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一节好的古诗课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古诗展现。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在教古诗词的时候,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文的内容或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又可以看到差别,提高鉴赏力。通过大量阅读、比较,让古诗词教学洋溢出鲜活的魅力。

一、同一文化主题的对比阅读

中国历代诗词作品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众多鲜明的主题。在主题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背景的内容。

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围绕“闲人”这个话题,引出陶渊明的《饮酒选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趣,柳宗元的《渔翁》,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例证法”引出了这么多的“闲人”,这些都是作者罢官或被贬时期的作品,都流露出抛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悠然自得、恬淡闲适,其心境都是安宁愉悦的。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对“闲人”的对比探讨,我们获得同一主题:这些文人虽经历生活的磨难,但依然坚强、依然乐观、依然充满诗情画意,就更能理解“闲人”的深刻含义。

二、同一作者的诗比较

由于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经历的不同,诗作风格迥然不同。比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的两首诗,一首第二单元里的《春望》,一首第四单元里的《望岳》,在教学这两首诗时,同学们提出疑惑:杜甫的这两首诗风格差异很大。我首先指导学生看两首诗的写作年代,《望岳》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春望》写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前后相差20年。一首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一首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思家的痛苦。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出结论: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通过查资料比较,同学们发现了这两首诗分别是“读书和漫游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两个截然不同时期诗的风格。

然后我又列举了杜甫的另一首诗《月夜忆舍弟》,让他们分析一下是哪个时期的诗歌。(“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春望》的再次对比阅读使他们很快得出结论:也应该是战争时期的。通过对杜甫不同时期诗风的阅读,学生也就能更加了解杜甫,理解了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了。

三、同一意象的比较

意象是寄托诗人的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解读诗的意境,那就必须把握意象。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阅读面不宽,他们对意象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用比较法学习,就会形成可比可感的具体印象。

在学习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有的学生问:词人为什么非要写残月而不写别的?实际上从古到今,有许多以“月亮”为物象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妨列举一些进行比较。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是有圆缺的,正如人有离合。因此,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人们往往寄托于月亮这一物象之上的意思就是思人、思乡。这样由表及里,逐层剖析,诗意就不难理解了。

还比如说,在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除了与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对比阅读外,还可以引入其他咏梅诗。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通过阅读比较以上的咏梅诗,同学们就得出一个道理:作者都是借“梅花的最先开放,纯净洁白”的特点反映自己不怕挫折,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著名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张寿康教授曾说:“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也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启迪智慧、悉得文章精华,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为他们将来在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定,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

2.唐诗宋词选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