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互联网+”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互联网+”思维

北京交通大学张辉,岳燕祥

一、背景

(一)我国旅游业已被推上“互联网+“时代的风口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质量在持续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旅游业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使命——“围绕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砥砺开拓,扎实工作,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着力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跃升做出新贡献。”由此,旅游业担当起了新常态下”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的重任。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提到“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作为新常态下促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旅游业是否能实现其战略使命,也将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需要新思维

旅游业的转型受内外因共同作用。外因,即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决定旅游业的运行机制以及运行制度;内因,即产业发展周期的转型,决定旅游产业运行方式以及产业功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产业内部机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工业化基本完成,城市化加速发展,在城市居民和工人阶级中产生了大量的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特种旅游需求,从而打破观光旅游需求为主的格局。(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旅游消费成为中国公民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民旅游上升为主流,打破了入境旅游为主的格局。(3)中国由旅游创汇国变成旅游花汇国,在国际社会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4)区域化经济中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旅游业的空间格局,板块旅游格局由此形成。(5)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散客旅游崛起,打破了传统团队旅游为主的格局。其次,旅游产业内部机能发生变化。一方面,作为产业组成基本细胞的旅游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要求实现进一步的经济扩张,表现在空间上向跨地区经营转型,组织形式上向旅游企业集团转型以及竞争形式上向品牌化转型。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速度加快。农业、工业、体育、文化、商业都与旅游业发生产业融合,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如上,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机能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旅游业在不断的转型中探寻着升级发展的道路。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进一步加强。按部就班

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对速率的要求,乘势而上成为必然选择。互联网,产生于二十世纪下半叶,这是人类另一项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发明,更是一件创生新时代的事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成熟,以及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受到深刻的变革,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创新思维才能为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打开新的局面。

二、“互联网+”解构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架构,有光纤的地方,信息传递的速度几为光速,信息流转的方式发生变化。互联网不仅是工业时代的工具或一次科技进步,它更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时代。毛利率为零,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的生存结构与工业时代的价值网在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上有着天壤之别,这不仅使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时代不言而喻,更印证了当下最大的颠覆即是互联网时代对工业时代的颠覆。在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下,互联网时代跨入成熟发展期,或称为“后互联网时代”。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上午的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互联网+”的表述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后互联网时代的认知。

由此,“互联网+“的概念,从技术层面可定义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但正如前述,互联网不单纯是一项技术进步,更是对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颠覆,以及对

后工业化社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创生。所以,”互联网+“除了操作层面上的技术定义外,更是哲学层面上的一种创新思维,这种思维以互联网技术为模拟和支撑,对人类生产生活模式进行网络化重构。

(二)“互联网+”思维

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同一定的历史时代、实践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发展各种思想文化要素的综合反映和综合体。所谓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结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和过程。“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不是营销思维,也不是电商思维,而且它也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它是系统性的对人类社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思考方式。

1.“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人本思想

互联网的平台模块、扁平网状、开放参与、互动快速等特征,使得个体能够便捷地接入互联网,并连接一切事物。而移动互联与社交网络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个体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再看依靠互联网大潮发展成长起来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围绕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开发产品和服务,这些企业的成功也印证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即人本思想。

2.“互联网+“思维的表现——去中心化

以PC连接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其网络结构存在很强的“中心”。门户网站,就是传统网络最重要的中心节点。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在移动社交网络的情境下,信息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未来可穿戴配饰的出现和普及化,会使接入网络的端口更加分散。这一切的发展都意味着“中心“地位的消褪。

3.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迭代

“互联网+“时代下,产品生命周期进入“快进”模式,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位企业的既有优势“速朽”,在野企业则凭借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可以风华正茂,如小米、微信、余额宝。颠覆式生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而企业需要具备的是不断颠覆自我,快速刷新的能力——迭代。苹果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能推出极致的产品,也在于它能不断进行自我颠覆。

4.“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多元互联

多元互联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在空间维度上的根本特征。互联网深刻体现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整个世界物质、能量、信息、事件及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普遍联系的实现,它要求思维真正突破时间、空间、文化、民族等的界限。与以往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同的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多元互联性突破了以往思维联系中的单向性和收敛性,而具有实时交互性和发散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