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作用

合集下载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发布时间:2021-09-12T16:41:42.925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汪静[导读] 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手法越来越新颖,教学改革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使得古诗词逐渐在“美学”范畴中崭露头角。

古诗词能够充分借助文字艺术为读写描绘一副生动的画面,通过意境的展示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鉴赏的手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本文就从声效介入、语言渲染、情境再现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汪静四川省纳溪中学校【摘要】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手法越来越新颖,教学改革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使得古诗词逐渐在“美学”范畴中崭露头角。

古诗词能够充分借助文字艺术为读写描绘一副生动的画面,通过意境的展示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鉴赏的手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本文就从声效介入、语言渲染、情境再现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诗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013-01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古诗词占据了大壁江山,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课题内容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找到其与绘画艺术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去挖掘古诗词中的诗意和诗境,帮助学生在简洁的语言中感悟古诗词传达的情感,最终达到由境入情的教学目的。

在推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艺术和文化素养的培育,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借助声效介入增强感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是从读开始了解文本的,好的诵读可以使得古诗词完成更深入的传情达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诗”情“画”意——简笔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诗”情“画”意——简笔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答道 : 出淤泥而不染 。
画面, 通过脑海中的画面越发能感觉到文本意思的传神。 在语文教 学中借助简笔 画勾 勒 出简单概括 的画面 , 能使 文本生动 、 具体 , 在 帮助学生理解 文本 内容 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莲 的茎干 , 你们知道莲茎干 的特点吗?
2 0 1 1 . 教师借 助简笔画向学生介绍 : 这是水面 , 水面下面是淤泥 。淤 版 社 .
泥 中是 什 么 ? ( 教 师指 着 莲藕 )

・编 辑
教学创新
新课 程 N E W C U R R I C UL U M
“ 诗’ ’ 情“ 画’ ’ 意
— —
简笔画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的作用
刘 艳霞
( 内蒙古 自 治 区额 尔古纳市第三 中学)
摘 要: 简笔 画能简洁、 快速 、 直观地 反映文字表达 的内容 , 是 一种 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在语 文教 学中运用简 笔画能使 学生
跌宕淡远 的意境 。 么意思?” 在观察和研究 张老师的处理方法 的同时 , 我 自己在想 : 幽静雅致 、 “ 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 的问题 ?” “ 如果我来教 , 我该如何处理?” 简 笔画是一种重要 的辅 助教 学手段 , 它的快捷 、 简便 、 形象 等 课堂教学 中 , 教师利用简笔画 想了一阵 , 我找到 的答案是 : “ 北方地 区气候 干旱 , 水 域不多 , 有的 特点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 大的方便 。
文本 的理解 , 同时又能提 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
简笔画 , 用寥寥几笔 画出了
笔者在 陈大伟教授的《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 一文中看到一个 草 的生命力 , 以简洁的画面引领学生领 悟了草 的精神 。 学生在理解 教学案 例 :

试谈绘画法在古诗词赏读课中的运用

试谈绘画法在古诗词赏读课中的运用

试谈绘画法在古诗词赏读课中的运用
夏懿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9(0)26
【摘要】在古诗词鉴赏课上运用绘画法.具有形象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特点,有助于加深记忆、深化理解、激发想象、训练思维.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夏懿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3
【相关文献】
1.试谈"等级递进"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2.试谈运用古诗词的训练
3.谈职业教育语文课中古诗词的教学运用
4.试谈思政在钢琴课中的运用——以(胡适熙)《牧民歌唱毛主席》钢琴曲为例
5.试谈排球技术教学中的空间特征——运用空间感觉训练法提高体院学生在排球普修课中对传球技术运用能力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诗画一体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诗画一体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诗画一体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古诗词方面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

针对怎样更好地改进古诗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诗画一体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探讨了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古诗学习效率的焦旭策略,并就古诗教学工作开展上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析,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古诗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诗画一体教学教学方法因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接触文言文较少,因而古文基础十分薄弱,这就为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教师往往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古诗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学习,而实际的古诗学习效果难以尽如人意。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古诗学习的效果,改善古诗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认为,采用诗画一体的教学方法,调整改进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案。

而什么是诗画一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应用?以下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详细解析。

一、诗画一体教学的含义与其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诗画一体教学指的是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引入图形图像作为辅助的教学素材与工具,通过以图像结合文字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解析古诗内容,让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思想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认知理解,使得古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内容呈现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诗画一体教学法是专门针对低年龄段学生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难以直观理解文本形式的古诗内容,而依据少年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发育较为突出,在对图形图像的认知上优于符号化的文字内容,而设计出的符合小学阶段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古诗教学方法。

将诗画一体教学法用在古诗教学活动中,能够让抽象难懂的文言文古诗词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图像方式展示出来,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让学生消除文言文认知方面的障碍,更好地理解古诗作品,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了解古诗、记忆和掌握古诗。

小学古诗文与艺术绘画赏析

小学古诗文与艺术绘画赏析

小学古诗文与艺术绘画赏析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情、理、趣兼备,千百年来,为人们代代传诵。

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诵读。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陶冶情趣,培养审美,启迪心智,丰富想象。

标签: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一、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二、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古诗文的意境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

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

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幼儿园古韵绘画:古诗意境在儿童绘画中的表现

幼儿园古韵绘画:古诗意境在儿童绘画中的表现

幼儿园古韵绘画:古诗意境在儿童绘画中的表现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通过绘画展现古诗意境,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

幼儿园古韵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旨在将古诗韵味和古典文化融入儿童的绘画创作中,既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古韵绘画所体现的古诗意境,并探讨其对幼儿的成长和艺术素养的积极影响。

一、古韵绘画的定义和特点1. 古韵绘画是指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情感或意境融入绘画作品中,通过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再现,展现出绘画作品的古风韵味。

2. 古韵绘画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强调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注重幼儿的感性表达和想象创作。

3. 在古韵绘画中,可以融入古代文人的诗词、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以丰富幼儿的绘画创作内容,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幼儿园古韵绘画的特色和意义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通过古韵绘画的创作,幼儿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2. 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韵绘画要求幼儿在绘画中融入古诗意境,这就需要他们运用想象力去描绘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从而促进他们的绘画创造力的发展。

3.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古韵绘画,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古韵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效果1. 实践过程: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欣赏,然后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要求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古诗情感和景象。

2. 效果评价: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古诗意境的表现具有个性和创意,作品中融入了古典文化元素,并展现出古韵情感,这表明古韵绘画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

四、我的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幼儿园古韵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诗画合一魅力无限——小学古诗词教学与美术有机融合的探究

诗画合一魅力无限——小学古诗词教学与美术有机融合的探究

诗画合一魅力无限——小学古诗词教学与美术有机融合的探究【摘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小,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需要引入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走进古诗情境之中,领悟其中的文本内涵和文本情感。

其中,诗画合一教学法就是一种诗画交融的教学方法,将其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的古诗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古诗学习效果,培养小学生的诗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诗画合一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孩子们的课业学习增添一抹新色,就成了老师们的挑战。

现今,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讲、读、背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枯燥乏味的演讲式、一板一眼的翻译法、一问一答的讲解法等。

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去打开古诗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秉承苏轼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念,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

通过“诗画合一”的方法,将绘画引入倒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去感知诗意,能丰富学生的内心的文化底蕴,提升内在的审美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诗画合一”教学的意义中国古诗词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又相同。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把诗、书、画融为一体,合成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是将诗、画在视觉、听觉上融合到了极致。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融合,既能够普及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又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使学生思维活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论绘画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作用论文

论绘画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作用论文

论绘画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的作用【摘要】背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在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和增加知识储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如果背诵的技巧与方法不当,那么极易使背诵这个积累的过程变得相当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影响到语文本身的魅力。

通过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的特点,将绘画渗透到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既能使学生大量而清晰地占有语言材料,为将来驾驭语言文字做好铺垫,又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关键词】绘画背诵语文教学《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人文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融读、记、听、说、写、思能力的训练于一体。

智慧形成于对知识的积累、融合和升华,因而语文学习离不开记忆背诵这一重要环节。

背诵不仅仅体现在字词记忆,段和篇的记忆也占很大的比重。

背诵名篇佳作,它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运用均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中外很多文学家、学者的成长经历也都告诉我们,小时背的名篇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能为将来的创作之流备足丰富的水源。

然而,超强记忆力的人毕竟只在少数,现在的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社会阅历浅,感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这样大量的背诵篇目,往往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压力。

如笔者所教的由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组成的班级(四年级),学生学习不灵活,背诵偏向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说费时费力,光联系到背诵积累对其语言功底的影响就不得不让人疑惑了。

如何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率的占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占主导地位。

把绘画艺术与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直观而形象、生动且逼真的绘画中,走进课文,实现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迁移和创造,改变了死记硬背这个旧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绘画是其中方法之一,因为:
一、画演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力是始终贯穿在审美鉴赏过程中的。首
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诗情画意融于自己的头脑中。其次,要帮助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美妙的构思。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绘画”这
一形式,帮助学生驱遣联想力和想象力,借以挖掘学生的审美创造
力。例如,我在教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让学生把九个
景物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九个名词平分成三组,每组景物都有一
个活生生的主角,用它来决定一组景物的情调和气氛。枯藤、老树,
只有在昏鸦飞落下来的时候,才更显出其败落;小桥、流水,也只
有与人家连在一起,才更显出其生气;古道、西风,也只有在出现
了瘦马之后,才更添其凄凉,这样就构成了一幅特色独具的画面。
这些画面,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彼此之间似乎毫无联系,
但篇末点题的“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我让学生通过画面感悟:
如上画面乃是游子眼中捕捉到的,它们无一不牵动着游子的心弦。
于是,孤立、静止互不联系的景物,一变而为提供给学生驰骋想象
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空间。对立的景色协调起来了,静止的
物体浮动起来了,简单的名词也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景景相连,
物物含情,情景交融,达于化境,终而脱落出这样一幅游子断肠的
完整画卷。
寓教于美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诗歌教学中审美力的培养是要通过
诗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是让学生在绘画中赏心悦目
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培养审美态
度、加深审美感受、提高审美鉴赏力、挖掘审美创造力,是在古代
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力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而绘画能帮助学生
走进诗歌体验美感,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沐浴在古代诗歌的辉煌
中,共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二、画演古诗,实现学生与诗词文本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
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
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通过画图再现
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
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有些学生也许绘画技术稍微弱一点,画得不
像,但问题不大,因为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老师启发
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通过画面再现这一美景,我们就能更好地
理解文本,能更深刻地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
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
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
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
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
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
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
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
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
创造精神宣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
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
下进行联想想象,并通过绘画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
现意义的建构。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
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
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绘画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
大道。
三、画演古诗,交流创意,感悟古诗的内容美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
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
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
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理解。在
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
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
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
教学古诗《山行》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远
山上画几个屋顶表示;有的认为屋子应该隐约出现在浮云之间;有
的认为只在弯曲的山路上画上几个农作归来的人;还有些同学认为
只需在远山之间画上袅袅炊烟即可。又如:在教学“儿童急走追黄
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
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
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
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
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真是在
这些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他们
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统而言之,绘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体会到诗词的
语言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这是我抛砖引玉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语
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齐天举,周勋初,李敏等编. 文史知识编辑部金开诚. 古
诗词名篇鉴赏集.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3]赵学静主编. 课外阅读杂志社. 华夏出版社,
cn11-4602/g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