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摘要: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大革命这个新时代里,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改变,人们开始关注过去很少谈论的风格问题,并且有意识的追求不同的风格式样,形成流派纷呈的艺术新局面。而新古典艺术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思潮之一。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期,在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力求复兴古代审美,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欣赏;绘画;大卫;安格尔

一.新的时代风向与审美倾向——新古典主义的兴起

随着洛可可艺术作为十八世纪的主流艺术随蓬巴杜夫人的死去而盛极渐衰,艺术家们对这种脱离宗题材单纯追求感官乐趣、风格绮丽繁复、脱离现实的艺术产生不满,主张复兴古代艺术。洛可可艺术退出历史舞台,被新古典主义艺术所代替。18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阶段

的古典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18世纪下半叶时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取得

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

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这一点同传统古典主义相一致;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以希腊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的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在构

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在斯托拉

时代的德国一度也流行“新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概念,但内涵则异样。在埃及美

术﹑现代建筑和日本现代美术中,也常借用这一名称指某种追慕古典的美术样式。二.最纯粹的表达者——大卫与安格尔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了大卫、热拉尔、勒布伦夫人、格罗、安格尔等多位大师,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最纯粹表达者,而大

卫的学生安格尔更是将新古典主义推向了高峰。新古典主义美术由大卫到安格尔是一个转折,在内容上由革命的、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

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

(一)赏析大卫之《马拉之死》

总的来看,大卫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大革命的艺术家。大卫强调古典艺术特有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偏爱雕刻般的造型感觉,追求素描关系下的简洁、质朴和庄严感,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他把素描光影技巧在画面上运用得十分娴熟。大卫虽然对素描推崇备至,但他也十分清楚,素描技巧只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媒介。在强调素描的前提下,大卫还十分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现,在作品的素描稿阶段就要求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马拉之死》:

图1

这幅画构图单纯明确,也没有使用繁多的色彩,方柱形的木箱在画面上占着一定的位置,像纪念碑一样,起着稳定构图的作用。木箱上放着墨水,纸和笔,木箱正面有题字:A MARAT.DAVID(献给马拉.大卫),大卫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分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及莫大的悲痛之感。画面的背景是暗淡和低沉的,光线集中在马拉身上,这这种明暗对比的手法,使马拉的形象具有了纪念碑雕刻的立体感,画面营造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气氛,通过仔细观赏,我们会发现整个画面色调是偏绿的,绿色是和平之色,是人们极其喜欢的颜色,这些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的刻画,都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追求一种世道所需要的理想英雄主义精神。同时画面给人强烈的第一感觉是马拉遇刺时真真切切的场景。

大卫只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入画中,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空旷而幽深,下半部分明亮的光线从左侧射入,照亮玛拉顿身躯和面部;马拉身体松弛无力,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胸口流血,他下垂的右臂突破无情的水平线,他的左手仍握着那谋杀者得以进屋的信,凶器被抛在地上。其用色明快且单纯,写实的表现方式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右下方摆放着一个木箱,作用不小,它填补了整体画面的空缺感,而且恰到好处,不会显得多余。这种种都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

(二)安格尔的《泉》赏析

作为大卫的弟子,安格尔对于素描的重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造型手法与大卫有所不同。大卫注重古典艺术形式下素描的完整性,以及人物雕刻般的造型,这种手法非常适合表现大卫喜欢的英雄题材及悲壮场面;安格尔则将线条和轮廓相结合,将形和线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安格尔追求一种永恒的、纯粹的美。他对艺术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认为最美的线条是曲线,最美的形体是带圆弧形的形体。因为柔和的圆弧线在人的心理视觉上不受任何阻力,故能引起舒适的快感。安格尔提出“素描包含了色彩以外的一切”、“素描是真正的艺术”之说。他十分重视素描,较看轻色彩,在作品中着眼于线条和素描关系。他的油

画突出表现在有严谨的素描关系和形体结构,笔法细腻,画面光润洁净,有令人惊叹的优雅效果。

安格尔的艺术“清高绝俗,庄严肃

穆,这一切可以通过他的著名油画作品

《泉》(图2)表现出来。这幅作品安格

尔花了30余年心血,于晚年才完成的一

幅杰作。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手举水罐的

躶体少女,少女以古典的歇站式姿态立

于泉水边,右手弯在头上,左手托着一

只大水罐,泉水正从罐中流出。既寓意

少女的纯洁精灵,又使画面保持和谐流

畅的韵律。背景饰有岩石和树叶,脚下

的淡黄色花草颇有装饰的味道。少女身

材匀称,肌肤细腻光洁,散发出一股青

春的魅力。她身体微微摆动,头、肩、

髋的起伏形成了波浪式的节奏感。少女

容貌端庄秀丽、表情平静纯真,毫无矫

揉造作和媚态。安格尔致力于对单纯的追求,图2

整幅画面显出圣洁、完美、典雅的氛围,可以说这幅画是安格尔古典理想的完美集中体现。

安格尔有许多以裸女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在米开朗基罗、提香、乔尔乔内等人的笔下,裸女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时代理想和精神,而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既抽象又纯粹的概念。究其原因,乃在于其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和谐的“理想美”。表现这种理想美的方法就是把线条和轮廓作为艺术形象的基础加以固定化,安格尔直接运用线条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强调画面的平面性,使事物本身之重要性,附属于形式要求,因此,裸女只是安格尔表现理想美的载体而已。1856年,七十六岁高龄的安格尔画出了自己最杰出的作品——《泉》。此画是画家对“纯粹古典美”的进一步表达,在这里抽象的古典美与具象的女人体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其成为新古典主义美术最后的光芒。

三.作为文化范畴中的艺术

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以其审美形式来凝结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传递某种生活理想,体验某种感情等等。一方面,艺术以活跃的姿态向外扩展与传播,与文化的各个层面、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它积极地参与到文化系统的构建中去,去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另一方面文化氛围活跃于艺术圈内,作为一种背景影响着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创作、交流、评论,形成影响极大艺术观念、风格倾向、品赏标准、创作走向。

狄德罗说:“什么时代产生诗人?那是在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当困乏的人民开始喘息的时候,那时想象力被惊心动魄的景象所激动,就会描绘出那些未曾亲身经历的人所不了解的事物。这时,情感在胸中积聚酝酿,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有高谈论阔的迫切需要,必欲畅抒胸怀而后快。”

新古典主义绘画即为如此。大卫的著名油画《马拉之死》便是这种特定政治坏境下的杰出作品。

四.平民性欣赏:故事与历史

之所以认为新古典主义绘画会具有平民性欣赏的特征是从两个方面说明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一般会从故事与历史两个角度切入。新古典主义绘画很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也就是从故事本身切入。此外,今天广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尤其是历史剧,也都是迎合了这种平民性欣赏的特点。

美并不只限定在表象,美好的人体、五官或者细腻纹理,而是画家赋予画作的故事背后的情感美、人性美。这种情感美带动了浪漫主义的兴起,抒发了后期浪漫主义对情感的强烈表达。新古典主义画家反对洛可可的陈腐画风,渴望通过重视古希腊、古罗马的简洁和庄重来传达正义荣誉和爱国主义等道德观念。他们重视历史的精确性,试图在古典题材中如戏剧般重现当时的一幕,甚至试图通过细节的真实刻画来还原历史的瞬间。如大卫的其它作品中,大卫用古希腊式的静穆甚至呆滞来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同时人物的肤色也回到文艺复兴时的“固有色”,只是亮度得到了提高。男性和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回到巴洛克的粗壮,男性与武器占据画面高点的情况也再次出现。新古典主义画家们主张的是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进行道德教育。在他们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把古典艺术的手法与宣传革命的思想统一起来,使古典传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得到了发扬。大卫的作品《荷拉

斯三兄弟的誓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此画虽然是历史画,但空间效果非常独特,作品经过精心安排,把现实的场景定格成一种舞台效果的浮雕,那种悲剧性的崇高精神在瞬间就感染了广大观众。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绘画历史性与故事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陈洛加. 外国美术史[J].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8)

[2] 郇海霞. 新古典主义的传统[J]. 世界美术. 2006(02)

[3] 赵立平.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点[J]. 文艺研究. 2006(11)

[4] 张宝明. 人文学:文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再诠释[J]. 文学评论. 2008(02)

[5] (法)安格尔(Jean-Anguste-DominiqueIngres)著,朱伯雄译.安格尔论艺术[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 (法)H.丹纳著,张伟译.艺术哲学[M]. 北京出版社, 2004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中学音美教研组汤小彬 知识要点: 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和思想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自我表现能力。 2.认知目标:认识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研究课题: 美术课程与音乐课程的整合;绘画与音乐的通感;情感、节奏、韵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1.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 2.现代主义绘画的思想和形式特点。 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 1.引导(10分钟) a.回忆欣赏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作米勒的《拾穗》、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印象主义代表作塞尚的《静物》、凡高的《向日葵》、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以此对比将要讲的现代主义绘画。(5′) b.观看录像: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历史背景(2′) c.引出课题《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显示:“现代绘画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相继出现与西方传统绘画背道而驰的美术流派总称”;介绍现代绘画的背景条件:“20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巨变、人际冷漠和复杂使画家失落寂寞;战争危机、生活艰难使画家悲观厌世;现代哲学思潮使画家思维极端自我;对原始文化的新发现拓宽画家的视野。”(3′) 2.活动一(15分钟)

在教师适当介绍作品的背景前提下,以学生欣赏和自我感受为主,借助音乐的通感比较不同画面给人不同的感觉。 a.欣赏野兽派代表作马蒂斯的《舞蹈》,配乐①,让学生寻找对应的音乐、感受鲜明的节奏、疯狂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驴尾巴线条)、概括、夸张、怪异野性的造型、体味其轻松、愉悦、宣泄的的气氛。(3′) b.欣赏表现主义画派蒙克的《呐喊》,配乐②,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作者沉重的思想包袱、忧郁、愤慨、怜悯心、同情心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教师适当点评作者的遭遇,他无法承受和支撑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人吃人、快节奏、高强度等),只能借呐喊的方法来渲泄。(3′) c.欣赏未来派代表作杜桑的《下楼梯的女人》,配乐③,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动荡、运动、节奏感。教师简要点评作品的时代背景:科学化、机械时代的到来,作者有感于那种快节奏、机械零件式的形式感、所以强烈地想表现运动、表现速度。(3′) d.欣赏抽象派代表作蒙德里安的《红、黄、蓝》,配乐④,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那种纯几何抽象的、机械平静、安然和谐的气氛。教师适当介绍蒙德里安冷抽象的特点是理性的、静态的、经过计算过的、上升到宇宙哲学高度的抽象。了解抽象的概念。(3′) 小结: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以夸张的形式充分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感觉。(3′) 活动二(10分钟) 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现代主义绘画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 a.(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立体派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了解立体派的立体形式,以主观臆造的立体构成,感受画面强烈的不安和恐怖;(再简介作品背景)配视频感受作者要表达的人心的动荡不安、战争的残酷无情,渗透作者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从对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画面的质的认识。(后分析历史和非洲古文化的影响)(2′); b.(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超现实主义代表作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配以蓝调梦幻音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精神境界。虽用古典的写实手法,但表现的都是非理性的、非现实的、荒诞的、潜意识的、梦魇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2′); c.(设问什么是抽象)欣赏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抒情诗》,(比较这种抽象与冷抽象的区别──热情丰富,抽象的过程就是摆脱传统的过程。(1′); d.欣赏波洛克《第三十一号》,感受大师们在绝处逢生中大胆创造的手法。(2′)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马拉之死 一、缘由 《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马拉(Marat,1743-1793年)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当政以后,他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但同时也是一位残忍嗜血的活动家,往往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793年7月11日,一位反对暴政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二、背景 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终年50岁。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三、作品赏析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劫夺萨宾妇女 【名称】劫夺萨宾妇女 【类别】油画 【年代】1789年至1799年 【作者】达维特 【规格】约有386×52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创作背景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表现目的 《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和解"愿望。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题材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面描述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层意义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作品赏析 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画家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 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 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迄今为止,现代主义几乎涵盖了我们文化中所有真正有生气的东西。然而,现代主义却恰巧是历史性的新奇事物。西方文明不是第一个转身怀疑自己根基的文明,但,西方文明却是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一个。自我批判从哲学家康德开始,随着这种自我批判的不断加剧,甚至是恶化,我确认了现代主义。因为康德是批判——批判本身的第一人,所以我把他称作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 在我看来,现代主义的实质是使用一个定义的典型方法去批判这个定义本身,这不是为了推翻自己,而是为了在其专长的领域内更稳固地确立自己。康德用逻辑去建立逻辑的界限,当他从旧的逻辑管辖范围撤回时,在仍然保持逻辑的事物里,逻辑更具稳定性。 现代主义的自我批判发展了启蒙运动的批判,但是并不同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自外部,用可被接受的观念进行批判;现代主义从内部开始自我批判,并贯穿整个过程。这种新的批判似乎自然而然地应该首先出现在哲学,这个当然是关键,但是随着18世纪的推移,自我批判进入了许多其他领域。一个更理性的辩论开始被每个正式的社会活动要求,在哲学上康德的自我批判一经出现就首先回应了这个要求,最终不得不去满足并解释这个要求,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 我们知道,康德学派像宗教一样发生,不利于证明自己的内在批判。咋一看艺术的处境似乎已经类似于宗教。被启蒙主义否定的所有事都可以被康德学派认真对待,他们看起来像是被单纯的娱乐同化,而娱乐本身看起来仿佛被宗教一般的治疗法同化。艺术可以仅凭借自己降低艺术的身份,去证明艺术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从其他性质的活动获得的,以拯救自己。 结果证明,每个艺术为了拯救自己不得不完成这个证明。艺术必须被展出,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独特的、不束缚的展出,而且是唯一的、对每个特殊艺术都不约束的展出。每个艺术必须通过它自身的运作和作品,确定自身独家的影响。这样做,它涉及的范围确实缩小了,但同时,它本身拥有的领域会更明确。 每一个艺术,所在的独特领域与其独特的媒介性质完全相一致,这是很快就浮现出来的。自我批判的任务成为消除每个艺术的具体作用,消除每个一贯借用

20世纪外国绘画艺术欣赏

20世纪外国绘画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美术课程第13课《20世纪外国绘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

现代艺术教案

现代艺术教案 【篇一:第13课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4】: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 ——西方现代艺术 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2.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 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西方美术名作赏析 一:安格尔的《泉》赏析 这幅画出自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是在安格尔76岁时画的,安格尔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泉》这幅画则反映了他对“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的认识。 安格尔是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泉》是安格尔影响力最大,最不朽,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的主体虽然处于画面的中心,但是由于画面的富于变化使得整幅画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在色彩上以背景的深色调和主体得浅色调对比,但是并不强烈,而是有了一种过渡的美。在人物的个性体现上,把姑娘的面容与水罐那空无一物的“脸”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更增加姑娘的面容的吸引力;画中盛水的罐子开着口让内部的水自由地流出,而姑娘的嘴和人体的会阴部却是紧紧闭合的,这是对处女所特有的那种拘谨而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强烈暗示。这幅画的主旋律就是表现这一性格特征。那紧紧夹在一起的双膝、与头部紧紧贴在一起的右手手臂以及那紧紧握住的双手都表现了处女的羞怯和拘谨,而这种羞怯又被整个身体的裸露抵消了。画中人体的整个造型以垂直轴为中心对称,但整幅画中却找不到真正的垂直线,全部的垂直线实际上是由身体各部分的局部轴线稍加摆正来完成的,它表现了生者的平衡而非死者的寂灭。画中那个姑娘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摘要: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大革命这个新时代里,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改变,人们开始关注过去很少谈论的风格问题,并且有意识的追求不同的风格式样,形成流派纷呈的艺术新局面。而新古典艺术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思潮之一。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期,在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力求复兴古代审美,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欣赏;绘画;大卫;安格尔 一.新的时代风向与审美倾向——新古典主义的兴起 随着洛可可艺术作为十八世纪的主流艺术随蓬巴杜夫人的死去而盛极渐衰,艺术家们对这种脱离宗题材单纯追求感官乐趣、风格绮丽繁复、脱离现实的艺术产生不满,主张复兴古代艺术。洛可可艺术退出历史舞台,被新古典主义艺术所代替。18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阶段 的古典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18世纪下半叶时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取得 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 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这一点同传统古典主义相一致;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以希腊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的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在构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教案 江苏省阜宁中学左滌江校区王娟 设计思想: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以及相应的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样的词汇来称赞我们认为的好作品。(通过提问由同学再补充几个“栩栩如生”的近义词,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但是,我们现在从画册上、展览中看到的许多现代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却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这个标准去衡量了,有的画得不象,有的让人看不懂,这些作品还算不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来欣赏,这就是本课要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的课题——“标新立异的现代主义绘画“。 二、现代主义绘画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指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中的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 现代主义的产生并不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 (教师概括讲述) (浏览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由教师进行适当归纳。) 艺术分三类:具象、象意、抽象。而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提问:与传统购具象绘画相比较,同学们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类作品,用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出示传统和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三、要正确认识现代主义绘画 欣赏现代主义绘画,要有一个观念转变和适应的过程。 四、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引导学生找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美术教案:现代主义美术

美术教案:现代主义美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现代主义美术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目标:使学生对二十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现代派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及艺术成就。重点介绍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及表现主义艺术。 难点: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准备: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有关小组演讲问题说明。

2、学生介绍毕加索。(10) 展开: 、立体主义介绍: (1)出示问题:毕加索的绘画艺术风格主要分成哪几个时期?立体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谈谈你对立体主义的看法? (2)播放介绍性影片《毕加索的奇遇》(学生带着问题看影片)(9) (3)学生讨论回答。(6) (4)教师总结评价。(2) 小结: 现代主义艺术涵义及特点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展开: 、立体主义(1)、毕加索: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的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全国美展,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

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愁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就是他的“玫瑰红时期”。尔后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32岁之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

梳理古典主义美术发展流程(具体例子)

梳理古典主义美术发展流程(具体例子) 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理性至上,克服个人情感;强调描写“美”的绝对概念;虽主张“模仿自然”,但这种“模仿”不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自然中存在的人性和理性。 1、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普桑﹙1594-1665﹚是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也是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作品多以神话、宗教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富有深度思想与象征意义,辅以自然景色的描写,画作气氛含蓄而宁静,充满田园诗般的抒情味道。他深受巴洛克艺术及多米尼基诺、提香等人画风的影响。《诗人的灵感》标志着他艺术风格的形成。他似乎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把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作品中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不为感情所动,以尽量求得画面的统一和完整。《诗人的灵感》一画显示了其浪漫的古典气质,他对欢乐的牧歌场面早已失去了兴趣,而代之以对沉静的艺术世界的思考。这幅作品构图平稳,严谨端庄的造型和大块平涂的色彩处理,造成一种少有的伟大庄重的寂静感,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的特征。 画的中央坐着神话传说的阿波罗,头戴桂冠,这是他追求女神达芙妮失败的纪念物。阿波罗狂恋达芙妮不成,达芙妮变成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摘下了月桂枝叶编成桂冠,以为怀念。他右手还支着一架从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处获得的七弦琴,正在命他的缪斯之一欧忒耳珀记下他心中被灵感激发的诗句。那个记着诗句的缪斯似乎有所悟,正仰起头望着天空。天使与另一缪斯女神围在他的身边,期待着阿波罗的泉涌般的灵感。太阳神阿波罗是医药、畜牧、音乐与诗歌的神。缪斯神也常与他作伴。正是他崇拜古典艺术的思想表现。 2、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法国画家达维特(David,1748 —1825),就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创立者。达维特年少时,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认真研究了古典主义美术,从而变成了一位古典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徒。其作品《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把人们引回到古罗马的崇高世界。在简洁的空间内,站立着贺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画面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碑式的气势,舍家为国、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大革命时期的象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论文

新古典主义美术 ——浮华浪潮后的返璞归真 钟婉仪文学院1005010138 摘要: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期,在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力求复兴古代审美,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19世纪法国绘画艺术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受理性主义美学的影响,创造了诗人人耳目一新的风格,这时期的艺术成就在西方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人物安格尔与沃特豪斯及相关作品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安格尔;沃特豪斯; 一、古典主义兴起 随着洛可可艺术作为十八世纪的主流艺术随蓬巴杜夫人的死去而盛极渐衰,艺术家们对这种脱离宗题材单纯追求感官乐趣、风格绮丽繁复、脱离现实的艺术产生不满,主张复兴古代艺术。洛可可艺术退出历史舞台,被新古典主义艺术所代替。 新古典主义,是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而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虽以古代美为典范,但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在斯托拉时代的德国一度也流行”新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概念,但内涵则异样。在埃及美术﹑现代建筑和日本现代美术中,也常借用这一名称指某种追慕古典的美术样式。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一词源出于拉丁文(Classicus),有“典范”的意思。美术上的古典主义主要产生在意大利学院,17世纪时确在法国得到了极大发展。在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特别发达,用现了一大批代表人物。美术上的代表有普桑、洛兰、乌埃、勒布伦等人。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理性至上,克服个人情感;强调描写“美”的绝对概念;虽主张“模仿自然”,但这种“模仿”不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自然中存在的人性和理性。 17世纪法国美术的主流是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主义十分推崇古代希腊罗马,在形式上要求概括、简练、明确等等。其艺术特征是:一、强调遵循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传统;二、题材大多是神话、圣经、历史故事,特别是王朝的一些史迹,现实生活的题材往往被排除在外;三、作品的规模较大,强调庄严、宏大的气魄。宫廷内的古典主义美术家还十分注重作品的豪华性;四、在技巧上注重精确的素描,多运用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 新古典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的美术流派。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

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新古典主义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维安的学生达维德在大革命爆发前夕,从罗马留学归来,他非常成功地展出了他的绘画《乞食者贝里塞赫》。随后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沙龙上展出,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1789年他创作了《布津蒂斯》,这幅画具有明显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战的意味。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19世纪初期,在达维德无可置疑的领导下,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取得了胜利。在达维德的周围,他的追随者众多,其学生就有400多人。他们大都成为法国画坛上的活跃人物, 其中最享盛名并就某种程度来讲获得了独特地位的是热拉尔、吉罗代和格罗。

新古典主义绘画欣赏

本文由tppand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新古典主义绘画广义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主义”美术在 17 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而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生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生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革命的古典主义”。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思想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思想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大卫、安格尔、色彩。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路易大卫、安格尔、日志出自 QQ903863851 更多精彩图片尽在 QQ903863851 下面展示几位该画派代表人物的作品(1)Emile Jean-Horace Vernet 的作品) ( 2 ) 古 典 主 义 大 家 : luigi bechi 的 作 品 下面这组也是该画派的典型代表作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解析版)

易混易错点34、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错因归纳:对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背景、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等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但是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从表现手法来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 真题突破 1.(2017江苏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图5这四幅图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的作品。新古典主义之后是浪漫主义,然后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新的美术流派出现,并不是代表传统的美术流派被淘汰,因而不能说相继被淘汰,故A项错误;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而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大都未强调理性,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具有批判精神,而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并不具有批判精神,故C项错误;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演变,故D项正确。 3.(2015·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 4.(2013·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简析 摘要: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在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形体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尤其是表现在建筑上。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正文: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厌恶。在探求新的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1750年,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远超过巴洛克与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产生与流行。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

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 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主义建筑提倡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特点是构图规整,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 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 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 新古典风格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 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的是学习从传统到现代的第二课——《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在此之前,学生通过上节课和以往的学习已经对中国美术由传统到现代的表现和西方传统绘画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巨大变化、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 学习者分析: 处于此阶段(青年初期)的学生无论是在智力发展、情感表现、意志表现、个性特征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已经基本成熟。具有高度的发展的概括化的观察力、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意识与个人表现欲。加之已有的知识储备已初步具有自我鉴赏西方现代主义的能力。所以应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大胆放手。教师只是一个欣赏过程的组织者、导引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巨大变化有所了解,特别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色、主要流派、代表艺术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过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探索,运用比较、感悟等鉴赏方法初步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能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形成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培养科学的、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乐于接触、感受、体验、鉴赏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鉴赏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现代主义美术 解决措施: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谈主观感受,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美术鉴赏的主人,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敢看、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的讲解要把基本理论知识与艺术家个人情感过程经验相结合,精心设计问题和实践内容,依次层层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5部分: 1、对比导入,揭示课题。通过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主义绘画的对比赏析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 2、概念定义与解释说明现代主义产生的原因、背景。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初步从理论上了解现代主义出现的原因,为树立正确的的审美观念打下基础。 3、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人物介绍。通过学生自我鉴赏、轮流发言谈主观感受,教师适时点拨、引领、简介主要流派形成的背景及代表艺术家的艺术主张或人生历程,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每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把握欣赏角度。 4、回顾小结。通过表格的形式,师生共同回顾现代主义主要绘画流派的代表艺术家、艺术特色及共同特点,进一步对现代主义主要流派知识形成网络体系,巩固学习成果。 5、探索实践。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本课所学的一两种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心情日记”绘画作品。从而更进一步切身感受、理解现代主义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能对现代主义形成客观真实的评价。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