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PCA

合集下载

PCA,追求幸福的员工帮助计划

PCA,追求幸福的员工帮助计划

PCA,追求幸福的员工帮助计划作者:王丽娟来源:《企业文明》2014年第02期PCA是什么?PCA能带给我们企业和员工什么好处?何为PCA想要了解PCA是什么,就要先知道PC是什么。

PC是英文 Psychological Capital的缩写,翻译为中文就是“心理资本”。

这个概念是由全球著名管理学家、影响世界管理进程的百名大师之一Fred Luthans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心理资本有四大核心要素:自信:面对竞争和挑战信心十足,并付出努力来积极主动地获得成功。

乐观:善于保持良好的心情,认可自己的能力,对事情的发展有控制感。

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能为成功实现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

韧性:即使遭遇逆境、冲突、失败和责任的压力,也能迅速恢复。

这四个要素是经过实验、实践证明的,对保持我们个人的积极状态和良好绩效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可以测量并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锻炼和提高。

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即心理资本增值,是指通过组织发动,实施系列心理资本宣传、培训、咨询、沙龙、体验等活动,使员工个体的心理资本得以开发和增值。

将PC的概念和理论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者的视野,掌握帮助员工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这就是PCA的目的。

PCA与EAP的关系如果你之前接触过EAP,可能搞不清楚同样是提供给员工的一项精神福利,二者有什么区别。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通常指企业或组织为员工提供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帮助与福利项目。

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心理指导和多种形式的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同时改善企业的组织氛围与管理效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提升路径作者:张志刚来源:《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心理资本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面临诸多阻碍。

结合心理资本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心理资本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探索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116-03引言新媒体作为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持续改变的概念,只要组成的基本元素区别于传统媒体,便可称作新媒体。

新媒体在为学生生活及学习产生诸多新鲜要素的同时,对其行为与思想也造成较大冲击。

因而,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新媒体加强自身心理资本极为重要。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一)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简称PCA,指个体在实际成长与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不仅是超越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核心心理元素,也是推动个体成长与绩效提高的心理资源。

心理资本作为企业除社会、财力与人力外的重要资本,涵盖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以及乐观等。

企业竞争优势不在于技术与财力,而在于“人”。

现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职工存在思想压力与工作压力,职工注重薪资待遇但更重视成长进步。

职工可接受繁重的工作与降低的薪资,但急需心理层面安慰,这便需要管理人员学习如何创设阳光、积极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切忌在发现职工出现心理问题后再解决。

此外,应从心理学视角延伸管理维度,把握助力职工提高心理素质的方式与心理辅导技巧,指引职工以乐观的情绪投身于工作,进而调动团队激情与活力,推动工作绩效切实提高[1]。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主要呈现在:首先,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力量,唯有积极心理因素才可组成大学生个体心理资本的构成部分。

其次,大学生群体心理资本拥有类状态属性,此类状态属性相对稳定,可经过投资实施开发,这也为院校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心理资本提供了理论根据。

员工家庭关系对其心理资本影响理论文

员工家庭关系对其心理资本影响理论文

员工家庭关系对其心理资本影响的理论初探【摘要】心理资本是一种导致员工积极的组织行为,使其获得较高工作业绩的积极心理状态。

而员工的家庭关系则是影响其心理资本开发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员工的家庭关系对其心理资本各要素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发现心理资本各要素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的作用,而社会支持则是家庭关系对心理资本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员工;家庭关系;心理资本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员工的心理资本是组织提高绩效、获得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来源。

而组织要有效的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就必须从其影响因素着手。

相关的研究表明,家庭关系是影响员工心理资本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家庭关系角度来探索员工心理资本的开发,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家庭关系怎样具体影响心理资本的研究却很少,这也就无法为从家庭视角的心理资本开发提供参考。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通过分析家庭关系对每一个要素产生的作用,从理论层面探讨家庭关系对心理资本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及内容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心理资本的内容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坚韧性四个方面。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胜任特定岗位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信心程度;希望是指一种基于代理(目标导向的活力)和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乐观与个体归因有关,持有乐观心态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归于内因,而把失败归于外因;坚韧性是指个体从逆境(失败、冲突、灾难等)中能够迅速恢复的能力。

二、家庭关系的概念与作用1.家庭关系的概念。

PCA“幸福心语”_心理资本刊

PCA“幸福心语”_心理资本刊
出的ABC理论也许能帮您解开这个疑惑。 ABC理论认为,客观事件本身并不会直接产生相应的情绪,而人们对该事件所
持的相应信念、态度和解释才会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根据艾利斯的理论,事件A(女朋友没接电话)只是引起小王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的间接原因,而他对事件A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女朋友是因为厌烦他,做对
专家建议:在对生活做出评价的时候,我们
不妨常常过滤下倒霉的事情,多想想积极、快乐 的时刻,“今天虽然有些倒霉的事情发生,但也 遇到了这么多好事,过得还是不错的。”
4、贬损积极的东西。当自己得到表扬时:“那不算数,他们表扬都不是真心的。” 自己很好地接待了一位很难缠的客户,于是总结:“他今天一定遇到什么好事了,心情不 错,因此懒得找事。” 心理解读:贬损积极的东西并不能帮助我们认清事实,相反,是我们给自己的心上了 一把锁。虽然可以因为没有希望而没有失望,因为没有接受而没有欺骗,但我们也失去了 感受温暖、真诚、成就和价值的机会。 专家建议:当别人赞赏自己时,对自己说:“我还是挺不错的,别人都认同我。”当 自己很好地接待了一位很难缠的客户时:“我接待客户的能力看来提高了,再接再厉!”
幸福心语
PCA电子期刊 2012_No.05 心理资本刊
开启乐观密码, 收获快乐生活
本期导读
现在请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此时您正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欣赏风景,突然有一只狮子出现,并向您扑来, 您一路狂奔,最后爬上了一棵树。然后您会做些什么?
或许您会疑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能说明什么?其实,仔细想一下,既 然您已经爬上了树,能做的都做了,而且狮子就在下面徘徊,也不能去别的什么地方,还 能干什么呢?不如就趁此机会看看风景吧。这正应了西方一条有名的谚语——Optimist: A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

(4)开发员工“感恩”
• 感恩是心理资本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懂得感恩 的员工,在职场中会增加工作投入、有较高的敬 业度。企业可以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 圣诞节和员工生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感恩训练活动 如学习手语版感恩的心或拓展游戏牵手等,引导 员工要感恩社会、感恩组织和家庭;也可以通过 体验式训练如讲述身边的感恩故事,开展“盲人 与哑巴”游戏,观看《拯救大兵雷恩》、《阿甘 正传》等影片,提升员工对感恩的认知水平。
• 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可以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 础性研究主要是探讨心理资本的概念、内容和模型;应用 性研究主要在员工层面和组织层面进行。员工层面的研究 主要探讨心理资本与员工压力、旷工、离职率、心理调适 的关系以及预测员工的工作态度;组织层面的研究主要探 讨心理资本对组织改变的影响以及变革型领导、积极心理 资本对绩效的影响。总的来说,心理资本重点研究个体自 身的优势和蕴藏的力量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ial,PsyCal)
心理资本的概念结构 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心理资本干预模型 心理资本的提升方法
张丽宏20100310
心理资本伊始
• 心理资本
• 是美国的 Seligman 教授针对新时代人才的开发 和培养,以探讨人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 积极情绪状态对个体发展和组织建设所产生的新 的积极心理力量。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 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主 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等四个方 面的内容
1风险聚焦策略,即专注于削减那些能增加消 极结果可能性的风险和应激源,如人际冲 突、职业倦怠等 2资源聚焦策略,强调和增加那些能增加积极 结果可能性的资源,如企业文化、河里的 薪酬制度 3 过程聚焦策略,即为了利用现有资源管理 已经出现的奉献因素而调动自身适应系统 的能量,如自尊心、娱乐、朋友的支持等 (回避性应对和处理性应对)

心理资本PCA

心理资本PCA

心理资本:美国著名学者路桑斯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提升的心理资源。

他借用一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

人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就是其心理资本能否足够支撑他产生幸福的主观感受。

心理资本包括四个要素:1.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2.希望:意志和途径3.乐观:现实而又灵活4.韧性:复原与超越员工心理资本增值服务(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PCA):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心理资本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组织绩效为导向,增强员工心理资本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

它通过系统的组织管理实践,培育高积极领导力的管理者,开发员工的幸福、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等关键心理资本要素,提升员工、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的幸福感与生产力,构筑组织构建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

重视心理资本的必要性:(1)第四大资本: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智力等。

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2)现今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员工存在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员工关注薪酬福利但更关注成长进步。

他们能接受工作繁重和薪酬下降的现实,但迫切需要心理安慰,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来学习如何营造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而并非等员工有了心理问题在去解决。

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掌握帮助员工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随着失业或岗位变动带来的高度紧张,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这是企业面临的非常现实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如果不能适当处理紧张心理状态,容易降低满意度和对组织的承诺,最终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作者:陈跃男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意义和主要途径,确定以开发学生心理资本为目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育环境进行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心理资本开发应用其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进自我能力的提高,是目前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意义(一)有利于将心理问题防范于未然在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以学生出现的问题出发,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没有去预防大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本身没有问题的,逐渐开始关注起自己的问题,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出现不自信以及消极的情绪。

从而使得心理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的意义出现出现了变化,本身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以及正确的思维与行动为根本,进而促进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完善自我个性和人格。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利用心理健康做好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对人生目标迷茫和对自身价值怀疑等问题。

心理资本的开发,有利于解决在价值观定型期的大学生在成长当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启发学生对“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生活”等问题的探讨,从根本上了解理解生活与人生的价值,提升生活质量。

(三)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心理资本所包含的内容与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紧密相关。

开发心理资本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适应社会以及贡献与社会的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责任心,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

第12卷第3期V ol.12No.32021年6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 2021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陈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仅是驱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动力。

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关系,而创业心理资本在此过程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因此,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关键词]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大学生;创业意愿;心理资本[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1)03−0137−08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孕育了中国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1]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创业者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领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是一个重要命题。

本文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分析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探寻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

一、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从CSSCI、SSCI 期刊中共检索到593篇相关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家精神内涵、心理资本内涵、心理资本对创业意愿影响实证、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等四个方面。

(一) 关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灵魂,也是支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

企业家精神最早是由弗兰克·H·奈特(Frank.Knight)正式提出来的,本意为企业家的才能、才华[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资本:美国著名学者路桑斯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提升的心理资源。

他借用一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

人的所谓幸福,实际上就是其心理资本能否足够支撑他产生幸福的主观感受。

心理资本包括四个要素:1.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
2.希望:意志和途径
3.乐观:现实而又灵活
4.韧性:复原与超越
员工心理资本增值服务(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PCA):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心理资本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组织绩效为导向,增强员工心理资本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

它通过系统的组织管理实践,培育高积极领导力的管理者,开发员工的幸福、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等关键心理资本要素,提升员工、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的幸福感与生产力,构筑组织构建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

重视心理资本的必要性:
(1)第四大资本: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
智力等。

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

人的潜能是
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2)现今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员工存在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员工关注薪酬福利但更关注成长进步。

他们能接受工作繁重和薪酬下降的现
实,但迫切需要心理安慰,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来学习如何营造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而并非等员工有了心理问题在去解决。

应该从心
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掌握帮助员工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
辅导的技术,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
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随着失业或岗位变动带来的高度紧张,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这是企业面临的非常现实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如果不能
适当处理紧张心理状态,容易降低满意度和对组织的承诺,最终对
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多数人处在“被尊
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需要层次上,对心理关爱的起点要求
也高。

心理问题相对敏感,容易产生顾虑甚至抵触情绪。

如何营造
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培养自信、乐观、
满怀希望、强坚韧性的就显得特别重要。

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资本是将心理学和管
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掌握帮
助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以积极的情绪投入
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3)对企业的价值:国外研究通过效用分析发现,心理资本增加2%,每年就可能给公司带来1000 多万美元的收入。

心理学家们不再仅仅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人达到最佳状态,怎样培养和充分开发人的潜能。

今天无
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发展,决定成败的关键
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里资本。

心理资本是贮藏在我们心灵深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对学术界、应用领域和普通大众都有震撼
效应。

由于人的潜力巨大,所以相对于资金、市场和技术资本而言,心理资本的升值空间是最大的。

心理资本可以带来决定性的竞争优
势。

拥有过人的心理资本的个人,能承受挑战和变革,可以成为成
功的员工、管理者和创业者,从逆境走向顺境,从顺境走向更大的
成就。

自信、乐观、坚韧的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能够因地制
宜地将知识和技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成就自己也成就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出色的企业精神、团队文化、心理资本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就具备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这
个原因,使得很多卓越的企业敢说,你能挖走我的人,但你不能复
制我的精神和文化!心理资本,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有
意识地去获得、保持和提升。

如果企业仍然只强调资金、市场、和
技术,个人的充电仍然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那必定会落后于时代
竞争的步伐。

通过拓展训练等活动,认识和提升自我,激发自我潜
能,建设企业文化,将是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心理资本具有投资和收益特性,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进行投资与开发,将其潜力挖掘出来,是在当今工作场所中能被测量、开发、有
效管理、进而能提升绩效的能力。

员工可以植入、开发、测量和训
练这些品质,从而持续地实现生产力的增长。

增加企业的绩效和利
润。

心理资本的应用:
(1)和谐组织顾问:通过对组织心理资本及其核心驱动因素的评估,结合组织管理现实和易普斯知识与最佳实践案例,为管理高层提供和谐组织管理咨询报告,推动管理提升,促进组织和谐,构建利于心理资本增值的工作场所。

(2)心理资本评估:借助易普斯成熟的心理资本评估工具,参照易普斯全国员工心理资本常模数据库,为每位员工提供心理资本测评报告,并给出员工个人心理资本提升建议。

(3)积极领导力培养: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学和积极心理行为改变技术为基础,培养各级管理者建立团队积极氛围、积极关系、积极沟通、帮助员工寻找积极工作意义的能力,带领团队实现突出业绩。

(4)快乐团队建设:快乐便是生产力,快乐还会互相感染。

快乐团建设以促进团队心理资本为导向,通过管理者培训、快乐点滴分享、快乐沟通会等方式,建立快乐、激情、和谐的团队。

(5)标杆班组建设:通过评估诊断、知识与技能培训、短期现场辅导等方式,建设高心理资本标杆班组,然后总结成功经验,在企业中进行广泛推广。

PS: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比较
人力资源,一般是指单位组织中的所有人。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于人本身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状况。

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各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因素之和。

人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只有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

相对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更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

人力资本指员工身上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如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接受教育、培训技能等手段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指通过关系、联系网络和朋友而建立的关系资源,是包含在员工群体和员工网络中的知识;心理资本则描述了员工对未来的信心、希望,它是一种状态,而非特质,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类似,心理资本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并发展。

人力资本强调“你知道什么”,诸如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强调“你认识谁”,诸如关系和人脉;而心理资本则强调“你是谁”及“你想成为什么”,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心理状态。

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通过投资并开发“你是谁”来获取竞争优势,其基础由“你是谁”组成而不是“你知道什么”或“你知道谁”。

心理资本基于积极的心理学范式,关注人的积极方面和优点,体现个人对未来的信心、希望、乐观和毅力,关注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未来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个人层面上,心理资本指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的心理资源。

在组织层面上,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类似,心理资本通过改善的员工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的投资回报和竞争优势。

心理资本具有独特性,能有效地测量和管理,通过投资与开发心理资本,能改善绩效,形成组织竞争优势。

相对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更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

人力资本指员工身上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如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接受教育、
培训技能等手段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指通过关系、联系网络和朋友而建立的关系资源,是包含在员工群体和员工网络中的知识;心理资本则描述了员工对未来的信心、希望,它是一种状态,而非特质,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类似,心理资本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并发展。

因为失业或岗位变动带来的高度紧张,员工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如果不能适当处理员工的紧张心理状态,容易降低员工满意度和对组织的承诺,最终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不确定性、压力和焦虑易导致员工对自己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

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时代,员工对使用新技术的抵触并不是因为担心技术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对自己能否成功运用新技术并取得良好绩效缺乏信心。

因此,急剧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变革,使员工面临更大的心理焦虑和压力。

组织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培养自信、乐观、满怀希望、强坚韧性的员工就显得特别重要。

"心理资本"历史性的突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顾客资本”的思维方式,对于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变革的组织中的员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