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宋与西夏:基本维持着朝贡君臣体系,除了元昊称帝时期的宋夏战争。

1.1006年宋真宗时议和后:“朝贡之臣,每来如家。马牛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不绝

于道。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0,范仲淹致元昊书中语

2.元昊称帝,向宋朝要求:“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宋史》卷485《夏国传》

3.“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重订和约:规定元昊取消帝号,仍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2.7万两、绢13.5万匹、茶3万斤;重开保安军和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往来。”《中国古代史》朱绍侯P31,福建人民出版社

宋与辽:澶渊之盟后约为兄弟之国,基本没有战争,展现对等关系

1.澶渊之盟前:"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续资治通鉴

长编》卷259

2.澶渊之盟后:“(辽与宋)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

《栾城集》卷42《论北朝政事大略》

宋与金:战与和

1.前期:“为今之计,莫若一切罢和议,专务自守之策……然后可议大举,振天声以讨之,

以报不共戴天之仇,以血振古无所之耻。”李纲:《梁溪集》卷58《十议上·议国是》2.后来求和:“今朝廷从卿所请,已降画一,令卿收复襄阳数郡。惟是服者舍之,拒者伐

之,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岳珂:《金佗粹编》卷一《高宗皇帝》

3.“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3,P484,上海古籍,1992

女真:

黑水舊俗無室廬,負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遷徙不常。

生女直(真)無書契,無約束,不可檢制。

—元:脱脱《金史》卷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标要求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片段。提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知道萧峰是什么人吗?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电视剧中曾出现过辽、西夏、大宋、大理等政权。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生活在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大约从10世纪初到1276年南宋灭亡,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伐并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政权吧! —、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展示唐朝疆域图和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 提问:当时五代有哪些?在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主要有哪些政权对峙? 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北宋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但是依然存在各种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 填写宋、辽与西夏、金的建立各种政权建立的表格 (二)民族大家庭 1、契丹族(辽) 图片展示契丹的兴起地图与青牛白马传说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通过这首诗,看出契丹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行营到处即为家,四时畋猎是生涯。(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思考和分析: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隋唐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契丹地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契丹地区经济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慢慢强大起来。(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2、党项族 展示西夏地图与党项族人民图片。讲述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党项首领,元昊,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复习卷: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 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 解析:选D 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贸易往来,以及西夏和金货币的发展状况,所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少数民族商业发展的面貌,故D项正确;A项概括不全面,而且活跃商业市场材料体现不明显,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相关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 ) A.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奠定了基础 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C.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D.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解析:选D 从材料“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看出该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由此可知,该发明是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外传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是火药的意义,B项是指南针的意义,均排除。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解析:选C 南宋“营田”的实行使流亡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这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并未缓解土地兼并,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是商品经济,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并未体现税收政策的改变,D项错误。 4.北宋初年对外戚、宗室皆授以各类官爵领取俸禄,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其目的是( ) A.强化皇族特权地位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防止权贵专权乱政D.完善政务决策机制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并结合所学宋代崇文抑武、分化事权可知,宋朝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权贵专权乱政,威胁皇权,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限制皇族的特权,A项排除;材料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务决策机制,D项排除。 5.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禁令,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公开课教案: 组别:政史系教研组 授课老师:刘启华 科目:历史 课题: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2013年4月3日下午第一节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古诗文诵读,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首诗: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记叙的是那段历史?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安史之乱)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后来虽然把安史之乱平定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混战的结果是唐朝灭亡,藩镇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契丹的兴起与陈桥兵变 问题一: 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你知道“赵匡胤穿黄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阅读第一节《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学生阅读45页“导入框”和本目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做标注,然后讨论回答: 1、契丹族的政权怎样建立起来?(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政权建立情况怎么样?(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3、赵匡胤怎样称帝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4、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 教师过渡讲解: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辽宋夏的和战: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吗?这一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吗?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学生阅读46-47页内容《辽宋夏的和战》,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第2题: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过渡讲解: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和南宋的对峙 问题三: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政权灭亡的?你知道这一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其杰出首领是谁?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 阅读第三节47-49页课文和50页“自由阅读卡”《金和南宋的对峙》,先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1-3题:然后根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讨论回答第4-8题; 1、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后期迁到中都)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单元综合检测(三)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B卷)

单元综合检测(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B卷) 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 A.宰相B.副宰相 C.诸侯王D.钦差大臣 解析:选B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分割相权,故选B项。 2.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 A.枢密院掌管军政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解析:选A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宋太宗派兵伐辽,只与枢密院商议,而中书不预闻,枢密院享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故A项符合题意。 3.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B.西夏 C.金D.元 解析:选A根据材料“11世纪初期”“岁币”“30万两”等信息可知,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每年送给辽“岁币”,A项正确;1044年,宋夏达成“庆历和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宋金发生战争是在12世纪,排除C 项;宋元战争发生在13世纪下半叶,排除D项。

4.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意义是() 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B.巩固了中央集权 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D.维护了国家统一 解析:选A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措施均属于学习汉族先进封建典章制度的举措,其最大意义是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据史料记载,岳飞曾经下决心要“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该诗句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靖康之变B.庆历新政 C.澶渊之盟D.绍兴和议 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的“行复三关迎二圣”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是1127年金灭北宋,虏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变”。 6.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南移B.大量人口的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自然条件的优越 解析:选C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体现了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政府财政依赖之地和文化人才聚集之地,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7.南宋诗人艾可叔《木棉》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A.南宋棉纺织已经规模化生产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 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 解析:选D依据材料“车转”“纺雪”“弹云”及“机杼终年织妇勤”可知,南宋时期棉纺织业有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南宋时期棉纺织业生产仍是个体进行,并未规模化生产,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的“男耕”信息,B项错误;C项“普遍”一词过于绝对。 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

七下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年级:初一课题: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师: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对宋与少数民族政权有较深的了解,对岳飞更是敬仰有加,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思维目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本课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还可指导部分学生自主收集各种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提升训练(三)

单元提升训练(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 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解析:选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与材料中“不与朝政”“不领省职”相符,故A项正确。 2.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解析:选A。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 3.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解析:选B。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废立,因此选B项。 4.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选D项。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并不代表粮食产量的降低,A项错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项错误。 5.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

统编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 皇帝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盐铁度支户部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 1.C 解析:宋朝建立后,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分别负责行政和军事。中央政府还设置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管理财政赋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是为了加强皇权。同时,宋朝通过设立禁军、派文官做知州、设置转运司等,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秦朝、汉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还设立中朝。明朝废除宰相,分权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置内阁。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D 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包拯为情境考查北宋的政治制度,需要对北宋中央二府三司的职能有较细致的理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的财赋税收集中到中央,不是“位同宰相”。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是兵部正职之外的次官。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一般由文官充任。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负责行政;枢密使负责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故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3.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A 解析:宋太祖自身是统兵大将,通过“皇袍加身”夺取了皇帝的位置。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自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接受赵普的建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司管理地方的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在中央还分割宰相职权,巩固统治,加强皇帝对行政、军事、财政等的控制。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4.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4.B 解析: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秦朝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 5.《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 A.党项B.蒙古C.契丹D.女真 5.C 解析:这道题考查古文材料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已经告诉了“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对应教材学习的契丹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接受汉族农耕及管理制度,又保持契丹游牧生活的特点,“得其宜矣”。女真人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蒙古人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党项人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只有契丹是根据地域设置南北面官。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6.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古诗文诵读,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首诗: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记叙的是那段历史?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安史之乱)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后来虽然把安史之乱平定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混战的结果是唐朝灭亡,藩镇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契丹的兴起与陈桥兵变 问题一: 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你知道“赵匡胤穿黄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阅读第一节《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学生阅读45页“导入框”和本目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做标注,然后讨论回答:

1、契丹族的政权怎样建立起来?(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政权建立情况怎么样?(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3、赵匡胤怎样称帝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4、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 教师过渡讲解: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辽宋夏的和战: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吗?这一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吗?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学生阅读46-47页内容《辽宋夏的和战》,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第2题: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过渡讲解: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和南宋的对峙 问题三: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政权灭亡的?你知道这一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其杰出首领是谁?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 阅读第三节47-49页课文和50页“自由阅读卡”《金和南宋的对峙》,先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1-3题:然后根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讨论回答第4-8题; 1、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后期迁到中都)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3、南宋政权是怎样建立的?(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NO.6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 _ 姓名评价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兴亡,能够梳理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脉络。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宋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民族关系。 3.积极参与,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认识民族融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阅读一遍课本,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把答案用横线标划在课本上,注意写上提示语。 2.请在【我的疑问】中写下预习中的困惑,课上与大家共同探究。 3.预习完成后默写该课的知识树,实在想不起来的可以看课本,用红色笔补充。 预习案 【自学导航】(参考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第9课,在课本上做好勾划和标注) 请思考: 1.唐朝灭亡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2.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是以风云激荡的辽、宋、夏、金、元政权更替为大背景的,请问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生活在哪里?建立政权的时间、人物、都城?结束中原地区割据混战局面的是哪个政权,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意义? 3.辽宋关系的发展是怎样的?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作用?《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曾去西夏求亲,西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生活在哪里,建立时间、人物、都城?与北宋关系的发展? 4.清朝是女真族的一支建立的,那么女真族在辽宋时期建立了什么政权,时间、人物、都城?灭了哪些政权?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在金与南宋的交战中有哪位抗金英雄使得金军闻风丧胆?宋金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疑问、我的补充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知道的精彩东西补充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探究案 探究点:宋的民族关系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备课人:王建辉 【课前延伸】: 【学习目标】: 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 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 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 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 (一)契丹的兴起: 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 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 (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 3 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 (二)北宋的建立 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3 4.注意几个问题: (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 (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

七年级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教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C10初——C12中时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金人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守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守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予到其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②本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的历史作用。正确分析民族战争的性质。 ③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历史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独好。 二、教学简析: 教学重点: ①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②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①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②评价岳飞抗金。 三、课前准备: ①南宋、金对峙形势的挂图,岳飞像等相关图片。 ②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教学新课: 1、①展示P50前言图画和苏颂诗句: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它们反映了北方契丹民族的由来、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你能据此想出来吗? ②学生叙述想象,师同时展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文字图片。 ③契丹是怎么强大起来的呢?学生自学第一目第一段后,回答:a.b.c. 2、①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在唐灭亡后出现了政权混乱局面,先后经历了五个短暂的政权的统治,在第五个政权后周统治期间,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是谁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呢?同学们听过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 ②请一组学生表演事先排演的片断剧: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③评价学生表演,同时进一步说明(指图)北宋、赵匡胤、东京结束分裂 3、①师生:北宋建立之后,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对辽问题,用兵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但辽仍时有进犯,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澶州之战了,当时的情形怎样呢?结果又如何? ②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明确结果是:澶渊之盟。 ③屏显澶渊之盟内容和看P51,动脑筋,学生讨论。 你赞同谁的观点?你怎么看~? 4、①出示图片:西夏壁画人物、说明,同学们请看图片上的人物与中原汉人相似又不尽一致,他们是生活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在C11其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它与宋的关系怎样呢? ②学生读书据课文回答。 5、①播放反映女真人生活的场景图和片断,引导学生观看P53“骑马的女真男子”图。对女真族形成初步印象。 ②请一组学生齐读P53小字,进一步了解女真人的生活习俗、特点:善骑射、勇猛剽悍。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培养历史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民族政权的简单情况由学生列表归纳 (2)澶渊之盟的作用,由学生结合“动脑筋”进行辩论 (3)岳飞抗金获得辉煌战果的原因及对他的评价,由学生讨论、点评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从这学期开始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三个阶段:封建社会繁盛时期——隋唐。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封建社会的第四个阶段,中国历史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展示“民族政权的并立”图示) 3)讲授新课: 唐朝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继五代十国后,出现了契丹族建立的辽、汉族建立的宋、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等政权并立。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有斗争,更有融合、交流,中华民族大家庭继位魏晋南北朝后又进行了一次新的组合。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推开,从东北到西北、西南(大理国)等边疆地区都先后建立了封建制度,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北宋的建立 1.五代十国 【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提问:“唐朝是怎样走向衰亡?”(唐朝走向衰落从哪位皇帝开始?——唐玄宗统治后期开始) 一般认为五代十国是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更替频繁。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北汉【联系旧知识】你是否还记得唐朝衰亡的原因吗? 取代唐朝建立后梁的人是朱温。此人是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出身贫苦家庭,874年黄巢领导的唐未农民战争爆发,他也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882年当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处于最困难的时候,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唐朝皇帝唐僖宗赐名全忠,并封他为宜武(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唐朝时在一些重要的边镇设置了节度使,节度使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参加镇压了黄巢起义。此后,他以河南为中心,扩张势力,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901年被封为梁王。后朱全忠于903年再起反唐。904年,朱全忠杀唐昭宗,另立李柷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宋与西夏:基本维持着朝贡君臣体系,除了元昊称帝时期的宋夏战争。 1.1006年宋真宗时议和后:“朝贡之臣,每来如家。马牛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不绝 于道。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0,范仲淹致元昊书中语 2.元昊称帝,向宋朝要求:“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宋史》卷485《夏国传》 3.“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重订和约:规定元昊取消帝号,仍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2.7万两、绢13.5万匹、茶3万斤;重开保安军和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往来。”《中国古代史》朱绍侯P31,福建人民出版社 宋与辽:澶渊之盟后约为兄弟之国,基本没有战争,展现对等关系 1.澶渊之盟前:"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续资治通鉴 长编》卷259 2.澶渊之盟后:“(辽与宋)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 《栾城集》卷42《论北朝政事大略》 宋与金:战与和 1.前期:“为今之计,莫若一切罢和议,专务自守之策……然后可议大举,振天声以讨之, 以报不共戴天之仇,以血振古无所之耻。”李纲:《梁溪集》卷58《十议上·议国是》2.后来求和:“今朝廷从卿所请,已降画一,令卿收复襄阳数郡。惟是服者舍之,拒者伐 之,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岳珂:《金佗粹编》卷一《高宗皇帝》 3.“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3,P484,上海古籍,1992 年 女真: 黑水舊俗無室廬,負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以居,冬則入處其中,遷徙不常。 生女直(真)無書契,無約束,不可檢制。 —元:脱脱《金史》卷1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高效整合讲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整合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北宋建立及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崇文抑武”的政治 (1)具体措施: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2) 影响 二、契丹、党项、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

三、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统一 (1)建立政权: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灭西夏和金: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灭亡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对峙,战争持续40多年。 (3)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 (5)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元朝的统治措施 (1)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民族融合: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行省制度 ①内容

②影响: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保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整合二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思想、科技及文化 一、经济重心南移 二、儒学的复兴和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 2、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开发所做的贡献,民族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3、理解民族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重难点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岳飞抗金、澶渊之盟 导入新课: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末却出现了藩镇割据,形成了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中国古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自学指导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列举契丹国(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占领幽云十六州的时间 2、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由何政权统治? 3、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辽之战中御驾亲征的皇帝是谁?他是在谁的劝说下亲征的?战争结果怎样?此事件被称为什么? 2、西夏的建立民族、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西夏与宋的交战结果怎样?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民族、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 2、金建立后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 3、北宋灭亡后取代它的政权是什么?建立者及都城分别是什么 4、宋金之战中涌现出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哪里大败金军?后被谁以“谋反罪”杀害? 5、宋金之战结果怎样?宋金对峙局面如何形成的? 精讲透析: 1、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了解五代十国 3、了解“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 4、你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 5、你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6、你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吗?你觉得岳飞最值得我们佩服的是什么? 思维拓展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民族战争的? 小试牛刀 朝代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辽 北宋 夏 金 南宋 自我评价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