差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所有)其它表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可以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2.成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调整法加工, 若毛坯硬度不均匀将造成切削力的变化较大,使工艺系统变形变化较大,将造成加工后尺寸不一。 3.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因为:1)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会“复印”在工件表面上,所以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2)在低、中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或鳞刺,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抑制积屑瘤或鳞刺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4.“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是由修配装配法发展成的。“误差抵消法”是由调整装配法发展成的。 四、分析题 1.b 结构工艺性好。 槽与沟的表面不应与其它加工面重合,这样可以减少加工量;改善刀具工作条件;在已调整好的机床上有加工的可能性。 2.b 结构工艺性好。 孔的位置不能距壁太近。图b 可采用标准刀具和辅具,且可提高加工精度。 3. x ρ y ρ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样卷

浙江科技大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 卷 考试科目 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方式 闭 完成时限 120分钟 拟题人 吴瑞明 审核人 批准人 2020年 1月 5 日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9 年级 机制、材料成型 专业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加分人 复核人 得分 签名 命题: 一、单选题。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填表格外无效。(15×2分,共3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C D D C A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B A 1.装夹工件时应考虑 。 A 专用夹具 B 组合夹具 C 夹紧力靠近支撑点 D 夹紧力不变 2.基准是 。 A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B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C 又称为机床原点 D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3.在下面孔的加工方法中,加工精度最高的方法是 。 A 钻孔 B 铰孔 C 扩孔 D 锪钻 得分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4.在下面几种车床导轨误差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是。 A 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误差 B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误差 C 两导轨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D 主轴回转精度 5.对于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的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的精加工),应该采用加工工艺。 A. 扩孔 B. 钻孔 C. 镗孔 D. 铰孔 6.分组装配法适用于的机器结构。 A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 B 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 C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组成环少 D.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 7.在下列夹具元件中,不限制自由度的是。 A 可调支承 B 自位支承 C 辅助支承D气动支承 8. 磨削薄板时,由于工件的热变形,工件的,加工误差就越大。 A 材料热膨胀系数小 B 长度和厚度小 C 长度大并且厚度小 D 长度和厚度都大 9. 工件装夹时,决不允许的情况发生。 A 欠定位 B 过定位 C 产生夹紧变形D不完全定位 10.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措施。 A 减少误差复映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B 消除残余应力和工艺系统热变形 C提高系统刚度,减少载荷及其变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

第一次 1. 2. 如下图所示为某航空发动机油泵齿轮轴,齿轴端面粗糙度为Ra=0.8,淬火后用看火花磨削法,磨削端面1和端面2,设磨削余量Z 1=Z 2=0.1±0.02mm ,求磨削前的车削工序尺寸A 1和A 2。 3. 作业三:如图所示,终加工时铣缺口须保证尺寸 和 mm,按调整法加工:试计算调整尺 寸(铣缺口时的工序尺寸 0.20010+00.05 5 -φ

第二次 1. 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一批工件的内孔(0.025045mm φ+) ,加工后测得尺寸为45.01~45.023mm φφ,试问该批工件的加工误差及大小和最小加工误差为多少? 3.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 普通车床主轴前端锥孔或三爪卡盘夹爪的定心表面,出现过大的径向跳动时,常在刀架上安装内圆磨头进行自磨自的修磨加工,修磨后的定心表面,其径向跳动量确实大为减小,试问:(1)修磨后是否提高了主轴的回转精度?为什么? (2)在机床主轴存在几何偏心的情况下,以精车过的轴套工件的外圆定位,来精车轴套内孔时,会产生怎样的加工误差? 5. 中心距为2000mm 的M131外圆磨床的导轨,经过测量其水平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此项误差影响吗,试分析计算磨削1000mm 长的光轴将产生的最大圆柱度误差?又如何调整机床可以使产生的圆柱度误差为最小?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原理误差?试分别举出三种近似加工运动和近似刀具轮廓的例子。 2.近似加工运动原理误差与机床传动链误差有什么区别? 3.简述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的特点、应用和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实际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时能说明什么问题?又σ6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王先逵 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解答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第3版P267) 5-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P229)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加工表面层的几何形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表面粗糙度;⑵波纹度;⑶纹理方向;⑷表面缺陷。 B.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表面层金属冷作硬化;⑵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⑶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5-2为什么机器零件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破坏的?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P231)(1)由于表面是零件材料的边界,常常承受工作负荷所引起的最大应力和外界介质的侵蚀,表面上有着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破坏的微小缺陷,所以这些表面直接与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关。 (2)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零件配合质量都有影响。 5-3车削一铸铁零件的外圆表面,若进给量f=0.40mm/r,车刀刀尖圆弧半径re=3mm,试估算车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5-6为什么提高砂轮速度能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而提高工件速度却得到相反的结果?

答:(P224)砂轮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多,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因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而工件速度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5-7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答:(P240)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进一步变形受到阻碍,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5-8为什么切削速度越大,硬化现象越小?而进给量增大,硬化现象增大? 答:(P240-241)增大切削速度,(1)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减少,使塑性变形的扩展深度减小,因而冷硬层深度减小;(2)温度增高,弱化倾向增大,冷硬程度降低。而进给量增大时,硬化现象增大的原因是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程度增大。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进给量比较大时才是正确的。 5-11什么是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 答:(P243)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层金属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1)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为720℃,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 2)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织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

华农2010年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9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07机制()班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评阅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在每一工序中确定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 A.设计基准B.装配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 2、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大,冷作硬化倾向(),冷作硬化程度() A.越小,越轻微B.越小,越严重C.越大,越轻微D.越大,越严重 3、分组选配法是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通过分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的一种装配方法,因此它适用于组成环不多,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A.单件生产B.小批生产C.中批生产D.大批大量生产 4、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 5、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工件的运动中心

6、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与()的关系较大。 A.零件材料B.加工表面质量C.载荷大小D.接触刚度 7、大批量生产强度要求较高的形状复杂的轴,其毛坯一般选用()。 A.砂型铸造的毛坯B.自由锻的毛坯 C.模锻的毛坯D.轧制棒料 8、如果使扁形镗杆能够产生消振作用,需要()。 A.选择合适的削扁值和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B.选择合适的镗杆长度 C.选择合适的削扁值D.选择合适的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9、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 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 10、机床夹具中需要考虑静平衡要求的是哪一类夹具()。 A.车床夹具B.钻床夹具C.镗床夹具D.铣床夹具 11、常用的夹紧机构中,自锁性能最可靠的是()。 A.斜楔B.螺旋C.偏心D.铰链 12、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 可能原因是()。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主轴轴向窜动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13、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 其主要原因是()。 A.刀具受力变形B.刀具热变形C.工件热变形D.工件夹紧变形14、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A.矩形B.鼓形C.梯形D.鞍形 15、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有()。 A.塑性变形B.切削过程中的振动C.残余应力D.工件表面有裂纹16、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哪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 A.刀具几何形状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检测方法 17、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A.要保证的装配精度B.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C.尺寸最小的环D.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台/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 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奎习题解答4

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习题解答4 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第3版P226-228) 4-1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何影响?影响 程度各有何不同? 答: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的加工误差发生在被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上,是非敏感误差方向,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小;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的加工误差发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上是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4-2试分析滚动轴承的外环内滚道及内环外滚道的形状误差(如图4-87题4-2图)所引起的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对被加工零件精度有什么影响? 答:轴承内外圈滚道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对回转精度影响,对工件回转类机床,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圆度对回转精度的影响较大,主轴每回转一周,径向圆跳动两次。对刀具回转类机床,外圈滚道对主轴影响较大,主轴每回转一周,径向圆跳动一次。 4-3试分析在车床上加工时,产生下述误差的原因:1)在车床上镗孔,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2)在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上镗孔,引起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端面与外圆的垂直度误差。 答:1)在车床上镗孔,引起加工孔的圆度误差是主轴圆跳动、刀杆刚度不足,圆柱度误差是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和垂直面的直线度误差。 2)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镗孔,工件同轴度误差原因可能是工件装夹误差、主轴圆跳动;端面垂直度误差原因是主轴轴向圆跳动(轴向窜动)。 4-4在车床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4-88a,b,c,所示误差原因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减少或消除? 答:a)是属于工件在切削力的做用下发生变形(工件刚度不足),可以通过改变刀具的角度来减少径向切削分力、或者加装中心架或者跟刀架来减少变形。 b)是机床受力变形所致(机床主轴和尾座的刚度不足),可以通过提高机床各部件的刚度来改变。 c)由刀具磨损引起,可以采用耐磨刀具来切削,或较少单次切削深度来提高刀具耐磨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指导(含答案解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 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8.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19.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0.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1.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2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 2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24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__99.73%____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范围内 25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___毛坯 26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27车削加工时,主偏角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_。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 2.系统误差可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及变值系统误差。 3.加工误差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分布曲线法及点图法。 4.机械制造系统一般由物质子系统、信息子系统与能量子系统等组成。 5.工艺过程由铸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组成。 6.机械加工过程由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组成。 7.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8.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 9.影响加工精度的机床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床主轴的误差;机床导轨 的误差;机床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 10.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和 纯轴向窜动。 11.车削时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 大。 12.镗孔时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 小。 13.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工件所组成的系统。 14.工件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 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15.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方法有:直接找正安装、划线找正安装、采用夹具 安装。 16.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夹具体、其他元件及装置。 17.钻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连接元件 及夹具体。 18.一批零件的加工工序数目,随一定条件下的工艺特点和组织形式而改变。在解决这 个问题时,可以采用原则上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 19.零件加工工艺基准主要有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三种。 20.工序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前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前道工序的尺寸 公差、前道工序造成的空间偏差、本工序的安装误差等四个方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 题及参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试卷1

得分 评分人 得分评分人 《机械制造工艺》考试试卷Ⅰ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 (每题2空,共30分) 1、 轴类零件主要用于 、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2、 在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常用 作为定位基准。 3、 机器或部件装配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 的符合程度装配精度。 4、 通过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工件的 。 5、 键槽的加工一般在 后进行 6、 预热处理包括 、退火、时效处理、和调质。 7、 选择套类零件的材料主要取决于 。 8、 箱体零件的精基准选择原则为 原则和重合原则。 9、 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 ,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10、精度检验包括几何精度检验和 检验两方面内容。 11、装配工艺卡是以 为单位。 12、一般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就是装配尺寸链中的 。 13、装配工作的依据是装配图,目的是实现 要求。 14组成机械产品的最小单元是 。 15、箱体零件的加工顺序应遵循 原则,先主后次及粗、精分开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避免因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选定位基准时,应尽量与工件的( )基准一致。 A 、设计 B 、工序 C 、定位 D 、测量 2、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 、毛坯加工后 B 、磨削加工后 C 、粗加工之后 D 、磨削加工之前 3、简要说明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的卡片是 ( )。 A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B 、 机械加工工艺卡 C 、机械加工工序卡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统一”是指( )。 A 、多工序用同组精基准定位 B 、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精基准 C 、选设计基准作精基准 5、箱体零件常用的材料一般为( ) A 、 优质碳素结构钢 B 、灰铸铁 C 、铜 D 、铝 6、切除零件表面大部分加工余量的加工阶段( ) A 、 粗加工 B 、半精加工 C 、精加工 D 、光整加工 7、切除零件表面大部分加工余量的加工阶段( ) A 、粗加工 B 、半精加工 C 、精加工 D 、光整加工 8、选择定位基准时,粗基准可以使用( )。 A 、一次 B 、两次 C 、多次 9、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外圆表面,粗加工时为了提高零件的装夹刚度一般采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1次-知识分享

第1次作业 <机械制造工艺学> 2016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哪一种刀具不适宜进行沟槽的铣削?( ) A. 立铣刀 B. 圆柱形铣刀 C. 锯片铣刀 D. 三面刃铣刀 2. 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刀具材料 B. 进给量 C. 切削深度 D. 工件材料 3. 单件小批生产一般采用( )装配组织形式。 A. 移动式装配流水线 B. 固定式装配 C. 变节奏流水装配 D. 移动式装配 4. 长V形块定位将消除( )个自由度。 A. 一个 B. 二个期工程 C. 三个 D. 四个 5. ( )加工是一种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A. 车削 B. 铣削 C. 磨削 D. 钻削 6.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作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 C. 工艺规程 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 以下加工采用工序集中的是( )。 A. 单件小批生产 B. 大批量生产 C. 活塞的加工 D. 轴承的加工 8. 以下装夹方式中,()装夹方式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A. 直接找正装夹 B. 划线找正装夹 C. 用卡盘装夹 D. 用夹具装夹

的场合。( )用完全互换法装配机器一般适用于9. A. 大批大量生产 B. 高精度多环尺寸链 C.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 D. 单件小批生产 10. 通常情况下,剃齿加工不能纠正( )。 A.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B. 齿轮的切向误差 C. 齿轮的径向误差 D. 齿轮的运动误差 11. 在大量生产中,已知孔加工精度为IT7级,孔径为φ60mm,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的外圆表面,采用的加工路线为( )。 A. 钻孔--粗拉孔--精拉孔 B. 钻孔--扩孔--铰孔 C. 钻孔--粗镗孔--精镗孔 D. 粗镗--半精镗--精镗 12. 对机械加工过程影响较小的振动是( )。 A. 自由振动 B. 自激振动 C. 受迫振动 D. 衰减振动 13. 滚刀轴线必须倾斜,用以保证()。 A. 刀具螺旋升角与工件螺旋角相等 B. 刀齿切削方向与工件轮齿方向一致 C. 刀具旋向与工件旋向一致 14. 齿轮的定位采用大端面及短心轴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属于( ). A. 完全定位 B. 过定位 C. 欠定位 D. 不完全定位 15. 齿轮齿形的加工定位方案是( )。 A. 端面、内孔 B. 一面两销 C. 外圆、端面 D. 外圆、内孔 16. 以下关于汽车发动机的加工及装配说法错误的是() A. 广泛采用修配法装配 B. 采用互换法装配 C. 广泛采用夹具装夹 D. 按流水线布置 17. 装配基准是指() A. 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 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 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