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m大容积焦炉的投产实践

合集下载

中国焦炉的大型化之路

中国焦炉的大型化之路

中国焦炉的大型化之路1898年,我国首批具有工业规模的焦炉在江西萍乡煤矿和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开始生产。

第1次世界大战后,我国在鞍山、本溪、石家庄等地开始建设可回收化工产品的现代焦炉。

20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同规模的炼焦炉在我国东北、华北、山西、上海、四川、陕西等地先后建成投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拥有现代焦炉28座(1137孔),总设计焦炭产能约为510万t/a 。

受战争影响,1949年全国焦炭产量仅为 52.5万t。

2008年,我国的焦炭产量为32 359万t。

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消费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

与其他工业一样,中国焦炉百余年的发展史,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漫长过程。

1 中国焦炉大型化进程焦炉大型化是炼焦技术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前苏联的炼焦技术,在鞍钢建设了由前苏联设计的炭化室高度为4.3m的ПBP型和ПK型焦炉。

1958年,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成立后,才开始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产焦炉。

195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的58型焦炉在北京焦化厂建成投产;1967年,我国自行设计的3孔6.1m试验焦炉在鞍钢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首座5.5m焦炉在攀钢建成投产;198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单孔8m试验焦炉在鞍钢试验成功。

1985年,我国首座从日本引进的6m焦炉(M型焦炉)在宝钢建成投产;1987年,我国自行设计的首座6m焦炉(JN60型)在北京焦化厂建成投产。

2006年,我国首座从德国引进的7.63m焦炉在山东兖州矿务局焦化厂建成投产。

200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首座6.98m焦炉在鞍钢鱿鱼圈建成投产。

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从最初的2.8m、3.2m、3.8m,到4.3m、5m、 5.5m、6.25m的跳跃式发展。

2003年,4.3m捣固焦炉在山西同世达、山西茂胜等一批企业率先成功投产;2006年,5.5m捣固焦炉先后在云南、河南、河北等地建成投产;2009年,我国首座世界最大的6.25m捣固焦炉在唐山佳华建成投产。

7m

7m

和效率 , 进 而提高水利 建筑整体性能 。
参考文献 :
2 . 6 引进先进 施 工工 艺 , 提 高工程 质量
工过程 中, 要 加大对施 工技 术的管理 , 积极引进先进 施工 工艺 , 并 加大施工质量监 管和检 验力度 , 严格 按 照技术质 量标 准及规 范 , 调整 和优化 , 提高工程 施工 质量 ; 另外 , 在水 利工 程施 工 中, 要 将 前、 事中及事后的管理 , 避免混凝土 裂缝 引起 的各类不 良问题 , 确
比例进行试验 , 促使配 比达到最佳状 态 , 并适 当添加 粉煤灰 , 将各 此 , 在水利施工过程 中 , 要重视混凝土裂缝 问题 , 了解并 掌握 出现
采取针对性措施 , 选择适 合材料 , 合理 调整施 工 项 比例控制在合理 范围 内, 以此来提 升混凝 土和 易性 , 并避 免受 裂保建 筑稳定性 。不 仅如 此, 还需 程序 , 加大现场勘查力度 , 避免沉降裂缝 等问题 , 并优化 混凝 土配
要在易 出现裂缝位 置设置 斜筋 , 促使 其具备 较强 的拉应 力 , 且在 比, 积极 引进先进技术 , 加强对混凝 土的养护 , 提高水 利施工质 量 设计 中, 要充分利 用低强度水泥 , 增加混凝土强度 。
机械利 用率低 , 工 作效 率低 , 工人 作业 环境 差 , 家建设 的 7 m焦炉 , 也是 中冶天工承 建的第一座 7 m焦炉 。与传 施 工作 业面狭小 , 质 量不好保 证且 不便 于质量检查 , 对 环境造成 粉尘 污染 。为 了解 统 焦炉相 比, 结构变化 主要在蓄热室分 成 了若干个 小格 同时在小
7 m 焦 炉 砌 筑 新 技 术 应 用
殷 高 峰
( 中 冶 天 工 集 团有 限 公 司 , 天津 3 0 0 3 0 8 )

7m焦炉简介

7m焦炉简介

7m焦炉简介为适应我国钢铁企业建设大型焦炉的需要和炼焦煤的资源情况,中冶焦耐在总结国内JN系列焦炉经验及8m实验炉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大型先进焦炉的长处,于2005年自行开发设计了炭化室高6.98m、宽450mm的JNX70-2型焦炉,该焦炉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JNX70型焦炉主要技术参数JNX70-2型焦炉是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高炉煤气侧入、下调的复热式焦炉,具有结构严密合理、热工效率高、投资省等优点。

目前在鞍钢鱿鱼圈、邯钢集团邯宝公司、本溪钢铁公司已有10座JNX70-2型焦炉建成投产,在天津天铁公司和河北峰煤集团还有6座正在建设中。

为适应国内外严格控制焦炉烟道废气中NOx含量的要求,中冶焦耐在总结国内外多段加热焦炉设计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于2007年又开发设计了炭化室高6.98m的JNX3-70-1和JNX3-70-2型焦炉,其共同特点是双联火道、废气循环、多段加热、焦炉煤气下喷、贫煤气和空气侧入、下调、复热式。

JNX3-70-1/2型的最大特点是多段加热,即用贫煤气加热时,贫煤气和空气分三段供给;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空气分三段供给;使燃烧过程基本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以降低燃烧强度,进而降低燃烧温度,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同时,JNX3-70-1/2型焦炉还加大了废气循环量、焦炉煤气采用高灯头,既保证炭化室高向加热的均匀性,也可以进一步减少NOx的产生。

经测算,JNX3-70-1/2型焦炉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烟道废气中NOx浓度不大于500mg/m3,用贫煤气加热时,烟道废气中NOx浓度不大于350mg/m3,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JNX70-2型焦炉相比,JNX3-70-1/2型焦炉炭化室宽度分别加宽至500mm和530mm,炭化室长度也分别加长至17640mm和18640mm,使炭化室的容积在比JNX70-2型焦炉加大了15.8%和32.7%。

同时也增加了单孔炭化室的焦炭产量,在相同焦炭产量的条件下,减少了每天打开各泄漏口的次数,密封面长度也相应减小,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邯宝焦化厂7 m焦炉烟气CO排放控制方法研究

邯宝焦化厂7 m焦炉烟气CO排放控制方法研究

邯宝焦化厂7 m焦炉烟气CO排放控制方法研究
张博伦
【期刊名称】《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年(卷),期】2024()1
【摘要】邯宝焦化厂2套7 m焦炉系统烟气排放物中存在CO浓度高的现象,随着环保管控越来越严格,减少焦炉煤气CO排放的研究成为焦化厂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析了焦炉交换加热过程中烟气CO含量的变化,并采用调整焦炉加热燃气中高炉煤气耗量、利用干熄焦检修期等改变焦炉工艺参数的方法,考察高炉煤气耗量、干熄焦烟气量对焦炉CO排放的影响。

研究获得了高炉煤气用量与焦炉烟气中CO排放量的关系,以及引用干熄炉烟气后CO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焦炉烟气CO的来源,提出相应的降低烟气中CO排放量的措施。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张博伦
【作者单位】邯钢公司邯宝焦化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46
【相关文献】
1.控制焦炉烟气中的SO2和NOx排放的探索
2.邯宝焦化厂7m焦炉烟尘治理措施
3.鞍钢鲅鱼圈7m焦炉烟气SO2排放指标控制实践
4.焦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5.焦炉烟气非甲烷总烃超标排放原因及源头控制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m顶装焦炉技术与装备

7m顶装焦炉技术与装备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7 m t o p — c h a r g i n g c o k e o v e n b a t t e r y a n d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摘 要 :介 绍 了 7 m 顶 装 焦 炉 的特 点 及 其 所 采用 的废 气 循 环 与 多 段 加 热 组 合 燃烧 技 术 、 焦 炉 炉体 结 构 、 焦炉 机 械 、 工
艺设备 、 智 能化 控制 技 术 、 环境保护 , 7 m顶 装 焦 炉 工 艺 设 备 先 进 , 环保水平高 , 所 产 焦 炭 能够 满足 大 型 高 炉 的需 要 。 关键 词 :7 m顶 装 焦 炉 ;多段 加 热 ;废 气循 环 ; 智能化控制 ; 环 境 保 护
为把 我 国超大 容积 顶装 焦炉 的技 术及 装备 提高
到 国际领 先水 平 , 实现 我 国“ 十一 五 ” 规 划 纲 要提 出
3 )工 艺装 备水 平大 大提 高 , 实 现 了两种 不 同煤 气加 热方 式 的 自动 切 换及 集 气 系 统 的 全 自动 操作 ,
减轻 了工 人 的劳动 强度 。 4 )开发 焦炉生 产过 程智 能化控 制技 术 , 实现 了 焦炉 自动 加热 控制 。 5 )进一 步降低 污染 物排 放 , 显 著改 善焦 炉 生产 环保 水平 。
的主 要污 染物 排放 总量 降 低 1 0 % 的 目标 , 中冶焦 耐 工程 技术 有 限公 司开发 了废 气循 环 与多段 加 热相结 合的7 m 顶装 大容 积 焦炉 。
l 焦 炉 的 特 点

7.63米大型焦炉新技术介绍

7.63米大型焦炉新技术介绍

焦炉本体机侧焦炉炉顶焦炉加热系统前言伴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炼焦行业的产能规模和装备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目前我国炼焦企业已有1300多家,“十五”期间,我国焦炭产量以每年21.7%的速度增长,约占世界焦炭贸易额的47%.首钢一期共建设投产7.63米的大型焦炉4座, .整个焦炉本体由德国公司提供全套技术支持,年产冶金焦炭420万吨,焦炭质量世界第一。

焦化维检作为焦化区域的自动化设备维护单位,肩负着焦化各区域所有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尤其是焦炉本体作业区,其稳产顺产直接影响着转炉、高炉、炼钢等主生产流程的焦炭供应,所以充分的消化、吸收其先进的核心控制技术和各连锁关系,快速掌握故障处理能力,是出色完成焦炉本体维护任务、保障焦炉生产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德国公司成套系统组成、工艺结构特点、控制系统要点及其相关知识,通过参阅此文档可对焦炉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前言 (3)第一节.炼焦工艺流程介绍 (5)一.炼焦工艺流程介绍 (5)二.焦炉参数列举 (5)三.7.63米超大型焦炉新技术分析 (6)3.1焦炉加热系统 (6)3.1.1蓄热室 (7)3.1.2加热壁 (8)3.1.3不同的加热系统 (9)3.1.4焦炉煤气加热 (9)3.1.5混合气体加热 (10)3.1.6转换设备 (11)3.1.7废气系统 (11)3.2.荒煤气导出系统 (12)3.2.1荒煤气导出系统构成 (12)3.2.2 Proven系统构成 (13)第二节. 7.63米超大型焦炉成套系统工艺流程分析 (14)一:交换机系统(Resevering systm) (14)1.1交换机系统(Resevering systm)概述 (14)1.2交换机动作流程简介 (15)二.PROVEN系统 (16)2.1.PROVEN系统概述 (16)2.2炉压调节的工艺原理 (17)2.3、炉压调节系统的上位监控 (18)三.BLEEDER放散系统 (19)3.1荒煤气点火放散系统的工艺原理 (19)3. 2工艺流程 (20)3.3、荒煤气点火放散系统的自动控制 (21)第三节、CokeMaster系统在焦炉中的应用 (24)一、概述 (24)二:系统功能 (24)三、软硬件配制 (24)3.1硬件配制 (25)3.2软件配制 (25)四、功能系统组成 (25)4.1手动测温系统(ManuTherm) (25)4.2自动测温系统(AutoTherm) (26)4.3炉温控制系统(BatControl) (27)4.4推焦计划自动编制系统(PushSched) (28)第四节、焦炉焦炉工业网络拓扑配置 (29)一、焦炉网络拓扑图 (29)1.1工业以太网拓扑图 (29)二、安全系统概述 (32)2.1、安全系统介绍 (32)第一节.炼焦工艺流程介绍一.炼焦工艺流程介绍由备煤作业区送来的配合好的炼焦用煤装入煤塔。

7m焦炉加热制度的优化与调整

7m焦炉加热制度的优化与调整

7m焦炉加热制度的优化与调整摘要:在焦炉生产稳定后,技术人员试验降低标准温度,当机、焦侧标准温度各降低10℃时,在推焦过程中就有轻微冒黑烟现象;当标准温度各降低20℃时,焦饼成熟度不均匀,在推焦过程中偶有“花焦”并伴有较重的冒黑烟现象,所以要继续降低标准温度必须先保证焦炉横排温度的均匀性,保证焦炭均匀成熟。

本文基于7m焦炉加热制度的优化与调整展开论述。

关键词:7m焦炉;加热制度;优化与调整引言火炉是高温炉内内在适用率最高的炉型,内在使用量占火炉重量的80%以上。

新型内在的开发和喷涂密封技术的发展,对高炉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火炉用耐火材料主要包括硅材料、粘土砖、科迪青石、锡石、安达锡、硅线石等。

其中硅材料占内在量的60%以上,既适用于炉顶、炉底、坡道、再生室、加热壁等重要部位,其性能直接影响火炉的寿命和运行质量。

1安定系数及均匀系数火炉的热工系数主要指稳定系数、均匀系数、横向系数、炉头系数,是反映高炉加热温度均匀性的重要技术指标。

焦炉温度主要受焦炭操作、装煤、煤水分、气体组成等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炉温的波动,降低热工系数,影响焦战的均匀成熟度和生产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必须及时测量和调节焦炉各控制点的温度、压力,提高热工系数,使整个炉体各炭化室焦炭蛋糕在规定时间内均匀成熟。

稳定系数是焦炉标准化度温度与标准温度比较的通过率,反映了焦炉整体化炉的稳定性。

均匀系数是火炉的标准化炉温度和直行平均温度的比较通过率,反映了火炉整体炉温的均匀性。

提高稳定性系数和均匀系数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标准火炉要顺畅,温度要正常,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检查和处理,才能最好地代表这种热量排放情况。

(威廉莎士比亚、温度、温度、温度、温度、温度、温度)②职工要根据煤炭混合水分、气体热值、生产情况及时调整气体流量、吸力,使炉温稳定。

③关注天气情况,根据气温、雨雪、风力适当调整气体流量、吸力,提高温度调节的可预测性。

7m焦炉简介

7m焦炉简介

焦化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7m顶装焦炉基本介绍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1. 炼焦基本工艺参数 (1)2. 炼焦工艺流程 (1)2.1焦炭流程 (1)2.2荒煤气流程 (2)2.3焦炉加热系统流程 (2)3. 炼焦设施工艺布置 (2)4. 焦炉炉体 (3)4.1焦炉炉体的主要尺寸 (3)4.2焦炉炉体特点 (4)4.3焦炉用砖量 (5)5. 焦炉机械 (6)5.1焦炉机械的选型及数量 (6)5.2焦炉机械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6)6. 工艺装备 (10)6.1集气系统 (10)6.2护炉铁件 (10)6.3加热交换与废气排出系统 (11)6.4熄焦 (12)6.5辅助装置 (12)7. 焦炉烟尘治理流程 (12)7.1装煤除尘 (12)7.2出焦除尘 (12)7.3机侧炉头烟尘除尘 (12)7.4熄焦除尘 (12)1.炼焦基本工艺参数表1-1 炼焦主要工艺参数序号项目指标1 焦炉炉型JNX3-70-22 炭化室孔数4 65孔3 炭化室有效容积63.67 m34 装炉煤堆比重(干)0.755 每孔炭化室装煤量(干基)47.775 t6 焦炉周转时间23.8 h7 焦炉检修时间每天3次,每次40min8 煤气产率433.3 m3/t(干焦)9 装炉煤水分10 %10 全焦率(含焦粉)75 %11 每孔炭化室干全焦产量(干基,含焦粉)35.83 t12 每小时干全焦量(进入干熄炉)391.4 t13 炉组计算年干全焦产量(干基,含焦粉)3428960 t14 焦炉年工作日数365 d15 焦炉紧张操作系数 1.0716 每孔炭化室操作时间(计算值)9.61 min17 焦炉加热用混合煤气低热值4389 kJ/m3其中:焦炉煤气18520 kJ/m3高炉煤气3260 kJ/m318 装炉煤水分7%时,炼焦耗热量焦炉煤气加热2083 kJ/kg煤混合煤气加热2353 kJ/kg煤2.炼焦工艺流程2.1焦炭流程装煤车按作业计划从煤塔取煤,计量后装入炭化室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循 环风 机气体 流量 。控 制干熄 炉 出 口循环 气体
温度 在 8 0 9 0C 围 内 .同时稳 定 过热 蒸 汽压 力 8 ~6  ̄范
和温 度 。通 过调 整余 热锅 炉蒸发 量 响应 干熄炉 出 口 循 环气 体参 数 的变化 .确保 干熄 焦 电站在 最优 工况
下运 行 。
2 o :9 05 .
【】 l 姚昭章 , 明东. 郑 炼焦学【 . M】第三版.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3 结 语
1 N 7 — 一 型 焦炉 作 为 全新 的炉 型 ,有 非 )J X 0 3 l 常明显 的优 越性 .是 当前 实现焦 炉大 型化 与高效 的 方 向。 目前 焦 炉生产 正常 ,各项 技术 指标 均达 到 了 先 进水 平 。梅钢 在组织 投 产过程 中探 索 的科学 、合 ( 上接 第 2 0页)
加 ,在温度 高 于 9 01 ,蒸发 量增 加 幅度 下 降 。 2 '时 2
蒸 汽管 网供 汽 ,停 运减 温减压 器改 为备 用 .全 面提 高动力 回收 系统 的效 益 。
2 )干 熄 焦 电站 热 力 循 环 系 统 协 同分 析 表 明 , 随着 干熄 炉 生产 能力及 红焦 温度 的变 化 。在保 证 干 熄 炉 出 口排焦 温 度低 于 10C 8  ̄ 的安 全 前提 下 。实 时
坏 。另 外 ,可减 少 焦炉 机 械 操作 全 炉 的行 程次 数 ,
节 约 电能和 减轻 劳动 强度 。缺 点是 每炉 操作 时 间为 1 mi,从 焦炉 首 号 开 始 推焦 到 本 签 尾号 ,即使 不 5 n
作 ,首 次 在 大 容 积 J X 0 3 1 焦 炉 上 实 施 优 化 N 7—— 型 串级调 控 ,系统 使用 后在 稳定 炉 温 、节 约 能源 、减
张国富
编辑
否 则会 对另 外 2处产 生影 响 。蝶 阀开度 的 大小需 确 保 对应 的 自动调 节机 构处 于相 对灵 敏 区域 。 2 )计划 检修 段 的合理 分布 。 由于集 气管 分段 , 计 划检 修段 的合 理分 布对 整个 焦炉 控制 集气 管压 力
稳 定 的重要 性不 言而 喻 ,首先 从源 头上 保证煤 气 发
型焦 炉为 干熄 焦 ,J X — 0 1型焦炉 是湿 熄焦1 N 37— 。 22 降低 炼焦耗 热 量 .
煤 堆密度 ,使 焦炭 反应 性降低 ,反 应后 强度 提高 。
3 )针 对 焦炉 三 段 加热 方 式 ,在 筑 炉 时采 取 将 上 部煤气 口封闭 、空气 口留置部 分 的措 施 。实践 证 明是 正 确 的 ,有 利 于解 决 炉顶 空 间 温 度偏 高 的 问
Hale Waihona Puke 温 合理 确 定 投产 后第 1 周 转 时 间 为 3 h 个 2 ,而 不 是 采 用 以往 3 h周转 时 间 ,第 2个 周转 按 照 2 h组织 6 8
生 产 ,之后 根 据实 际生 产情 况逐 步调 整 每个周 转 缩 短 2 ,直至达 到 2 h h 2 。在 这期 间合 理组 织 四大 车 的 正 常 生产 .确定 四大 车 操作 时间 为 1mi ,整个 生 5 n 产组 织稳 定 有序 ,且 对煤 气 发生 量 的均衡 也 比较有 益 。同 时还 加 强 了测 温 调 火工 作 ,增 加测 温 次 数 ,
作者简介 :金班青 (9 4 ) 16 一 ,男 ,高级工程师
2 2
燃 料 与 化 工
Fe u l& C e c lPo e ss h mia rc se
S p. 01 e 2 1 Vo . 2 No5 1 . 4
应 性 为 2 . ,反应 后 强度 为 6 .6 N 0 6型 焦 54 6 55 ;J 6 —
梅 钢 4 焦 炉 为 J X7 — — N 0 3 1型 ,是 国 内第 1座
炭 化室 高 7 m、多 段 加 热 式 新 型 焦 炉 ,炭 化 室 高
69 0 8 mm、宽 5 0 0 mm、长 1 4 mm,于 2 1 76 0 0 0年 2
月 装煤 投 产 ,仅 用 6天 就 实 现 达 产 , 目前 生 产 稳 定 ,焦 炭质 量 良好 ,炼 焦耗 热 量达标 。
1 投 产 中解 决 的 主 要 问题
11 缩 短 结 焦 时 间 .
焦 炉从 开工 到 达产 一般 需要 1 月 。这 次投 产 个 仅 用 6天 就 达到 了设 计 结焦 时 间 2 h 2 。根据 当时 炉
生 速度相 对 均衡 ;其 次是保 证 焦炉 同笺 号 的头号 和
尾 号炭 化室 装煤 时 间相对 一致 :再 次 ,尽可 能缩 短
【】 2 严文福 , 明东. 郑 焦炉加热调节 与节能f . i: M1合l 合肥工业 大学 E
出 版 社 .2 0 : . 054
【】 3 郑铁 民, 王恭铎. 装煤烟尘治理及其方案的选择[. J 燃料与化工 , 】
19 3 ( ) 9 1 . 9 9, 0 1 : — 3
刘晓明
编 辑
以解决 。
2 综 合 效 果
21 提 高焦炭 质 量 .
焦炉 投产后 的焦炭 一直 保持稳 定优 质 ,通 过
1 )粗 煤气 导 出系 统调 节 装 置 的合 理 设 置 。 在
收 稿 日期 :2 1- 5 1 0 10 — 8
1 样 品平 均 值 比较 ,J X 0 3 1型 焦 炉 焦 炭 反 4个 N 7— —
重 点监 控与 及 时调整 标 准火道 温 度 和关 注边火 道 温
某段集气管中断装煤的时向,以确保该段集气管持
续 保 持 一 定 的煤 气 发 生 量 。 目前 4 焦 炉 3段 集 气
管 的压 力可 以实 现基本 同步 的波动 范 围和趋势 。
1 . 焦炉 加热调 节 3
1 )炉 顶 空 间温 度 的 控制 。投 产初 始 阶段 我们 就 对 这 一 指 标 进 行 了跟 踪 .最 高 时 达 到 了 9 3C, 5o 通 过 多方 面努 力 ,现 已稳 定在 8 0 8 0C,基本 满 1~ 5  ̄ 足 了 工 艺要 求 。实 践 中 焦 炉 的 标 准 温度 在 逐 步
题。
目前 焦 炉 煤 气 消 耗 大 约 在 2 5 2 0 3 焦 . 0 ~ 1m/ t
炼 焦 耗 热量 为 23 0 23 0Jk 。对 于 刚 投产 2个 0 ~ 5 k/g
月 的新 型焦 炉而 言 ,这 个数 据是 比较先 进 的 。
23 改善 作业 环境 . 除与 J 6 型 焦炉 的 环保 设 施 基本 一 致外 脚 N0 .
4 )在 J X7 列焦 炉 推广 使用 2 1推焦 串序 N 0系 -
是 成功 的 ,它对热 量 的合理 利用 和炉体 设 备维护 等 方 面均 十分有 利 ,但对 集气 管压力 稳定 控 制增加 了
该 炉 型还在本 体 和装备 上做 了许 多改 进 ,例如 :在
推焦 机上设置 了车载除尘系统 。 目前运 行状况 良好 : 炉顶 区域 在纵 向设 置 了挡烟罩 ,推焦 除尘效 果 明显
图 4 蒸 发■ 随 干熄 炉 出 口循 环 气 体 温 度变 化
参 考 文 献
4 结 论
1 干熄 焦 电 站 全 工 况 热平 衡 计 算 分 析 表 明 , ) 变 工况 运行 的余热 锅炉 效率 接近设 计值 ,但 在保 证
【】 1 潘立慧 , 魏松波 , 粱治学 ,等. 干熄焦技术【 . M】北京: 冶金工业 出
2 1 年 9月 01
第4 2卷 第 5期
F e &C e ia Poess ul h m cl rcse
燃 料 与 化 工
21
7 大 容 积 焦 炉 的投 产 实践 m
金班 青 ( 山钢 铁公 司炼铁厂 炼 焦分 厂 ,南京 2 0 3 ) 梅 10 9 3 集气 管 之 间设 立 连通 管 。在 全炉 装 煤 结束 后 处 段 于打 开状 态 。并 在 3段 吸气 管 上 设 置 手 动 调 节 蝶 阀 。每个蝶 阀 的开度 需要 人工 根 据具体 工 况条件 现 场 调 节 ,一 旦 确立 各 自开 度后 一 般不 宜 经 常更 改 ,
难 度 。 目前 通 过集气 管 分 置 3段 .3段 吸气 管上 设
置 手动 调节蝶 阀开度 的控制 已初 步解决 ,但 尚需 进

步实践 与研 究 。
参 考 文 献
优 于 J 6- N 0- 6型焦 炉 。炉顶操作环境 改善 ;机焦侧 操 作平 台加 宽 ,且设 置 了栏杆 ,安全 系数 加 大 ,车 辆 机构 与炉体之 间增 加 了距离 ,工人 操作方便 。
理 的生产 管理 经验 ,有 利 于该炉 型的推 广 和发展 。 2 由于 焦炉 炭 化 室 的宽 度 增加 ,提 高 了装 炉 )
炉焦 炭反 应性 为 2 .3 5 ,反应后 强度 为 6 .7 9 46 ,前 者
焦 炭 质 量 优 于后 者 f 者 煤 配 比一 致 ,且 J 6 — 两 N06
时使 推焦 出炉炭 化室 两侧 的炭 化 室 内煤 料处 于膨 胀 时期 ,炉 墙 受到 两侧 传来 的膨 胀压 力 ,可平 衡推 焦 时 对 砌 体 的推 力 。 以 防砌 体 因单 侧 受 力 而 变 形 损
2 )横墙 温度 调 节 。投 产 初期 横 墙 温 度调 节 主
要 关 注小 支管 喷嘴排 列 的合理 性 、废气 开 闭器砣 杆 提 起 高 度 、小 烟 道 调 节 翻板 开 度 、炉 体 串漏 情 况 等。 3 )实 现 优 化 串 级 调 控 [ 与 安 徽 工 业 大 学 合 2 ] 。
J X 0 3 1型 6 N 7—— 0孔 焦 炉采 用 2 1 焦 串序 【 — 推 l 】 , 该操 作方 法 的最 大优 点 是相邻 炭化 室 的结 焦时 间 刚 好相 差一 半 ,使 燃烧 室提 供 的热量 能合 理 地分 配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