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呢
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作者:杨明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
方法选取 2012年 2月~2102年 3月本院接受检查的 560例体检者,上述体检人员均接受血常规检验,采集血样标本后先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然后对相同的血样标本进行血涂片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所有体检者的血样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后发现 232例为正常标本, 328例为异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发现 390例为正常, 170例为异常标本,正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后检出 4例异常,假阴性率为1.72%,异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后 158例属于正常,假阳性率为 48.17%,两种方法在异常标本的检出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参考,降低漏诊和误诊,具有临床必要性。
【关键词】血涂片检查;血常规检验;必要性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血液疾病最为基本的检测方法,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根据上述指标的正常范围对血液疾病做出基础性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1, 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血常规的检验当中,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便利。
血常规这种传统有效的血液检验手段由于其制片染色相对繁琐,逐渐为临床所忽略。
临床报道[3]指出尽管血细胞分析仪大大改善了血液检查的效率,但该仪器对嗜酸细胞、幼稚细胞、嗜酸粒细胞等的区分度较差,对细胞结构异常的检出效果差,对血液疾病的诊断缺乏全面性,而血涂片检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对血液疾病的进步诊断仍然有非常高的价值。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现报告如下。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00例行血常规检查的血液标本,对300例的血液样本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结果:经血涂片镜检显示MCV、WBC、PLT、HB、RBC均具有较高阳性率。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25例有报警提示,75例无报警提示,在报警提示血液标本中镜检的阳性率为70.2%(158/225),无报警提示的血液标本中,白细胞分类镜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具有具有较高的相关符合性,P>0.05,而嗜碱性粒细胞的符合性较低,P<0.05。
结论: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进行血常规检验可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得到较高的细胞异常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主要是通过观察血液中不同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对病情进行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1]。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血常规检验的方式和仪器也在不断更新,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方法简单、速度快、精准度高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血常规的检验中[2],在本次的研究中将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做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血液标本中选择300例,对300例血液样本分别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1.2仪器与方法仪器:Sysmex-ex-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提供)、Olympus-bx41型显微镜(上海泽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提供)、EDTAK2真空抗凝管(沧州永康医药用品有限公司提供)、瑞氏姬姆萨染色液-瑞氏姬姆萨B液(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论证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重要性论文

论证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临床检验工作将大量的血涂片资料进行收集,对当前血常规检验当中使用血液分析仪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论证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当中的重要性。
结果本次研究总共收集血细胞分析病例,一共有689例,其中进行血涂片镜检例数为114例。
主要发现如下:1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5例缺铁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1例,剩余99份血涂片镜检结果和血细胞分析仪结果一致。
结论在血常规检查当中,加强血涂片镜检的工作,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概率而且能够为医生在临床时候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血涂片镜检;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分析仪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导致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工作量日益增加[1]。
同时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因为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而得到了缓解,检验质量有所提高且报告时间有所缩短。
但是对于自动分析仪的过分依赖导致了手工血涂片镜检越发不受重视,使得临床出现一部分的漏诊漏报情况,对医生在诊断还有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影响。
所谓血涂片镜检是指经过推片、染色等各种程序之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血液当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除此之外还需要观察血小板形态以及寄生虫等,通过对血液形态学的基础检查方式,使得疾病诊断在准确率方面能够有所提高。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选自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血液标本689例。
所有患者血液标本均使用edta-k2抗凝。
1.2 仪器与试剂 xe-2100血液分析仪以及相配套的原装试剂,双目光学显微镜以及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
1.3 方法1.3.1 涂片制作、染色以及镜检主要操作如下:①涂片制作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以及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本身性能,以其它相对比较先进的检验科室本身所带有的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标准作为参照进行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

正常血片中大颗粒细胞
白细胞数量异常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 单核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未成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 幼粒细胞)
粒细胞数量增高
粒细胞数量减低
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中性粒细胞<1.5×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 <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或合成洗涤剂清洗。目的:保持玻片接近中性
二:手工推片:先后移,后前推(30-45度),匀速,平稳; 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
瑞氏染色(Wright染色)
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
(M+)组成。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美蓝和伊红; 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
染色质(H-J)小体
碱性点彩
卡博氏环
红细胞包涵体
胞内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体或寄生
虫感染患者红细胞内或红细胞间游离
疟原虫
巴贝虫
红细胞包涵体
Pappenheimer小体(含铁血黄素颗粒) 红细胞内铁蛋白聚集物,血片瑞氏染色可见多 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定、通常分布在一个较限制的胞 浆局域内的嗜碱包涵体 ,铁染色(+)
红细胞包涵体
有核红
N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存在,用于WBC分类或计数 校正
出现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
幼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 质RNA经碱性染料(如煌焦油蓝、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 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网织红细胞自骨髓释放到外周血液后仍具有合成血红蛋白 的能力,约1-2天后,过渡为成熟红细胞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杨改平【摘要】目的本文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分析,首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验,然后对同样的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并比较两种方式的检验结果。
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正常的标本有77例,异常的标本123例;而血涂片镜检发现结果正常标本中有3例为异常,假阴性率3.89%(3/77),结果异常标本中有31例为正常,假阳性率25.2%(31/123),共105例正常标本,95例异常标本,两种检验方式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将其联合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可有效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07)002【总页数】2页(P246-247)【关键词】血涂片镜检;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作者】杨改平【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临汾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检验,目前比较常用的检验方式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能很大程度提高检验效率,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但其不能对细胞形态进行准确识别,需用显微镜检查血涂片进行核实,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降低临床误诊、漏诊率。
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15岁-75岁,平均年龄(44.82+15.09)岁。
1.2 方法1.2.1 仪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Sysmex XT-2000i及其原装配套试剂;血涂片镜检显微镜为Olympus CX31;采血管为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染色液为珠海贝索公司的瑞氏-姬姆萨染色液。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体检中的应用(论文题材)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镜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共收治的300例需血常规镜检的患者,全部实施血涂片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研究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诊断的重要性。
结果:全部300例患者实施血涂片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异常病例有29例,占9.7%,剩余271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相符。
结论:谨慎增强血涂片镜检工作,能提高确诊率,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治。
中国论文网/6/view-5419408.htm【关键词】血涂片镜验;血常规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6-0062-01近年来,随着各医疗机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缩短了检验报告的时长。
但过度依靠自动化分析仪,忽视手工血涂片镜检,势必造成部分病例漏诊、漏报等情况,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
血涂片镜检是将血液通过推片、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实施白细胞分类,以及血小板形态、红细胞和寄生虫检测等,均为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常规方式,可减少漏报率,提高准确率[1]。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的300例需血常规镜检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0例需血常规镜检的患者,全部患者实施血涂片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
其中男147例,女153例,年龄12~79岁,平均(45.6±4.5)岁。
经过临床检查和判断,该300例患者均符合血常规检验的标准。
1.2 检查方法1.2.1 涂片制作、染色和镜检(1)制作涂片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与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参照显微镜检查的血涂片标准进行研究。
仪器具有3个计数异常显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涂片标准:选择厚薄相当,头体尾清晰,细胞分布匀称,血膜长度占玻片的2/3左右;(3)血涂片染色: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实施染色,染液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标准进行配置;(4)血涂片镜检:由低倍或者高倍镜,检查涂片的染色、涂片是否正确,白细胞数是否和仪器结果符合,检查外周血细胞的分布情况和各中血细胞的所占比例,尤为注重涂片尾部是否存在巨大或者异常细胞,选择体尾交界处有核细胞和红细胞不相叠部分作为有典型性的油镜区,油镜检查包括比例、细胞形态、分类计数等。
试论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试论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5-05-20T11:49:08.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张鑫[导读]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工作量,一些医院为提高检验效率,偏向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来缩短血液检查的时间[1]。
张鑫(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1400)【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100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其中436例为正常血标本,设为观察组,其余564例为异常血标本,设为对照组。
然后对两组进行血涂片分析,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观察组436例血标本中检验有6例异常,假阴性为1.38%;对照组564 例血标本中检验有260 例为正常,假阳性为46.10%,并发现血涂片中有空泡、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幼稚细胞、异常红细胞等。
结论:血涂片分析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血涂片;血常规;检验;重要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5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例行体检和进行血常规化验的人员数量也因此越来越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工作量,一些医院为提高检验效率,偏向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来缩短血液检查的时间[1]。
这也是导致出现诸多漏报、漏诊、误诊现象的重要原因,从而给患者和医院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探析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问题。
1 试验标本和方法1.1 试验标本选取2011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在怀柔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的100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经过检查,436例为正常血标本,设为观察组,其余564例为异常血标本,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1.2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血细胞分析仪选择BC-3000 型号,包括其配套试剂。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染色时常用缓冲液pH6 4~6 8来调节染色 时的pH值;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表111
2试剂 1Wright染液: Wright染液是由伊红 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 甲醇的作用: ①溶解伊红和亚甲蓝吸附作用;增强染色 效果 2磷酸盐缓冲液pH 6 8
一 血液标本采集环境要求与生物安全 一环境要求 应该人性化设置;空间宽敞;光线明亮;通 风良好;血液标本采集的台面高低和宽度适宜; 座位舒适 二生物安全 1 防止交叉感染 2 环境消毒
二 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要求 一检验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或电子申请表中应包括患者 最基本的信息;以识别患者和经授权的申请者; 同时应提供相关的临床信息 相关的临床信息 至少包括姓名 性别 年龄;以用于解读检验结 果
图11 负压采血系统
图12 多管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三动脉采血法
动脉采血法的步骤与方法 注意事项见 表124 表125
三 血液标本的处理 运送与保存
一血液标本检测前预处理 1 分离血清或血浆 2 分离细胞 3 添加剂的选择 为了快速获得血清有时还要使用促凝剂和分离胶 等 常用添加剂的用途和特点见表13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 可靠检验结 果的关键
在自动化检验仪器应 用普遍的现代临床实验室 中;基础性的血液标本的采 集和处理是检测前质量保 证的主要环节
一 血液标本类型
二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按采集部位可分为皮肤采 血法 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 一皮肤采血法 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 常规检验 皮肤采血法所获得的血液标本是微动脉血 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混合的末梢全血
二血涂片制备方法 1 手工推片法 1薄血膜推片法表142:临床常用的方 法;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法检测 结果异常的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呢
导语:血涂片检查目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血涂片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血液细胞学的检查,现在临床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
血涂片检查目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血涂片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血液细胞学的检查,现在临床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诊断各种血液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详细的分析看看血涂片在临床上有哪些临床意义呢。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应用极广.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例如,血膜过厚细胞重叠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染色良好的血片是血液学检查主要基本技术之一。
瑞氏染色法原理
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ne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市售美蓝中部份已被氧化为天青.伊红(又名曙红c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
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又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2.细胞的染色即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份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色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细胞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